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清多媒體演播室LED燈光系統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LED燈具以其體積小,發光效率高,以及色溫穩定等方面的優勢,使之成為高清多媒體演播室的首選燈具。本文結合德州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室高清改造的實踐經驗,從led燈具如何與燈控臺實現地址聯通,如何利用燈控臺實現燈光編組,以及如何針對多景區拍攝實施燈光設計等方面探討了LED燈光系統在高清多媒體演播室中的應用。為配合德州市廣播電視臺制播系統的高清化改造,我臺演播室也進行了由傳統標清演播室向高清多媒體演播室的轉變,原有的燈光系統與布光技術已無法滿足高清多媒體演播室多機位、多景區、多景別的拍攝要求,為此,我臺對演播室燈光系統就設備選擇與布光方式等都進行了重新設計,現將燈光改造過程中的幾點心得記錄如下。
1燈具的選擇
在燈光系統中,最重要的硬件便是燈具,所以演播室燈光設計中的選燈配燈工作尤為重要。在改造之前,我臺演播室一直沿用36W三基色柔光燈作為面光的主要照明光源,而經改造后的高清多媒體演播室采用高清攝像機作為拍攝設備,眾所周知,在攝像機的性能參數中,靈敏度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參數,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電視畫面的景深,圖像飽和度,還影響著演區照度的大小。演播室演區照度大小的確定,直接影響到攝像機的拍攝效果,其原因在于,如果照度過低,為了得到合適的曝光量,必然要開大光圈,開大光圈會使景深過小,照度過低也會使拍攝圖像質量變差,而高清攝像機則恰恰對演區照度有更高的要求,原因是同樣尺寸的高清攝像器件成像面積比標清攝像機要小,再加上高清圖像的像素比標清圖像要多,由此導致了高清攝像機靈敏度的降低,因此,高清攝像機拍攝對光照條件的要求較高,布光要求范圍大、層次多、布光均勻、柔光燈比例多,需要更高的照度來提高靈敏度從而保證拍攝質量,而三基色柔光燈本身所具有的諸如燈體笨重、投射有效距離短(只有2~4m),占用空間大,燈管色溫一致性差等缺點,使得三基色冷光源顯然不能滿足高清演播室對光源更高標準的要求。相較于三基色冷光源,LED燈具以其體積小、發光效率高,光線可控,色溫穩定等方面的優勢使其成為了這次演播室燈光改造的首選燈具。
2LED燈具的使用
LED燈具安裝完畢后,首先應完成燈具與燈控臺的地址鏈接,以便于使燈控臺對該燈具實現可控。LED燈具燈體后面有1個4位數碼管及4個按鍵:分別為電源開關鍵,菜單鍵,加鍵和減鍵,首先應在關閉電源鍵的狀態下,按動菜單鍵(ADD),4位數碼管上顯示地址數據R***,按(+)鍵或者減(-)鍵,進行地址數據的設置,設置完成后再次按動“ADD”鍵進行確認,然后連接地址信號線,則此LED燈具便實現了與燈控臺相應地址數據通道的鏈接。我臺高清多媒體演播室配備有63臺LED燈具(27臺100WLED聚光燈和36臺120WLED柔光燈)以滿足包括新聞坐播區、站播區、點評區、訪談區在內的四個演區的拍攝需要,如果根據拍攝工作的需要對63臺燈具逐一進行調試和分配,不僅會給錄制工作增加一倍甚至幾倍的工作量,而且會拖慢錄制工作的進度,因此燈控臺根據燈具地址通道對各演區LED燈具進行分組的功能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完成燈光編組工作,首先需要弄清燈控臺各按鍵的功能。我臺演播室燈控臺可控制32組,每組16通道(每個通道對應一路LED燈具地址),共512路地址通道的燈具,各按鈕功能區如圖1所示:現將常用的四個區域SCANNER(電腦燈鍵盤區域)、CHAMMELS(通道推桿區域)、SCENE(場景存儲區)、EDIT(編輯與功能區域)做簡單說明:(1)SCANNER區CLEAR:清除鍵(清除全部電腦燈的選擇狀態,退出手動運行)。藍色按鈕,例如1-16,表示第1組到第16組。白色按鈕,例如1/17,表示第1組或第17組。(2)CHAMMELS區電腦燈每組16通道的亮度值都可在此區域內用推桿進行設定。(3)SCENE區可存儲48個場景,分A、B、C3個存儲區,每個區有16個場景。存儲區指示燈亮時表示該區為當前區域,非當前區域的指示燈閃爍時,表示該分區有場景運行。SINGLE:單場景鍵(每個場景分區獨立設定),該鍵用于切換如下狀態:SINGLE燈亮時,當前的場景分區只能運行一個場景。