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實踐式地理校本課程開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核心素養落地需要為學生創造實踐體驗,以學校環境、校外環境、市區環境開展調查、回憶式研學旅行、產業設計等活動,讓學生學會小區調查、學會旅游規劃、景點介紹和賞析、產業調查和規劃等實踐類綜合素養,并由此獲得相關的心理素質,有利于學生獲得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
一、問題的提出
調動學生自身經驗,讓學生在實踐中習得核心素養是一種抓住主要矛盾、盡早落實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可行教學思路。核心素養的概念認為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從字面上分析,學生“終身”的“品格”“能力”不是憑空掉下來的,是“自主發展”得到的,“參與”“學習”“擔當”“實踐”“創新”等關鍵詞也說明學生“參與”才是首要的。學生每天生活的環境,如學校、家鄉、附近景點等都是學生非常熟悉并可以參與的實踐環境,是非常重要、可獲得的教學資源。下面筆者就談談自己的幾點實踐感觸。
二、挖掘環境調查對象,并逐步擴大范圍,讓學生在調查實踐中習得實踐力
(一)從調查學校環境開始,“小中見大”,重點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和學校情懷校園內有很多具體的地理事象,學生“只緣身在此山中”卻不識“廬山真面目”。地理教師就通過設計活動讓學生從關注校園地理事象開始,著手調查校園地理事象[2]。①理出順序,分出類別,做好規劃,列出表格。調查初始老師不要指導和要求學生,讓學生零起點著手調查。剛開始學生只會記流水賬,我就以組間互評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對其他組的調查結果的看法。筆者也給出一點建議:可以把自己當一個導游和游客兩種身份去體會線路和順序。漸漸地,學生就學會了順序安排、事象歸類、亮點表現、專業知識呈現等,并在調查過程中學會自我糾錯、規劃性、分類性、分析性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②從地理環境的地帶性規律的大環境中去認識和定位調查對象的“身份”。如果學生對自己調查所得到的東西僅作為一次重要的實踐活動,就“浪費了”調查所帶來的直接經驗。筆者引導學生對自己調查的地理事物用所學過的地理知識進行再分析,從地理環境的地帶性規律的大環境中去認識和定位調查對象的“身份”,讓校園的各種地理事物“歸隊”。③再一次反思、分類、查找、分析、求證。還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或調查再一次反思、分類、查找、分析、求證。尤其是對自己感興趣的某種地理事物或行為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或學習甚至研究,有利于引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方向。學生在這樣的系列活動中,能夠獲得比在課堂上多得多的東西。比如,調查方案制訂就是一種初步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在遇到困難時所進行的討論、求助、查找就是很好的科學精神和生活態度。
(二)從校內調查到校外調查,“大中見小”,重點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能力和鄉土情懷筆者引導學生到地圖上查一查我校旁邊的沭河及全國的大江大河,并要求學生弄清我們學校在沭河的相對位置,通過調查學生發現我們學校邊天天可以看到的沭河原來“不同凡響”。學生通過查看全國交通圖又發現我校北邊的鐵路線居然是全國重要的交通線——隴海線。通過這樣的活動安排學生逐步將“學?!边@個小環境與大環境結合在一起進行認識,區域認知會發生明顯的變化。然后,筆者要求學生逐步擴大了解這些看起來很小的“大環境”更多的知識,比如,河床的水域分布與河漫灘的位置關系及原因分析,河道彎曲的位置與原因分析,河流分支的位置與原因分析,河流四季水量的變化特點及原因分析等。學生知識的空間尺度和認知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還學會初步的野外考察和文獻學習等研究手段和方法,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及終身發展是很有裨益的。
