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體技術教學論文(9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中學政治探究性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研究
摘要: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政治課引入探究性教學對于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合理選擇多媒體信息資源和現代教學手段,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資源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從而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本文探討了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政治課程探究性教學各環節中的作用,以及多媒體技術在探究性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中學政治;多媒體技術;探究性教學;教學研究
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教學中是通過師生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過程。多媒體技術把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能力。由于多媒體的交互性特點,多媒體教學不僅是教學資源的來源和現代教學手段,而且成為了創新教學模式的重要因素。多媒體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通過創造探究性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同時可以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有助于構建探究性的教學模式。
一、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政治探究性教學中的作用
在多媒體技術所創設的探究情境中,學生通過多媒體可以查找信息、進行資料分析和討論交流,而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引導學生探究、師生進行在線交流、為學生提供探究性教學所需的信息資源以及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評價。首先,多媒體技術是創設情境的重要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和動畫等多種媒體的集成和再現功能,能豐富問題情境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對情境隱含問題的思考。中學政治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理論聯系實際,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多媒體技術能夠將來自于生活的案例再現于課堂。其次,多媒體技術是發現問題的重要橋梁。問題發現是中學政治課探究性教學的關鍵。海量的信息和充分的交互可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助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發現問題,形成多重假設和認知沖突,從而進行充分的質疑與批判。多媒體技術還有助于將學生的視野從政治教材轉向社會現實問題。同時,多媒體技術還是探究性教學材料的重要來源,多媒體資源為中學政治課探究性教學提供了研究和探索的材料,是探究知識的重要源泉。多媒體技術拓寬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范圍,實時的海量信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探究的空間,為實施探究性教學提供了保障。為使探究性教學更有效地開展,教師應該充分收集和組織多媒體信息資源。
二.多媒體技術在政治探究性教學中的運用
1.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豐富
傳統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主要是文字(教材、板書)和聲音(教師講授),主要通過教材和課堂進行傳播。多媒體技術作為呈現政治課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可以將多種媒體資源集成,實現對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呈現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教師利用這些多媒體教學軟件選擇適當的多媒體教學資源集成在課件中,以便于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的超文本特性還可以實現對教學內容有效的組織與管理。
2.多媒體技術對學生學習方式改變
在中學政治課堂探究性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重要輔助工具。多媒體技術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呈現方式有助于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供選擇學習內容和研究內容的空間。多媒體技術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重要工具,從提高學習效率到完成復雜的探究活動都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
3.多媒體技術對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
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是同步改變的,學生在學習方式創新的同時,教師教學方式也必然進行創新,教師的角色應從知識的傳播者和課堂權威轉換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和共同參與者,多媒體技術成為教師指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重要工具。多媒體技術可以作為準備中學政治課探究性教學的重要技術手段,從備課查資料,到設計教學流程都可以應用多媒體信息資源和多媒體技術,從而提高探究性教學的質量。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教師創造更逼真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自主探究學習。
4.多媒體技術對師生互動方式的創新
在探究性教學中,隨著師生關系的轉變,師生互動方式也隨之改變。在多媒體交互式教學環境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探究的內容。學生在交互式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的發揮創造了外部的條件。多媒體技術可以協助師生由主動與被動的關系變為平等的共同參與的關系,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之一。多媒體技術的交互和反饋的特點可以豐富師生互動方式,使師生之間可以更自由開放地進行交流。多媒體技術還實現了教師與多名學生同時進行互動交流,學生可以實時向教師提問,教師可以實現針對每個學生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同時,多媒體技術強大的管理功能還可以提高師生之間評價與反饋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梁劍英.試論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J].科學教育論壇——中國科技信息.2005.
[2]曹延波.高中政治教學的方法探究[J].教育研究.2009,4.
[3]鄭金洲主編.新課程教學探索系列:對話教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75.
[4]姚福成.淺談課改環境下政治課教學[J].人才與教育.2007,8.
