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核醫學科預約管理中多媒體教育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提高核醫學科患者預約注意事項的知曉率和執行率,提高核醫學科預約工作效率。方法:采用聯合多媒體教學法,將預約內容以文本、聲音、圖像、動畫、圖形、視頻的綜合形式體現,增強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對比教育前后患者檢查前準備不充分問題的發生人次。結果:采用聯合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預約宣教的患者,檢查前忘記禁食、忘記帶疾病相關診斷資料、中途離開等準備不充分的問題發生率,明顯少于常規預約方法的患者(P<0.01),聯合多媒體教學方法提高了患者預約注意事項知曉率和執行率。結論:聯合多媒體教育適用于核醫學科各類檢查前患者的宣傳教育。
[關鍵詞]多媒體教育;核醫學科;預約管理
核醫學科發展至今,開展的檢查項目有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及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其中SPECT顯像還包括心肌核素靜息(負荷)顯像、甲狀腺靜態顯像、腎血流動態顯像、全身骨顯像、全身131Ⅰ顯像、唾液腺顯像、甲狀旁腺顯像等。核醫學科所有核素顯像檢查前均需預約,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交代檢查需要配合的相關注意事項,因為患者及家屬的配合是整個檢查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一旦脫節,將造成不必要的麻煩[1]。我院核醫學科年門診量約6000人次,因為工作繁忙,普通的口頭交代注意事項不全面,患者對預約注意事項不理解或者未完全掌握,很多患者準備不充分,導致檢查延期、費用增加、引起患者焦慮、滿意度降低、患者反復回到預約臺咨詢相關注意事項,增加工作人員工作量。為了改善現狀,我科在預約工作中聯合多媒體教學,有效地改善了患者準備不充分導致的問題。
1資料和方法
1.1相關資料
通過對2020年3月至6月的科內681例PET/CT檢查患者的調查,常規預約方法采用護士面對面為患者閱讀預約單內容、并在預約單上用紅筆標注重點內容、發放預約單,發現檢查前準備不充分或不符合要求的存在如下問題,患者檢查前未按要求禁食、未按預約時間到達、未攜帶相關病歷資料、找不到檢查地點、檢查未完成即離開、不知道輻射防護要求的出入科路徑等,導致取消檢查、患者及家屬反復到預約臺詢問。針對PET/CT檢查前患者預約注意事項的知曉率和執行率低的分析,主要原因為患者及家屬記不住太多的預約內容;預約的家屬和陪檢的不是同一個人;沒有仔細閱讀預約單;預約時未完全理解預約內容。
1.2方法
對2020年7月至10月的695例PET/CT檢查患者采用聯合多媒體教學方式,讓被動單調的教育模式轉變為以目標導向的主動教育模式,幫助患者及家屬理解和掌握整個檢查的流程和注意事項。(1)首先由科室負責人牽頭,利用全科業務學習的機會,討論拍攝預約工作視頻宣傳片所需的素材分類,明確分工,群策群力。(2)征求PET/CT預約患者的意見及建議,了解患者對哪部分內容最關注、哪些內容是最想要了解的,結合工作人員必須讓患者掌握的內容,有側重點地在發放的預約單上用紅筆標注出來。為防止有文盲患者及家屬,將預約單上的重點內容再拍成真人面對面口頭宣傳的視頻,利用患者及家屬的聽說能力,再次強調。(3)將注意事項中要求患者檢查前攜帶的病歷資料,拍成圖片在宣傳片中展示出來,通過視覺刺激,增強患者的理解及記憶。(4)將檢查地點、檢查流程各個環節以實景拍攝的視頻方式呈現出來,讓患者對整個檢查有全面的認識,促進對檢查相關注意事項的理解和落實。(5)將PET/CT預約注意事項的人工口述視頻和檢查流程視頻、相關圖片等資料通過添加字幕和標題等方法整合成一個完整視頻,配上舒緩的輕音樂,制作成一個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宣教材料。(6)將所拍攝的多媒體宣教材料上傳至科室微信公眾號,打印公眾號二維碼,放置在預約臺。患者前來預約時,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反復觀看預約宣教視頻,并可針對有疑問的內容向預約人員咨詢、確認。(7)患者看完預約宣傳片后,對檢查有了一定了解后簽署知情同意書,最后工作人員根據患者的掌握情況,再次通過發放的預約單強調應知應會內容。
2結果
對2020年7月至10月的PET/CT檢查患者的檢查前注意事項知曉率和執行率調查,所有數據采用配對t檢驗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分析。檢查前未禁食人次、檢查相關診療資料未攜帶人次、不知曉檢查地點人次、未按輻射防護要求出入人次、中途離開人次、延期檢查人次均較3-6月份有明顯下降,見表1。
3討論
PET/CT檢查是近年來迅速發展并獲得廣泛認同的醫學影像學診斷技術,它將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技術和計算機斷層攝影技術(CT)組合到同一設備上,將前者功能代謝顯像的優勢與后者解剖形態顯示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常用于腫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分期和療效評估,對疾病的定位與定性診斷都更加準確。由于PET/CT檢查價格昂貴,目前常用的顯像劑18F-氟代脫氧葡萄糖(18F-FDG)的特殊理化性質和110分鐘的半衰期等特殊屬性,導致了專業化程度高,公眾認知度降低,目前未納入醫保范圍。