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藥出口綠色貿易壁壘破解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在醫藥市場發展過程中,中醫藥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行業的發展帶來眾多的利潤。但是,江西的中藥出口貿易總是頻頻遭受綠色壁壘,導致不能走出去,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江西中藥要想擺脫這種境遇,就要擺脫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命運。
關鍵詞:江西;綠色壁壘;中藥
一、江西省中草藥出口現狀
(一)產業基礎分析。江西省中草藥行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結構完整的產業結構體系,特別是近些年來出現快速的增長態勢,中草藥行業的總產值與全部醫藥總產值的比重不斷攀升,中草藥產業已經成為江西省醫藥產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化學制藥以及其他產業,中草藥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至今有1,800年歷史,完全具有自主的知識產權,是比較具有國際優勢的行業之一。(二)規模分析。“藥不過樟樹不靈”、“藥不到樟樹不齊”,足以顯示江西中藥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樟樹的“樟幫”、南城的“建昌幫”,他們不僅是文化傳統的產物,而且聞名海內外,還是頂尖水平的中藥加工工藝。目前,江西省現有中藥生產企業近200家,其中江中、匯仁、仁和、濟民可信等4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均已超過20億元。2013年全省中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400億元,達到全省醫藥產業的40%以上,在全國行業中名列前茅,僅次于吉林。從江西省商務廳獲悉,2013年江西省農產品出口4.79億美元,同比增長24.2%,出口品種有370個,較上年增加63個品種,其中部分中草藥類系首次出口。江西中藥雖然有悠久的歷史和資源優勢,但是能打進國際市場的高端藥品卻很少,并且具有臨床療效經不起他人重復、劑型落后等不足之處。政府給予新藥的研發經費不足,江西中草藥新品的研發費用僅為上海、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的1/3,重大項目也才30萬~50萬元。另外,精通國際流通和國際注冊的人才簡直更是屈指可數。由于各國的法律不同,以及中藥的商品特殊性,目前國際上仍有不少國家不認可“中藥”一說,比如日本、美國不承認中藥。因此,中藥在這些國家以“食品補充劑”的名稱來出口。江西中藥出口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企業規模小、散、差。因此,制藥企業在自身行業、科技界、政府部門的協力支持下要重視兼并重組,縮小醫療經營管理模式差距,強化中藥產品的深加工,籌劃產業集群,向世界出口企業看齊。例如,韓國高麗參出口產量遙遙領先。在國內向廣東省醫藥大省學習,把企業的“瓶頸”放開,積極推行政策扶持,加大新研制產品的研究力度和新產品國際市場的投放力度,加上江西產業自身明顯的優勢,在國際市場的積極開拓,中藥行業也有望引領江西的崛起。
二、中草藥行業面臨的各種困難與壁壘
(一)國外市場的中醫不多,對中草藥需求數量不大,市場需要有限。(二)國外綠色貿易壁壘的限制。自從2011年歐盟頒布實施《傳統植物藥注冊程序指令》,根據這個法令,中草藥要進入歐洲市場需要在歐盟地區使用15年以上,在國內市場需要使用30年以上,還必須對中藥的每一個成分進行檢測方可提出申請許可;而許可的前提條件是對中藥成分中的每一個成分進行檢測。中藥出口企業不得不按照西藥進行藥理、病理、臨床等一系列檢測,往往因為資金短缺、無法承擔相應的研究和檢測費用不得不退出市場。“‘合不合格、準不準入’,都是別人說了算。我們自己沒有掌握中藥評定和檢測的話語權,只能被人牽著鼻子走”,省內一家大型中藥制造事業部門總監說。(三)文化認同差異。中西藥不屬于同一套評價體系,中藥側重于經驗,講究陰陽調和,五行相聯系作用。西藥則側重于科學數據,沒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很難理解藥效作用方法。省中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認為,“中藥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如天人相應、陰陽結合、動靜相宜等理念,不同文化體系的消費者是很難理解的”。(四)中藥貿易技術領域壁壘的機遇與挑戰:技術型貿易壁壘的連鎖反應。一個國家實施技術貿易壁壘往往輻射到其他國家模仿。以2002年蜂蜜為例,出口的蜂蜜未能達到西方國家抗生素殘留的標準,引發日本、美國等多國效仿歐盟,提高了進口標準,對江西蜂蜜的出口造成了影響與損失。(五)中藥專利被搶注。“我以前做過幾年的研究工作,中國很多好的中藥專利都被日本、韓國搶先在國際市場上注冊了,人家搶占了先機,這必然制約國產中藥走出國門。”江西省中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如何把國內名藥發展成國際名藥,還需要有關部門多多思考。江西省中藥出口遭遇扣留情況。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有毒有害物質超標是江西省中草藥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不少企業仍然采用硫磺熏蒸法工藝,導致二氧化硫殘留超標,出口遭到被扣留的現象屢次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WTO/TBT-SPS國家通報咨詢系統數據表明,近3年以來,中藥出口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等主要貿易國遭到因有毒有害物質和二氧化硫殘留超標扣留批次達到10起。