[5]祝智庭,鐘志賢:《現代教育技術-一促進多元智能發展》[M],2003年6月第一版
[6]劉顯國:《多媒體設計與運用藝術》[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作者:李曉莉 王慶榮 單位:山東省莒南縣第三中學
第二篇: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思考
摘要: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如何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服務,實現多媒體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成為一個新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
化學教學必須十分重視引導學生觀察化學實驗,透過實驗現象掌握物質的性質、變化,進而揭示物質組成和結構的奧秘。輔助化學教學的計算機軟件就應當圍繞上述化學學科的特點尤其是其中那些常規教學難以突破的難點來開發。就化學知識來說,不同的教材內容,有其特殊的難點,必須突破。但就整體來講,則有一些共性的化學問題亟待計算機輔助其突破。
1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現代教學方法的根本點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各種能力,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充分的、全面的發展,堅持整體觀點,重視多樣化,貫徹綜合觀點,力爭最優化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2將微觀世界形象化
宏觀物質是微粒構成的,而微粒的構造和運動卻無法直接觀察。常規教學通常用掛圖或投影片、模型等媒體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觀的效果。教學時可借助計算機電教媒體變小為大,變靜為動,把微觀粒子擴大為宏觀的示意圖像,用動畫的形式給學生以生動的啟示,例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組合、原子的構造、電子的得失等等。
3強化課堂教學反饋
建立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創造特定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一人一機操作,可進行教學、練習、檢測等。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全部學生的答案迅速收集統計,及時分析教學效果,調整教學的節奏和進程,迅速反饋,使教學的調控合理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將化學實驗生動化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通過對化學實驗的觀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學反應的結論,加深對物質性質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傳統的課堂演示實驗存在著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應裝置規模小而課室范圍大,多數學生觀察現象模糊;許多化學變化瞬間即逝,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應當著重觀察的重點上,因而感官刺激強度不足;一些化學實驗需要較長些的時間才能完成,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無法直接觀察結果;演示實驗時教師既要自己動手或指導學生操作,又要調控整個教室的學生注意力,因而無法組織他們同步思考討論,所以,邊實驗邊探索的氣氛不濃;一些實驗危險性較強,不益于在課堂上演示;工業生產裝置規模大,根本無法在課堂內演示。那么,怎樣解決這個在化學教學中帶有普遍性的難題呢?在制作課件的實踐中我有以下心得。(1)對傳統實驗中實驗現象明顯易于觀察的要保留下來,親手做演示實驗;(2)用電教手段在課件中穿插實驗錄像,在錄像中設置控制按鈕,實現教學中能動地控制講課內容;(3)利用計算機模擬實驗,如工業生產流程圖,爆炸實驗,反應時間快的實驗的慢鏡頭,反應時間快的實驗的壓縮過程等等。
5計算機信息量大,儲存內容豐富
儲量大、速度快是計算機的功能特點。一張光盤可以裝許多課的內容,很多現象能夠一目了然,使學生見識到各種難以想象的現象。在傳統授課模式中,教師準備得再充分,詞匯量再豐富,語言再形象,也不及多媒體直觀形象的演示。所以,計算機的這一特點能使學生廣泛地接受新知識,不斷開闊新視野,時間越長,收益就越大。計算機豐富的內容,不僅能使學生學習內容更詳盡、全面,也能促進教師的備課、授課,使教師也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有利于教學獲得大面積的豐收。
6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化學研究的對象中有大量的微觀過程,若只通過教師的講解去想象實際發生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和變化是有難度的。在傳統的課堂中,由于給學生提供的感性材料受到很大的局限,有時因不能給學生直觀的表象而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通過計算機課件的輔助教學可以把微觀抽象的內容及某些實驗利用二維或三維的圖像、動畫進行模擬。用圖形、圖像、動畫、文字和聲音等方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特別是可以把從文字材料獲得的概念轉化成直觀的形象,把難于想象的微觀世界宏觀化,把難以演示的實驗形象化,通過直觀的視覺來幫助學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難度,使學生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使教學難點順利突破。這樣,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教學信息豐富,學生獲得的記憶表象數量及質量均大幅提高,日積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長足發展。
7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在“氫氣的實驗室制法”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實驗室是如何選擇制取氫氣的裝置這一問題時,可以設計下列四組動畫裝置供學生選擇:A、與制取氧氣的裝置相同。B、僅用試管而無導管的裝置。C、用試管又有導管但還用酒精燈加熱的裝置。D、用試管又有導管但沒有酒精燈加熱的裝置。當學生選擇了裝置A時,就會看到稀硫酸從試管口流出而無法發生反應。當選擇裝置B時,稀硫酸和鋅粒相互反應,但產生的氣體從試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當選擇裝置C和裝置D時,稀硫酸和鋅粒均能相互反應,產生的氣體都能從導管口排出。此時,學生必定會對裝置C和裝置D進行比較,由于鋅和稀硫酸的反應是不需要加熱的,從而得出裝置D是正確的答案。隨著反應的進行,電腦畫面上出現“稀硫酸不足,金屬鋅粒有剩余”的字樣而使得反應停止(動畫顯示為無氣泡產生,但試管內仍有金屬鋅粒)。此時,畫面又給出“如何將試管中的鋅粒充分反應,重新產生出氫氣?”以及“如何在反應進行的過程中向試管內添加稀硫酸?”這樣兩個問題。此時,有三個答案供學生選擇:A、打開橡皮塞添加稀硫酸,但會使產生的氫氣中混有空氣而不純。B、重新換一個新裝置。C、在裝置上另配一個長頸漏斗。學生在對所提供的信息經過思考加工和相互討論后選擇了答案C。
總之,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化學教學,具有其他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只要善于將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就必將大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此同時,有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發展和教師水平的提高。教師要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就必須有創新精神、科研意識,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這正是教學改革的動力源泉。綜上所述,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化學教學,具有其它手段無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將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必將大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張翠 單位:霸州市第二十三中學
