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時代動漫產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以動漫產品為主的娛樂消費開始步入家庭消費項目,這巨大的市場需求促進了國內動漫作品的創作。根據《動畫藍皮書:中國動畫產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從“十五”末期不足100億元,到2010年達470億元,2012年的動畫產業產值達到了760億元。由此可見,國內動漫市場主體快速成長,動漫企業數量及相關活動規模持續擴大。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時,我們仍要清楚地認識國內動漫產業發展的弊端,尤其是針對國內動漫題材及內容選擇與把握的不足,動畫藝術制作者要把握時代機遇,結合新媒體藝術的優勢,加強創意性人才的培養,把握公眾審美機制的變遷,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各種設計軟件平臺等,擺脫傳統的技術和觀念的束縛,不斷更新創作觀念,更為自由的發揮想象力進行動畫創作,適用大眾審美需求的變化。
二、科普創作與動漫藝術相結合的優勢
(一)有利于科普內容的表達
科普創作要有“科學性、思考性、藝術性”,因此在進行科普創作時要注重內容的邏輯性、客觀性,就傳播的內容來說,科學知識相對單調,需要受眾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對一些缺乏這方面能力的受眾而言,就可能存在認知困難,這就很難達到傳播效果。例如在自然科學方面,很多自然現象的解釋僅靠文字的簡單描述,受眾是很難得到直觀感受的。相反,如果能采取動漫藝術的表現形式,圖文結合,將抽象晦澀的文字轉換成生動形象的畫面,不但降低了理解難度,緩解了文字敘述帶來的疲勞感,還可以使受眾沉浸在較為真實的場景中,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二)滿足受眾的視覺需求
現代社會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人們每天接觸的信息豐富多彩。面對著海量信息,人們如何甄別感興趣的信息,就需要看信息本身能否引起人們的注意力。動漫產業是典型的注意力經濟,新媒體時代賦予了動漫藝術的即時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征,使其能夠更好地喚起受眾的求知欲,實現有效地信息傳播。科普創作與動漫藝術的結合,形成了直觀、形象、飽滿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畫面,將抽象的科學原理、現象、規律寓于富于活力的視覺符號當中,個性化的動作設計、多元化的畫面表現、夸張震撼的音效,不斷地刺激著人們的感官,賦予了深刻地的沉浸感,實現了增長知識與感受娛樂的統一。
(三)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科普產業具有文化產業、服務產業、知識產業的特征,這與動漫產業具有共同之處,這兩個產業的結合及發展對于轉變經濟增產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據預測,到2020年國家將陸續投入400億元用于建設科技館,青少年群體、農民工等等群體他們的科普音像制品領域消費可以分別達到200億元,而且我國科普玩具市場的銷售總額預計達到548億元。作為同時期的動漫產業,動漫題材和內容的選擇一直是國內動漫產業發展的瓶頸,而科普創作與動漫藝術的結合,就可以很好地扭轉這種情況。近年來,國內知名的科普動畫當屬《藍貓淘氣三千問》,它獲得中國唯一一個動漫馳名商標,入選第一批國產重點動漫產品保護目錄。在當今的國內動漫市場,科普動漫的數目仍然太少,科普事業作為公益事業,仍然需要國家和社會的支持。
三、國內科普動漫的創作及發展建議
(一)制定政策,加強國家扶持
國家已經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國產動漫產業發展,國內動漫產業也一直處于上升態勢;同時,國內科普產業也發展迅速,建立了以綜合性的科技場館、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多類別的科普網絡等。面對大好時機,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加強調研分析,制定針對科普動漫發展的相關政策,對國內科普創作與動漫產業的結合進行引導,制定細化的科普動漫產業發展規劃,建立規范的行業制度,鼓勵國內科研機構、高校、動漫企業等進行合作開發。同時繼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樹立新媒體時代科普動漫宣傳的典型和示范,達到“一舉二得”效果,實現科普工作和動漫產業的共同發展,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
(二)推陳出新,促進傳播方式創新
科普動漫屬于文化產業,要靠大量的科普創作人員進行創作,內容是根本,表現方法是關鍵。時代在變化,科普創作的內容要針對具體目標人群從目標受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實現市場化的發展。科學價值為什么能長盛不衰,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呢?是因為它具有崇高的創新精神和品格,這就對科普動漫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內容方面,創作者要消化、吸收、提煉科學知識,通過巧妙地構思和獨到的角度向受眾傳播;在表現方面,要針對公眾的差異和需求的不同采取合理的藝術表現形式,借助新媒體時代的互聯網、移動網絡等傳播平臺,寓教于樂,使人們在得到娛樂的提示,潛移默化地認識內容的深刻性和啟發性。
(三)樹立典型,實現復合人才培養
國內動漫人才的教育培養一直處于弱勢地位,與其他的相關專業如文學、美術、計算機等關聯性較差,過于偏重于技術人才的培養。借助科普動漫作品的制作,可以加強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的聯合培養,建立一批科普創作與動漫藝術相結合的產學研基地,開展實驗性的聯合辦學,在專業培養、課程設置、實驗實訓方面進行傾斜,加強科普創作與動漫人才的交流,相互了解溝通,增加合作的契合度,提高科普傳播效果。政府相關部門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動漫企業的合作,推出一系列的科技、科普項目,文化科技創新、科技創意計劃等予以支持,樹立科普宣傳的典型,為科普動漫事業的發展建立品牌。
四、總結
科普內容與動畫藝術的結合,將揭開科普事業的嶄新篇章,使科學普及不僅僅傳播科學,更為受眾感受并參與科學探索提供了空間。新媒體的內涵和類型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科普動漫必須要適應受眾認知需求,只有這樣,我國的科普事業才能不斷地往前發展,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打下社會基礎。
作者:唐杰曉 單位:合肥師范學院藝術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