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服飾色彩對電影藝術作用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色彩能給觀者帶來直觀的視覺印象和心理反應。電影中的服飾色彩作為一種特殊的視覺元素,滲透在電影語言中,是電影創作中的一股暗流。除了作為一種藝術具備的審美之外,服飾色彩更是一種特定的文化,不僅影響著整部影片的基調和風格,還能彰顯角色的性格和情緒,同時服飾色彩對影片敘事的發展也起到一定預示作用。
關鍵詞:色彩;電影服飾;敘事
“色彩對人的心理具有暗示作用,這種作用來源于色彩所具備的象征功能[1]。”實際上色彩自身毫無內容,而它所擁有的含義是在社會發展中被人為附加上去的,這種約定俗成的含義往往具有穩定性,不會輕易發生變化。觀眾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地接受著這種色彩的內涵,所以當他們觀看一部電影時,色彩的內在含義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心理,左右他們的情緒。服飾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服飾色彩作為重要的視覺感知元素和藝術表現手段,“在和畫面、色彩、情理、形神相互滲透中,服飾色彩借用于銀幕視像的藝術視覺美,營造出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唯美意境”,構成完整的、具有導演風格的電影作品,給觀眾以巨大的視覺沖擊。這時,角色身上的服飾已不再是單純的一件衣服,它已經與人物合而為一,與對白、表情一樣成為角色自身所具備的一種表達情感的工具,不僅使觀眾有感同身受的共鳴,更促使他們去發掘影片背后的哲理。
1服飾色彩體現影片基調和風格
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導演在其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在不同的電影中,導演也通常會根據電影的主題來決定影片選用的色調。比如,在科幻電影里,冷色調會作為影片的基礎底色以營造一種神秘感和科幻感;而在愛情片尤其是青春片里,導演會更傾向于選用暖色調,來營造一種溫馨和甜蜜的幸福感。在影片的色彩基調中,服飾色彩是電影整體色調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對影片的風格和基調起著點睛之筆的作用。
1.1《臥虎藏龍》:服飾色彩中的水墨畫意境
“2000年由李安執導的影片《臥虎藏龍》一舉拿下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美術指導獎’和‘最佳攝影獎’等四項大獎。這是外語片第一次在歐美國家取得過億的票房,標志中國的武俠片開始走向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2]作為一部頗具東方美學特色的武俠片,《臥虎藏龍》有著濃厚的人文色彩和哲學底蘊。該片美術指導葉錦添先生,匠心獨運,在服裝及其色彩和造型等方面與導演風格相互呼應,打造出這部具有中國水墨意境的武俠名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傳統和創新相結合的浪漫美學典范。電影通過色彩的運用,為觀眾們展現了一場美妙絕倫的視覺盛宴,同時以東方寫意式的筆法描繪了一段江湖恩怨,向觀眾闡釋了片中人物難以名狀的愛恨糾葛。導演李安在《臥虎藏龍》中一以貫之地表達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偏愛,劇中他舍棄了傳統武俠片常用的血腥廝殺、大開大合,而是融入了中國人骨子里熱衷的那份意境與含蓄。無論是漫山的綠竹、屋檐漏瓦、還是仗劍的俠客快意凌云,都將中國美學里的浪漫與詩意發揮到了極致。