第三篇: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傾向于使用多媒體這種新穎的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工作。然而,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日益推廣,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來。這些問題的出現,在時刻題提醒我們要正確靈活的運用多媒體。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物理實驗;物理課堂教學;問題;靈活
在《物理課程標準》理念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傾向于使用多媒體這種新穎的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工作,然而,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日益推廣,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這就提醒我們在教學中要有選擇的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目前,在使用多媒體技術上還存在以下現象:一是用多媒體技術代替物理實驗教學。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節省課堂時間,把一些簡單的演示實驗甚至學生實驗用多媒體技術處理,具體做法如下:1、老師從網絡上下載物理課程相關的視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組織學生觀看,進而說明知識內容。這是一種“裹足”式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學生聽聽聲音,湊湊熱鬧,毫無動手經驗,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2、教師象征性地擺出實驗器材,講述實驗的步驟,陳述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論。鄭重地打開多媒體,將事先準備好反映實驗現象的視頻或Flash播放。并且把一些本來用真實實驗很好說明物理概念或規律的實驗也做成了動畫,取而代之了真實的物理實驗,這是一種“造假”式的多媒體技術應用,物理知識的嚴謹性、科學性被學生否認,學生會說:假的。二是用多媒體技術代替整個課堂教學。有的老師總是把新授課都設計成完整的多媒體課件,并去追求一種外表的華麗以及絞盡腦汁地如何把自己的課件做成更形象,更動感的效果,投影儀和實物展臺也想盡辦法要用上去,覺得這樣做才是多媒體教學,甚至把習題課的每一道題目和解答都做成了幻燈片等等。這是一種多媒體教學中的“滿堂灌”。通過調查表明,90%以上的學生開始對此只是有種新鮮感,時間長了根本不歡迎這種教學,甚至有些學生對這種多媒體教學產生一種厭煩感。因為這樣做,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針對以上現象,本人就對“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靈活應用多媒體“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在講述一些較復雜的機械原理時,用多媒體做輔助,可以降低教學難度
如在《電動機》一節中,學生通過電動模型顯示了電動機的構造,工作過程,然后運用教學掛圖,講解電動機的原理。但學生對此還是比較模糊,如果制作了《電動機》的課件,用多媒體計算機顯示動畫課件并播放內容解說,能使學生順利地理解這部分知識內容,讓學生不僅知道電動機的基本工作原理,還詳細體驗了電動機工作過程中換向器的作用,電流方向的周期性改變也看得清二楚。這樣通過多媒體做輔助,不突破了教學難點,也保證了學生學習的即時有效性,取得了好的學習效果。如果是用來說明某種物理現象的實驗,最好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這樣才有真實性,如果用多媒體動畫代替,就太假了。
二、教學抽象的理論時,用多媒體使其具體化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實驗教學借助儀器設備來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和理解物理知識,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抽象的理論僅憑教學儀器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還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如“磁場”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見、摸不著,特別是磁場在空間的分布用“磁感應線”來描述時,學生對此很難理解和想象,教學中為突破這一實驗難點,先用視頻實物展臺進行實物投影,在條形和馬蹄形磁鐵上方玻璃板上放一些鐵屑,然后輕敲玻璃板,則出現規則的磁感應線譜,經電子投影儀放大出來,更形象直觀且清晰,學生對其一目了然,然后利用課件進行定性分析和模擬,作出磁鐵周圍用磁感應線來描述磁場的立體分布圖,將微觀現象宏觀化,平面顯示立體化,讓學生對這一難點得以化解,獲得全面具體的認識。
三、不易實際操作或儀器短缺而無法操作的實驗,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彌補實驗的不足
初中物理實驗非常多,但有些實驗不可能在實驗室完成,還有些實驗效果不好,由于條件限制有些實驗也不可能由學生自己動手。因而借助計算機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動畫功能,能解決許多難以表現或操作的物理實驗和情景。如在《大氣壓強》研究托里拆利實驗,由于水銀有毒沒法讓學生操作,通過多媒體演示彌補實驗的不足。再如,在教學“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時,又如在《光的折射》一課教學中,光線的傳播方向在實驗中很難被觀測到,為此教師利用計算機的動畫和文字功能來模擬光線,設計了《光的折射》課件,讓學生觀看到模擬的物理圖景,從而對這一抽象的理論有了直觀的認識。其中“光的折射應用”中“筷子插入水中彎折”的動畫,引起學生強烈興趣,很容易發現了光的折射的原理,達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在中考實驗復習時,利用多媒體技術重現實驗,為實驗的綜合復習夯實基礎
中考復習中,實驗的復習是整體復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從初二到初三相隔時間比較長,好多演示實驗的現象和分組實驗的過程、情景學生都已淡忘。尤其是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對前面學習過的實驗內容和操作技能,要么全部遺忘,要么將有些類似的實驗內容和過程互相混淆。如果就這樣進入全面的實驗復習,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也只能是生吞活剝,模棱兩可。因此,中考實驗的復習,單純通過老師的講授和學生作業練習,很難達到預期的復習效果。所以復習過程中,對演示實驗的現象的重現和分組實驗的重做就有一定的必要性。如果能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有實驗做成錄像,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實驗過程,這樣既節省大量時間,擴充實驗復習課容量,也可以讓學生觀察到實驗中的每一個細節,以便規范實驗步驟,同時引入多媒體加強了人機交互性,增加學生個體學習機會,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總之,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不能為了順應新課標的理念而過濫地用多媒體“動畫”實驗來替代實際實驗,剝奪學生的實驗機會,也不能用多媒體完全代替物物理課堂教學,而省去應有的板書,更不能用是否使用多媒體來評價一節課的好壞。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靈活應用。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2]《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初中物理在線--隴東中學劉淑霞.
