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國工藝美術教育辦學形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晚清時期“西學東漸”的影響之下,中國逐步引入了西方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掀起了學習西方科技文化的浪潮,促使中國美術教育領域也呈現出新的面貌,美術教育的迅速發展為工藝美術教育的開展、工藝美術設計教育的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清廷一系列“新政”的觸動下,晚清實業學堂的教學中十分重視工藝美術教育,清廷通過的一系列教育“章程”也有利于促進工藝美術教育。到民國時期,工藝美術教育的辦學形式較之晚清時期更為豐富。1920年,蔡元培在其《美術的起源》中首次提出了“工藝美術”的概念,自此之后“,工藝美術教育”等概念也相繼產生,并迅速獲得人們的重視。民國工藝美術教育是我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萌芽,在藝術設計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在內容上和藝術設計教育具有較大程度的一致性,但是,由于受到當時時代的影響,側重于職業技能等方面的訓練。民國時期的工藝美術教育有著自身獨特的特征。民國時期的工藝美術教育,在其豐富的辦學形式下獲得了巨大的教育成就,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現代藝術設計的歷史進程。
一、民國時期美術院校開展的圖案教育
在美術院校之中開展工藝美術教育,是工藝美術教育正規化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工藝美術設計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礎。美術院校是專門就美術課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和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構,在工藝美術教育方面有著體系化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方法,這些特征能夠使其和其他學校工藝美術教育相比更具優勢。在高等美術院校中開設工藝美術課程是民國時期工藝美術教育之中最為顯著的教育成果,其對中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12年,我國民國時期著名的民辦教育家劉海粟在上海創辦私立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該校在我國教育史上是設立最早的私立美術院校,同時也是民國時期最早開展工藝美術教育的美術院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在創建初期就提出了明確的辦學主旨,即:“造就純正美術人才、造就實施美教人才、養成工藝美術專門人才。”該校劉海粟校長在早期就提出了開展工藝美術教育的主張,劉海粟在《美術》雜志1919年第2期發表文章指出,為了促進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建議中央政府設立“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同時各省也應該設立“省立美術專科學校”,在各地舉辦各類美術研究的學術組織,并且盡量多舉辦工藝美術學校,注重開展和研究美術圖案。劉海粟舉辦了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之后,將其美術教育理念融貫到該校的教學之中。學校于1920年增設了工藝圖案科“,科”相當于現在的“系”,學制為3年,對工藝美術圖案科的學生注重開展美術圖案教育,以此更好地培養工藝美術界的實用人才。“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辦學完全按照創辦者劉海粟先生的美術教育理念來進行,具有十分顯著的特色,推行學分制,規定了各個專業應學的學科課程,同時實行彈性選修制,學生可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必修課程之外選修若干課程,積極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豐富其知識技能。在劉海粟的主導之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突出和強化了圖案教育的實踐性,圖案科的全部課程之中,實習的時間占總課時的40%左右,有60%是進行專業理論知識技能的課堂教學。在圖案教學的具體工作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工藝美術圖案的興趣,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能力[1]88。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開創了工藝美術教育及其圖案教育以獨立學科出現在院校之中的歷史,當時還有許多人不斷吶喊“美術救國”,在這些思潮的影響之下,全國各地先后舉辦了許多美術專科學校,包括圖案教育在內的工藝美術教育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熱潮。“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在當時赫赫有名,其辦學經驗被許多工藝美術專科學校所“復制”和借鑒,許多美術專科學校先后開設了工藝美術系。1920年創辦的“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是同類美術專科學校之中經費較為充裕的學校,該校于1930年代借鑒“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經驗,設置了專門的圖案組開展圖案教育。為實現學業精細化“,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將圖案組細分為建筑圖案科、工藝圖案科兩個科系,美術圖案專業進一步細化和分科。1926年,俞寄凡、汪亞塵、潘天壽等人在上海聯合創辦了“新華藝術專科學校”,該校于1930年設立了工藝美術系,在工藝美術系中重點開展了圖案教育等課程,培養了眾多的圖案設計專家。1922年,民國民辦教育家顏文粱創辦了“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該校于1933年設置實用美術科,將圖案教育作為實用美術科的重點教學內容,尤其是在印刷制版圖案設計方面培養了眾多人才,開啟了我國在專業美術院校之中培養專業印刷圖案制版人才的端倪。1924年,民國美術教育家王悅之等人共同開辦了“私立北平美術專科學校”,于1930年代初期開設實用美術系,依然將圖案設計作為重要教學課程予以安排設置。除了上述私立美術專科院校開展了圖案教育之外,民國時期許多官方舉辦的美術學校也非常注重開展圖案教育工作。比如,在維新變法領袖人物梁啟超的倡導下,1918年成立了“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該校專門設置了“圖案科”,將圖案設計教育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民國時期著名美術大家鄭錦、林風眠、徐悲鴻等先后擔任該校校長,一直到建國前夕依然開展美術教育,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美術專業人才。“國立北京美術學校”開展圖案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實踐,在學校內部成立了印刷廠、金工廠、陶瓷廠,學生較好的圖案設計作品,能夠在這些工廠中得到應用。而學生的學習年限則高達8年,加之學校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從“國立北京美術學校”畢業的學生通常有著較強的圖案設計制作能力。在蔡元培等人的關心支持下,1928年成立了“國立藝術院”,設置了專門的圖案系,由著名美術家林風眠擔任首任校長。“國立藝術院”是當時最高藝術學府,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健全完整的機構,教育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均較為規范齊備,因而,該校的圖案教育在當時處于領先地位。
