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王陽明德育教育觀的啟示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中,重點對德育教育思想進行了闡述,而以人為本開展德育教學,亦是“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核心與重點,這種教育思想在我國古代教育領(lǐng)域是十分先進的,對于當代教育來說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本文重點探究了王陽明德育教育觀念的內(nèi)涵,并闡述了該觀念在實踐教育中的啟示,希望能夠為當代德育教育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一些借鑒。
【關(guān)鍵詞】王陽明;德育教育觀;知行合一;啟示
一、引言
王陽明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學家,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并堅持“德育為先,立志為本”的思想原則,認為教師在踐行教學實踐時,應(yīng)注重以人為本精神的傳導,多與學生進行人性化的溝通,注重對學生學習精神的引導和幫扶,教師不應(yīng)僅僅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更應(yīng)該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引導,通過實踐去親身體會所學知識的應(yīng)用過程,從實踐中驗證理論知識的正確性,發(fā)現(xiàn)理論知識的問題和有待改善之處,不應(yīng)過多地去迷信書本知識。應(yīng)該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王陽明的這些教育思想具有很強新穎性,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有著積極的意義,而品德教育也十分符合他所提倡的“知行合一”的教育觀點。
二、王陽明德育教育觀解讀
(一)德育為先,立志為本
為充實德育教育觀念的內(nèi)涵,王陽明提出了“學校之中,惟以成德為是”的教育觀點,認為: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將“成德”放在首位,教師要從倫理道德、品行道德等方面出發(fā),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德育教學。此外,他認為“志不立則事不成,志不立則學不就”,意在闡述一個觀點,即:在德育學習中,只有學習者具備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才能夠激發(fā)自身參與其他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做到立志,而沒有良好德育素養(yǎng)的人,是不會有堅定的意志堅持學習的。他的上述教育觀可以歸納為“德育為先,立志為本”,為了論證這種教育觀點的正確性,王陽明在平時的教學中列舉了大量的例子進行佐證,例如:他以樹木成長繁殖為案例進行佐證,指出樹木生長繁殖中,工匠必須及時修剪枝葉,才能夠保證主干成長的養(yǎng)分,讓整個樹木長勢更好。對學生德育和立志觀念的引導同理也,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思想觀,以及堅韌不拔的立志品格,才能夠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能動力,使他們在所有課程的學習中都能夠投入旺盛的精力,為他們的成才奠定基礎(chǔ)。而他的這一教育觀點,在古代中國教育界的影響力十分深遠。
(二)反己與責善的德育教學
在德育教學中,王陽明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教育教學方法,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反己教學法”和“責善教學法”。首先,“反己教學法”,王陽明認為:“古之圣賢之所謂為圣賢,源于知錯能夠認錯,認錯能夠改正,從而讓自己的修為逐漸達到一個圣賢的境界”,具有良好德育觀念的人,首先應(yīng)該學會反己,即反思自己的問題,在學習和生活中,一旦出現(xiàn)了問題,應(yīng)該首先從自己的角度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強調(diào)客觀原因,埋怨別人,只有做到反己,才能夠不斷通過反己完善自我的品德修養(yǎng),進而將這一品德修養(yǎng)與其他課程學習融合在一起,提升自我的學習境界。其次,“責善教學法”,責善教學法的核心就是“開展相互批評”,通過這種相互批評,找到自己和他人存在的不足,進而進行彌補,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便是這個道理,王陽明認為:“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這句話的含義便是:真正的朋友應(yīng)該多開展直言不諱的相互批評,通過批評指出他人的問題,查找自己的不足,最后實現(xiàn)雙方的共同成長。
三、王陽明德育教育觀的啟示
(一)“理實一體”式教學
首先,教育教學應(yīng)注重“理實一體”。所謂的“理實一體”指的是: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應(yīng)該有機結(jié)合,理論學習是基礎(chǔ),實踐體會是升華,教學不能僅僅采用理論講授法,而要在此基礎(chǔ)上,注重對學生實踐應(yīng)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他指出“循其說而究之”的教學思想,其內(nèi)涵就是:任何理論教學都應(yīng)該注重實踐的融入,課堂教學中應(yīng)該更多地設(shè)置實踐的教學形式,且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能夠盡快地在實踐中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二)反哺效應(yīng)教學
其次,教育教學應(yīng)注重“實踐對理論的反哺效應(yīng)”。王陽明認為:“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積極引導學生用實踐去檢驗理論的正確性和權(quán)威性,發(fā)現(xiàn)理論內(nèi)容中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學射”時能夠“張弓挾矢”,“學書”時,能夠“伸紙執(zhí)筆,操觚染翰”的機會,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在我們現(xiàn)代教育中,通過實踐去檢驗理論的正確性,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例如:在我國的職業(yè)教育中,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能夠做到1:1,這種教學實踐的策略,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訓學習機會,在實訓學習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學習去體驗理論教學的有效性,更能夠通過實訓去驗證理論知識的正確性,很多學生通過實訓掌握了更為扎實的理論知識體系。這種教學的模式,與王陽明提出的教育觀點不謀而合,應(yīng)該在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活動中大范圍推廣。
四、結(jié)語
王陽明德育教育觀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它既包含了對中國古代傳統(tǒng)德育思想的繼承,也包含了對一些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理念,如:德育為先、立志為本、反己思想、責善思想的發(fā)揚,因此,這種德育教育觀在古代中國有著很強的先進性。對于當代德育教育來說,如何去繼承王陽明的這種德育教育觀,提取其中的精髓,并與當今社會德育環(huán)境結(jié)合在一起,創(chuàng)設(shè)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德育教育體系,值得每一位德育教育工作者去深究。本文的研究也僅是提出了一些粗淺的想法,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引起更多德育教學工作者的思考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張兆敏.試述陽明學對日本現(xiàn)代化政權(quán)的催生[J].齊魯學刊,2005.
[2]王守仁.王陽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朱人求.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文化自覺[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4]周群.走向多元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專題討論)———文學之士在思想史上的作用[J].河北學刊,2005(8).
作者:俞月珍 單位:上饒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