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立德樹人路徑德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道德教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中具有特殊意義,高校堅持立德樹人責無旁貸,高校道德教育應當吸收儒家文化的精華,借鑒以“仁”為核心內(nèi)容、以“禮”為表現(xiàn)形式、以“義”為指引路徑的儒家德育思想,并根據(jù)儒家德育思想所蘊含的學思并重、身體力行、因材施教、修身養(yǎng)性等立德樹人的路徑,立德以樹人、培養(yǎng)更多的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關(guān)鍵詞】儒家德育立德樹人路徑研究
一、立德樹人是當今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價值取向
眾所周知,教育的本質(zhì)是培養(yǎng)人才,即培養(yǎng)知識和道德兼?zhèn)涞娜瞬拧H瞬排囵B(yǎng)不僅是教授各類科學文化知識,更需要塑造良好的品德,如果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只是具備知識和才能,而缺乏道德品質(zhì)的話,也就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可,人才培養(yǎng)也就會走上歧途。宋朝名相司馬光曾經(jīng)說到“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所以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并且精辟的得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的結(jié)論,在他看來,唯有德引領(lǐng)著才華發(fā)揮的方向,缺乏德的引領(lǐng),雖然才華橫溢,也會對社會產(chǎn)生嚴重的負面作用,所以必須立德以樹人。我國目前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特別是在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不斷變革的時代,我們需要防止經(jīng)濟活動的法則簡單移植并侵蝕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之中,重視立德以樹人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教育必須堅持以德為先的思想,歷屆領(lǐng)導人都十分重視,這足以體現(xiàn)了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認為教育方針的制定必須強調(diào)人的全面發(fā)展,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諸多方面得到應有的發(fā)展。而鄧小平則指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首先明確提出了德育為先的思想,他說“各級各類學校不僅要建立完備的文化知識傳授體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碧岢觥耙岣呷嗣袼枷胗X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要“推進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币虼?,高校必須始終堅持立德以樹人的價值取向。
二、儒家德育思想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資源
儒家思想,由孔子創(chuàng)立,初指司儀,后逐步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儒家思想包括孔子的仁與禮、孝、樂、志,孟子的性善論與仁政以及荀子的性惡論與禮治等,儒家思想作為中華民族重要傳統(tǒng)思想,也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資源。
1.仁者愛人的培育是儒家德育的核心思想
儒家道德的核心思想是教人做人,也就是使人知德、修德、立德、積德??鬃铀浴叭收邜廴恕北砻魅藘?nèi)心要有慈愛之心,這種愛源于人最初最淳樸的感情和人內(nèi)心最最自然的情感;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上,要推己及人,不僅自己要心存善意,而且要推己及人,去愛他人,實現(xiàn)“泛愛眾,而親仁”。但要實現(xiàn)由“親親”到“泛愛眾”的跨越談何容易?因此孔子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忠恕”和“孝弟”。孝悌是對父母對兄弟的情感,是為仁的根本。在研究儒家思想的基礎(chǔ)上,馮友蘭提出,人的“仁”感情需要經(jīng)過“禮”的“加工”才能實現(xiàn)“仁”的內(nèi)在品質(zhì)。
2.禮教規(guī)范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外在形式
“禮”歷來是儒家重要的道德內(nèi)容??鬃訌娬{(diào)“禮”的重要性,認為“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論語•泰伯》)。如果沒有“禮”,那么恭、慎、勇、直也就失去了其本意??鬃诱f“不學禮,無以立?!保ā墩撜Z•季氏》)從而將禮提到了作為安身立命之本的高度,認為做人要有禮,不學禮,不成人。孟子認為“仁”與“禮”是君子內(nèi)心缺一不可的,所謂“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保ā睹献?#8226;離婁下》),離了仁與禮,便不可稱之為君子。荀子更是把禮提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將禮作為道德的最高境界,他說:“《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荀子•勸學》)。至于孔子講的“克己復禮為仁”(《論語•八侑》),馮友蘭先生從人的欲望是否正當?shù)慕嵌冗M行了闡釋,認為人需要克己的是非正當欲望,是損人利己的欲望。
3.重義輕利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基本精神
孟子極為重視義的倫理價值,他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孟子•告子上》)又說:“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孟子•離婁上》)。孟子更為重視義,甚至置于生死之上,并講“居仁由義”《孟子•離婁上》。仁,存在于人的內(nèi)心,是善的源頭,而要將善顯于外必須要有一定路徑或行為方式,而義則是行為附合善的判斷標準,成為真正仁的實施依據(jù)。有仁心也只有在義規(guī)范引導下,才能真正從善、積善,成為“大丈夫”的人格。荀子從人的本性出發(fā),首先肯定了人生而有欲的本性或本能,但這種本性荀子認為,既是人的自然屬性應當予以滿足,同時又指出,滿足的方式應當有度。若社會對“度”無所限制,則社會將陷于混亂狀態(tài)。在此基礎(chǔ)上,荀子提出要“制禮義以分之”??梢姡髯邮窍Mㄟ^制定禮義使社會避免混亂,使人的道德素質(zhì)得以提高,可見,禮義在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秩序的維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儒家德育思想的當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探索