二、民國時期師范學校開展的手工教育
晚清時期教育領域的實用主義、實利主義,對民國初期的中小學教育產生較大影響。為此,在美術教育中,手工教育占據了較大的比例,規定在各中小學應該將手工科作為重點課程安排教學,課時較多。比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的課程設計之中,一、二年級的工藝美術課占全部課程的35%。手工教育在中小學中的廣泛重視,必定需要更多的手工教師來開展教學工作,導致一時之間大量缺乏手工教師。為此,便在許多師范學校附設了“圖工教員養成所”,專門培養手工教師,民國時期師范學校中開展的手工教育逐步成為工藝美術教育的重要辦學形式[3]313。比如,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于1915年專門開設了手工圖畫專修科,徐作哲等名師擔任手工教師,非常注重對學生開展手工和圖案的畫法教學,以培養將來中小學手工教員,成為“以造專才”的學科,后來的著名美術家俞劍華即畢業于此校。為了培養中小學教員,民國初期全國共舉辦200多所各類師范學校,鑒于當時中小學手工教員緊缺的實際,大部分師范學校開設了手工專修科,比如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山東第一師范學校、廣東高等師范學校、福建第一師范學校、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等。其中,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手工教育尤為出色。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是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堂的前身,該校有著優良的教學傳統,于1912年開設了手工專修科,學制為3年,手工專修科的開設極大地彌補了社會上手工教員緊缺的問題,而且許多學生畢業之后成為各師范院校、各中小學手工科教員,該校的辦學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豐子愷、吳夢非、劉質平、潘天壽等名家均畢業于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堂。廣東優級師范學堂、國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私立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上海專科師范學校以及其他專科師范學校等,均開設了手工課程,注重對學生開展手工教育。民國初期的廣東優級師范學堂開設了圖畫手工專科,由沈企橋等人擔任手工教員,培養了許多師范學校、中小學校手工教員。民國四年、五年之時,國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開設了圖畫手工科,學制為3年,在該校校名改稱為中山大學之后,設置了專門的教育學院,教育學院開設了工藝組專門開展手工教育,徐悲鴻、汪采白等名家擔任圖畫手工教員,培養了大量的手工人才。江蘇省第四師范學校、福建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均開設了圖畫手工專修科。民國時期的手工教育,還同時在專科師范學校之中廣泛開展。1917年的《教育雜志》第9期發表題為《創設專科師范學校》的文章,強調應該創設更多的專科師范學校,專門培養手工教員、圖畫教員[4]496。民國名家豐子愷、吳夢非、劉質平等人于1919年開辦上海專科師范學校,是民國時期最早成立的專科師范學校,該校設置了高等師范、普通師范兩科,而在每一科之下又設置了手工部、音樂部,可見該校以開展手工教育、音樂教育作為重要內容,手工教育包含了木工、石膏工、紙細工、麥稈工、粘土工、竹工、金工等。上海專科師范學校于1924年與“東方繪畫學校”合并,合并之后的校名改為“上海藝術大學”,之后又分離出一部分由陳抱一等人主持的“中華藝術大學”,該藝術大學依然十分注重對學生開展手工教育“,藝術大學”人才輩出,周大雄、徐熙一等人均從此校畢業。1926年,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由私人創辦,并附設新華藝術師范學校,設置了工藝課程,后來改稱為勞作課程,同時開設了相關的理論課程,培養了楊劍龍、陸地、冉熙等美術人才。
三、民國時期工業學校和職業學校開展的工藝教育
晚清時期開展的實業學校之中,非常重視對學生開展工藝技術教育,此種傳統在民國時期獲得了繼承和發展。1913年公布的《實業學校規程》之中,將工業學校進一步分為甲、乙兩類,并對甲類、乙類的工藝科目進行了細化分類。民國初期共開設了各類工業學校96所,許多實業學校開設了工藝課程。比如,江蘇省立第二工業學校開設了建筑飾繪科、絲織紋工科、木工科等工藝課程,湖南省立甲種工業學校開設了紡織科、窯業科等工藝課程,該校非常重視工藝美術課程的教學工作,為了提高工藝美術教學水平,該校從國外花費重金聘請教師前來任教,同時從本國畫家中選聘教師,從本校畢業生中選聘優秀畢業生留校任教。具體學習課程包含了圖畫、圖案、原料、有機織法等豐富的內容,同時還強調學生學習工藝美術的實踐性,安排學生到工場從事相應的管理工作和能夠運用工藝美術類技術的實習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性,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成效。民國時期,除了師范學校之外的其他各類職業學校也廣泛開展了工藝美術教育。呂鳳子于1911年開辦了“正則女子職業學校”,該職業學校重點結合女子的特點開展工藝美術類課程,具體包含裁縫、圖畫、編織、刺繡等各類專業,由于這些專業都是符合女性特征的,實際上從專業的開設便可看出該校所強調的學用一致。該女子職業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十分注重師資力量建設,聘請亂針繡的發明者楊守玉擔任刺繡教員并兼任科主任,同時還聘請了呂棄疾、葉季英等在刺繡藝術方面具有較高造詣的畫家擔任刺繡教員。抗戰勝利之后,在該女子職業學校的基礎上,重新成立了私立丹陽正則藝術專科學校,學校以開展工藝美術教育為主,同時還舉辦了工藝美術專修科,該專修科還專門舉辦了繪繡專科,專門培養刺繡等工藝美術教師人才,具有十分顯著的美術職業性質,為當時源源不斷地輸送了一批工藝美術人才到相關學校擔任教員。
作者:吳偉平 單位:南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