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論文(7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熱愛學校、尊敬老師教育的滲透
1.熱愛學校教育的滲透
針對當前人類為了追求利益肆意地破壞環境從而導致環境惡化這一現象,在《重讀普希金的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引出環保這一話題。然后從這個話題再把學生引導到建設綠色校園方面。我說:“校園,是我們另外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這里有歡聲笑語,也有著各種激烈的競爭,在學校里我們能學到更多東西。相信大部分的同學都會喜歡自己的校園。而喜歡,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還要表現在行動上。那么怎樣才能在行動上表現我們對校園的熱愛呢?”聯系剛剛所講的環保內容,學生提到了一些具體做法:保護好學校的環境,愛護學校的公物以及校園的一草一木,不隨便丟垃圾,不隨地吐痰
2.尊敬老師教育的滲透
韓愈的《師說》這樣寫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尊師,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韓愈尚且如此尊重老師,而處于新時代的我們難道還比不上古人嗎?同時,在講解課文內容的時候,我也穿插進一些有關老師盡心盡力傳授學生知識、默默無聞如蠟燭當人梯奉獻自己的真實的例子。通過這些例子和課文內容的學習,要學生明白平時人們常說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是勤勞的蜜蜂、是燃燒自己卻點亮了別人的蠟燭等等這些話都不是對老師的胡亂吹捧,而是對老師的最真實的一面的反映。老師,肯定是辛苦的;而老師,又肯定是偉大的。一旦學生接受了老師的辛苦論、偉大論,這樣,在他們心中的尊師之情自然就產生了。
二親情教育
當今社會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青少年漠視親情,他們雖然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著,但大多數人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很少能真正了解父母,理解父母對自己深厚的感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加強對親情的教育。語文課當中這類文章也很多。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授課的時候,我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首借游子感恩之心來表達母愛的偉大的詩篇。然后趁熱打鐵,讓學生寫《給父母的一封信》,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自己的作文,從而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通過對這類課文的學習,要教導學生用心來體會在生活中的點滴,只要學生能體會天下父母的一番苦心,那么他們自然就會善待自己的父母了。
三愛情教育
早戀,是個令老師和家長都頭疼的話題。對于學生的早戀情況,我們當老師的,既不能不管,也不能硬管。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然后讓他們去判斷這樣的行為是否適當。而在課文當中,也有關于正確愛情觀的表述。例如舒婷的《致橡樹》一文,我通過課文的內容,告訴學生真正的愛情應該是平等、獨立、互相依存又互相支持的,既珍惜自身獨立人格又理解和尊重對方。只要學生理解了愛情的真諦,就能樹立起正確的戀愛觀,那么作為老師的我們就可以達到表面上好像沒管學生,實際上卻收到了管理教育的效果了。
四寬容教育
我們經常說不以德報怨,我們也常說“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可見寬容是最為人所稱道的良好品質。寬容待人往往能化敵為友。如文言文《藺相如廉頗列傳》一文寫到,廉頗原對藺相如心生不滿,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而藺相如卻一切以國家為重,原諒了廉頗的這一做法,最后廉頗體會到藺相如的大度,負荊請罪,兩人遂為“刎頸之交”。
作者:王亮 單位:黑龍江省肇源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第二篇:語文作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分析
一、作文指導求真務實
“真實”是文章的靈魂。學生要寫好一篇文章,在選題、取材及遣詞造句上必須真實,必須以真情動人、真話感人,做到文情并茂。所以,在作文指導上我鼓勵學生選擇自己親身經歷的,或親耳所聞,或親眼目睹的材料并且要有意義的,品行好的來寫。不能寫思想壞的,比如:打架斗毆,偷盜搶劫等。在習作過程中,我也會建議孩子們通過語言、動作、神情等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將事件重現。這樣孩子有話可寫、有情可抒。這樣離真實就不遠了。作文教學中,既然要求學生求真,教師也必須務實。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跡,在課堂上和課外用同一個聲音說話,讓學生看到的和聽到的一個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只有教師做到了,學生才能正確對待真實二字,在寫作文時才能言從心出,真正做到字字求真、句句務實。
二、作文批改落到實處
作文是學生思想生活實際和所見所聞的真實反饋。因此,我們在進行作文批改時不能只是圈圈錯別字和劃劃病句,更重要的是從學生的作文中了解到學生到底在想些什么、做什么,這樣才能把握學生的心理實際。作文批改要落到實處,切忌說空話,講大道理,要循循善誘,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處處落實,切中學生要害。聯系學生心理實際,生活實際,不能脫離學生的接受能力而說大話,忽視學生逆反心理的存在,這樣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消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所以作文教學中,我通過評改作文,讓學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強化德育效果,讓學生真正“文如其人”。
三、作文講評精益求精
作文講評是前三項工作的總結和深化。因此,在給學生評講作文時,教師要針對學生作文的心理,做到精益求精。首先肯定學生正確的思想傾向,讓學生借題發揮,加以引申,加以鞏固,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開拓創新能力。其次,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思想偏差、誤區與不足,分門別類,進行整理,針對學生的癥結所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真正做到去粗取精,揚長避短。記得有一次寫《介紹我自己》這篇作文時,其中一個學生寫道“我很笨,走路像小鴨子……教室里立刻沸騰起來。”我說“:沒關系的,只要你努力學習,一定會超過大家的,別的同學不要嘲笑他人。”就這樣進行思想德育教育。然后大家一起修改文章,逐詞逐句品鑒,留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一來,孩子們既學會了作文又學會了做人。總之,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重中之重,它包羅萬象,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問題。我們教師無論教什么學科都應該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既教給學生知識又教會學生做人,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作者:王吉瓊單位:四川省高縣蕉村龍潭小學
