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校學生德育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營造和諧的集體氛圍,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
在教育學中,德育是這樣定義的:是指教育工作者組織適合德育對象品德成長的價值環境,促進他們在德育、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斷建構和提升的教育活動。學校德育的核心任務是要賦予每一個學生科學的價值觀、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我們在教育中應該給學生灌輸一種集體觀念,設法營造和諧的集體氛圍將對德育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必須要讓學生認識到集體的存在,個人對集體將會產生何種影響,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集體生活中重要作用。不能利用強硬手段使學生接受集體,而應該設法營造和諧的集體氛圍,來吸引學生盡快融入集體,變被動為主動,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的集體觀念得以強化,以此來促進學風建設。
二.繼承和發揚傳統教育觀念,凝聚新的教育思想
由于我們面對的學生是在“處處受寵”或“無人問津”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他們的“唯我獨尊”思想十分強烈,不愿接受學校的嚴格約束、不愛學習、對違紀行為不以為然等現象,直接影響到學生管理的效果。因此,我們在實際的德育教育中應該強化學生的傳統教育,孔子曾倡導人們的“有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我們應幫助學生提高是非的辨別能力,加強基本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更多的了解我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美德。
三.勇于實踐積極探索,確立正確的德育教育理念
德育工作不是一個概念的輸入,而是一個反復操練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明確教育目標,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學生的道德觀念施加影響,使學生在教育者的引導下,身心得到凈化。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我們探索出了:孝心教育、愛心教育、賞識教育、心理扶貧教育等,現介紹如下。
1.孝心教育
俗話說“澆樹要澆根,育人要育心”。要求學生學會做人,一直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內容。祖先“百感孝為先”的論斷,足以證明孝心在傳統美德中的重要地位。試想,一個不懂得關心自己父母的人,能談得上愛國、愛人民嗎?但現在感覺到職業院校的學生和家長的交流甚少,有的幾乎沒有。為了配合學生德育教育,我們可以開展如:《我能為父母作些什么?》等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深入主動的去了解家庭、了解父母。所以應該在德育教育中,強化學生的“孝心”教育,以啟動學習內在動力,將會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產生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2.愛心教育
每個學生都是集體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會關愛他人也是我們德育教育的一個方面。可以肯定,一個自私自利的學生,是不可能受到別人歡迎的,更不用說其以后能立足于社會。為了引導學生融入和諧的集體氛圍,在實際的德育教育中,我們可以不失時機的向學生灌輸團結與關愛的理念,發掘學生內在的動力,使學生學會寬容與理解,便可避免矛盾的發生。如開展愛心捐款活動、義務獻血等活動,計入學生的德育考評中,實行德育考評卡,體現整個在校德育情況。
3.賞識教育
教育學家提出的“賞識教育”的觀點,其志在強調現代教育應該注重人的本性,因為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關愛。目前,由于我們所面對的職校生認知偏低,不大喜歡學習,對自己失去了自信心,如果我們繼續抱怨下去的話,結果只會變得更糟。因此我們不應去抱怨和注重學生的弱點和短處———小題大作、無限夸張,使學生自暴自棄。進行賞識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學生心理上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學生在“我可以成為好學生”的心態中覺醒,使其心理狀態得以舒展。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因為無論怎樣的學生,都有其自身的閃光點,哪怕一絲的閃光點,進行正面及時的引導,使其樹立起自信心,將自己的潛在優點逐漸發掘出來,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漸得到提高。
4.心理扶貧教育
對于那些有條件在校就讀的機會,但不思上進的學生,我們應該對這些學生實施一種“心理扶貧教育”。我們可以開展學生扶貧結對活動,可以使學生了解到,那些條件遠不如自己的學生是如何進取的,從而引導自身行為向好的一面發展。通過這樣的教育,既可以幫助“心理貧困”的學生,又可以幫助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引導學生離開心理困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工作實踐過程,深深地體會到,在職業院校的教育中德育教育尤為重要。我們不能只為管理而管理,應該依托于志在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真正成長。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路還很長,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