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化建設中德育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校園文化與德育
1.1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以校園環境為載體,有廣義的校園文化和狹義的校園文化之分。廣義的校園文化指的是由師生、后勤行政人員等校園主體共同形成的校園價值觀,并反映在認知或實物層面上表現出來的具體文化形態。狹義的校園文化由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和校園制度文化三部分構成[2]。校園物質文化以物質形態直觀表現出來,如校容校貌、校園建筑、校徽、校旗、校園標志、校園雕塑等,是校園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校園精神文化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育人觀、治學觀等內容,是校園群體的主導意識形態,以校訓、校風等方式表現出來,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校園制度文化包含教學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勤工儉學制度、獎懲制度、社團活動制度等校園內各種規章制度,對學生的思想行為起規范和約束作用,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2德育
德育是培養人的思想品德素養的教育活動,學校將被社會所肯定的社會規范和社會意識傳遞給受教育者,并內化為受教育者自身的優良素養。學校需要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滲透特定社會或階級需求對受教育者進行施教傳道,所以具有時代性和階級性的特點。從德育的基本內容來看分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個部分[3]。
1.3校園文化和德育的關系
校園文化是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之一,學校德育工作的指導方針是校園文化建設展開的依據,德育工作反作用于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工作開展得好有利于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展開。
2校園文化建設的德育教育作用
2.1導向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所傳遞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對學生道德素養的形成具有導向作用,健康向上、高雅的校園文化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選擇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價值觀、道德觀、生活觀屬于思想意識范疇,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的這些思想觀念會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在正確思想觀念的引導下,學生的得到素養會得到不斷的提高。在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大環境下,學生容易出現理想信念迷茫、道德標準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問題,這就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導向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應側重于學生人生價值和生活追求的引導上,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另一方面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穩定產生重要影響。德育是人才培養深層次的內容,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德育的作用,既不是被動的,也不是傳真式的中介,而是需要校園師生的主動參與,要靠長期的影響來實現。
2.2激勵作用
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反映校風、校貌和師生在長期過程中形成的共同意識形態。當學生置身于潔凈優美、高雅怡人的校園環境中,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沉浸在崇尚美德、朝氣蓬勃的精神氛圍時,心態會受到影響,心靈會受到凈化,情操會得到陶冶。所以說優秀、高雅的校園文化反映的是健康向上的校園整體意識,在尊重理解師生的基礎上,學校的校風、學風、辦學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勵全校師生,正是校園文化“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的魅力所在,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更激發了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健全學生的人格。
2.3凝聚作用
校園文化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學校師生共同認同的價值觀和道德意識。校園文化猶如磁場般對學生產生向心力、凝聚力,這就是校園文化對德育工作的凝聚作用。優美的校園環境、富有內涵的校園標識、健康向上的校風學風等校園文化建設內容是連接學校與師生的紐帶,喚起師生共同的情感歸宿,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也是學校與學校間的重要區別。空洞的說教不能代替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共同價值觀念和情感歸宿,如校訓是校園精神文化最直接的體現,“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事、信以待人”是我校的校訓,反映了我校立信求實、勤奮努力、崇尚美德的校園風貌,是“立信人”的精神標志,對師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體現校園厚重的文化積淀和傳統風格。
2.4規范作用
學校的發展目標、規章制度、行為準則這類校園制度文化會對學生產生規范、制約作用,學生對校園的制度文化也會產生認同感和義務感,自覺地用規章制度來評判是非、對錯,以此規范和指導自身行為。在科學合理的校園制度文化的規范下,學生處理具體事情,就會依據相應的道德準則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校園文化是先進思想、崇高道德積淀的沃土,有力地促進了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在這樣的群體氛圍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符合規范。如果說校園的制度文化對學生形成了硬規范,那么校園的精神文化對學生形成了軟規范,在一個奮發向上、斗志昂揚,校園整體風貌積極健康的環境中,對那么思想道德修養較低的學生起到矯正作用,在群體規范的影響下,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普遍提高。以德育的角度來定位校園文化,大膽探索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德育功能,可以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職業院校往往偏重與專業技能培養,忽視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學生接受崇高美德、富有人文關懷思想的熏陶,為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搭建了新型載體。
作者:張燕紅 單位:江蘇省無錫立信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