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德育教育在學生中的開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師的寬容給學生以鞭策的力量
我們班一名叫小偉的學生,在班中是出了名的調皮大王。他的特點是好動,對什么都好奇。在班級中,你越說什么不能動,他總是想方設法的去動、去摸。他也常常因為這些,受到老師同學的批評。可是事過以后,他還是我行我素,“不思悔改”。今年剛開學,為了遮擋陽光的強烈光線,學校為各班級配備了潔白的窗簾。為了不讓窗簾弄臟,我特意在窗簾的一邊拴了根細繩,并要求學生拽繩開閉,不要直接用手抓窗簾。就這窗簾又引起了小偉的好奇心。他有事無事地就去拉窗簾,弄得靠近窗的同學相當的反感。三番五次地說他,就是不聽。這天,我剛進教室,同學們都紛紛地站起來,向我訴說小偉的“罪狀”。當時我很生氣,但我還是忍住了。我看到小偉的臉上顯出不服氣的樣子。心想:對這位屢教不改的學生,不妨也來一次寬容吧!我平靜下來,用緩和的口吻問:“小偉是這樣的嗎?”小偉低頭站著,好像做好挨批評的準備。“你是不是覺得,老師拴的那繩不合理,去拉拉看,好從中找到更好的方法?”他默默地低著頭,沒有回答。我把臉轉向同學們,說:“小偉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動腦子,他一定看這繩拴得不太合理,他一定能想出更好的辦法。同學們信不信啊?”同學們一致贊同。這時,我發現小偉臉上顯出難為情的樣子。我接著說:“小偉,老師相信你,請你試試看。”奇跡出現了。下課后,小偉又來到窗前,但沒有用手動,只是注視。到了第三天下午,他帶著線球、釘子和錘子來到學校,利用課余時間,請同學們幫忙,把窗簾拉線全換了。經過改裝的窗簾使用起來比原來更方便省事了。同學們高興地向我報喜,我及時在班上表揚了他,說他是個聰明能干的孩子,很有創造力。從此,小偉變了,變得比以前更加努力學習了,他無論做什么事情更有信心了。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鞭韃學生,是教育上最不適應的一種方法。因為懲罰會使孩子從良心的責備中解脫出來,把學生推向教育的另一端。”是的,學生在犯錯的時候,他們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與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他們正是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成長„„
二、教師要以身作則,春風化雨般潤澤學生心靈
我曾經接過一個班級。第一天走進教室,就讓人目不忍睹:桌椅朝天,紙片亂飛。看到這種情況,我一聲不吭地拿起笤帚,把教室打掃的干干凈凈,然后讓同學們進教室上課。坐在老師親手打掃好的教室里上課,同學們起初是面面相覷,接下來是出奇的安靜。第二天,我依舊如此。有的同學耐不住了,就說:“老師,讓我們掃吧!”我說:“不,這周讓老師做值日,從下周開始,安排好值日表,同學們輪流值日”,下周開始,我安排了值日表,同學們輪流打掃教室,并且打掃得很好。很少見過老師替學生做值日,我不僅做了,而且還做得一絲不茍。同學們從最初的費解,到后來的于心不忍。這就使師生之間產生了一種理解。其實,在現實的德育教育中,很多時候,老師無需多費口舌,教育的力量就在你的所作所為中。“身正為范”,走在美麗的校園,站在神圣的講臺,教師應該以此來審視自己。
三、創造讓學生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
在學校舉行的小型運動會上,我班的一名學生在沖刺的時候,丟了鞋子,快到終點了,同學們都為他捏著一把汗。在同學們的期待與加油聲中,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力量,赤腳跑完了最后的賽程,爭得了冠軍。我及時地表揚了他:“你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這個同學在學習上是老師們公認的“老大難”。可是經過這場比賽后,他變了,變得認真學習了,真是意想不到的奇跡。老師們對他嘖嘖稱奇,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為什么一次賽跑的成功,會對他有如此大的鼓舞力量呢?他在自己的作文《難忘的一件事》中寫道:“在賽跑那天,那么多的眼神看著我,同學老師為我加油。我渾身有使不完的力量。我想,我跑步能夠獲得成功,在學習上也不應該甘于落后。”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次成功的機會給他帶來了強大的力量。有位心理學家說過:“人的最深層的需求就是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賞識。”偶然的一次成功,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賞,激發起他的信心和勇氣,這種信心和勇氣,又在遷移為一種對于成功的渴望。從而以巨大的力量來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為人師者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有意識地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幫他們樹立自信,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四、走進學生心靈,學校教育無斷層
每當寒暑假來臨,學生離校之后,作為教師,我們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是否就進入了真空狀態?不是的,在寒暑假里,教師除了必要的家訪,我還用寫信的形式與學生交流。這樣做,效果很好。學生在校時,面對面與學生交流,學生未免有些緊張。受當時的環境、心態等影響,很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假期里給學生寫封信,針對學生一學期的表現,在信中對學生或鼓勵或提出建議。特別是對于學習上暫時落后的學生,收到老師的來信,他們會覺得老師并沒有拋棄他們,收到信后,他們更有時間來咀嚼信的內容,更容易接受老師的循循善誘,這比平時談話的效果要好十幾倍。這種交流,使學生消除了面對老師的緊張感,更容易向老師傾訴自己的心聲。
五、注重德育實踐,培養學生的愛心與責任意識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家庭的中心,是父母的寵愛。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愛心和責任意識。針對這種狀況,我們作為教育者,就要給學生創造機會,喚醒學生關愛他人和集體的意識。利用節假日課余時間,我帶領學生到敬老院打掃衛生,給老人梳頭,收拾被褥。每逢春節,學生給老人們表演自編自演的節目,老人們樂得合不攏嘴。他們由衷感謝孩子們對他們的關心,感謝孩子給他們帶來了快樂。當有人問學生節假日為老人們表演節目覺不覺得累時,孩子們說:“能給老人帶來快樂,我們也是快樂的!”總之,德育工作是長期的系統工程,作為教師,就要從點滴事情做起,用對學生、對教育的一片愛心,潛心研究德育藝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寶慶單位: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辛集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