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大學生消費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當代大學生在戀愛消費中存在新型消費行為。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大學生戀愛消費現狀的調查,分析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產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特征,關注外部因素對大學生戀愛消費的影響,分析新時代大學生在戀愛消費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引導大學生理性地看待愛情消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消費觀、戀愛價值觀。
關鍵詞:大學生;戀愛消費觀;消費行為
一、前言
大學生正處在對愛情產生憧憬的集中期,很多大學生都希望在大學期間能夠收獲一份屬于自己的愛情。但由于大學生的社會閱歷較少,對社會認知還處在懵懂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的戀愛價值觀,同時當代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戀愛消費支出,出現戀愛消費行為。因此,對大學生戀愛消費行為進行研究并根據現狀提出建議,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消費觀,構建健康的戀愛關系,擁有積極向上的大學生活。
二、當代大學生戀愛消費現狀分析
本研究以開封民辦高校為例,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結合社會現狀,特別是由于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更加關注如花唄、京東白條之類新興的消費形式,抖音、小紅書等App應用的“秀恩愛”信息傳播方式,進一步分析影響大學生戀愛消費的各種因素。
(一)戀愛支出情況
[摘要]低碳消費是個體本著對社會、后代負責的態度,主動選擇低碳產品,是一種和諧、綠色、文明的消費方式。在整個社會群體中,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其低碳消費行為對于周圍個體可產生示范作用,具有輻射效應。文章基于此,針對大學生低碳消費意向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具體的教育方式。
[關鍵詞]大學生;低碳消費意向;影響因素;教育方式
在工業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人類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出現了盲目追求物質財富、經濟增長而忽視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問題,在這種滯后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向大自然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引發了酸雨、霧霾、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光化學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生態平衡。為了應對這一局勢,各國都在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新道路,在1972年,《斯德哥爾摩宣言》發布,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發布,1997年,《京都議定書》發布,取得了顯著成果。發展低碳經濟,是應對全球氣候危機的重要手段,多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低碳技術的發展,一直在努力構建低碳排放的產業發展模式,要建設低碳經濟體系,不僅需要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努力,也需要每一個居民的配合。大學生是高素質、高學歷群體,使之具備低碳消費意向,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在全社會范圍內推進低碳消費。
一、低碳消費的含義與價值
從“能源白皮書”的內容來看,低碳消費就是致力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升能源利用率,低碳消費包括經濟消費、恒溫消費、可持續消費、安全消費、新領域消費組成,低碳消費要求消費者主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與能源消耗,避免過度消費新的產品。低碳消費具有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的特征,低碳消費的直接目標是節能減排,能夠實現精神消費、物質消費、文化消費之間的統一。低碳消費能夠有效改善全球氣候危機,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改變以往滯后的經濟發展方向,在全社會低碳消費行為成為社會規范時,就會對生產、流通等各個領域產生積極影響,這應當是每一個居民都應當主動承擔的責任,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發展標志。
二、大學生低碳消費意向的影響因素
(一)低碳消費認知
摘要:現階段大學生群體普遍心理年齡不成熟,仍然處于不平衡階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蠱惑做出錯誤的選擇。校園貸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拜金主義與沖動的消費觀念,但其背后所呈現出來的卻是大學生錯誤的消費觀念。校園貸極好地反映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人生觀。
關鍵詞:校園貸款;大學生;消費觀
伴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業開始流入大學校園,從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校園貸產品。校園貸的出現進一步反映出大學生消費至上的錯誤觀念,引發了許多方面的探討。
