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對外貿易論文:對外貿易發展問題與應對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侯德文、林維柏 單位: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株洲市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日用瓷及電磁器、未鍛軋鋅鉛銀銦鎢等、無機堿硫酸鹽碳化物等、渦輪噴氣及螺槳發動機、鐵道機車及配件、摩托車、煙花爆竹、刀頭、機器切削刀片、滾動軸承、火花塞等。以上十種商品出口占2003年出口總量的79.24%,占2006年出口總量的89.02%,2009年出口總量的75.66%。這些產品所在產業多屬高污染、高耗能產業,使株洲市面臨著較大的資源和環境壓力,不利于株洲市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株洲市出口產品主要集中于工業用品,日用消費品除日用瓷及電磁器、煙花爆竹外所占比重較小。2010年,株洲市棉浴巾出口額僅為31萬美元,而進出口總額達69330萬美元。2009年株洲市農產品出口額僅為53萬美元,2010年降至13萬美元。
株洲市相對周邊城市而言加工貿易企業較少。2010年開展加工貿易的企業僅為16家,郴州為30家,長沙達到70家。2012上半年,有業績的加工貿易企業僅有11家。現有加工貿易企業大多集中在城區,所轄5縣市中醴陵市有2家,其他縣為空白。近年來加工貿易在株洲市外貿中所占比重一直不高,2008年占6.29%,2009年占4.45%。株洲市對外貿易對一般貿易依賴性較強。2008年株洲市加工貿易額為7217萬美元,同期一般貿易額達107416萬美元;2009年加工貿易額為5161萬美元,一般貿易額達108374萬美元。株洲市對外貿易方式嚴重不合理性。
株洲市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一)宏觀層面的對策
⒈優化商品結構
株洲市外貿商品結構存在著不平衡性,影響到株洲市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株洲市要依托兩型社會建設的良機,不斷調整和優化商品結構。要逐步淘汰資源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同時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大對農產品經營的投入力度。引導農產品經營企業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通過資金、技術、人才的投入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壯大農產品產業,提升其國際競爭力。控制好進口商品結構,鼓勵企業進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技術型產品和設備。株洲是一座新型工業化城市,要大力引進發展重工業所需的原材料和先進技術,降低資源和環境壓力。
⒉優化產業結構
株洲市產業結構存在著嚴重失衡問題。2010年株洲市第一、二、三產業比重分別為9.7%、58.5%、31.8%。株洲市必須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提升服務貿易的比重;要依據株洲市農業優勢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加大對株洲縣和炎陵縣特色蔬菜出的扶持力度,依托特色蔬菜形成產業集群,促進農產品貿易的快速發展;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加快調整工業結構,以5115工程為依托,培育產業集群,加快已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步伐。
⒊優化貿易方式
株洲市對外貿易方式存在著不平衡性,以商品貿易和一般貿易為主,服務貿易和加工貿易比重較低。株洲市要積極優化貿易方式,促進外貿可持續發展。要積極開展加工貿易,有效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通過發展加工貿易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株洲市工業園區眾多,但尚無加工貿易專門園區。株洲市要積極規劃和構建加工貿易園區,完善園區配套服務,為發展加工貿易創造便利條件。在發展加工貿易的同時優化服務貿易結構,制定和完善服務貿易戰略,完善相關政策,發展適合株洲市情的信息、文化等服務產業,促進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
⒋完善對外貿易配套服務
一是要進一步發展現代物流業,完善物流網絡,降低外貿企業物流成本。目前株洲市大部分企業海運出口貨物需要用汽車運到長沙霞凝港裝船,增加了企業進出口成本,給外貿企業造成諸多不便。株洲市要加大銅塘灣港區的改造力度,增強其貨運能力,以銅塘灣港區為依托建設外貿物流園區,以減少外貿企業物流成本。二是要為外貿企業融資提供進一步支持,充分利用中小企業國際開拓資金,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鼓勵企業利用出口信用保險,降低企業的收匯風險。三是要搭建外貿企業客戶開發平臺,利用會展的作用,引導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各種展覽會,擴大其客戶資源。2011年,株洲西迪硬質合金有限公司通過參加美國、荷蘭、英國的展覽,獲得557萬美元的出口訂單,增長了近2倍。這一案例充分證明通過政府各項扶持政策有助于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對外貿易。株洲市要構建服務于本地外貿企業的專用電商平臺,對外貿企業提供線上和線下的撮合服務,幫助企業解決信息化不足的問題。四是引導外貿企業建立行業協會機制,通過行業協會的作用協調企業開展國際業務,及時防范和化解各種外貿風險,共同應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
(二)微觀對策
⒈大力開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實踐
開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實踐是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企業要在內部大力踐行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模式。要在生產經營中貫穿國際環境標準和安全標準,將綠色觀念融入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以及廢舊產品的處理等環節,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要按照循環經濟的原則實行清潔生產,實現資源消耗的最小化、排放物的減量化甚至零排放。開發、生產和銷售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無害的產品,積極開展綠色營銷活動,提升企業產品的綜合競爭力。積極推行ISO14000環境和安全方面的認證,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促進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應對國際貿易保護壁壘。
⒉加大投入,提升國際競爭力
外貿企業要加大各方面投入,走科技興貿之路。一是增加資金投入,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提升產品技術水平。株洲市綠色農產品出口市場前景良好,但其經營過程中存在著產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價值低等問題,農產品經營企業要對農產品進行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要創建自主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二是要加強相關人才培養,要依托株洲市高校優勢與高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培養適應外貿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⒊積極開拓新市場,優化市場結構
株洲市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對新興的東盟、非洲等市場的開發有限。株洲市外貿企業一方面要積極鞏固原有市場,另一方面要不斷拓展新興市場,從而化解企業在傳統出口市場上遭遇的激烈競爭,并有效規避貿易壁壘,促進出口業務的順利開展。要調整國際營銷思路,有條件的企業要適時開展跨國營銷,通過在國外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絡的方式延長價值鏈。目前株洲市尚無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要鼓勵重點企業嘗試走出去戰略,通過國際化經營規避貿易保護壁壘,獲取更多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