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環境對德育教育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高校環境
高校環境主要包括人文景觀、歷史博物館、科研成果、交往規則、行為方式、理論形態以及育人理念,是物質環境和文化環境的集合。高校環境是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學和科研活動中所形成的文化活動、物質環境、校園氛圍、行為規范以及價值理念,包括辦學理念、大學精神、學術氛圍、文化氛圍、校風學風以及藝術氛圍等。高校環境具有下列特點:第一,時代性。高校環境是時代的特定產物,充分體現了時代的人格與理想,是社會環境的濃縮和升華。第二,開放性。高校是知識和人才的匯聚地,其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其開放性特點也為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資源。第三,復雜性。高校環境包括傳統文化、外來文化、外來習俗、外來價值觀以及現代文化,基于高校環境的復雜性特點,為德育教育帶來一定的挑戰,例如在高校中有所抬頭的暴力、色情以及享樂主義思想,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意識帶來沖擊。
1.2德育教育
道德是社會行為活動、心理意識、行為規范、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的綜合,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為愛社會、愛科學、愛勞動、愛人民、愛祖國,對學生開展家庭美德、職業道德以及社會公德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趨于主流,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例如絕大多數學生都知道維護公共秩序、愛護公物以及尊老愛幼等公德,在具體生活中卻存在不愛惜公物、隨地吐痰、亂擠亂撞等問題,道德行為和道德認知存在脫節。尤其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入,一些腐朽、落后的西方文化逐漸滲透到我國社會中,例如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以及極端思想等,對高校環境進行了侵蝕,并且為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增加了難度。
2高校環境對德育教育的主要影響
2.1陶冶學生情操
偉大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熏陶的力量是強大且重要的,高校環境作為一種重要的德育資源,其對德育教育具有直接且長期的影響,和諧的師生關系、豐富的校園活動、穩定的校園秩序以及優秀的教學隊伍,都能夠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感化和熏陶,促使學生對生活、對人生、對學習充滿熱情,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對待他人。情感的陶冶不是顯性教育,其屬于一種潛移默化、深層次的影響過程,這種影響無法通過直接的德育教育來完成。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有所欠缺,通過良好和諧的高校環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調節自我,在校園的細微環節獲得感悟和熏陶,進而完成隱性德育教育。
2.2約束學生行為
高校環境具有一定的約束和規范作用,其可以對學生的思想、行為與觀念進行約束,遏制其不良的思想和行為,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高校環境中的制度文化可以對學生開展德育管理和德育教育,例如校規、校訓、學風以及校風等,在將高校的文化觀念和價值理念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時,促使學生從精神層面認可和接受高校的制度文化,進而約束和改正自身的錯誤行為和思想,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責任意識。
2.3完善學生人格
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學生人格、實現其未來更好的發展,高校作為共同成員的知識和意識集合,集體生活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會帶來直接影響。通過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可以營造具有人文氣息的高校環境,通過環境對學生的價值觀和德育潛能進行發揮和挖掘,能夠促使學生在道德品質、認知結構、知識儲備以及交際能力等方面獲得全面提升,改善以及調節學生的生活和心理,進而完善學生人格。
3基于德育教育下的高校環境改進對策
3.1優化高校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是高校的重要象征、外在標志和隱性德育教育資源,將物質環境與德育教育充分結合,可以實現對學生道德的熏陶和感染,因此,高校要以德育教育為基礎,不斷改進以及優化高校物質環境。首先,構建富有德育功能的立體物質環境,在物質環境建設中,要充分體現高校的辦學特色和文化底蘊,通過對物質環境的綜合規劃、布局風格、建筑理念和整體設計,充分展示高校的人文風氣、辦學理念和歷史底蘊,從觸覺、聽覺以及視覺三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熏陶;其次,加強文化熏陶和人文教育,高品位的物質環境需要具有創新增值的價值,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創造美、表現美、鑒賞美以及尋找美的過程中,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素質以及審美情趣。
3.2優化高校精神環境
精神環境是高校環境的關鍵組成部分,其可以起到創造人、教育人以及指引人的作用,高校精神是在長期的辦學教育中凝集和積累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其主要體現在道德追求和道德精神,是學生和所有教職員工人性成長中的精神樂園。因此,高校需要給予精神環境建設以高度重視,通過精神熏陶滋養學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其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在校園內部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將這種精神內化為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首先,要發揮榜樣的引領和示范作用,通過榜樣宣傳先進事跡和思想,并且號召師生向榜樣學習,提升個人的道德水平和行為規范,以榜樣開展德育教育,可以擺脫以往說教式的教育模式,以形象生動的榜樣開展精神建設,在高校內部形成良好而積極的道德氛圍;其次,加強高校學術精神建設,學術精神以治學理念為基礎,可以促使學生不斷創新和學習,充分體現了個人和高校的學術品格和治學風貌,因此,高校要積極舉辦各種學術交流、科技論壇、學術講座等活動,培養學生不斷進取、堅韌不拔、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學術態度,并且將其轉變為學生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品質;最后,利用新興媒體構建網絡精神文化,高校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和價值,通過網絡開展學術研討、心理咨詢、服務管理、文化宣傳等活動,為學生建設富有學術品質和正能量的校園綠色網絡。
3.3優化高校制度環境
高校是為學生提供教育服務的重要場所,制度環境是確保各項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高校要進一步優化自身的制度環境,在制定各項制度規章中引入人本理念,突出以學生為本的制度原則。首先,高校需要轉變管理職能,以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為宗旨,強化服務、重視疏導、輕視懲罰,鼓勵學生參與到制度的實施、完善以及建設中;其次,要拓寬制度規章的宣傳途徑,提升宣傳的效果和力度,將其作為隱性德育教育資源,通過完善的制度環境培養學生的制度意識、職責意識和規范意識;最后,在制度建設中需要注重規范學生和教師的行為意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和道德規范,塑造正面積極的校園氛圍和價值取向,形成正面的校風、學風和教風。
3.4優化高校文化環境
文化是一所高校綜合素質和整體風貌的綜合體現,其充分反映了學生的治學能力、交流能力和道德風貌,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具有積極意義。高校文化主要表現在各種類型的文化活動中,將德育教育與文化活動充分融合,可以培育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在校園中形成德育新風尚。因此,高校要注重開展文化環境建設。首先,要以“立德樹人”為活動主題,將正確的道德意識和價值觀念融入到德育活動中,實現寓教于樂,鼓勵學生以積極、快樂、自由的心態參與到活動中,提升德育的育人效率;其次,高校要積極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通過各項活動促使學生提高德行、增長見識、學到知識,同時,高校還可以邀請行業專家和社會名人來校舉辦講座,提升學生的世界觀、科學觀和價值觀;最后,學生社團作為高校文化環境的關鍵組成部分,高校要注重發揮其作用,將其作為開展隱性德育教育的關鍵渠道。
4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環境與德育教育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高校需要認識到環境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優化以及完善高校環境,為學生道德品質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白志棟.淺析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與大學文化的互融互動[J].文教資料,2018(3):75-76.
[2]余曉鑼,羅芳.基于高校德育教育視角分析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5):106-107.
[3]徐靜.高校環境對德育教育的影響及改進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5):296.
作者:張慧鈞 單位:延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