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對外貿易問題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探討江蘇省靖江市2013年以來在國際貿易發展中出現滯緩的原因及提出解決方案,本文通過對近幾年中國大陸、長江三角洲、江蘇省總體以及江蘇省內各個地區的對外貿易的增減形勢與靖江對外貿易情況進行比對,并結合江蘇省靖江市對外進出口貿易中存在的供給、產業結構、對外貿易依存度等在內的各類影響因素,對靖江市目前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同時,本文以宏觀經濟為主,分析靖江市對外貿易中的改進,列出靖江市國際貿易中的優勢與短板,構造江蘇省靖江市進出口貿易函數,并根據分析結果,結合實際情況,給出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國際進出口貿易;產業結構;貿易增長;江蘇省靖江市
一、研究背景
21世紀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全球化時代,我國需要緊跟時代潮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長江三角洲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大地區,該地區工業基礎雄厚,商品經濟發達,水陸交通方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均居中國第一,是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而靖江市地處長江北面,與江蘇省江陰市隔江相望。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江陰市人均GDP為230538元,同年靖江市人均GDP為146061元,人均GDP相差近100000元。靖江市2018年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28.31億美元,同比下降3.8%,同年江蘇省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為12.33%,長江三角洲地區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1.56%,全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2.63%。由此可見,靖江市的出口結構存在一定問題,對外進出口貿易額增長率低于江蘇省、長江三角洲、全國的平均水平。因此,本文研究江蘇省靖江市在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影響程度和作用,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對于促進江蘇省靖江市經濟穩定發展,充分發揮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優勢,使對外貿易持續健康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江蘇省靖江市進出口貿易宏觀表現及其問題
為便于系統分析靖江市進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先總結近年來江蘇省靖江市對外貿易發展狀況,再從地區差異、發展需求、供給因素、支柱產業、外商投資、進出口地市場、對外貿易依存度方面進行討論[1]。
(一)江蘇省靖江市進出口貿易宏觀表現
靖江市地處江蘇省的中間地帶,在省內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靖江市2013年進出口總額272776萬美元,2018年進出口總額283141萬美元,年均增長率僅3.8%。雖總體呈增長趨勢,但是增長緩慢,2014年、2016年與2018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呈下降趨勢,總體增長十分有限。由圖1可知,2014年至2016年,全國進出口總額增長情況呈下降趨勢,而靖江通過造船業的帶動在2015年獲得較大增長(資料來源:江蘇省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年鑒)。2015年至2016年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外需低迷,國際經濟總體復蘇乏力,導致全球貿易進入深度調整期,進而抑制了出口增長。2017年出現回升,是由于商務部大力推進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商品結構、經營主體和貿易方式“五個優化”等一系列外貿政策的緣故。但在2018年全國和省內增長都穩中向好的情況下,靖江市的增長率卻大幅下降,因此,必須認識靖江市對外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對外貿易問題中各種影響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二)江蘇省靖江市對外貿易中問題原因及影響因素
1.地區因素產生的問題
