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控制科學與工程的學科建設路徑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完善組織建設,增強學科建設的凝聚力
學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兩個人能夠完成的,需要一個完善的組織體系作為領導、協調機構,這樣才能大幅提升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建設水平,在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出臺有利于學科發展的政策制度。為此,應在學院內部成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委員會”,由學院領導班子、各學科方向負責人組成,負責領導學科整體建設方案的制訂,監督學科建設方案的實施,協調各分學科之間的關系,并根據學科建設情況對相關集體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形成學院學科建設的“正合力”。
二、“內外兼修”,提升師資隊伍質量
學科建設是一種人的主觀活動,因此,優秀的師資力量對于學科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師資隊伍的建設應該具備戰略眼光,超出原有的領域范圍。
1.設立特聘教授崗位。聘請國內外知名教授,講授本學科核心課程,指導博士生、碩士生;正確把握本學科的發展方向,提出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創造性的研究構想,帶領本學科在其前沿領域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科學與技術前沿,積極爭取并主持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研究;在本學科領域開展原創性、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和關鍵領域攻關,力爭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領導本學科學術梯隊建設,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科發展需要,組建并帶領一支創新團隊進行教學科研工作。
2.設立講座教授崗位。開設本學科前沿領域的課程或講座,指導或協助指導博士生、碩士生;對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和研究重點提供重要咨詢建議,引領本學科跟蹤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科學與技術前沿,積極組建或參與組建一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團隊。
3.青年骨干教師支持、引進計劃。根據青年教師自身的基礎條件、技術特點及發展潛力,對青年教師實施分類培養,即基礎研究類、應用研究類、理論教學類、實踐教學類培養。學院、學科方向帶頭人、青年教師共同研究、制定青年教師的研究方向、發展目標、培養計劃、考核辦法等,鼓勵青年教師出國攻讀學位,出國進修,通過多方渠道加強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和專家的聯系,為青年教師到國際一流大學,師從一流大師提供便利條件。同時,每年預留教師編制,主動招聘外校授課、科研等方面表現優秀的青年教師和儲備人才。
三、大力支持科學研究,增強學科核心競爭力
1.重大項目及成果支持計劃。針對學科基礎理論和技術發展前沿,圍繞國家經濟和國防建設需求,統籌規劃,發揮現有人才、科研項目、試驗平臺及合作關系等方面的優勢,謀劃國家級、高水平基礎研究項目,支持高水平科研成果產出,設立學術專著資助和獎勵基金,設立高水平科技獎勵配套專項。
2.國家級科研基地建設支持計劃。認真研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申報條件、流程及運行辦法,整合學院教學實驗室的資源,構建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又相對獨立的系統化、層次化、開放式、應用型、研究型創新實驗教學體系,以建成具有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水平的實驗中心為目標。
四、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夯實學科建設基礎
人才培養的質量是衡量學科發展的重要標志。因此,學科建設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結構的優化,不斷加強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大學生核心能力的界定與培養
大學生核心能力就是指一名大學生以其擁有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通過對其戰略性資源的創造、獲取、整合從而使自我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特有的能力。首先,對于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大學生來說,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是相對永恒不變的核心能力。在自動化領域,如果沒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將無法完成行業內設計、研究、開發、運行、管理等任何工作內容。其次,時代是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也是不斷變化的,僅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只會造就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因此,在保證學生專業能力不斷提升的基礎上,還要大步伐地拓展核心能力的外延,使核心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斷更新和變化。
2.高端人才培育
博士生導師可在優秀本科生中選拔人才,在四年級上學期保送研究生中選出優秀研究型人才,向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委員會提名重點培養目標,并予以相應的學業指導;延長“優博”后備人選的學制,為其提供優良的生活條件,使其能夠潛心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產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為使學生開拓國際視野,提高研究起點,提升研究水平,跟蹤國際前沿技術發展方向,應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學生參加高水平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
五、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開闊學科建設視野
1.海外學術基地支持計劃
為了更好地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拓展合作交流領域,提升合作交流層次,擴大學院和學校的國際影響,“十二五”期間學院將繼續擴大中外本科生和研究生互換交流的專業數及其學生數量規模,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吸取國外優秀教育理念,力爭與國際知名高等院校簽署合作協議,長期鼓勵青年教師出國進修,聯合培養研究生,聯合開展科學研究,承辦國際會議等,創建中外合作辦學的品牌。
2.海外著名學者交流合作計劃
各學科方向團隊每年可邀請海外著名學者來校講學或短期工作,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迅速提升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學術水平,盡快掌握本學科領域最新的研究動態和前沿技術,促進學科快速發展。學院可為來校交流學者報銷往返相關費用,并予以適當的講學費用或資源交換。
本文作者:劉勝、潘強 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