如何讓患者能順利接受檢查,檢查前的宣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將抽象、專業化的知識,通過文本、圖片、視頻、語音等[2]多媒體手段,讓患者在較短的預約時間內,通過視覺、聽覺等的反復刺激,在理解的基礎上增強對信息的記憶能力[3]。通過關注公眾號,可以隨時反復查看預約視頻,讓患者和家屬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PET/CT檢查全過程及其相關注意事項,大大提升預約注意事項的知曉率和執行率,為檢查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時減少了因為延誤檢查造成的藥物浪費和患者的費用增加,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和預約工作效率。在核醫學科的其他各類宣傳教育管理工作中值得推廣應用。隨著時展與醫學的進步,疾病譜也在發生不斷變化,許多疾病的診斷、治療需要借助特定的醫療設備來完成,疾病的診斷不再單純依靠形態學改變,而是向功能代謝與分子影像等方向轉變。核醫學檢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進行人體組織器官功能和代謝的顯像,是一種安全、簡便、無痛、無創的疾病診斷方法。近年來,隨著分子影像設備、新技術及精準治療的飛速發展,核醫學已成為本世紀醫學領域中知識更新最快的學科之一。核醫學不像傳統影像B超、X線、CT等相對普及,公眾缺乏認識和理解,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提到“核”就心生恐慌,擔心檢查過程會被輻射損傷到身體。醫患之間信息極度不對稱。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提出,目前的醫療服務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在為患者提供必需的診斷治療的基礎上,滿足他們精神、文化、情感等人文方面的需求[4],維護患者的尊嚴和價值,創造和諧的醫患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做好健康知識宣傳教育管理工作。多媒體教學方法聯合個性化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一方面以公眾更能接受的視頻、圖片、語音、動畫等信息傳遞方式,創造豐富真實的情景[5],將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清晰地呈現出來,把抽象難懂的專業知識通俗易懂化,有效改善了預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對核醫學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還要增強傳播核醫學優勢、優點的意識,更要加強自身的醫學人文素養,良好的患者服務意識以及愛崗敬業精神[6]是核醫學科預約工作人員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語言要文明、禮貌,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解釋。核醫學科等候室、檢查室由于相對封閉,防護隔離設施較多,為了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應布置得整潔、溫馨、溫濕度適宜,指示標識明確,墻壁上懸掛核醫學檢查的相關宣傳材料,充分利用視頻播放器,循環播放相關檢查需要注意的視頻宣傳片,重點講解各種檢查藥物的相關知識,介紹各種檢查藥物的核輻射影響度,如靜脈注射的顯像劑對一般人體的輻射的吸收劑量要低于一般的X線的胸透檢查。護理人員要求業務過硬,靜脈穿刺操作過程動作輕柔、迅速、準確,減少患者痛苦,告知患者,注射藥物后,24小時內不要接觸(擁抱)孕婦、小孩,必需接觸時,盡可能減少接觸時間。檢查結束后,囑患者大量喝水,加速體內放射性藥物的排出。把醫學人文和優質護理體現在服務的各個環節,可拓展患者的知識面,增加對核醫學的認知度,緩解緊張情緒,更好地配合檢查同時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宣傳教育效果,促進核醫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繼華,方芳,洪愉,等.統籌合理安排核醫學影像檢查項目的探討[J].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志,2010,34(2):113-115.
[2]王博玉,柏金秀,安娜.PBL、CBL聯合多媒體教學法在兒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8,40(7):1090-93.
[3]連坤娜.多媒體與互動式教學方式在急救護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護士,2018,25(22):172-174.
[4]張茜,張妍捷.醫學人文在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教育及臨床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3):480-481.
[5]陳觀英.多媒體教學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家庭醫藥,2019,39(3):239.
[6]黃干,姚旭峰,萬良榮,等.核醫學科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9):41-43.
作者:解明 陶維靜 岳霞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核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