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國產電影音樂創作模式與發展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電影音樂作為電影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經過我國電影音樂事業的長久發展,我國出現眾多經典的電影音樂作品,取得一定的發展成效。但受我國傳統思想和音樂環境的影響,國產電影音樂與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制作水平的差距,阻礙國產電影音樂的健康穩定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國產電影音樂類型和創作模式,并對未來國產電影音樂的良好發展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產電影音樂;創作模式;發展趨勢
我國國產電影事業的快速發展,使電影音樂類型日益豐富,并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更好的凸顯電影音樂在電影中承擔的藝術價值。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國產電影音樂的藝術性,為電影增添更多情感。分析國產電影音樂類型和創作模式,在了解國產電影音樂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為電影音樂良好發展提出合理建議十分必要。
一、國產電影音樂類型
(一)民族樂曲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電影音樂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國產電影音樂經歷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一定的進步與成效,創作出大量的經典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意義的使能夠體現我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民族樂曲,涵蓋戲曲、民歌、民樂等多種類型,能夠完整地展示出我國民族的特征和中國的風韻。古裝電影是應用民族樂曲最為廣泛的電影類型,如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山楂樹之戀》《十面埋伏》等。這些電影中對我國民族樂曲的應用,不是簡單的照搬和套用,而是結合電影的情節對民族音樂的素材進行再次的編寫與創作,使其能夠符合電影的整體基調,且突出電影的畫面感。比如《十面埋伏》配樂中利用琵琶來展現電影情節的緊張氣氛,在琵琶彈奏的間隙穿插鼓聲與蕭聲,利用多種樂器的配合給人以震撼感,營造悠長穩重的氛圍。《臥虎藏龍》中以清涼悠遠的中國竹笛,搭配情緒激昂的鼓樂,來營造電影主人公闖蕩江湖的豪邁和勇敢之情,給人以歡快愉悅的視聽感受。
(二)流行樂曲流行樂曲是當代電影作品中最常使用的音樂類型,不但包含人們喜聞樂見的通俗音樂,還有節奏強烈的搖滾樂、布魯斯、爵士樂等,更加直觀的展示當代人們生活的觀念和先進的思想。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國產電影音樂中對通俗流行音樂的使用,突破傳統思維的限制,邀請更多海外創作者與我國音樂制作人合作,共同創作出許多具有代表意義的樂曲。比如章子怡主演的電影《非常完美》中,我國創作人與韓國創作人共同創作電影主題曲來襯托電影劇情,使電影情節更富有感染力。而搖滾樂在電影中的應用,主要出現在情節沖突、題材邊緣化的電影中,更好的突出電影主人公的情緒的變化,表現出人物獨特的形象。例如電影《武俠》導演陳可辛就邀請搖滾教父竇唯為其創作電影主題曲,利用非常規的武俠音樂風格來展示電影的另類感。同時添加搖滾樂的因素使電影的情節更加緊湊、主人公之間的沖突更加強烈,以突破人們對武俠電影音樂風格的思維定勢,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
二、當代國產電影音樂的創作思維和模式
(一)各種音樂元素的融合國產電影音樂創作經過不斷的創新與嘗試,形成民族音樂與當代音樂相互融合、中國樂曲和西方樂曲結合使用的發展態勢。早在二十世紀中期,反映我國革命事跡的影片《洪湖赤衛隊》,就大膽的嘗試在電影音樂中融合西方樂曲。利用西方歌劇的形式和手法來創作電影的主題曲,充分融合我國戲曲的板腔體結構和歌劇的程式結構,利用敘述式的演唱方法來講述與敵人英勇斗爭的故事,使電影情節更加生動與飽滿。這種對傳統樂曲的革新,獲得人們的廣泛認可,音樂領域也給予高度的評價。而隨著我國電影事業的快速發展,各種音樂元素在電影樂曲中的應用也隨之廣泛,在2006年馮小剛創作的電影《夜宴》中,主題曲《越人歌》融合我國古琴與西方代表樂器鋼琴,利用古琴細膩委婉的聲線來表達故事悲慘的情節,并利用鋼琴低音的快速敲擊來模仿打擊樂的節奏,增加樂曲的節奏感和震撼感,更好的突出電影情節的悲劇性。再如近幾年的喜劇作品中,黃渤主演的《瘋狂的石頭》中,融合日本FUNKY木吉的配樂,以輕搖滾樂為主要音樂基調,配以日本的樂器所展現的音色,來凸顯故事情節的緊張感,并給人以詼諧幽默的整體視聽感受。