作者:龔春華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
第四篇:數學課堂多媒體技術教學問題分析
摘要:小學數學的知識比較抽象,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抽象思維尚處于萌芽階段,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形象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提高課堂的效率。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技術早已滲透到教學當中,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關鍵詞:多媒體;數學教學;對策
一、引言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對于傳統教育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傳統教學模式必須通過辯證否定的方式,去超越和改革,否則很難與高速發展著的經濟社會相適應。傳統教學在課堂模式方面毫無新意,課堂氣氛不佳,填鴨式的說教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把抽象和邏輯性很強的小學數學內容具體形象化,使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感受,從而容易完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學生探究的先導,問題情境的創設能有效的把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問題情境的良好創設,可以讓學生置身在問題情境中,激發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行探究。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新穎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和意識。例如,在講到六年級“圓”一課時,圓的面積公式比較抽象,不太好掌握。在上課的開始階段,筆者首先讓學生看投影儀,此時銀幕上出現一片綠茵茵的草地,一頭牛被一條繩子拴在木樁上低頭吃草,畫外音響起:“這頭牛能吃多大范圍的草?”學生思考后回答:“牛吃草的范圍就是以木樁為圓心,以拴牛的繩子長為半徑的圓的面積。”這時多媒體畫面上出現了牛吃草的范圍:綠色的草地上閃現出一個以牛繩為半徑,以木樁為圓心的黃色的圓。接下來,筆者通過圖片的啟發,讓學生說出圓的面積的解答方法,學生都茫然不知所措,但是討論很熱烈,可以看出求知欲已經被充分的激發出來,這時,筆者便運用多媒體進行及時的引導:銀幕上出現一個圓,被分為綠、黃兩種顏色的兩個半圓。兩個半圓各被平均分為4份,然后交叉拼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像什么圖形,這時,銀幕上又出現一個等大的圓,它的兩個半圓各被平均分成8份,重復上述過程,學生比較后發現,這個拼得的圖形比上一個拼得的圖形更接近長方形。以此為契機,筆者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按照這樣繼續拼下去,最后的圖形將是什么樣子?學生最后異口同聲的回答:可以拼成長方形。然后,筆者用多媒體演示了整個拼接的過程,最后證明學生想象的結果是正確的。隨后,筆者又啟發學生圓的半徑和周長的關系,它們與長方形的邊長有什么區別。同學們在熱烈的討論中,找出了他們之間的關系,但是意見不統一。最后,筆者在投影儀銀幕上閃現出同一種顏色表示的圓的半徑和長方形的寬,同一種顏色表示的圓的周長的一半和長方形的長,使學生直觀地看出了圓的半徑就是拼得的長方形的寬,圓的周長的一半就是長方形的長。然后,讓學生根據這種推理,自己琢磨出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和方法。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展示了圓的面積轉化為長方形面積的過程,讓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了,做到了新舊知識的連接,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三、巧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特別是運用多媒體設備,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難點,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舉一反三。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因為三角形是比較抽象的內容,所以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誤區,此時運用多媒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體能夠把抽象和邏輯性很強的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的東西,并展現在學生面前,實現動態和靜態的有機結合,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關于“2cm、6cm、4cm”是否會成為三角形的三個邊時,學生很可能是贊成的。筆者這時就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2厘米的小棒和4厘米的小棒放在一起,作為三角形的兩個邊,然后再把6厘米的小棒作為第三邊,發現不能成為三角形,這種直觀的展示告訴了學生三角形三個邊之間的關系,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要形象的多。
四、運用多媒體,深化課堂訓練
課堂題目的練習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能夠讓學生完善知識的結構,對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并內化成自己的能力的過程。但是由于課堂容量有限,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習的時間和機會很少,形式單一,學生的興趣不濃厚。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題目的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形式比較新穎,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通過游戲和拼圖等直觀性很強的形式來完成題目的內容。學生如果回答正確,屏幕上呈現出一個卡通人物,并且還伴有雷鳴般的掌聲,或者是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如“好樣的,你真聰明”等,學生通過激勵性的言語的鼓勵,學習的動力更強了。如果學生回答的問題有誤時,多媒體會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解題思路前進,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以上實踐證明,學生是迫切想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的,通過多媒體的反饋與評價,使他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激勵自己不斷探求知識,提高內部驅動力。
五、結束語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數學教學模式和手段發展的必然趨勢。合理把握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課堂的專注度,并引導著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探究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學發散思維,最終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高金嶺.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J].廣西師范大學出版,2010(08).
[2]徐立國.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M].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3]康寧.小學數學與計算機整合實踐課的思考[J].廣西教育,2011(04).
[4]覃錦梅.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數學教研,2010(10).
