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影中音樂的應用功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因為要出席母親的葬禮而回到法國,他以前的一個朋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又破又舊的日記本,說這是他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留下的日記,看完這本日記,皮埃爾了解了克萊門特老師當時的心情和感受,而自己則回憶起小時候的事情,歷歷在目。克萊門特老師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但是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機緣巧合下他成為了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教師,這所學校名為“池塘底教養院”。這所學校之所以有“池塘之底”的外號,是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兒童。克萊門特到任后發現這里全是些問題少年,校長管理時也不人道,經常體罰孩子們,最主要的是這里沒有音樂課,克萊門特看到這些后不忍心,決心要改善這種情況,在閑暇之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他希望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他先是從教學生們唱歌開始,但事情一開始就遇到阻礙,阻礙就是這個現在已經成為指揮家的調皮小男孩皮埃爾•莫昂克,皮埃爾有天使的面孔和迷人的歌喉,但是他的調皮性格給克萊門特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但最終克萊門特的苦口婆心還是起到了作用,挖掘出了皮埃爾的音樂天賦。克萊門特在日記中也有描述:“他自己感覺不到,可我卻確信無疑,他的嗓子是個奇跡,預示著一種異乎尋常的音色。”影片音樂方面,音樂大師布魯諾•克萊斯與保加利亞交響管弦樂團共同演繹了一段段完美的旋律,悠揚空靈的鋼琴、和諧美妙的交響樂,加上孩子們純凈甜美的嗓音,不同的音響元素完美地融合交織在一起,帶給人們無盡的藝術審美享受。音樂是被這所學校完全忽視了的詞語,但它因為克萊門特的召喚,貼近了孩子們心靈節奏的律動,再次春暖花開!大概也是這個緣故,當看到一群反叛的寄宿學校的孩子們被召集到一個合唱團中,并呈現出為孩子們譜寫的動人樂章時,克萊門特感覺欣慰,觀眾也因此被深深地打動了。音樂在這部影片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突出主題、推動故事發展、塑造人物內心、渲染氣氛還有抒發情感這幾個方面。這部溫暖人心的法國音樂電影,以音樂為主線,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一、突出電影主題
“主題音樂是表達影視作品主題思想和主導情緒的音樂,是影視作品音樂的核心和基礎曲調。”[1]《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一出來僅憑借著它的配樂就獲得了一大批的獎項,比如法國凱撒獎最佳配樂、歐洲電影節最佳作曲等獎項,并入圍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等多個獎項。這并不是空穴來風的,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覺得真正優秀的電影音樂是要看它如何為電影服務的。在該影片中,配樂不僅讓觀眾體驗到美好的聽覺享受,更是整部影片的靈魂所在。音樂與電影畫面結合,與影片的具體情節相連接,推動影片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導著觀眾的情感走向,建構了整部影片的框架,同時對影片所蘊含的生命主題進行了鮮明又透徹的闡述。該片的音樂都是根據故事內容進行原創的音樂,因為這樣才會更加貼合故事情節的發展和走向。影片一開始先是一首序奏曲,這是克萊門特指揮的樂團音樂,它為影片奠定了基調,增強了影片的生命表現力,突出了主題;在敘事方面,片中克萊門特教孩子們練習合唱時的歌聲和樂曲就直接敘述了影片的故事,成為了影片重要的敘事工具,特別是克萊門特給皮埃爾補課時皮埃爾天籟般的聲音對影片敘事和主題表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要結合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人物性格、風格樣式等要素,使得音畫結合,讓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一部電影的總體構思及其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和美學欣賞原則。
二、襯托情感、渲染氣氛
《放牛班的春天》中利用音樂本身的情感表達能力,把影片中的孩子們一個個感化了,也把現場觀眾感染了,觀眾隨著電影中音樂情感的變化,內心也變得逐漸柔軟起來,在孩子們真摯的歌聲中,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妙和克萊門特對孩子們真摯的愛。克萊門特看到孩子們這種變化時的那種欣慰和成就感也充分地表達出來了,使得大家的心里也變得陽光而充滿希望。片中克萊門特對皮埃爾的母親單相思,與之相處時的音樂輕柔而浪漫;當學校失火時,突然加劇的音樂讓觀眾的心也跟著緊張起來,此時的音樂節奏和力度明顯加快、加重,顯得緊張、急促而又危險,簡直把氣氛烘托得淋漓盡致;然后音樂突轉直至停止,畫面里看到原來是克萊門特帶著孩子們從迷霧中慢慢走出,孩子們脫險,安然無恙,讓人不禁長舒一口氣,音樂的變化就是片中主人公和觀眾的心理變化以及感情變化。按照音樂的出場方式又可以將電影音樂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現實性音樂又叫客觀音樂,在電影畫面上可以看到聲音來源,比如說畫面上有表演的樂器或者電影中的人物角色在唱歌等。