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碳減排低碳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低碳經濟下的企業內外部環境分析
低碳時代使得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既蘊藏著機遇,也隱含著風險。最大的機遇將是新一代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將引領全球經濟進入能源技術時代;最大的風險是低碳經濟對經濟轉型的要求最終落實到每一個微觀企業,如果不能對企業的行為形成有效約束,那么就無法達到減排目標。企業必須開始思考在產品的產業鏈中,每個企業該承擔多少碳排放的責任,在加入碳約束的條件下,企業的成本曲線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企業如何抓住機遇,變革自身的商業模式,改造經營模式,進行價值創新,成為企業重塑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一)企業外部環境變化
氣候變化給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帶來了變化,使得企業出現了新的經營風險。與氣候有關的立法頻繁的出臺且提出的苛刻減排目標,盡管這些指標將如何落實到每個企業還有待完善,但企業面臨的氣候立法壓力則與日俱增。此外,來自國際貿易政策中以碳關稅、碳配額購買、碳準入、碳審計與信息披露為形式的障礙,勢必會影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首先,來自供應鏈的碳減排壓力變得更加廣泛和深入。許多大企業由于受本國立法或者輿論的壓力,開始采取嚴格的碳排放管理方案,與此同時對供應商也提出了要求。因此,越來越來的企業不得不面對供應鏈巨頭的變革壓力來調整經營戰略。其次,來自氣候變化問題的投資風險正在逐漸進入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投資決策模型之中。傳統行業中高碳產品在面對嚴格的氣候立法時,其生存空間受到巨大擠壓,而這也進一步影響到企業評級、融資等后續行為。再次,低碳環境下,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越發關注碳足跡;產品碳足跡標簽使得碳排放信息顯性化,碳足跡成為消費者產品價值認知和效用函數的重要因素,對市場需求和市場份額產生較大的影響。需求端消費者效用函數的變化將成為供應鏈碳減排的引導和驅動因素之一。企業所面臨的品牌風險并不只是與其碳排放密度有關,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公眾的消費習慣和認知能力。“低碳忠誠度”或許可以更好的描述消費者在選擇產品和服務時的心理傾向。此外,在低碳經濟下,企業的競爭力模型里,出現了一條虛擬的碳價值鏈。盡管它由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產生,卻又與這些產品或服務的生產成本或利潤分布情況明顯不同,甚至完全脫節。一些創造最多利潤的環節可能帶來很少的碳排放,而利潤較低的環節可能主導了大部分碳排放。同時,在不同環節降低排放的成本和效率也存在著差異。如果給碳定價,那么企業產品、服務的價值曲線將發生重大變化。在未來,經濟轉型的成本將被分配給每個行業與每個企業,而這種分配既不是平均主義,也不是完全基于公平的市場機制,很可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這將給現有的企業經營環境帶來一系列不確定性變化。因此,這就使得企業必須重新評估生存的風險和機遇,將外部影響內部化,迅速變革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進行價值創新,重塑低碳競爭力。
(二)企業內部因素變化
1.低碳經濟下企業的成本結構的變動低碳經濟要求企業不斷提高“碳生產率”(單位二氧化碳的GDP產出水平),也就是說生產相同數量的產品消耗更少的能源,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在低碳經濟發展戰略下,政府實行相應的政策來限制企業排放溫室氣體。無論政府選擇征收碳稅還是碳排放指標交易,企業采用低碳的經濟發展模式都會減少相應的碳排放指標成本和繳納的碳稅總額,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新技術的研發會加大企業的研發成本,同時,管理成本在低碳經濟發展初始階段,由于新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低碳技術的不成熟都會導致管理成本上升,隨著低碳技術運用的成熟度的日趨提高,企業管理成本也會隨之降低。
2.低碳經濟下企業的融資途徑發生了變化政府為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在政策上對低碳行業或者低碳企業進行傾斜,使企業獲得政府資金補貼、優惠的信貸政策。企業可以通過碳排放機制中的CDM項目來獲得發達國際的資金支持,通過自愿減排市場的交易獲得收益。
3.低碳經濟下企業的資產范圍發生了變化碳排放機制下,碳作為一種新型商品引入市場,碳交易把原本一直游離在資產負債表外的氣候因素納入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改變企業的收支結構,使得企業在傳統的盈虧模式下,多了一種影響現金流和利潤的因素。因此,在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評判的時候,需要考慮這一新的資產形式——碳資產。
二、低碳經濟下企業盈利模式創新探索
(一)打造低碳產業鏈的盈利模式