第三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
語文中含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和品德修養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增加對德育教育的滲透,通過小學語文對德育教育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德育精神。
(一)通過對學生的認字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的基礎就是讓學生學會認識生字,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外生字,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一筆一畫地在黑板上書寫生字,讓學生進行多次書寫,達到識字的目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不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因此,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德育文化的培養,讓學生從中發現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對漢字外形的掌握,讓學生思考漢字中所蘊含的道德文化和漢字的重要內涵[1]。例如:“語”這個字是由言和吾所構成的,可以理解為我要說的意思,我要說就是對語文的表達,漢字是通過語文教授的,所以,我要說就是“語”的充分表達。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強化小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意識到漢字缺一不可,從而促進對德育教學的滲透。
(二)在作文課上加強對德育教學的滲透
作文是書寫學生情感的重要體現,學生可以通過寫作表達情感。因此,語文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通過寫作文的方式,展現真實的自己。蘇軾曾說“文如其人”,充分說明了可以從作文中看出一個人的品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作文寫作中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好的文章不僅要求語言的通順華麗,還要在文章中體現高尚的人格,這才不失為一篇高質量的作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命題時,要結合生活實際,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抒發內心的真實情感,加深對德育教育的理解[2]。從小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礎。德育不僅在學習中占據重要位置,在工作生活中也同樣重要,因此,要在小學語文中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從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促進學生的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教師要推薦學生閱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刊物,經過一點一滴的積累,培養學生的道德涵養,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對閱讀刊物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結語
小學語文在學生的教育生涯中占據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水平,還加強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學習奠定了基礎。
作者:李學明 單位:德惠市第二十五中學
第四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
一、在識字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
要把識字教學與生活實際和造字特點結合起來,采取多種方法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師在教授“愛”字時,首先通過分析字形、字音讓學生明確這個字的寫法和讀法后,讓學生進行組詞,有的學生組“愛國、愛家、愛人、友愛”等詞,教師要適時進行德育教育,教育學生要有愛國之心,要有熱愛父母、熱愛他人的心,讓學生明確愛是用心的,所以在我國古代“愛”字的書寫形式是“愛”。再如,在學習“贏”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它進行分解,得出以下幾個字“亡、口、月、貝、凡”,并讓學生明確這幾個字分別代表了犧牲精神、好的口才、珍惜時間、創造財富和平凡心,只要具備這些品質你就能“贏”。通過這樣的識字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生識字興趣,而且滲透了德育教育的內容,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在語文積累中貫穿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細選的,其中很多都含有一些文情并茂、意味雋永的名言警句,對于這些名言警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通過積累課文中富含人生哲理和為人處事的名言警句,抓住其中思想教育的內容,對學生貫徹德育教育。六年級下冊中《為人民服務》是的一篇重要文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其中重要的歷史名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積累,教育學生人要活的有意義、有價值,從而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培養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的高尚品德。當然,教材中還有很多的名言都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也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如“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道德行為憑自律文明規范貴堅持”等等。