SINGLE燈熄滅,當前的場景分區可以同時運行多個場景。(4)EDIT區該區域內編組要用到的操作鍵分別為:SAVETOSCENT鍵:該鍵把當前各電腦燈的通道地址保存為某編號的一組場景,按此鍵,再按場景分區鍵和場景數字鍵,把當前各電腦燈的狀態保存在指定分區的數字鍵所代表的場景中。ENTER/SWITCH:確認/切換鍵了解了各相關按鍵的功能,便可以利用功能鍵對各演區燈具進行分組,首先通過燈具地址使用推桿調節用于同一場景燈具的亮度后,按動EDIT區域內的SAVETOSCENT鍵(場景保存鍵),此時該鍵閃爍,狀態顯示屏上顯示的狀態如圖2所示:然后在SCENE(場景區)選擇沒有被編組的空白場景,如A區里面的1號場景,如圖3所示:括號里顯示"A01",表示A區里面的一號場景被選為目標場景,然后按動ENTER/SWITCH(確認鍵),此時狀態顯示屏顯示如圖4所示:表示該場景保存在48組場景里面的1號場景,然后再次按動SAVETOSCENT鍵,此時該鍵停止閃爍,表明場景保存成功,最后按動SEANNER區域里面的CLEAR,清除推桿的調整記錄,下面就可以再次按同樣的步驟進行下一個場景的編輯。
3燈光的布置
選擇了與高清攝像機的性能指標相匹配的燈具,熟悉了燈具的使用方法,更要熟練掌握布光技巧。因為我臺演播室為綜合演播室,即德州新聞聯播和各欄目都要在此完成口播的錄制工作,新聞口播的錄制講究嚴肅性,講究共性;而各欄目口播的錄制則講究活潑與個性,所以兩種節目錄制的布光就要運用不同的布光方法。新聞演區場景面積較大,播音方式為雙人坐播,兩個播音員面向一致,擁有一個背景,為了使演區內景物都能被照亮而且保證照度均勻,因此對新聞播音區域采用平光法進行環形布光,具體方法是選用7臺100WLED柔光燈在距離播音臺兩米左右的前上方高度約45°垂角位置安裝平光照明,以環形的方式排列,所有燈光光比為1:1,都可用作主光使用,這樣便可獲得照度較高且均勻的照明,不足之處是,人物面部缺乏立體感,畫面影調缺少層次感,為了彌補這一不足,在攝像機主機位兩側附近的位置布置了兩臺120WLED聚光燈,分別對兩位播音員的五官和上衣等部位進行進一步修飾,以獲得更加清晰的畫面。為了使畫面層次豐富,分別在兩個播音員背后的后上方45°角的位置布置了兩臺120WLED聚光燈作為逆光,逆光的高度以能勾勒出頭部及肩部輪廓而又使光線不上臉為宜。因為面光是從前上方往下照射人物,會造成播音員面部凹處出現暗影,因此在播音員前面播音臺上打了兩個長方形孔洞,用來放置兩臺8瓦的LED小燈,針對眼袋,鼻下,特別是嘴部周圍三角區域進行照亮修飾,從而使電視畫面中呈現出的播音員面部更加干凈。不同于新聞演區的布光,各欄目演區(點評區和站播區)的錄制均為站播,更加強調形式的靈活多樣,更加強調個性,因此對這些演區我們采用的是操作更加簡便靈活的三點式布光方法,相對于平光照明,三點式布光只利用主光、輔光和逆光就可以完成對人物的布光,形式上更加靈活,在燈具的選擇上我們采用120W的LED聚光燈,聚光燈的優勢在于燈具的照射范圍明顯,可以給被攝主體勾勒出清晰的輪廓,而且聚光燈的照明范圍和投射角度能自由調節,光線強度基本不受距離的影響,所以為了滿足我臺演播室在有限空間內完成多個演區錄制的要求,用聚光燈對欄目演區進行三點式布光不但減少了燈具的使用數量,而且不會對其他演區的布光產生影響。具體的布光過程為以主持人的鼻準線作為參考點,先把主光定位到水平30°的位置,針對不同臉部特征的主持人再靈活調整主光的位置,具體方法是對于臉部消瘦的主持人,把主光適當往鼻準線方向移動,但是要注意水平角度不要小于5°,否則人物面部會過于扁平,對于臉部比較豐滿的主持人,則把主光移向離鼻準線稍遠的位置,但是水平夾角不要大于45°,否則會使燈光過于偏重于臉部一側而不勻稱。主光的垂直角度應控制在45°左右。如果想要突出人物臉部的立體感。布好主光后可以根據主光把輔光布置到主持人的另一側,輔光布光的標準以沖淡主光的影子且避免產生第二個影子為目的,主光與輔光光比調整為2:1,輔光宜布置在攝像機鏡頭軸線附近,與攝像機鏡頭軸線呈5到30°水平角,高度與攝像機鏡頭軸線的夾角不要超過30°。然后在主持人后上方布置逆光,逆光的角度以能勾勒出頭部及肩部輪廓而又使光線不上臉為宜。以上是我在演播室燈光改造過程中得到的若干經驗,同時也是一個在實踐和創作中不斷統一認識的過程,現代科技的發展,燈光技術的進步,為我們提供了高科技的燈光設備,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才能用現代化的燈光元素創造出更優美的電視圖像。
作者:馮娟 單位:德州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