靖江市在江蘇省內的地理劃分上位于蘇中地區,雖然與蘇南地區隔江相望,但是經濟差異十分明顯。2014年至2018年進出口額增長率具體如圖2所示。靖江市缺少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相應基礎設施,2018年靖江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457.74億元,同年隔江相望的江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為6532.84億元。從地區上來看,長江以北的蘇中和蘇北地區相對蘇南地區產業結構較為落后,如2018年蘇南地區第三產業占比為53.2%,蘇中地區為47.6%,靖江市為48.4%,并且第一產業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隨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第二、三產業產品則反之,而高收入彈性的二、三產業更有利于經濟發展。蘇中地區外資利用額較低,納克斯的貧困惡性循環理論在需求方面指出:低收入則購買力低,低購買力則無法吸引外部資本進入,造成資本形成不足,而資本形成不足又導致生產規模難以擴大,難以提高生產率,從而又陷入低收入、低產出的惡性循環[2]。根據克拉倫斯·斯通的相關理論,依靠政府進行調控和改革可以打破這種狀態[3]。2018年,蘇南地區實際利用外資153.59億美元,蘇中地區為53.09億美元(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年鑒2018),江蘇省內實際利用外資最高的江陰市為9.51億美元,同年靖江市利用外資為9037萬美元。在科技發展上,蘇南地區擁有較好的科技產業環境,能夠吸引科技型人才,長江以北地區科技產業相對落后,難以留住科技型人才,科技產業發展動力嚴重不足,導致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缺少科技推動力。綜上所述,江蘇省靖江市雖位于長江三角洲的江蘇省內,可以享受到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紅利,但又處于相對不發達的長江以北地區,工業基礎相對落后,缺少高新技術的支柱產業,結構相對落后,創新乏力,外資利用率較低。
2.進出口供給與需求的因素
根據凱恩斯出口需求理論,出口總量受貿易伙伴國的實際收入和該產品相對價格影響,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收入水平就會相對增加,并且消費水平也會相應提高,從而促使需求增加。若其他條件不變,江蘇省靖江市的對外貿易會因貿易伙伴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率提高而迅速發展,反之會導致發展緩慢,即貿易對象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與靖江市貿易增長呈正相關。此外,從進出口價格水平對江蘇省靖江市進出口的影響上看,按需求供給理論,其他條件不變,出口價格水平提高會導致出口產品需求量下降,而對出口的供給上升,相反則出口產品需求上升而供給下降。江蘇省長期推行鼓勵出口的對外貿易政策,供給能力充足,受到出口供給影響有限,故出口下降大多受國際需求變動的影響。近年來,中國在歐洲外貿市場受英國脫歐事件影響,外貿成交量低迷,并且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也在加大,從而影響了江蘇省的貿易出口。為穩定和發展國際貿易,中國試著開辟新的外貿市場,將目標市場轉向東盟[4]。
3.支柱產業相關
江蘇省靖江市對外出口貿易中,造船業占有絕對主導地位。2015—2018年船舶及其配套產品的出口總額、占靖江市出口總額比重、出口額年增長率如表1所示。江蘇省靖江市的出口產品主要有船舶、錨鏈、鋼材和維生素C,以上4項內容占總出口量的70%左右。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靖江市出口貿易的主要產業是船舶及其配套產業,并且低附加值產品所占比重較大,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然而,船舶制造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對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缺少推動能力,并且靖江市的技術和人才儲備不足,難以將船舶業推向自動化發展。另外,未來東南亞的船舶制造業興起,江蘇省靖江市的船舶制造業市場將會受到擠壓。而其余較為重要的產業如船舶配套產品、鋼材、維生素保健品、食品加工,同樣也是以勞動力資源為主,雖然高新技術產業初具規模,但仍舊難以成為主要的增長動力。因此,靖江市應當積極轉變,加大引進技術和人才力度,積極推動出口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4.外商投資相關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主動引進外資,而長江三角洲正是我國引進外資的主要地區。靖江市雖然處于長江三角洲地區,但是吸引外資的能力相對不足,2013—2018年外商投資額靖江市與江陰市的對比如圖3所示。另外,納克斯貧困惡性循環理論與長江南北的地理差異,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靖江市外商投資吸引力相對低迷的情況。境外投資是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針對這一情況,2018年靖江市新批6個境外投資項目,以“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國家為主要對外投資陣地,這一拓寬外貿渠道的手段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體現出產業競爭力不足,吸引投資能力有限的問題[5]。
5.對外貿易依存度
對外貿易依存度可以體現一地區經濟增長對進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也能表現該地區國際貿易的發展狀況。靖江市對外貿易依存度并不高,并且近年來還在逐漸下降。靖江市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國內貿易,尤其是向江蘇省內提供低端加工產品,而隨著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國際貿易的發展出現滯緩,因此,靖江市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占比越來越低。同時,這也體現出國際貿易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利于地區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另外,我國總體對外貿易依存度在2018年約為33.89%,靖江市地處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陣地長江三角洲,國際貿易總額和比率卻相當低,反映了該地區國際貿易產業發展相對欠發達。