作者:張繼紅 單位:高新興華學校
第五篇:多媒體技術在歷史課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從運用多媒體教學,便于導入新課,突破重點與難點,重視學生道德建設等方面,研究巧用多媒體課件優化歷史學科教學過程,并探討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歷史教學;教育理念;教學實踐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有利于學習興趣的激發,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歷史教學活動。對我國西部一些不發達地區的學校來說,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對歷史學科課堂效率的提高,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優化歷史學科課堂教學過程
(1)運用多媒體教學,便于導入新課。在講授新課時,教師除了創設情景、編寫富有啟發性且寄托深情的導語之外,還可以根據具體內容提供一些相關背景資料、圖片,利用直觀動態的畫面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馬上集中于課本內容,迅速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這將避免以往復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然后逐層講解,平鋪直敘的老套路,把學生從枯燥無味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快速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思維變得敏捷。也可以創設活潑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2)運用多媒體教學,突破重點與難點。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又將圖形由靜變動,大小變換,通過演示實物情景,降低了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這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學生通過觀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大量的文字信息,還能獲得清晰明快的視覺場景感受。視聽同步,使學生興趣盎然,注意力更加集中。特別是教學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如教學經濟史、政治史、文化史,教學有關重大歷史事件的背景、影響、評價時,利用多媒體可以更加直觀簡潔,變抽象為形象,增加課堂容量,節省教學時間。如果沒有多媒體技術,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再加上學生閱歷比較淺,閱讀量少,教師抽象地講述,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學習效果就很一般。所以,要適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教室里無法看到的客觀事物正確呈現在學生眼前,把學生引向古今中外,引向宏觀和微觀。學生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信息進行分析綜合,進一步提升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深刻認識,使教學中的難點迎刃而解,得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3)運用多媒體教學,重視學生道德建設。歷史學科是與道德教育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容量大的特點,探索古今中外人類社會中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社會觀及情感、態度等豐富內涵,也可以探索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人文精神。所以,把歷史學科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對學生素質的提升會起到重大作用。可以通過相關的軟件和錄像,學習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科學家等為了全人類的幸福無私奉獻的事跡。引導學生以歷史學科的課堂教學為平臺,相互交流情感、意識、道德、價值等方面的內容,充分感受歷史學科對做人的重要性。利用多媒體信息教育平臺,可以從多個角度呈現有關信息,促進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學習,拓寬學生的人生視野,盡可能地使素質教育的內涵最大化,為社會培育更多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多媒體教學通過圖文、聲像并茂的動態信息,增強了教學的感染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它畢竟是輔助教學工具,就歷史課堂教學而言,不是任何一節課都是適合使用多媒體的。就一章來說,也不是每一節都適用。不要把從導入到新授、從歷史背景到講解再到練習,統統都搬到屏幕上。如果這樣的話,便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多媒體僅僅是一種教學工具,難以包羅萬象,但一定得具備科學性、實用性,不能喧賓奪主,忽視學生各方面能力特別是探究能力的培養。教師也必須注意:不要讓它牽著鼻子走,以圖紅火湊熱鬧的形式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以趕時髦、應付檢查的形式影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的培養,忘掉教與學的本質。必須始終注重教與學的過程,突出每個人的個性化、特色化教學風格,因此,切不可濫用多媒體。此外,雖然多媒體教學比傳統教具更為優越,但是傳統教學的精華部分是多媒體不可替代的。比如歷史學科中的識記部分,再如歷史課堂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感情交流與對話,同樣是計算機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仍然需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教學手段。
三、結束語
在我國西部一些經濟不太發達的農村學校,多媒體教學顯得十分重要。在一些學校,可供學生查閱的圖書資料很少,大都局限在教科書的層面,學生對多媒體接觸相對比較晚,對多媒體教學有一種新奇感。特別是復習課或進入高三復習階段,可以借助多媒體容量大、形象生動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復習。當然,教師不能忽視多媒體是輔助教學手段,不能在一節課中從頭到尾不停地用,否則就會感覺如同放電影一樣,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當下,在農村學校推廣多媒體教學具有緊迫性。因此,需要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使教育更加均衡發展,促進所有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姬秉新.上好課的智慧與策略[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2009.
[2]賈廣友.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時應注意的問題[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8).
作者:黨輝 單位:甘肅省通渭縣李店中學
第六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教學思考
【摘要】現代社會已經進入到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技術也得到了迅猛發展,進而他也被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其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就被廣泛應用到教育行業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模式的轉變。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工作的目的和作用,還要分析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手段,并把它當做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針對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如何正確使用,并及時糾正在此過程中出現的不當,真正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促進教育發展方面發揮最大功效。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作用模式主要是通過計算機技術來講圖像、文本、圖形、動畫以及聲音等元素進行綜合處理并用于實際運用中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多媒體技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點以及信息傳播效率高、無地域限制等優勢,能夠通過多種渠道來為人們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除此之外,采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能夠將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具體,學生則能夠通過身體多個感官來獲取教學信息,這樣能夠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課堂教學質量自然也隨之提高。不少學者提出,多媒體技術手段應用于教學中,會引導課堂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式等發生創新性的變革。
一、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優勢
1.多媒體技術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打破了傳統的“教師——學生,教材——教參——教輔”的教學模式,能夠通過多種渠道給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有利于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和視野,并逐漸擺脫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思維,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和發展空間的擴展。很長時間以來,我們采用的教學方式都是由老師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老師甚至還會根據課堂情況預先安排好學生的練習題,這樣學生的時間都被老師安排好了,學生都是在被動的狀態下來跟隨老師展開課程的學習。而如果通過多媒體來展開計算機教學,學生可以通過與計算機的交流對話來完成學習過程,并且還可以自主的把握學習內容,這樣學生就可以將學習和練習與自己的興趣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