一、校園貸款的特點
1.貸款程序方便
校園貸在大學校園風靡一時,主要因為貸款流程方便快捷,貸款手續也十分方便,無抵押,無擔保人。大部分學生只需向平臺提供身份證信息、學籍信息等身份證明即可。這些網貸平臺在審核的過程中非常迅速,放款速度快。這些貸款平臺對于大學生的審核條件更加放松,有時候別人代辦也能通過審核。
2.宣傳形式多樣,誘導性強
一、大學生消費安全現狀分析
由于當前市場機制不完善、政府監管不到位,一些不良商家制造各種消費陷阱坑騙消費者。大學生是這些受騙的消費者中為數眾多的一部分。為此,我們對大學生遭遇消費陷阱的狀況進行調查,了解其在遭遇消費陷阱后的態度和采取的措施。
(一)消費陷阱普遍存在
消費陷阱,簡單的定義為賣家以不正當途徑欺騙、誘導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產生錯誤判斷并作出回應,致使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行為。調查中81.73%的學生認為對消費陷阱有一些了解,16.35%的學生表示對消費陷阱不了解。60.58%的學生遇到過消費陷阱,其中一個月遇到一兩次的學生占58.57%,幾個月一次的學生占到35.71%,以上數據表明大學生遭遇消費陷阱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目前,大學生最常遭遇的消費陷阱主要有:手機消費陷阱、預付卡消費陷阱、促銷贈券陷阱、服裝鞋類陷阱、免費美容陷阱、網絡電視購物陷阱、餐飲服務陷阱、通訊服務陷阱等。
(二)消費維權意識和能力弱
由于思想認識水平的差異,學生遭遇消費陷阱后的態度也有所不同,26.09%的學生會通過一些正當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60.87%的學生覺得自己不夠機智,把受騙當做教訓;11.59%的學生則自認倒霉,忍氣吞聲;1.45%的學生覺得無所謂,認為這是正常現象。
二、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摘要:為了解低碳理念在大學生中的普及情況,圍繞大學生服裝消費中的低碳意識進行問卷調查,具體從認知和行為兩個方面來反映大學生的服裝消費低碳意識。調查發現,大學生低碳認知水平不高,服裝消費行為存在異質性,服裝消費低碳意識不強。調查研究的結果對學校、政府、企業推行低碳服裝消費的舉措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以便指導服裝消費低碳行為。
關鍵詞:服裝消費;低碳意識;低碳行為;大學生群體;調查研究
隨著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對資源和能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從而導致碳排放量的增加,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顯著,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據相關調查顯示,30%的碳排放是由居民生活行為及滿足這些行為需求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而民眾對此知曉率不高,從而嚴重阻礙了低碳生活的推廣普及。服裝消費是我們日常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其產生的碳排放量不可小覷。調查數據顯示,服裝行業是目前僅次于石油行業碳排放量的產業之一[1]。一方面,隨著服裝消費的升級,快時尚文化沖擊,服裝消費習慣和行為的改變,降低了消費者沖動購物和浪費行為的經濟成本,人們消費服裝用品頻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2],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另一方面,比起工業化生產服飾增加的碳排放量,服裝在使用過程中(包括洗滌、風干、淘汰處理)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是生產過程的6倍,每件衣服的材質、使用方式、淘汰處理等都會影響到服裝碳排放量。人們在服裝消費和使用過程中的低碳行為,是環境保護中最具影響性和象征性的表現。而服裝消費低碳行為則取決于消費中的低碳意識。當代大學生占據著一定的消費市場,也是國家未來建設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骨干力量,其服裝消費低碳意識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今后大眾的低碳意識。可見,在校大學生服裝消費低碳意識的高低對解決這一問題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通過調查大學生在服裝消費和使用過程中的低碳認知、低碳態度、低碳行為等問題,關注大學生服裝消費低碳的認知和表現行為,了解當代大學生服裝消費低碳意識,培養大學生的服裝消費低碳意識尤為重要。
1調查區域和樣本特征
選取的調查區域是天津市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天津作為低碳試點城市,積極推動產業化低碳發展,建立以低碳為特征的消費方式,也一直在積極探索低碳城市發展道路[3]。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對服裝的需求度較高,服裝消費已成為主要消費項目之一。建設低碳城市強大的輿論宣傳和實際的低碳措施是否有效,對具有顯著服裝消費特征的大學生群體進行調查研究。本次調查利用網絡調研,選取天津市各高校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大一到大四、研究生、博士生作為調查對象,共調查210名在校生。問卷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的方式發放和回收,回收210份,排除少量無效問卷后,其中有效問卷為205份,回收率為98%。將回收的數據進行整理和錄入,采用數理統計軟件Spss19.0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調查樣本中男女生分別為28.29%和71.71%;學科分布情況為文科34.15%,理科65.85%;年級分布情況為本科生43.90%,研究生50.24%,博士生5.85%。
2問卷調查數據及結果分析
2.1信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