產業鏈產生于上下游產業之間的聯系,上游企業向下游企業輸送產品或服務,最終形成一個功能完善、服務健全的產品或服務支撐鏈。在傳統產業鏈下,產生高價值的環節或者產業很可能是碳排放量最低的,產生低價值的環節或者產業很可能是碳排放最高的,而在低碳環境下,加入碳排放因素的產業鏈,其價值分布將發生很大的變化。要打造一整條低碳產業鏈,首先要改變產業價值鏈的分布。傳統產業價值鏈的分布一直是向資源型企業傾斜,而我國大多資源型企業都是碳排放量極高的,因此,從低碳產業價值鏈的角度來講,就必須改變資源型企業的生產狀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向掌握低碳核心技術的環節和鏈條傾斜,走低碳產業鏈與產業結構的發展模式。低碳經濟下的新興產業革命本身即意味著對現有產業制度進行創新,其核心在于從縱向的高碳產業結構和橫向的高碳產業鏈條兩個角度來改善現有高碳排放量下產業制度。
1.改變產業鏈條中高碳產業高碳產業低碳化首先是縮短能源、化工、建材、鋼鐵、汽車、交通等高碳產業所引申出來的產業鏈條,把這些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低碳化”,通過低碳技術的引入和改造,使之成為探索低碳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例如,在跟物流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領域,應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舊汽車,加快發展柴油車、大噸位車和專業車,推廣廂式貨車,發展集裝箱等專業運輸車輛,控制高耗油汽車的發展;加快發展電氣化鐵路,開發高效電力機車,推廣節電措施,發展機車向客車供電技術,推廣使用客車電源,逐步減少和取消柴油發電車;采用節油機型,提高載運率、客座率和運輸周轉能力,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油耗。
2.發展低碳產業調整高碳產業結構,逐步降低高碳產業,推進產業和產品向利潤曲線兩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從生態設計入手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與銷售網絡,提高核心競爭力,最終使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逐步趨向低碳經濟的標準。在限排的情況下,必須調整能源的利用結構,發展清潔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
(二)引入碳管理的盈利模式
1.在碳盤查的基礎上實行碳減排碳盤查是以企業或集團為單位,計算該單位在生產活動中各環節直接或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的總量,將其編制成一份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并進行溫室氣體管理體系(ISO14064)的認證。碳減排解決方案是在碳盤查的基礎上,根據ISO14064編制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報告,為實現減少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實施碳管理并優化企業碳管理體系而制定的包括碳減排目標、碳測量、碳減排措施等內容的方案。低碳經濟下,制定碳減排解決方案,首先,有利于企業對其排放的溫室氣體進行全面掌握與管理,并獲得準確而完整的企業碳排放清單和溫室氣體管理體系(ISO14064)認證;其次,明確的碳減排目標和清晰的節能碳減排機會,不僅為發掘潛在的節能碳減排項目提供可能,而且為企業降低能耗,節約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提供支持;再次,有利于提升企業碳的管理和社會形象,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的能力,減少相關方風險,最后,有利于應對國家以及地區相關法規政策的能力,履行社會責任,與國際標準接軌,轉換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發掘參與國際和國內的碳排放交易的機會,實現低碳經濟下的可持續發展。
2.通過碳足跡的測量來獲得碳標簽的使用權,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產品或者服務的碳足跡是指某個商品生產或服務的生命周期內的總溫室氣體排放量。對于一件產品來說,從生產該產品的原料收集開始,到產品制作、運輸、使用,一直到產品最終廢棄或者回收,所有碳足跡評價過程都包括在其生命周期之內。碳足跡的評估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啟動階段需要設定目標,選擇碳足跡測量的對象產品,并讓供應商參與,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從供應鏈上考慮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其次,在產品碳足跡計算階段,通過繪制碳足跡項目過程圖,確定優先順序,對邊界進行界定,然后對范圍內的數據進行收集,最后根據PAS2050(ISO14067)計算產品碳足跡,編制碳足跡數據報告,對其中不確定性的環節、數據進行最終確定。最后,在后續階段要審定和核查結果,根據碳足跡報告實行減排措施,評估減排效果。通報碳足跡,獲得碳足跡標簽的使用權,公布減排量。開發碳足跡,對企業來說,使產品獲得準確的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信息,獲得潛在的節能減排機會和產品碳排放基準線,為企業確定減排目標和途徑提供依據,同時,應對日益嚴格的國際標準要求,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碳信息披露與使用低碳產品的要求,提高品牌和企業知名度,獲得國內外客戶認可,提高產品在同行業內的競爭力。
(三)開發碳資產的盈利模式