2.多媒體技術能夠提供很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是一套非常復雜的系統,它能夠存儲非常多的信息,集成了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而學生的學習也主要是通過耳、眼、手、腦等完成的,兩者具有一致性,其中耳和眼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通道,通過多媒體而形成的生動、形象的信息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從而使教學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可提供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更快、更準確的接收信息。
二、計算機教學應用多媒體的問題分析
1.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都為了教學目的服務的,在一定的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根據教學計劃選擇性的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于一項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功效。但是在沒必要的地方,就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時候教師不但要講授的好,還要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多媒體教學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比較常見,其教學方式以教師操作主機,學生觀摩學習為主,這樣教師可以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講解,然后提出問題,并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完成。例如,在講授WINDOWS自帶的“畫圖”軟件中的“橡皮”工具時,教師可以先講解如何使用橡皮,然后讓學生自己去用,部分學生可能就會提出橡皮太小,擦得太慢,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能不能通過一些方法讓他變大呢?”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和“-”號的使用技巧。另外,教師還可以再課堂的最后向學生展示紅橡皮、綠橡皮的雜技,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結束之后仍然能夠保持較高的學習欲望,讓他們帶著問題到課后去尋找鼠標“右鍵”在畫圖選色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在計算機教學課程之前,教師會事先把準備好的上課要用到的資料發到每個學生的電腦上,學生只要按照教師給出的路徑直接打開就可以使用了。有的教師在上課前還把學生的電腦都打開了,這一點可以理解,但是這種做法會讓學生變得懶惰。同時,還會讓學生養成依賴的毛病。筆者在高中一年級上計算機基礎課的時候,有好幾個同學的資料都沒有發送成功,這種情況使得他們束手無策,最后我幫他們從網上鄰居上一點點復制過去的,從此以后,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就會把上課所用到地資料事先放到第一臺電腦和第二臺電腦的D盤中,這樣他們在上課時就會自己動手從網上鄰居復制這些上課用的資料。再后來,學生不但學會了如何從網上鄰居復制東西,還學會了局域網的共享方法。再比如,針對計算機無法重啟這個問題,我會跟學生一起分析問題的原因,從電源開始,到電源線,從硬件故障到軟件故障,這樣學生就逐漸掌握了計算機常見故障的排除辦法,之后,如果他們的計算機再遇到問題,他們就會主動的自己動手解決,這樣就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有的學生在高二下學期的時候,就會主動幫助老師處理機房中計算機的故障,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計算機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已經成為現代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信息化時代的教師,應該改變自己原有的教學觀念,積極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為現代教育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逸文.冷眼相看多媒體教學[J].教學儀器與實驗,第17卷2010年第1期.
[2]丁俊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電腦,2009年第5期.
[3]馬占山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及其存在的問題和對策[B].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12年第6期.
[4]賴文繼.關于多媒體教學新模式的探究[C].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第25卷第2期2013年4月.
作者:張姍姍 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軟件學院
第七篇:高中數學立體幾何多媒體技術教學分析
摘要:立體幾何教學一直是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學習立體幾何的過程中,需要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多媒體技術就是利用現代影像技術將立體幾何的解題思路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立體幾何。本文主要討論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幫助學生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更好的學習高中數學立體幾何知識。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中數學教學;立體幾何教學
引言
傳統的立體幾何教學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力,能夠對教師所講的立體幾何知識在腦中進行演變。但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同時也無法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加入到教學中,讓立體幾何知識變得更加的生動、具體,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立體幾何知識的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1具有針對性
高中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已經形成,在學習過程中會具備強烈的目的性和自我思考意識[1]。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高中生的學習與年齡特點,制作科學合理的教學課件。在制作過程中,重視突出教學的重點,結合文字、圖像和語音解說來展示立體幾何演變的過程,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討立體幾何更深層的含義。
1.2注意使用時機
盡管多媒體能夠直觀的演示立體幾何的解題思路和演變過程,但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在剛開始學習立體幾何知識時,或立體幾何圖形過于復雜教師無法通過板書或口頭講解來幫助學生理解時,都可以選擇使用多媒體技術[2]。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立體幾何圖形,也能有效鍛煉學生對立體幾何的思維模式。
1.3合理使用性
立體幾何教學主要是為了鍛煉高中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若是一味地依賴多媒體技術,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教師要明白,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方法,一種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抽象思維與空間思考能力的輔助性手段,切不要讓它成為課堂的主體。
2.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
2.1展示局部與整體的關聯性
過棱長為2的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AD、CD、A1B1的中點E、F、G作一截面,求凌錐B-EFG的體積。若僅僅只是從題目繪圖,很多學生是是不會發現凌錐B-EFG的體積其實是與凌錐G-EFB一樣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將GB、GE和GF用綠線表示,BE、BF和EF用紅線表示(見圖1),學生就能夠立刻發現凌錐B-EFG其實凌錐G-EFB是同一個立體幾何,從而就會轉向開始求凌錐G-EFB的體積。凌錐G-EFB的底面積和高比凌錐B-EFG更容易求得,由此也就幫助學生找到了合適的解題思路。局部與整體的聯系是高中數學立體幾何中非常常見的題型。局部隱于整體之間,若是學生沒有足夠好的觀察力與轉換能力是很難運用整體中其他局部條件來幫助解題的。多媒體技術通過將局部擴大、縮小或標注出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從另一角度更好的觀察立體幾何圖形,從而更好的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圖形間的相互轉換能力[3]。
2.2提升立體圖形問題轉化為平面圖形的能力
為了求圖(2)中點B到平面ADC的距離,從圖中可以看出題目所要求的即是垂線段BF。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立體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學生可以立刻明白三角形BED的高就是所求距離。求點到線、面的距離是立體幾何中較為常見的問題。乍看之下,這類體型是立體幾何圖形,在若是能有效的將立體圖形分解成各個平面圖形,就能大大降低題目的難度[4]。多媒體技術就是鍛煉學生將立體幾何問題有機的轉化為多個平面平面圖形問題的能力,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與演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也就很好的提升了。
3.結論
在高中立體幾何教學中有機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是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立體幾何的解題思路,有效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與抽象思維的重要輔助性方法。在使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突出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地位,多與學生互動溝通,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要明白自己的主導地位,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發揮多媒體應有的教學效果;多創造具有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使多媒體技術成為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陳笑天.多媒體環境下高中立體幾何交互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6(13):122.
