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群課程體系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教學為例,闡述構建專業群的核心課程,形成公共平臺與多個專業方向彼此聯系、相互滲透、共享開放的模式,建立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電力自動化,技術專業群,課程體系。
引言
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提出“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重點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打造高水平專業群反映了高職教育從封閉式、學科導向到開放型、能力本位的轉變。在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期間弄清楚“組群邏輯”后對現有的教學組織和課程進行整合和重組[1-5],才能保證專業群內部的教學資源真正實現共建、共享。專業群內各專業在課程、師資、實訓基地等教學資源上相互依賴,以課程體系為專業群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整合優化共享資源,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課程角度分析,專業群內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專業基礎課程有相當一部分可以共享;專業核心課程由于各專業面向的就業崗位群基本相同、技術領域相近或專業學科基礎相近,內容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培養學生持續發展能力和崗位遷移能力的拓展課程也可以實現群內共享互選。因此,構建“平臺+模塊”的專業群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有效途徑。
1現狀與問題
(1)專業核心課程設置與行業企業要求對接深度不夠。根據職業崗位(群)篩選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得出典型工作所需的職業能力、知識和職業素質,歸類梳理確定開設課程,完善課程內容配置才能構建出符合學生實際需求、凸顯高職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然而,在實際課程體系構建中卻存在對崗位核心技能定位不準確、未能根據所定位的核心技能設置專業核心課程的現狀,究其原因是,主要是未對行業企業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全面、深入掌握行業企業中專業相關崗位的工作職責與典型工作任務,未能據此分析崗位核心技能要求,從而設置專業核心課程,確定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2)專業課程資源整合沒有得到很好突破。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必須打破專業界限,按照整體性原則整合課程。但在實際當中,受長期單一專業建設思維影響,構建課程體系時未能深度分析群內各專業課程的共性與差異性,導致整個專業群共享課程偏少或設置不合理,造成課程資源、師資的浪費,使得群內各專業缺少協作與交流,專業群建設未能形神兼備。(3)專業拓展課設置重視度不夠。專業拓展課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及未來拓展提升的需求,培養全方位的人才。但現實中,課程體系構建時對專業拓展(選修)課意義認識不足,課程設置未能瞄準產業高端及行業發展新趨勢,脫離學生實際需求,根據以往經驗未經調研便確定了開設哪些專業選修課。
2自動化技術專業群的課程體系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以電力行業“發-輸-變-配-用”環節為主線,將產業鏈劃分為發電生產、調控運行、運維檢修、營銷計量4個崗位群,根據產業鏈分工細化出集控值班員、電力調度員等典型崗位。依據典型崗位、技術要求、核心課程的映射關系,構建以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專業為核心,集電廠熱能動力裝置、風力發電工程技術、供用電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于一體的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專業群。以專業群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為依據,按照對專業能力的梳理結果,根據知識邏輯結構和學生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遞進構建“底層共享、中層互融、高層互選”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專業群模塊化課程體系見圖1所示。底層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實現群內共享,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基本能力,為后續專業知識學習提供知識儲備和基礎技能;中層技術技能提升課程模塊與電力行業典型職業活動匹配度高,學生依托企業工程實際項目進行強化學習,使之方向明確;高層專業群拓展模塊的行業模塊、技術模塊、職業成長模塊、創新創業模塊則瞄準產業高端及行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流程、新規范,滿足學習者多樣化發展及未來拓展提升的需求;復合模塊通過智慧電力工程中心綜合項目實踐,深度培養學生精通一個專門領域的工程技術,培養學生掌握交叉領域專業知識、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在課程體系構建時,(1)勞動教育。大一新生開設勞動基礎課,包括勞動教育通識課和基礎勞動鍛煉課;大二學生的勞動進階課程,包括“勞動+專業”融合課和公益勞動實踐課,融合課在專業基礎課或專業核心課程中設置“勞動+專業”模塊,各專業根據課程設置以實訓課為載體每學期增設不低于4學時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素養養成環節,通過項目化、活動式的課程模塊實施,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的培養;大三學生結合頂崗實習開設企業勞動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發現自我興趣并確定專業愛好,為未來職業選擇做好準備。(2)書證融通。在專業群內試點實施“10kV不停電作業”“垃圾焚燒發電運行與維護”“工業互聯實施與運維”證書,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教育部專業教學標準要求,結合區域行業企業實際需求,將證書培訓內容適度融入課程體系中,增設輸配電線路檢修、垃圾發電技術、工業互聯網等支撐課程,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對于獲取證書所需要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內容在專業教學過程中不能完成或現有教學條件無法保證時,應以集中培訓、在線學習培訓或企業實踐等形式借助社會評價組織完成。
3結語
專業群建作為基于產業鏈條上相互關聯的職業崗位群而建構的人才培養新載體,對高職院校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提出了新要求,各院校需根據自身情況科學合理的構建以培養具有專業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課程體系,使學生既有專業群知識、技能的共性,又有不同專業的職業特定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與職業遷移能力,推動專業群相關專業不斷改革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解大,賈玉健,劉東,王西田.“電力系統自動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0):218-221.
[2]夏明超,高沁翔.《電力系統自動化》教學中實施創造性教育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8(22):35-36.
[3]謝錫鋒.基于產教融合的實踐資源共享平臺構建——以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群為例[J].高教論壇,2017(01):112-114.
[4]湯雨.“電力系統自動化”課程教學改革方法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3(02):57-58.
[5]任明秀.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課改革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3(02):135-136.
作者:趙雙雙 單位: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