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美育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我們為什么需要“美育”
“美育”是人們進行審美時必須要經歷的一種高級過程,是人的一種高級需要,審美也是以基于“美育”之上并以自我凈化、自我完善的為目的,所以,審美既是精神的象征,也是對于人格魅力的自我錘煉。朱光潛先生說過:“人心之壞,由于‘未能免俗’。什么叫做“俗”這無非是像蛆鉆糞似地求溫飽,不能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作高尚純潔的企求;總而言之,‘俗’無非是缺乏美感的修養”……我需要審美,需要美感修養,審美是一種人生實踐,美是一種人生境界,更重要的是“美”能讓世界充滿愛,能讓人類和諧!就當今的大學教育的來說,我們往往是重視了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之重要的“美育”。在實現自我健康完善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美育是實現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并藉此在幫助大學生來正確地“審美”,“美育”從人的成長開始就具有獨特的功能并發揮著特殊的作用,“美”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一個人心里如果缺失了“美”,那它還會剩下什么呢?或許就是“丑”與“惡”,那么在人的骨子里也就一定“裝滿”著報復、仇恨、懷疑,如果是這樣:這個世界就會缺失來了“愛”,剩下的只有掠奪和戰爭了。希特勒少年時原本酷愛美術,但因考試未能及第,與美術無緣。試想:如果當時的主考官“高抬貴手”的話,這個世界就會多了一個創造美、愛美的人,就會少了一個戰爭狂人。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可以避免一場戰爭。可見,這個世界如果缺失了“美”,現實將會變得多么地可怕。當今社會,尤其是當今大學生,他們并不缺乏知識,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對知識和技能的過份渲染和教育,往往會沖淡和流失應存在他們心里的那份“愛”,往往會讓他們沒有時間或者根本來不及“修煉”自己的那份“美”。我們為什么要“美育”呢?答案很簡單:通過“美育”可以美化人們的心靈,并使人們有美好的行為,我們這個社會太需要“美”了,真正的“美”是可以改變社會的。
二、通過“美育”使大學生正確地“審美”
(一)“美育”途徑的多樣性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同學科的人感嘆不懂藝術,不懂審美,他們覺得美很神秘、很遙遠……因此,如何正確地引導大學生們去認識“美”去發現“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美育”需要多途徑地進行,審美也要從從生活實踐的現實性、具體性和多樣性出發。蔣孔陽先生認為“美”是存在多樣性和豐富性的。他認為:“美感的差異性,源于生活方式的差異性”;也就是說一個人對美感的認同程度和方式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同樣,人類活動的具體性也決定了與生活目的直接聯系性,然而美與美感也并不是一個抽象的存在,美“必須像生活本身一樣,是具體的、感性的,我們必須通過感覺才能把握它”。
(二)通過藝術欣賞來進行“美育”和“審美”
在感受“美”的同時中追求情感升華,提高自身素質,這就是“審美”的價值感。這種價值感也取決于它的普及性。雖然目前讓藝術普及與現實存在差距,但如果不進行普遍的“審美教育”,這種差距將會愈來愈大。審美教育針對藝術專業的大學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值得我思考的是:藝術專業往往也會把技能與“審美”教育混為一談,還未能分清藝術技能與“審美”方式的區別,藝術技能還只是停留在表層,技術不等同于“審美”,也就是說:有好的技能并非就有好的審美能力,這就猶如好的演奏家并非是好的音樂家一般。中國的繪畫藝術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主流藝術,其中沉淀的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精髓,包含和顯現著中華民族傳統的人文價值觀與道德觀念,如果有一天,我們每個大學生都能夠學習或者欣賞中國的繪畫藝術,那么,我們未來的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必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二是要多進行中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講座,“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這樣的詩句給我們創造了多么深遠的意境啊!其中的一個“直”和一個“圓”把大漠邊關的遼闊和蒼涼勾畫的淋漓盡致!三是對大學生要多進行“國學”教育,國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它的意義在于:正本清源、揚清激濁,傳承中華美德,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樹立民族文化自豪感。目前高校講座大多為技能輔導、未來職場、個人發展方向等,這類講座雖為必要,但也終究難以解決學生個人技能、個人素質與未來社會關系諸方面的問題,我們引導學生的審美過程應該是這樣的:一是對美的感性直觀形態的獲取;二是對美的認識的升華和享受,并藉此能夠讓大學生能達到自我的洗禮與自我升華的目的。
結語:
其實我們對學生的“美育”需要加強,我們學生的審美也更需要引導,正確的審美引導是素質教育重要環節。前面談到的“美育”是以部分藝術門類的講座途徑,這些門類雖為提高大學生“審美”素質的主流的藝術,但我們知道:要想通過幾場藝術講座來立竿見影地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似乎還有些天方夜譚。但我們深信不疑的是:這雖為“美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重要的是只有審美能力的提高才能促進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我們的藝術教育、審美教育還必須堅持不斷、持之以恒地展開才行!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我們學生的審美雖有些不盡人意,但我們不能簡單地責怪他們,要從教育的自身去尋找根源,我們對學生的“美育”還欠缺,這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值得我們欣喜的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真正的“美”,如:“大學生自愿者”、“社區服務者”、“支教自愿者”、“義務宣傳員”、還有雷鋒形象的回歸。他們才是最美的,是最值得我們感動和尊重的,他們的行為將會對當代大學生的“美育”產生積極的典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