功能性音樂又稱主觀音樂,即是表現片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動、情緒以及渲染環境、烘托氣氛等,這在銀幕上看不到聲音來源,是由另外的作曲家為電影創作的音樂。好的電影音樂本身也得優秀,當離開畫面作為一種單純的音樂讓人欣賞時也能帶來美感,專門的電影音樂會根據影片的劇情和情感等需要,來確定音樂的風格、主題音樂的特征以及音樂和影片中的音響、語言等聲音的有機結合,以此來安排每段音樂的起止,處理好音樂與畫面的關系。電影作曲一般都需要將很多音樂進行加工、改編,這要求作曲者熟悉音樂資料并且善用音樂資料,樂隊、樂器的運用也尤為重要,作曲者以主題和情感為依據,考慮用什么樣的樂隊、什么類型的音樂和配器手法,這里面還可以加入小型樂隊甚至是大型樂團的演奏。在影片中,音樂要配合影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感的發展,不同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感要使用不同的音樂。正是因為電影音樂可以渲染影片中的情感氛圍,可以升華人物的情感,便于觀眾更直觀地理解與感悟電影,所以電影音樂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得來的,必須要主動地去迎合整部影片的情感線條,要有利于影片中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的展開,不能隨意地亂配。隨著電影的不斷發展,電影中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電影音樂改變了一種傳統觀念,就是過去認為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而現在形成了新的結構,并可以和“噪音”相結合,營造一種不和諧的氛圍,例如恐怖片或者某個恐怖片段,都會用不和諧的音樂來渲染,讓人聽了心生恐懼之感。有時音樂和音響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與音響、語言一起結合以恰當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這成為了一種新的形式。
三、推動情節
電影音樂中包括主題曲、插曲和片尾曲,還有許多非歌曲性質的音樂元素等,其中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對推動情節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放牛班的春天》被人說成是音樂劇,我說它既是音樂,也是電影,更是用音樂說話、用音樂征服觀眾的電影,這部電影,用音樂貫穿了整個故事的發展,很好地實現了音樂和電影的完美結合。《放牛班的春天》前半部分的音樂以悲情作為主線,為了襯托出這個學校的“地獄性”,而隨著孩子們慢慢變化,日益充滿希望,音樂也隨之歡快起來了,推動故事發展。觀眾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后,會發現里面的音樂簡直是余音繞梁,在向觀眾們娓娓道來故事情節。電影中的場景和氣氛也因為有了音樂的描繪而更加的藝術化。運用音樂渲染電影氣氛和場景,使得片中的事件和人物更加突出。“音樂能表現出用語言無法表現的情感內容和思想情緒,完善人物性格刻畫,突出故事情節的描述。”[2]
四、塑造人物內心
音樂可以塑造人物的內心,一般電影中的音樂都是為了推動情節的發展,以及對人物情感進行進一步的延伸。《放牛班的春天》中,每一首曲子都分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比如克萊門特所作的最后一首《風箏》,它的旋律和歌詞,直接體現了克萊門特的憧憬,還包含了孩子們對自由的渴望。除此之外,音樂也使得整部電影的主題思想有了更加藝術化的表現,可能是因為這是一部有關教育的影片,所以這部電影里的每一首曲子都被賦予了克萊門特對孩子們真摯、深沉的愛。再攤開了說,一般主角出場時都是用平和、安詳而美好的音樂和畫面來展現,反面角色就會帶有些許黑暗色彩。為了突出反面人物的角色特點,往往會運用陰暗的音樂,比如運用陰森恐怖的音樂來體現反派人物的陰暗心理,讓人產生不祥之感。“音樂是無聲的語言,當語言不能到達時,音樂就出現了。”[3]
五、結語
從無聲到有聲、從古典到流行,時代不斷地變化發展著,音樂與電影是密不可分的,電影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音樂是電影的充分必要條件。“電影這個抽象的藝術,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心態,可以撫慰受傷的心靈,可以充分表達情感。”[4]它通過畫面的流轉、場景的切換、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內心情感的表現和思想內涵的傳遞來打動人,而這些東西的傳達還要加上電影音樂才能體現得更加充分、更具有藝術性。電影畫面的情緒及氣氛需要音樂來描繪、人物性格和內心思想情感需要音樂來表現、劇情發展和人物矛盾需要音樂來推動、民族特點和地域色彩需要音樂來點明、電影劇情和結構需要音樂來貫穿,所以電影離不開音樂。電影畫面的切換與音樂的渲染要相互助力,完美配合才能達到“琴瑟和鳴、交相輝映、聲情并茂、意境悠遠”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如.影視作品主題音樂的性質、形式和功能[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03).
[2][3]王建設.試論電影音樂在電影劇情發展中的作用[J].電影文學,2009,(08).
[4]劉思遠.影視音樂的作用及其發展趨勢[J].青春歲月,2014,(03).
作者:張貞 單位:梅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