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方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模式的起始階段,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和要求的出臺,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改善和調整,以實現匹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目標。本文嘗試從歷史現狀、改革突破等角度分析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關鍵詞:獨立思考;新課標;數學思維;教學模式
隨著國家新課標改革對學校教育體系中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深化,越來越多的學校和老師開始意識到當前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意識的重要性。很多學校逐步開始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作為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小學數學課程中的科學思維模式和數學思維模式的培養,對貫徹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模式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小學數學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概念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具體來說,指的是引導學生運用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和運算技能對一系列問題進行主動地思考、探究和解決,建立科學的數學理論知識和數學邏輯思考模式;能夠將所學到的問題分析模式遷移到具體的生活經驗當中,提高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思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學數學中培養獨立思考的重要意義在小學數學中推進獨立思考模式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發展的意義。首先,能夠推動國家關于新課標改革的重要要求和目標任務的進行,能夠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開發學生智力、搭建高效知識框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踐數學理論知識、激發學習內驅動力等方面打下堅實的科學邏輯思維模式的基礎;其次,能夠擔當培養學生素質能力提升的重要責任,為學生建立知識和技能遷移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提升提供系統化的強化性質的基礎;最后,能夠在老師的思維體系中建立以終為始的思維模式,為小學數學教師隊伍建設提供重要的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在小學數學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挑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行獨立思考模式的培養需要面對來自學校、老師、家庭和孩子本身的諸多現實情況,需要對其進行充分的認知和理解,并以最終的教學目標為思考起點,對現有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合理的解決和暫時擱置,創造性地探究如何更有效的推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進程。首先,從學校的教育體系來看,整個小學數學教育體系中的評估機制依然依托于傳統的成績分數為第一序列,導致整個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的重點核心依然是如何快速地讓學生對教授的理論數學知識和計算公式知識進行機械記憶和模仿計算,基本忽略了學生對所見到的數字、數學計算公式、數學問題等信息的好奇心,甚至會拒絕就學生明確提出的困惑進行創造性的回答。學生的所有思維模式都是以教學大綱的知識點來走,缺乏多元化的思考模式和深度的理解能力。其次,從老師的教學方式來看,由于老師處于整個教育體系和家庭關系的中間階段,所以老師的教學模式必然要與整個教育體系的標準和目標看齊。老師判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的參考就是學生的成績,缺少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行為和差異化的關注,在教學課堂中也采用了以老師為主導的僵化的教學模式。當老師給出計算問題時,如有優秀學生給出符合大綱要求的解答思路時,則被定義為標準的解答方案,缺乏激發學生多元化的思考和提供多樣性的解決方案,缺乏將各種經過獨立思考得出的方案并列放在一起的決斷力。最后,從家庭教育來看,家長由于過度關注升學率的目標和自己本身知識經驗的條件,無法讓學生從長達幾個鐘頭的應試作業中解放出來進行充分的獨立思考;家庭教育中關于學習驅動力的培養,由于過多地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可替代性,學生們會逐漸養成學習是為父母學、為獎勵學、為擺脫勞動學,缺失了理論和現實連接的思考能力;在家庭生活的時間段內,由于父母和老人對網絡的使用習慣,也選擇性地將網絡的便捷性帶到了孩子的視野中,學生更多會利用網絡如搜題軟件、計算軟件的功能來替代思考,養成了在不思考的前提下尋找答案的思維模式。
二、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方法探究
通覽整個新課標的改革內容,從中可以挖掘出很多創造性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教學方式,需要自上而下地進行等層優化設計,依靠系統性的教學標準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積極開展創造性、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供多元化的思考空間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的首要關鍵,是要在課堂教學場景中提供足夠充分的、游戲化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小學生們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將老師的角色由主體的知識灌輸和秩序強制轉變為知識傳遞和活動引導的輔助角色,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將學生的視野聚焦于對游戲中數學知識的實踐和數學邏輯的鍛煉。舉例來說,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關于圖形的認知的課程內容,既可以引導學生從教學課堂、家庭、外出游玩地、街道等各種接觸過的場景中判斷構成事物的圖形以及它們是如何構成的,還可以通過手工制作需要認識的圖形,進行不同的組合拼裝,通過顏色的描摹來區分不同的圖形,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們利用現實的圖形進行創造力的想象來理解圖形的特征,通過個性化的差異性的方式和方案來拓寬學生們的視角,提供獨立思考的信息資源。提供豐富多樣的知識案例,將理論和現實經驗進行連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第二個關鍵,是要注重引導學生們將數學理論知識和具體的現實生活案例相連接,拓寬學生們獨立思考模式的運用場景和培養學生們獨立思考模式的運用習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打破傳統的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枯燥單一和抽象無趣的特點。舉例來說,可以想象模擬具體的現實場景,如學生春游過程中的費用支出繳納等,這個過程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鍛煉學生的獨立計算和統籌規劃能力,能從中看出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差異化教學;還可以通過舉辦數學知識比賽,將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協作,利用不同學生的具體生活經驗,各個團體策劃組織一場花費費用最少而又能達到目的的模擬活動案例。提供多樣化的學生學習教具,將抽象思維與具象再現進行結合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第三個關鍵,是要提供豐富的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能夠具象再現的學習道具,讓學生將視覺思維、邏輯思維、運算思維等結合在一起,降低獨立思考的認知成本。獨立思考的能力的培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必須從學生開始接觸數學和其它學科知識的時刻,就要開始對學生提供相匹配的資源、流程、老師、教學標準、教學模式、評估體系等,讓學校和老師,甚至是家長都參與到整體的教學體系當中,讓學生能夠全方位地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在不缺失必要的指導和引導的前提下,能夠有充足的時間、空間和場景進行獨立思考模式的實踐和鍛煉。
作者:劉菲菲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沙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