[2]王殿順.寓聲于教,融會貫通——多媒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27):114.
[3]李軍.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亞太教育,2015,13(16):40.
[4]張俊利.新課標立體幾何教學的策略和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6(39):131-132.
作者:文濤 單位:南昌市朝陽區第一中學
第八篇:初中英語口語課多媒體技術教學研究
【關鍵詞】多媒體手段運用于口語教學,可以發揮其獨特的優勢,最大程度地體現口語教學的生動性、實效性和交際性。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實施合理的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有效地促進學生口語習得的進程,提高教學效率。
【摘要】初中英語;多媒體技術;口語教學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初中口語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優化組合的多媒體英語教學將圖、文、聲、形等融為一體,全方位多層次地反復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主管語言分析抽象思維的大腦左半球和主管視覺空間形象思維的大腦右半球相互作用,展開立體化的思維活動,多渠道感知語言材料,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創造出豐富多彩逼真的語言環境,不但使人感到身臨其境,還能“察言觀色”,使教學成為有血有肉、豐富多彩的享受,學得輕松愉快,記憶深刻,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提高學生的交際欲望,激發學習動機
興趣是對英語學習產生最大影響的非智力因素,興趣會把非常枯燥的課程變得活潑有趣。學生如對學習英語感興趣,他在心理上會對英語表現出肯定的情緒,并且在學習時能感到情緒愉快,充滿樂趣。多媒體技術在口語教學中的運用能提高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交際活動的積極性。
1.靜音看片。讓學生觀看一個片段(教學軟件、故事片、新聞報道等均可),將音量關閉,看完后讓學生根據畫面上觀察到的信息,對片中人物的年齡、職業、社會地位、經濟狀況、興趣愛好、相互關系、說話的場合等做出判斷,并推斷出片中的對話內容、事件的前因后果或故事的來龍去脈。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因此,面對五花八門的答案及說法,學生會興趣盎然,急于知道正確的答案。
2.結果推測。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好勝心理,讓他們進行猜測訓練。挑選一些故事性強、情節扣人心弦、富于戲劇化的影片,從中摘錄一些精彩片段進行播放。在關鍵時刻按下暫停鍵,請學生猜測下一步可能發生的事情,然后再恢復播放,讓學生對比他們的預測同真實情形的差別。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已看的片段,設想影片中的人物在另一睛形下會怎么做。通過這類練習,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經常出現你一言我一語、人人競相發言的場面,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用目的語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3.情節串聯。將學生分為A、B兩組,A組學生只能看到圖像,無聲音(關掉音量);B組學生(戴上耳機)只聽到聲音,無圖像(關閉顯示器)。然后,讓A、B兩組同學分別配對,通過相互合作,分別將自己看到或聽到的情節或信息拼接成合理的故事情節。這樣每個人都有話可說,都必須發言,可以確保每位同學都開口。如果難度較大,拼接練習時可以分為4人一組或6人一組。
二、消除心理障礙,提高參與積極
任何有效的教學活動,都必須是學生的積極活動。積極活動不可能在心理壓抑、缺乏自信、恐懼等狀態下進行。以往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緊張、焦慮甚至恐懼情緒在學生中普遍存在。在口語教學中使用人機對話方式是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有效手段。多媒體課堂上可以通過圖像、影視、動畫等媒體設計制作仿真的交際環境,讓學生根據畫面中的具體隋景進行口語輸出,然后使用計算機或者錄音機等器材進行人機對話操練。方法如下:
1.模擬情景會話。在學習如何描述旅游景點時,可事先編輯不同景點的畫面,同時有A和B兩個人對景點進行對話問答。對畫面中的A、B兩人分別設置靜音。操作時,學生點擊畫面人物,該人物就出現靜音,再點擊又可以恢復聲音。這樣不用面對其他人,只是對著機器,學生的顧慮會少很多,就連性格內向的學生也會嘗試進行簡單的對話。
2.回答問題。用錄音機播放一段對話或短文,然后讓學生根據聽到的信息回答問題,要求學生有問必答,并學會控制時間和不離題。所提問題有展示式的,即可以直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也有查詢式的,即需要思考才能回答。錄完音后讓學生回放,往往可以發現說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的一些語法錯誤,如動詞的時態、名詞的單復數以及人稱等。也可以讓學生交換聽他人的錄音帶,這樣能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教師從中挑選一些比較好的錄音進行講評,可以起到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作用。對那些較差的錄音應個別點評,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3.配音。播放一段電影、動畫片段,先設置靜音,讓學生憑借視覺信息,通過對非語言交際信息的理解,設計合理的情節,然后分組進行畫面配音。練習方式可以多樣化,如將其中一個角色的聲音抹去,讓學生通過為其配音來扮演這一角色,即與畫面中其余的人物對話,也可以將所有角色的聲音全抹掉,請多個學生配音。練習完后匯報表演,最后播放原聲。配音練習時學生需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對畫面內容進行合理的構思。學生在表演時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巧妙構思和使用得當的詞、句。
4.配解說詞。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片,內容可以是學生熟悉的校園、城市、景區或者國外著名的城市、景點等。采用屏蔽字幕、消除畫外音只留背景音樂的方式,讓學生隨著移動的畫面,模仿導游。學生隨著演播的內容用口語再現某地的風采或“親歷”異域民風習俗。第一遍,讓學生靜音觀看。第二遍,邊解說邊錄音,然后同桌同學互換錄音帶聽,老師抽樣講評。講評前讓學生重新看一遍片子,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主要特點。口語交際能力的獲得需要反復實踐和運用。實踐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才能形成技能,養成習慣。因此,教師必須想方設法開展多層次的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交際,在實踐中體驗如何傾聽。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多媒體教育應用的重大意義及發展趨勢[J].現代遠距離教育,1997,(01).
[2]吳旭東.外語課堂口語發展理論模式[J].現代外語,1996,(04).
作者:劉恩濤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柳贊鎮中心學校
第九篇:初中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分析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多媒體技術逐漸被應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其中,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使初中音樂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對音樂的學習動力,不僅使學生鞏固了自身的基本技能,還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學習內容,使學生在學到書本知識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課外的音樂知識。本文對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初步探究。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音樂;運用原則