(二)對傳統樂器的改良電影事業的蓬勃發展,使越來越多的音樂創作者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到電影音樂創作中,并嘗試對全新技術和音樂理論的應用,為我國國產電影音樂創作帶來全新的發展活力。為進一步豐富觀影者的視聽感受,近幾年我國電影音樂創作家將關注重心放到對樂器的改良方面,比如電影《英雄》中的主題曲,就是將以色列的小提琴家的琴弦換做我國傳統樂器二胡絲的琴弦,打造出一種類似與小提琴與二胡共同彈奏的音色,再次展現傳統秦弦子的聲音,完成東西方樂器的合奏。利用對我國傳統樂器的改良來增加音樂的新鮮感,為人們創設出更加富有韻味的文化盛宴。
三、國產電影音樂的發展建議
(一)加強聲音與畫面的融合,增強音樂立體感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兩大元素為聲音與畫面,利用有效創作手段處理好聲音與畫面的關系,是增強電影音樂感染力的主要渠道。從電影中音樂的融入方式來看,較為常見的有三種,分別為音樂與畫面同步、音樂與畫面平行以及音樂與畫面對立。其中我國國產電影中常使用的配置方法為音樂與畫面同步、音樂與畫面平行兩種,即為音樂與電影畫面節奏一致,音樂在電影中起到輔助的作用。這種融入的方式主要是通過作曲家根據電影情節和畫面,進行的創作,利用后期編輯的手法加入到畫面中,電影的畫面和音樂是相對獨立的。相較于這兩種常用的配置方式,音樂與畫面對立的創作手法更能夠體現出創作人的功力,利用與電影所展現出情感相反的音樂類型,來給人以反差的感覺,使人們對電影情節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對于電影中所呈現出的悲慘畫面,可利用舒緩和優雅的音樂,給欣賞者充分的想象空間,為人們帶來更大的精神震撼。對于國產電影音樂創作而言,除常用的兩種常規配置手法外,我國音樂創作人要多嘗試音樂與畫面對立的方法,并找到音樂與畫面的契合點,增強畫面生動性的同時,更加突出音樂的所展現出的情感,實現電影原創音樂的價值。
(二)協調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豐富音樂作品的內涵在發揚我國民族樂曲方面,我國音樂創作人應在探尋我國樂曲民族性方面多加嘗試,需要創作人了解和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內涵,并創新傳統樂曲的使用方式。在使用傳統五聲調式體系和七聲調式體系的基礎上,還應以發展性的目光,去尋找更多能夠反映我國傳統民樂的表現形式。還可學習我國古代儒家思想,在創作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和文化,使音樂能夠打破空間的限制,帶給人們心靈的震撼。而在民族性和世界性融合方面,我國音樂創作者應將西方音樂用東方的意味呈現出來,可在西方樂曲中添加我國傳統樂器,也可安排在西方成長的音樂人進行演唱,更好的詮釋音樂。例如《臥虎藏龍》的主題曲就是添加馬頭琴樂器,還包含西洋的配樂,并由從小成長在美國的李玟進行演唱,更好的發散音樂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特征和氣質。
(三)挖掘電子音樂潛力,創新音樂表現形式利用電子音樂的創作手法和借助電子設備完成電影音樂的創作,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開始萌芽,并在西方國家迅速的發展起來,被廣泛應用到電影音樂創作中。例如《泰坦尼克號》《星球大戰》等電影音樂都有大量電子樂的使用。新時期以來,我國開始陸續出現帶有電子合成樂曲的電影音樂作品,比如《流浪地球》《綠茶》等。給人留下較為深刻的視聽印象。由于電子音樂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具有代表意義的音樂作品還較少。為更好的拓展電子音樂的市場,并突破傳統電影音樂形式的限制。我國音樂創作者應改變以往含蓄的創作風格,在借鑒西方電子樂創作方式的之上,發揮自身創造力,更好的彰顯我國電影音樂的個性和魅力,為我國電影音樂創新發展提供基礎動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電影音樂作為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對詮釋電影主題和豐富電影所表達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更好的推動我國電影事業發展,增添電影音樂的感染力,音樂制作人應充分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在發揚我國傳統樂曲的基礎上,還要借鑒更多西方音樂,實現多種音樂類型的融合,提升電影音樂的立體感。還要深度挖掘當代電子樂的潛力,創造出更多的音樂表現形式,促使我國國產電影音樂走向民族化、藝術化、全球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蘇海鳴.對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音樂的思考[J].音樂傳播,2018(03):90-95.
[2]劉捷.從電影音樂的本質特征與民族性看國產電影音樂創作[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7(02):147-153.
[3]鄭方.國產動畫電影音樂的創作需要匠心精神[J].音樂愛好者,2017(02):54-56.
[4]金俊佶,王靜怡.國產電影音樂創作的趨勢與問題研究[J].藝術評鑒,2016(14):168-170.
作者:高杰 單位: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錄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