影片色彩基調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宛如置身于中國水墨山水畫中,導演使用了許多山水畫式的場景,營造出清新淡雅的氛圍。青山尖聳、綠水蕩漾、扁舟、層疊的竹林、小橋等具有江南特點的意象,再輔以中國傳統民樂作為背景音樂,使人感受到中華文化所特有的恬淡和嫻靜,是觀眾宛如身臨其境于這古樸典雅的山水畫中。“影片中每一幀畫面都像是一幅靜態的水墨畫,片中李慕白一身白衣,用高強的輕功掠過湖面,不僅展現了中國武俠人物的飄逸,也給整幅畫面增添了幾分靈動。”[2]同時,為了使整部影片的意境更貼近中國水墨山水畫,導演摒棄了飽和度過強的色彩,把影片基調設為輕柔、淡雅的風格,全片呈現出一種青藍的色調,極富詩意。此外導演還將白色定為影片為主色調,在中國的文化背景里,“白色代表著樸素、淡雅、平和、虛空等含義,暗示著主人公李慕白在追求終歸虛無時才能實現心靈超脫的境地。”[2]與之相應幾位主角的服裝色彩也多采用灰、白等冷色調與影片基調相呼應,清麗淡雅、溫婉柔和,形成一種超然淡泊頗具東方美學的風格。為了對這種東方美學極致渲染,影片中如李慕白和俞秀蓮的服裝色彩樸素、配飾簡單,追崇自然天性、摒除人為造作之感,尤其是玉嬌龍的服裝,由初時桀驁不馴的紅色到后來平心靜氣的白色,再結合角色的表演動作、道具、背景等使整部影片呈現出水墨山水般的悠遠意境,體現著道家追求的超脫逍遙的境界,以及一種“素樸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超然淡泊的意境美感。
2服飾色彩彰顯人物性格和情緒
電影服飾色彩在影視作品中是一種直觀的視覺語言,不僅能裝扮電影中的人物,還能顯示一個人的性情和氣質,不同的服飾色彩蘊含著不同的內涵和情感,觀眾可以根據人物服飾色彩的變化,來探究人物的心理情緒和內心活動。
2.1《小婦人》中母女五人的服飾色彩
由格蕾塔·葛韋格執導的2019版《小婦人》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其中影片的服裝設計使這部故事背景設定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電影具有了靈魂和真實性。電影《小婦人》改編自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經典的同名小說,敘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性格迥異的馬奇家族四姐妹梅格、喬、貝絲與艾米,在戰爭艱難的日子里,依靠堅韌的意志,逐漸成為寬容仁慈、心懷夢想的優秀女性的故事。盡管四姐妹性格各異,但是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閃光點,在電影中導演也用服裝突出了各自的性格。尤其是服裝色彩的運用,對各自的性格命運起到了烘托和預示的作用。大女兒梅格是傳統意義上的賢惠女性,為了凸顯其溫婉嫻靜的性格,設計師杰奎琳借鑒了很多前拉斐爾派的作品(這一流派的作品有著洛可可和哥特的風格特點),在她的衣服上用了大量的蕾絲與荷葉邊元素及碎花和田園風的植物元素,服裝配色大體上以牛油果綠和淡紫色的低飽和度色系來襯托她的性格。由于梅格平時的衣服多是簡潔樸素的風格,沒有適合舞會的裙子,所以梅格借了朋友的粉色禮裙。舞會當晚,梅格身上的粉色裙子以及脖頸間粉色的絲帶和頭上的大花,在一眾女孩子中異常扎眼。女孩子們對裙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剪,層層疊疊繁瑣的裙子,再堆砌各種復雜的元素顯得非常艷俗。這件粉色裙子的設計也暗含普通人家的女孩梅格希望跨越階層進入上流社會的心愿,在梅格的心里也存著成為富家小姐的夢想。世事變遷,后來梅格終于明白相比于富有和擁有眾多仆從,能跟心愛的人廝守才是最重要的。她重新找回昔日簡單樸素的風格,婚禮當日穿著簡潔的白婚紗與愛人布魯克終成眷屬,就像她的愛情一樣,簡樸真摯。不過盡管梅格婚后重回樸素的風格,但是從她衣服上的蕾絲和花紋還是能看出梅格內心對美好的一些期待。喬是影片的女主角,也是原著作者的化身。她生性灑脫向往自由,立志成為一名作家并且開辦一所學校。