一、引言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如今,其應用已經遍及到國民經濟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如今,多媒體技術已經被應用到初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靈活選擇,將多媒體技術作為音樂教學的輔助工具,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生動,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文基于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和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對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二、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要通過初中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達到提高其審美能力的目的。在初中音樂教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感受、欣賞和表達音樂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在對國內作品了解學習的基礎上,還要對國外的音樂作品進行學習。現階段,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初中音樂教學融為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創新,將文字、圖像以及影視等形式交互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視覺沖突的效果,從而達到初中音樂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三、多媒體技術對初中音樂教學的作用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具有以下幾點作用:第一,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枯燥無味的課堂增添了很多樂趣,在很大限度上拓展了教學內容;第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符合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發展規律,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動力和興趣,為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途徑,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第三,隨著人類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也逐漸浮躁起來,初中生正處于叛逆的青春期,他們很靜下心來進行音樂課程的學習。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利于緩解學生浮躁的心態,使學生沉下心來專心學習。
四、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術手段,實際上是以輔助教學的工具在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得以運用。因此,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輔助性原則、聲像并用原則以及信息量適度原則。
1.輔助性原則
多媒體技術不應該代替教師的主導教學作用,不能用課件教學完全代替教師講授的課程,多媒體技術作為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但教師并不能完全依賴多媒體課件,這樣會讓學生找不到學習重點,失去學習目標。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輔助說明,當教師講授西洋管弦樂器的特點時可以利用小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但是如果教師在整節課上都利用短片的形式進行講授,就不會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教師要在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穿插對知識的講授,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畫龍點睛的效果。此外,多媒體課件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第一,課件要簡潔美觀,不能過于繁冗;第二,課件內容要合理,多媒體技術多用于解決一些語言無法說清的問題,那些明顯易懂的問題沒必要做成課件;第三,不能把音樂課當成視頻欣賞課來上,課件的畫面不宜太過華麗,操作也不能過于復雜。
2.聲像并用原則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結合音樂和圖像,最終呈現給學生的視頻要保持音樂和畫面的一致性,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視覺沖突的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來進行音樂的學習。比如,教師在進行“八音之月”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先播放一段與山南鼓舞相關的視頻,視頻中的樂器聲音要保持協調一致,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音樂學習的快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點,尊重學生的感受,進行差異性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3.信息適度原則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與應用確實能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如果課件的信息量過大,學生就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量信息的學習,嚴重阻礙了音樂教學活動的進展,變相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因此,多媒體課件的信息量要適度,教師要對課件內容進行甄選,內容不能多的使學生眼花繚亂,也不能少的吊人胃口,教師要從大量的網絡信息資源選擇有用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
五、結語
本文對初中音樂的教學目標以及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應用教學過程運用進行了介紹。要想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要遵循輔助性原則、聲像并用原則以及信息適度原則,營造活躍的音樂課堂氛圍,提高初中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蔡環.淺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實效性策略.《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2年8期.
[2]李倩.讓多媒體為初中音樂教學制造附加分值.《考試周刊》.2012年79期.
[3]魏劬正.初中音樂多媒體教學探討.《家教世界》.2013年1期.
作者:楊盡興 單位: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