三、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結合靖江市實際情況,地區生產總值是影響對外進出口貿易的根本因素,故唯有發展經濟才能從根源上推動對外進出口貿易。靖江市船舶制造相關產業所占比重過大,而低附加值的加工產業難以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且轉型困難,難以成為靖江市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而對外進出口貿易占靖江市地區生產總值比率較低,并且對外進出口貿易額也較小,難以依賴外貿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對外出口貿易的起伏受船舶制造業的影響較大,因此,解決船舶業產業轉型問題才能打破惡性循環,從根本上提高外資吸引能力和對外出口競爭力。另外,科研技術投入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最為直觀,如外貿企業投入研發費用以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能夠有效增強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靖江市船舶業需要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將勞動密集型的人工造船業,轉型為以自動化、高科技為發展驅動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在國際市場上擴大產品優勢。
(二)政策建議
靖江市需要在保持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出口規模的同時,優化產品結構,實現產業升級。由于現階段靖江市依舊以船舶制造業為代表的一系列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技術密集型產業較為薄弱,且在江蘇省鼓勵出口創匯的政策導向下,依舊在承接蘇南地區的產業轉移,接收以勞動力資源為主的產業。因此,為完善國際貿易產業結構,靖江市需要在保持船舶制造業的優勢地位和競爭力的同時,發展機電、材料、微型電子配件等技術密集型產業,提升技術密集型產業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并采取必要的產業扶持和產業引進政策,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產業集群的建設發展提供支持。第一,加大科技投入、改進科技管理體制,帶動技術進步。靖江市可以通過技術進步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推動產品更新換代,增加對外進出口貿易所得利潤,從而使江蘇省靖江市對外進出口貿易持續健康發展。第二,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投資,并且合理利用外資,保持外商投資總量持續增長。靖江市吸引外資有利于出口結構優化和升級,并且有利于提升參與國際分工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進而有利于引進技術密集型的外商投資項目。第三,調節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發新興市場。例如,與第三世界國家進行貿易,拓寬靖江市進口來源和產品外銷的渠道,從而降低國際貿易中不可預期因素對靖江外貿的沖擊。同時要增加國際貿易的需求,刺激外貿企業的發展,只局限于東亞、東南亞、大洋洲地區進行國際貿易不可取。靖江市可以利用“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積極開發中亞、西亞、東歐地區的市場,并且鼓勵對外投資,提高資金利用率,擴大外銷規模。第四,合理利用進口,積極引進先進技術設備。進口必要的原材料、組裝配件是國際貿易中的一環,而進口先進的技術設備,有利于推動技術增長,促進對外出口貿易的發展。第五,改善人才工作與科研環境,提供優厚待遇以保證創新型人才的留存率。由于靖江市本地缺少高等院校,在積極向外地引進對企業發展切實有用的高科技人才,推動相關國際貿易產業的發展與改革的同時,也需要同步推進本地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實現人才的儲備優勢。第六,保持對外依存度處于合理的狀態。自2000年以來,靖江市對外依存度常年保持在5%以下,國際貿易在地區經濟中占比不足,對地區經濟發展的推動有限。因此,靖江市需要重視國際貿易的作用,充分利用長江入海口的貿易優勢,使外貿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參考文獻
[1]葉勁松,王靜雅.浙江出口貿易增長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消費導刊,2009(6):26-27.
[2]岳昌君.我國外貿出口結構變化與比較優勢實證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00(3):2-4.
[3]羅小龍,沈建法.跨界的城市增長:以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為例[J].地理學報,2006(4):435-445.
[4]林毅夫,孫希芳.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戰略理論:兼評《對中國外貿戰略與貿易政策的評論》[J].國際經濟評論,2003(6):12-18.
[5]倪琳.“一帶一路”背景下江蘇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3):39-40.
作者:胡偉韜 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