影片中她不止一次的給出版社投稿,她堅信女人可以自力更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喬拒絕了闊少勞瑞的求婚,喬的觀念在當時社會可謂是非常超前的。在片中她的服飾也總以一件西裝外套為主,通常里面還會搭配白色的襯衫和馬甲,再配上寬松的半裙,一幅經典而又前衛的新時代女性形象。在大姐梅格結婚之前,喬總愛穿紅色系的衣服,象征著她的熱烈與活力,而結婚后藍色成為了她服裝色彩的主調,也暗示她從熱情洋溢的小女孩變成低調理性的大人,還表明著自大姐結婚后,“小婦人們”也很快成長起來。三女兒貝絲是一個內性格斂靦腆的姑娘,她真誠善良,經常呆在家里,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貝絲的服飾剪裁非常簡單,利于穿脫,輕軟的面料既顯示了她柔弱的性格,又兼顧舒適,便于呆在家里。貝絲的服裝很多都是娃娃領搭配蝴蝶結,半扎頭發,衣服以粉紅色為主如洋娃娃般精致孱弱。但是姐妹們逐漸長大,貝絲卻永遠“靜止”了,成了舊時光里一抹永恒的粉色。杰奎琳表示“靜止”了的貝絲沒有機會去領略外面的世界,溫柔的粉色也成了她的專屬色。影片中還有一幕貝絲躺在喬的腿上,身著紫色的衣服,在西方傳統意識里,紫色除了象征尊貴,還暗示死亡和哀悼,永恒和仁慈,這暗示著貝絲即將離開人世,但是她的善良和仁慈救助了貧苦民眾,她會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艾米是家里的小女兒,從小熱愛藝術,生活考究,追求精致,時刻想要躋身于上流社會。在四姐妹中艾米是最時髦的一位,華貴的格紋長裙搭配精致的雙麻花辮,始終穿著束身胸衣和大裙撐,這也是她對追求精致上流生活的一種表態。而手套和帽子更是必不可少,即使在參加葬禮時這兩件物品也會穿戴整齊。艾米擅長繪畫,受法國印象派的影響,在她的著裝里總能感受到一種“油畫風”。一身淡藍色裙子,清新脫俗,也象征她對藝術的追求。在四姐妹中,想要躋身于上層社會的艾米并不那么討喜,她任性自私。但在之后的不斷成長中,艾米改掉了以前自私的性格,變得獨立自清,富有理性,和勞瑞結婚,投身于慈善事業,而此時她的服裝也逐漸變成了沉穩獨立的棕色。電影中母親的著裝打扮和女兒們有所差異,母親的服飾帶有維多利亞時期的特點,黑斗篷總會配以紅絲帶,黑與紅的結合象征著她內心獨立帶有反叛精神,不墨守成規。
3服飾色彩烘托敘事
服飾色彩作為電影的潛臺詞,對劇情發展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通常可以暗示影片中的矛盾點和敘事階段。在上文中已經敘述過服飾的色彩能夠反映出角色的心理,觀眾可以根據影片里服裝顏色的改變,來覺察角色前后思想的變化過程,從而梳理電影發展脈絡,深入了解影片主題。
3.1《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頌蓮服飾色彩的階段變化
在從事導演之前,張藝謀有著一段長時間的電影攝影經歷。這段經歷使得他對于電影色彩、構圖等均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觀,在他執導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色彩尤其是服裝色彩在影片敘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電影以女主人公頌蓮為主線,伴隨不同時期頌蓮服裝色彩的變化,觀眾可以察覺出其人物變化也經歷了四個時期,也象征著故事敘述的四個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束)。影片開頭頌蓮是一名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之后她從封建禮教的維護者到吃人制度的控訴者,最后在電影結尾,瘋了的頌蓮變成了宗法文化的犧牲品。在電影中導演通過頌蓮四個階段的服飾色彩變化,即從白色到紅色到藍色再到白色這一輪回,為頌蓮的人生也為影片的敘事畫上了一個句號。先是象征純真的白色。