碳規制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的排放行為都要受到限制,這就使得碳排放權和碳排放額(信用)開始稀缺,《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的100個成員國及《京都議定書》簽署國在《京都議定書》規定的責任前提下,使其成為一種有價產品,被稱為碳資產。從現實來看,發達國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結構優化,新的能源技術被大量采用,因此在發達國家進一步減排的成本極高,難度也較大。而在發展中國家,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缺乏對新技術的研發和新能源的開發,如果能源運用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和新能源技術,那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減排空間很大,成本也低。這導致了同一減排單位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成本,形成了高價差。《京都議定書》中的CDM機制,使得這種交易成為可能,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項目合作的形式,由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而減排額可以通過交易的形式進行買賣,那么國際碳交易市場由此產生。碳交易市場雖然尚未擴展到全球范圍,但這個市場創造出了一種新型的虛擬商品。這種新型商品的引入,使得企業在傳統的盈虧模式下,多了一種影響現金流和利潤的因素。評判企業經營狀況的標準發生了變化,這兩個標準之間本質上并不是完全重疊的,如果這一新的資產形式(碳資產)寫入財務報表,那么意味著虛擬經濟將不可阻擋地進入到企業微觀層面,并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成果。
1.通過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來開發企業的碳資產《京都議定書》所簽訂的三種碳減排機中唯有CDM機制是包括發達國家(買方)和發展中國家(賣方)的機制。在該機制下,發達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可以到發展中國家購買由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產生的核證減排量(CER)以抵消其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減排義務,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從中獲得資金與技術的支持。對中國的制造業而言,通過CDM項目,可以減少項目投融資的障礙與風險,從發達國家獲得資金和技術支持,增加項目經濟吸引力,項目簽發成功后,每年將獲得直接經濟收益。
2.自愿減排項目(VER)自愿減排(VER)是隨著《京都議定書》強制型市場的發展而伴隨形成的碳市場。在自愿型市場中,任何組織或個人為了抵償自己排放的各種形式的溫室氣體,自愿交易碳信用額。自愿減排市場為那些前期成本過高、或其它原因而無法進入CDM開發的碳減排項目提供了途徑。VER由不同的機構和不同的標準在執行,在自愿減排市場,只要能找到買家購買即可交易,省掉很多中間申請的環節,節省時間。而且,項目開發期間無需任何資金投入;可以從項目減排量交易中直接獲得收益。公司或者個人通過自愿購買能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自愿減排量以減少碳足跡,由此產生的收益可以幫助減少投資運營成本、引入更加清潔高效的技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提高企業形象、提升品牌競爭力,為企業參與國內碳交易市場作準備。
3.通過中國自愿減排項目(CCER)根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參與自愿減排的減排量需經國家主管部門在國家自愿減排交易登記簿進行登記備案,經備案的減排量稱為“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自愿減排項目減排量經備案后,在國家登記簿登記并在經備案的交易機構內交易。國內外機構、企業、團體和個人均可參與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交易。可申請備案的自愿減排項目有:
(1)2005年2月16日后開工建設;
(2)采用經國家主管部門備案的方法學開發的自愿減排項目;
(3)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作為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但未在聯合國CDM機制執行理事會注冊的項目;
(4)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作為CDM機制的項目并在聯合國CDM機制執行理事會注冊前就已經產生減排量的項目;
(5)在聯合國CDM機制執行理事會注冊但減排量未獲得EB簽發的項目。
三、小結
在低碳經濟下,企業如何調整戰略目標和經營策略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何面對低碳經濟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每個企業都必須的思考的問題。本文在分析低碳環境下企業以低碳化為導向發展的必要性,并結合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分析,給出了低碳經濟下企業經營的幾種盈利模式。總之,不同的企業應該依據自身的行業特點、規模、產品、內外部環境以及政府的政策因素和國際因素選擇低碳經濟發展的具體路徑和盈利模式,制訂相關的戰略計劃。唯有此,企業才能借助低碳經濟這個機遇實現跨式發展和優化升級。
作者:胡成琳 單位: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