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食堂中大學生食物消費特征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大學生在社會中作為特殊群體,其消費行為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食堂是高校大學生最主要的就餐地點,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高校食堂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大學生的食物消費行為越來越普遍。本文以X高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數據統計的方式,分析了大學生在食堂的食物消費特征及影響因素。
一、大學生食物消費特征調查設計
1.調查目的與內容。本次研究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希望能夠從比較全面的角度掌握大學生的食物消費特征及影響因素,從而了解大學生食物需求的變化特征,為大學食堂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建議,進一步促進大學生食堂的發展。本次調查總共分為五個部分的內容,其一,是對大學生樣本的基本特征進行梳理;其二,是分析大學生用于食物消費的零用錢數;其三,是從食物種類、口感和價格等方面,總結大學生對食堂產品供應的滿意度情況;其四,是調查大學生食物消費環境的特征;其五,是探索大學生在食堂消費意愿的影響因素。2.調查對象、時間及方式。本研究選取X高校在校的550名大學生,調查時間為2021年9月10日至9月25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本次研究中,共計發放問卷550份,回收問卷540份,回收率98.18%;有效問卷530份,有效率96.36%。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樣本基本特征。本研究中所選取的大學生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男性與女性比例差異不大,男性占比略高,為52.83%;大二和大三學生占比略高,分別為29.81%和26.42%;生源地來源于城鎮的大學生占比略高,為52.26%;月零用錢在500-1000元的學生占比最高,為30.94%。
2.大學生用于食物消費的零用錢數。在調查大學生食物消費特征過程中,本研究對大學生用于食物消費的零用錢數進行了分析。從表2可以了解到,20.38%大學生在食物上消費的零用錢為500-600元,占比最高;在食物上消費800元以上零用錢的大學生占比最低,為10.19%。綜合來看,多數大學生在食物消費結構上普遍比較合理。不過,有少部分學生對食物要求較高,消費額度較大,存在一定奢侈浪費現象。
3.大學生對食堂產品供應的滿意度情況。高校大學生的來源地比較廣泛,不同大學生的生活背景、生活條件存在差異,因而,大學生對食堂供應的滿意度也千差萬別。在調查大學生對食堂產品供應的滿意情況時,分別從以下三個角度展開調查。其一,大學生對食堂產品種類的滿意度。如表3所示,有高達29.25%的大學生不滿意食堂產品的種類,對食堂產品種類非常滿意何一般滿意的大學生占比偏低,分別是13.96%和16.79%。綜合來看,當前高校食堂的食品種類不足會影響大學生的食堂消費水平。其二,大學生對食堂產品口感的滿意度。產品的口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食堂消費情況。如表4所示,僅有15.47%的大學生對食堂產品口感非常滿意,不滿意的大學生占比最高,為28.11%,同時還有14.91%的大學生非常不滿意。綜合來看,大學生對食堂產品口感都不是十分滿意,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在食堂的消費狀況。其三,大學生對食堂產品價格的滿意度。如表5所示,對食堂產品價格不滿意的大學生占比最高,為30.57%,有15.85%的學生非常不滿意食堂價格,非常滿意產品價格的大學生較少,僅為13.02%。可以看出,食堂產品的價格不夠合理,影響了大學生的食堂消費率。
4.大學生食物消費環境特征的調查。總結530名大學生食物消費環境特征,如表6所示。從表中數據能夠了解到,43.4%的大學生傾向于校內食堂就餐,56.6%的大學生傾向于校外就餐。5.大學生在食堂消費意愿的影響因素。從大學生食物消費環境特征可以看出,更多大學生愿意在校外就餐。為進一步明確大學生食堂消費意愿的影響因素,我們展開了調查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80.57%的大學生認為,學校食堂中食物種類的多少會影響消費意愿;73.4%的大學生認為,食堂中食物的口感會影響消費意愿;66.42%的大學生認為,食堂環境的好壞會對消費意愿產生影響;50.57%的大學生認為,食堂食物的價格會影響消費意愿。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通過對大學生食物消費特征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其一,收入會對食物消費產生影響。不同收入水平的群體,無論是消費結構還是消費水平,均會有所差異。就高校大學生而言,絕大多數大學生的零花錢都源于父母,而這些零花錢是有限度的,所以高校大學生在零花錢有限的影響下,消費水平就相對偏低。與校外就餐方式相比,校內食堂就餐價格明顯更低,更符合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其二,理性消費者比較注重效用最大化。理性消費主要指的是消費者在消費能力范圍內,以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則消費。此種消費的表現行為是高校大學生在有限的零花錢范圍內,因不滿意食堂產品供應,而選擇不定期外出就餐,將現有零花錢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價值。其三,影響大學生的消費因素較為多樣。無論年級、性別,大學生更偏向于選擇更多樣、更美味、更劃算的食品,同時在有經濟條件支撐的情況下更愿意為了“美味”消費。因此,相較于日漸發展的外賣行業及豐富的校外美食,食堂雖然占據了地理優勢,但很明顯并不能滿足大學生目前的需求,缺乏競爭力。
2.建議。結合本次研究結果,我們提出如下建議:(1)對食堂的建議。其一,重視服務。高校食堂管理人員要加強對食堂服務人員的教育,強化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從根本上提高食堂服務質量,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其二,重視安全和種類。高校食堂管理人員要定期對飯菜的衛生進行檢查,嚴格把控飯菜安全問題,確保食品質量,與此同時還要增加菜品的種類。其三,改善食堂環境。高校食堂管理人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食堂環境。(2)對大學生的建議。大學生在食品消費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相對理性的消費觀念,發揚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精神,根據自己的零花錢作出合理的食物消費選擇。同時,大學生要保持與食堂的互動、溝通,及時為食堂管理者提出合理建議,為食堂的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譚佳卉 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