電影的開頭稚氣的頌蓮著一身素雅的學生裝扮,上衣是沒有一絲雜質的白色,單純簡單也象征她與命運抗爭到底,堅貞不屈的初心。嫁入陳府后,“頌蓮穿一身灰白色的旗袍去見其他幾位太太,這一幕中,頌蓮清冷的衣著與其他幾位太太形成鮮明的對比,”[3]也側面反映出頌蓮的孤寂與無可奈何。這幕著裝對比暗含兩個寓意,“其一是想顯示頌蓮對這種無愛婚姻的排斥,其二是想表現頌蓮對封建禮教的蔑視。”[3]這一時期的頌蓮作為一個進步女性,像她白色的衣裙一樣,她的純真與傲氣使得她與整個陳府的腐朽氛圍格格不入。然后是代表權位的紅色。在整部電影里,紅色都帶有地位與寵幸的含義。陳府中的紅燈籠和紅衣服等全都是恩寵的象征。嫁入陳府后,頌蓮先是度過了一段落寞無人問津的生活,之后她很快意識到,如果沒有老爺的寵幸,在陳府的生活會無比的艱辛,于是她下決心想用假懷孕和其他幾位太太爭寵。果然,她成功了,在假懷孕后頌蓮得到了掛長明燈的優待,陳府上下都對她另眼相看,陳老爺自然也對她寵愛有加。隨著人物心境的轉變,頌蓮的衣服也從白色變成了耀眼的大紅色,既有想要假裝出將為人母的喜悅,又有顯擺嘩眾取寵的意味,以此來洗刷之前遭到的排擠和所受的屈辱。可好景不長,頌蓮假懷孕的事情不久被人拆穿,她再次遭到冷待,不過她卻沒有立馬脫掉受寵時的大紅衣裳。因為此時的頌蓮對權位和寵愛的欲望如熊熊烈火在燃燒,虛榮和欲念使她難以舍棄昔日的榮耀,而那遲遲不愿脫下的大紅衣裳就是她內心欲望之火的象征。再之后是就象征理性的藍色。假懷孕后遭受的冷待潑滅了頌蓮內心的欲望之火,她開始逐漸覺醒,再加上與三太太在院墻上的對話更是讓她對生活不再抱有期待,失寵后的頌蓮不再執迷于那耀眼的紅衣裳,藍色成了她的日常著裝的主色。與之相應,頌蓮在陳府的處境也陷入了一種藍色的抑郁和無奈之中,她對這種生活充滿厭倦,但是又無力改變現狀。二十出頭的頌蓮在這深沉的藍色著裝中依然俏麗,卻又透著死水般的冰冷和絕望。影片最后,三太太死了,頌蓮也瘋了,短暫的理性也消失殆盡,在陳老爺的第五房太太進門時,頌蓮重新穿回入府時的白色衣裙,只不過昔日兩條烏黑的辮子不再油光整齊,她的眼神也變得空洞起來,正如府中上下所言“以前的四太太,腦子有病”,“一年的時間,頌蓮所有的希望和反抗都以失敗而告終,生活里的跌宕起伏、陳府的勾心斗角、‘吃人的’封建禮教已經把她徹底摧殘成一個精神失常的女子。”[4]幾經沉浮,終是黃粱一夢,頌蓮重新穿回昔日的白裙,用衣著顏色的“輪回”,與封建禮教進行無言的反抗,也給了影片最后一個悲涼的收尾。
4總結
在電影里,服飾及其色彩儼然已成為一種含有情感意味的特殊道具。導演對服飾色彩的靈活運用使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能更深刻地領會影片主旨和風格,同時觀眾還可根據影片中人物服飾色彩及階段變化,體會劇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并隨著他們的情感波動,在影片的矛盾沖突中同喜同悲。服飾色彩在影片色彩基調中作為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對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寧寧.服裝色彩設計與影片敘事的關系解讀[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5(24):81-82.
[2]張國宏,何穎.從《臥虎藏龍》看李安電影的美學特征[J].電影文學,2013(24):89-90.
[3]于江玲.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服飾語言解讀[J].電影評介,2015(10):104-105.
[4]胡靜怡.《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藝術運用的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24):104-105.
作者:趙榮榮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