(三)由校外調查轉到到市區調查,做個城市規劃的踐行者,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社會擔當筆者安排學生在兩到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利用課余時間將我們新沂市市區主要規劃圖畫出來,而且不允許他們單獨安排時間,而是和家人或同學在其他生活活動中給這件任務留一點注意力即可,看誰完成得最“不露痕跡”又安全有效。這種附加式學習任務安排既可以培養學生生活無處不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統籌安排各項事情的綜合思維能力。調查過程中學生被數量龐大的被調查單位和有限的地圖空間所煩擾,嚴重影響了學生家庭活動的正常安排。筆者就引導學生就這些問題研究合適的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進步的過程。學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歸類和合理忽略。等學生畫完城市規劃圖之后,筆者又要求學生對城市的規劃做一些評價和制訂一個預測性的規劃方案,并在相互之間展開追問。學生經過這一次規劃設計活動,知道了很多城市規劃知識、工業知識、調查和繪圖知識、城市功能分區知識等,更重要的是懂得方案制訂、合作、語言表達、心理調適、家國情懷、個性特長發揮等。
三、以鄉土旅游為素材開展回憶式研學旅行,學生在過往實踐中習得核心素養
筆者想到了一種變式研學旅行辦法:每一堂課的前五分鐘給學生展示個人鄉土旅游經歷的演講,要求講完之后還要簡單說說自己對旅游地點的環境分析和評價。現代社會周末旅游是經常的必要方式之一,旅游對象大多與鄉土有著密切聯系,安排學生對自己已經結束的旅游來一次“回頭看”應該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也可以促進學生對家鄉環境的進一步了解,還可以使學生對下一次旅游多一點規劃和目標。在演講過程中學生經歷了由流水賬到純文學性散文再到專業的地理知識,甚至一定的分析和文獻注解,甚至給旅游景點提開發建議等一系列變化。不僅如此,學生學會旅游準備、旅游選擇、旅游安全、旅游欣賞、旅游規劃、團隊交往和協作、地理學科知識、野外考察、資料查詢、撰寫旅游日記、演講、媒體制作等。另外,學生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關系的平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鍛煉。
四、以鄉土產業為研究對象開展調查和產業規劃,讓學生在研究中學會創新和人地協調
筆者因勢利導要求學生著手調查和分析鄉土產業類型和分布,并結合個人的知識和理解提出一些具體產業發展思路。學生接到任務后,思路很亂,不知如何入手。筆者便指導他們學會找幫手、找啟發、尋思路。學生們很快想到通過互相交流、找親戚朋友了解、網上查詢、實地觀察、圖書館資料查詢等等辦法勾畫出了調查的角度、思路和辦法。比如,地域上,可以先從市區調查開始之后逐步到郊區和農村調查;產業上,先從離得近的第三產業開始調查再按照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的調查順序。這時,筆者便進一步要求學生結合個人的愛好設計一個或幾個個人認為可行的發展家鄉產業的思路。學生們興趣高漲,有的學生想到中央電視臺專題節目《大國重器》《聚焦三農》《美麗中國鄉村行》等節目中去尋找啟發,有的學生通過個人旅游走進具體的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有的通過親戚弄來具體鄉鎮或村委會的經濟材料進行學習和研究等等。然后,學生們相互交流,大膽設計。雖然很多學生提出的思路不一定可行,但這個過程給學生關于現實經濟發展的關注與思考的習慣和興趣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個人生涯規劃是有很大的引導作用的。五、鄉土背景下實踐式地理校本課程開發要注意的 原則①不要急于指點和引導的原則。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機會。②不要用教師的知識和閱歷去引導和評價學生的原則。用學生的身份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因勢利導,才能事半功倍。③平實的原則。不要追求高大上,要在學生的平常表現中看到不平常的和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亮點。④不求全、關注個性原則。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要結合特點予以評價和引導。⑤核心素養的目標性原則。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也會有了對照,可以有的放矢。⑥基于狀態不斷推進原則。學生的發展和潛力是沒有止境的,但也是因人因時因狀態而定的,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消極等待,要積極抓住契機適度推進[1-2]。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賴倩瑜.中職學校德育課滲透環境教育的實踐研究——以南沙區嶺東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OL].
作者:徐濤 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