立德樹人是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要求,立德樹人重要教書中的育人,既包含道德知識的傳授與學習,也蘊含積極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中,儒家道德思想也為高校,教書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樹人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
1.學思并重,方能不罔不怠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道德教育,不僅要老師的教,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理解與思考,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思并重,才能使道德內(nèi)化學生的自覺行為。這里的“學”主要是學道德知識,高校在課堂開展道德教育,是提高學生道德理論水平的主渠道。而“思”是思考,學生在學習道德理論時必須思考道德理論所蘊含的道理,思考自己的日常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guī)范。學是思的前提,正如孔子所講:“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立德樹人,道德教育是主要路徑,學思并重是關(guān)鍵。荀子說:“今人之性固無禮義,故疆學而求有之了也。性不知禮義,故思慮而求知也。”(《荀子•性惡》)又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保ā盾髯?#8226;勸學》)可見,道德教育作為立德的主渠道,學習和思考不可分割,相互滲透,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進一步提高,在學習和思考中將所學道德內(nèi)化為自身的行為。
2.身體力行,方能成就德性
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是人們對道的感知后所進行的行為。所以,德關(guān)鍵在于行。德是在知“道”后的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王夫之講“力行而后知之真也”?!傲π小睆娬{(diào)的是道德主體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將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去踐行道德理論,逐漸形成道德習慣。有道德的行為是一種正能量,對他人可以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良好的師德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榜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保ā墩撜Z•子路》),正是指正直,正當,合天理,合公德。作為領(lǐng)導,自己身正,不用命令,人民就會按照其旨意去做,否則,領(lǐng)導自身不正,即使三令五申,人民也不會服從。有道德的老師,在教育學生中,無形中不僅其傳授的知識為學生所學,其本身的品德也是學生很好的榜樣,去感化學生。
3.因材施教,方能事半功倍
德有仁義禮智信等多個維度,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每個人在德的各個維度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認知,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立德樹人還是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孔子、孟子、墨子的相關(guān)論述是都有,作為儒家思想的第一條教學原則,教書育人應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點,給予不同的教育。正如孔子在《論語•為政》中對不孝行為各有不同,如孟懿子的“違禮”,子游的不敬重父母,子夏的不對父母和顏悅色等。如何孝順,孔子對他們給了不同的答案。因材施教關(guān)鍵在于首先要關(guān)心學生,認識學生的個性特點,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保ā墩撜Z•學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書育人中多與學生接觸,多了解學習,推行導師制,導師帶動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關(guān)于教育學生的方法,孟子概述其教育方法主要有五種:“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盡心上》)
4.修養(yǎng)身心,方能智明無過
道德需要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其關(guān)鍵在于要內(nèi)化于心。高校的道德教育既要求教育者的引導、示范,更要求受教育者要修養(yǎng)身心,要不斷踐行,修煉自己,成為習慣,成為道德主體內(nèi)在的自覺性。孔子認為,要成為“仁”者,必須修身??鬃又v“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苯處熞獙W高為師,身正為范,經(jīng)常檢查自己,反省自己,以免犯錯誤。在教師自身充滿正能量。(《荀子•修身》)修身是一種反思,是一種自我反饋,不斷修正自己的不足,所以,立德樹人中,德要立起來離不開學生不斷自我修養(yǎng)??傊?,在立德樹人的教育過程中,我們要使學生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規(guī)范?;谌寮业掠枷耄⒌聵淙速F在學思并舉,貴在外化于行,貴在自我修煉,貴在因材施教,學、思、行、修和因材施教,成為儒家思想適于當代立德樹人中富有啟迪性的育人路徑。
參考文獻:
[1]傅佩榮.儒家與現(xiàn)代人生[M].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07.
[2]戚萬學.沖突與整合: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理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李小琴 單位:南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