三、國外中藥技術壁壘應對策略
(一)積極開展“中藥外交”。政府商務部門充分加入多變貿易體制,加強與主要貿易國的貿易與合作,積極扶持“中藥外交”,努力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簽訂多邊貿易協議,促進多邊經貿的發展與合作。(二)加強研究,跟蹤發展趨勢。相關的協會、商會、檢測機構、研究部門加大收集技術壁壘的信息,構建相應的數據庫。(三)大力發展“重拳”產品。抓住“重點”品種、市場、企業的收購、生產、銷售標準化、規模化,積極搭建進入歐共體中藥市場新平臺。江西省現有200多家中藥生產企業,其中4家品牌企業江中、仁和、匯仁、濟民可信主營業務創收20億元,2013年中藥實現全省主營業務400多億元,占全省醫藥主營業務的40%以上。(四)大力扶持、構建知名科研院所、研究機構與骨干企業的攻破關鍵技術的平臺,更深入、更集中中藥生產第一線的議題。中藥除了治療性藥品外,藥食同源之外還可以實現“二次開發”,引領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比如保健品、食品、飲料、化妝品、中藥添加劑等。(五)與政府部門開發合作。政府向企業提供部門的政策機制、服務資源、信息傳播、政策支持、企業獻言獻策等直接渠道。(六)整合技術優勢,搭建創新、合作的平臺,搭建“政、產、學、研”的相互合作,創新面對面的合作平臺。(七)大力發展“重拳產品”,迎接市場機遇。隨著醫學模式、人們保健意識的轉變、中醫藥世界影響力日益擴大,賦予生物中成藥和保健產品搭建了新的舞臺。同時,在世界藥品市場上,天然植物藥的交易額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歐洲不少國家也掀起了中醫藥學熱。歐洲是全球規模潛力最大、最有發展前途的天然草藥、補品市場,目前的市場規模已超過70億美元。江西中藥市場要邁入國際舞臺,不在標準方面占優勢是不可能實現的。從收購、生產、銷售等環節都依照標準,進入國際市場才能暢通無阻,在搞好標準的同時,江西中藥應從“重點市場、重點企業、重點品種”來抓。比如,除了草珊瑚已形成規模化產品外,夏天無、豐城的雞血藤、彭澤貝母、枳殼等品種應該突出重點、不斷做大做強。(八)加強產品經營管理,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質量經營理念,并始終貫穿到中藥產品的設計、生產、包裝、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積極實施標準化制度規范,中藥材種植(GSP),實驗(GLP)、生產(GMP)、臨床(GCP)和銷售(GSP),嚴控污染,提升中藥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中草藥生產標準體系不完善,與國外標準差距比較大。2002年《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規范了種植與生產,特別是一些地道的藥材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標準,但是對中藥的質量控制、有效成分檢測和包裝運輸都有所缺失。2001年原外經貿部了《藥用植物及制劑進出口綠色行業標準》沿用至今,但是它只是不同標準,對于特殊性、國際性的標準還差距甚遠。(九)政策上予以扶持也是一條重要途徑。江西的中藥企業不能盯著小市場,要尋找中藥的特殊療效,積極拓展國際和農村市場,努力發展中藥產業集群,像廣東、上海沿海發達地區一樣,堅持“藥材好,藥才好”的觀點,既堅持、繼承和發展中醫藥的傳統優勢理論,又弘揚中醫藥的優秀文化,同時走規范化、組織化、產業化、現代化的科研、生產、管理和市場開發。(十)積極實現中藥生產的高效益。通過引導產前優良品種研發、產中種植技術推廣和產后加工與技術綜合配套技術推廣中藥的生產規模效益、生產成本減少、增加總收益;按照GAP方式組織中藥材生產,通過間、套作蔬菜、糧食作物,強化土地復種指數,增加耕地的生產效益,以提高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的中草藥產品,提升江西中藥的檔次和國外出口競爭力。(十一)發展特色和地道的中藥材,開發培育“名牌”藥材。江西地道藥材有枳殼、車前子、蔓荊子、澤瀉、廣昌白蓮、泰和烏雞;特色藥材有草珊瑚、菊三七、夏天無等。今后5~10年江西可選擇一些品種進行重點種植開發,形成規模效益,培育出名牌藥材、地道藥材和特色藥材生產基地。
主要參考文獻:
[1]曹軍偉,顧海.江蘇省中藥產業競爭力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06(2).
[2]張京衛.提升我國中藥產業國際競爭力對策研究[J].集團經濟研究,2006(1).
[3]郭瑩,孫利華,郭晶等.我國中藥產業發展機遇及對策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06(1).
作者:胡楚芳 單位:宜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