三、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字優美的精選之作,蘊含著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摯情感和正確的價值取向,是進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泛讀、精讀,體會文章的優美,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道德上的提高。如《懷念母親》是季羨林老先生的一片名作,在教學時,教師首先進行范讀,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反復閱讀,精讀其中的經典片段,深刻體會作者對母親、對祖國深深的愛,激發學生孝敬父母、熱愛祖國的感情,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在習作訓練中強化德育教育
習作訓練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習作的內容包括日記、作文等,學生習作往往是自己真情實感的流露,是抒發自己內心的重要平臺。教師要充分利用習作訓練環節強化德育教育。如在學完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寫一篇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的演講稿,學生通過演講稿講抒發了自己的愛國之情,使德育教育得以升華。
五、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身體力行,把德育教育貫徹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德育滲透,遵循德育為先的原則,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資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德育之花開遍語文課堂。
作者:余春梅 單位:重慶市永川區石竹小學校
第五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分析
一、在對課文的討論中挖掘出所包含德育問題
討論是課堂中必要的環節,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時需要學生和學生,或者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互相交流思想,最后由老師來總結,帶領大家領悟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正確思想。這對理解好一篇課文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學習《愚公移山》時,有的人說愚公是愚蠢的,因為他面對著兩座巨山,想要移走山,利用簡陋的工具和這幾個人手是不可能實現的。有的人說愚公是有智慧的,認為他具備不折不撓的精神,能把問題考慮長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經過討論,學生明白了愚公移山所表現出來的古代勞動人民決心改造自然的氣魄和毅力,也學到了要想成功就必須下定決心,并為之而不懈奮斗。討論使課文中心思想更加深入,同時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融入到討論之中。
二、從文本之意引導學生理解言外之意
教師在教學時,如果可以把文章詞句本來的意思和它所要表達的言外之意巧妙地串聯起來,讓學生融入文章情景中,展開思維,想象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去表達中心思想。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時,這是安徒生的一則童話故事,文章寫皇帝特別愛穿新衣服,每次人們問皇上在哪兒,都回答的是在更衣室。可能在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學生們都在想的是這個皇帝很愛美,可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皇帝的愚蠢和自私。為了自己的喜好可以不顧國家大事,一個男人天天換新衣服,把大部分精力和金錢都花費到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這就是一個愚蠢、不稱職的皇帝。這也就會為下文兩個騙子的故事埋下伏筆。接連幾個大臣都沒有看到衣服,但是他們的虛偽讓他們說出了假的事情。這也正是騙子的精明所在,人性的虛偽在這篇童話故事里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直至最后一個小孩的真話,讓大家看到了事實。通過文章精彩的文字描述,讓人們對文章印象深刻,但主要還是應該讓學生理解到文章之外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是對弄虛作假、愚蠢至極的統治者的抨擊,對人性虛偽的諷刺。這就是它的現實意義。
三、在朗讀課文時滲透入德育教育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朗讀是領會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具體的和直接的學習課文的方式。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可以從朗讀時語氣和聲調的輕重緩急中體現出來。在朗讀時表情的喜怒哀樂中更可以體會出作者情感。語文課程的學習中融入德育教育,其實是讓教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同步,相互激發,讓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如在教學《我的母親》時,先讓學生對全文進行閱讀,然后讓學生對文中生動、感人的語段進行朗讀,師生共同欣賞。課堂上老師叫一個學生起來朗誦自己覺得最感動的段落,該同學在朗讀時聲情并茂、情感充沛。教師讓同學們注意他在朗讀時哪里聲調高哪里聲調低,哪里讀得快哪里讀得慢,哪里語氣重哪里語氣輕,再讓同學們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去讀,這個同學讀完后教師先不急于講解文章,而是讓同學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重新讀一遍,這樣讓學生在揣摩詞語和比較語氣中來領會課文傳達的意思,領悟出課文主人公母親的偉大品格。
作者:施婷華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便倉初級中學
第六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思考
1.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1.1情感熏陶法教學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嘗試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參與其中,由教師提前創設情境,將任務分配給每一位學生,促使學生在情境中受到德育教育。例如在講授《孔融讓梨》時,教師應提前將學生分組,然后將角色分配給學生,等到在課堂上講這篇文章的時候,讓每一個小組上臺將這篇課文表演出來。學生經過表演可以將自己帶入整個情境中,對文章會了解得比較深刻。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是有關德育教育方面的,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
1.2教師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教師的行為、態度對學生有直接并且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形象,做具有品德的教師,為學生起表率的作用。
1.3課堂教學
小學課堂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場所,主要是以課本教材為中心,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生動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中,例如愛國主義、勤儉節約及保護環境等。因此,教師應該將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將重點放在小學課堂教學上。
1.4課外閱讀
采取課外閱讀的方式是實施語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應該多次開展內容豐富及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這樣既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又能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個人愛好、年齡和目標等,向學生引薦相關的書籍,同時在學生課外閱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時,要及時地給予講解,促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本好書對學生來說相當于一位好教師,它不僅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2]。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讀一些課外讀物,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1.5實施語文課外活動
學生經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德育教育有新的了解。語文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設定活動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具備針對性和層次性。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雷鋒館,了解雷鋒的主要事跡,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做好人好事的感受,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參觀完雷鋒館回到班級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心得體會,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經過語文課外活動的教育,語文知識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充分達到教學效果。
1.6分析講解法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將德育教育和語文知識相結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利用語言文字了解語文課本中關于德育教育的思想內容,從而達到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在學習語文的時候,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教師要逐一進行講解,讓語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與道德知識相結合。
2.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將德育教育逐漸滲透到語文知識里,提高小學生的品德素質,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幺文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繁榮校區
第七篇: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新思路探析
1.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1.1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教師們應當深刻的認識到教材之外有一個更加廣闊的育人天地,并且小學生們也正處在一個活潑好動的時期。因此,教師們應當多多開展課外活動,將德育的教育滲透到活動中,讓學生們能夠通過活動來學習德育、理解德育。,如,教師們可以開展一些應時的活動,根據當時所發生的社會時事,讓學生們做一些獻愛心等有意義的活動,使他們能夠從活動中有所收獲。除此之外,教師們也可以開展一些課外讀書的活動。教師們應當充分的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們去讀一些關于人性、命運與家園的小學生叢書,讓學生們認識到書籍的重要性,并從中體會一些人生的哲理與感悟,使他們能夠學會判斷是非曲直,擁有正義感與責任心。
1.2結合實際生活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因此,教師們在將德育內容運用到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的認識到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性。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根據學生們的實際生活來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而不是單純的說教。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程度都還不是很高。如果教師們僅僅是對小學生們講一些哲理性的知識學生們是很難理解的,也會導致教師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們也要認清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還是語文教育,所以,教師們不要只是注重德育教育而忽視了語文教學的本質,要以自然的形式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去。
1.3開展寫作教學
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也是滲透德育內容的一個重要方法。教師們應當要讓學生們認識到好的文章不僅僅是單純的依靠良好的語言和技巧,其美好的人格品質也是十分重要。教師們可以多多為學生們提供具有積極意義的作文命題,例如:愛國主義、孝道、感恩、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做人等具有教育意義的話題,讓學生們能夠在寫作中學習和認識到德育的魅力。同時,教師們還可以要求學生們每天記日記,通過記日記的形式讓學生們進行自我的督促與德育教育。
2.總結
綜上所述,是對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進行的探析。當今的小學生們就像是一塊塊未經雕琢的頑石,而教師們的任務就是要對他們進行不斷的加工而使其成為瑰麗的美玉,并讓他們綻放出耀眼的光芒。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目的就在于此。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這也充分說明了德育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朱爭艷 單位:江蘇省漣水縣李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