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新一輪普通高校教學改革中,美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較以往發生了很大變化,強調培養應用型人才,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但具體如何培養,每所高校所采取的措施與方案不盡相同。本文試圖從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出發,談談培養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質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美術教育;核心素質;培養;學習興趣
時至今日,中小學美術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十多個年頭,在此期間,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也從最初的實驗稿變成了正式審定發行稿,這預示著中小學美術教學改革工作已進入穩步發展階段,而當我們反觀與之銜接的普通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問題時,就會發現在新一輪普通高校教學改革中,美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發生了質的變化,強調培養應用型人才,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具體如何培養,每所高校所采取的措施與方案不盡相同。本文試圖從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出發,談談培養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質的具體方法。
1普通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質的基本內容
就普通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工作這一就業傾向來看,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質應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美術專業素質,包括扎實的美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美術創意、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傳承與研究地方文化的基本素質等。相較于以往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素質要求,如今除了擁有扎實的美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之外,創意能力、跨學科進行美術研究的能力及傳承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是綜合素質,具體而言包括教育教學基本能力,合作與溝通、探究與反思的基本能力等。就師范教育教書育人的特點來說,以往普通高校都很重視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以保證其畢業后能勝任中小學美術教學工作,而新時代的畢業生要面對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要面對接收過眾多外部信息、思維活躍的學生,擁有過硬的教學技能仍可能無法成功駕馭課堂,課余時間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然后思考出一套適合所教班級學生的教學設計才能行之有效,這考驗的就是教師的綜合素質。
2培養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質的有效策略
如今很多普通高校都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求學生畢業后能很快融入社會,勝任與所學專業對口的相關工作。就美術教育專業學生而言,畢業后能快速融入社會并勝任中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是大部分畢業生的理想狀態。要讓學生達到這種“理想狀態”,就需要學生在畢業時就具備相應的素質和能力,因此,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如何培養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質的問題。
2.1課內、課外為學生提供用專業術語清晰表述自己觀點的機會,培養學生擅長且樂于與人溝通、交流的基本素質
在平時與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閑聊時能說會道,但一聊到專業問題就表達不清,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不喜歡與人交流,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我們在課內、課外都要為學生提供表達與交流的機會。在課堂教學(包括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可提供討論環節讓學生自由發言,使其學會使用專業語言來評價作品或者描述創作過程,也可讓學生課前預習新課內容,若有學生對新課內容中的某個知識點了解得比較多,課堂中可鼓勵這些學生來講解這個知識點,比如,講解山石的基本畫法這一技法理論時,若有學生課前通過觀看網絡視頻或閱讀相關書籍已自學了這方面的知識,上課時就可鼓勵這類學生大膽站上講臺講解,講完之后教師再根據情況補充。課外可讓學生組織、參與社團活動,從而鍛煉自己的表達、溝通能力。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可根據自身優勢組織書畫社團,招收本專業和別的專業的成員,組織書畫創作、書畫義賣、書畫進校園、書畫進社區等活動,這樣的活動既能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又能培養自身與人溝通、交流的技巧。
2.2將美術歷史與理論教學落到實處,培養學生扎實的史論功底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弘揚民族傳統藝術與文化的意識
高校美術類各專業都開設了中外美術史、美術概論等美術歷史與理論課程,但真正能將這類理論課程用心學好的學生為數不多。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是未來基礎美術教育的主力軍,需擔負起弘揚民族傳統藝術與文化的任務,因此,不改變以往這種對理論課程的學習態度是行不通的。比如,帶領八年級學生學習《寄情山水》這一課時,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山水畫的創作方法,還需要讓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概況,懂得欣賞山水畫作品,并能領略傳統藝術作品的魅力,這就要求中學美術教師既要熟悉山水畫史,又要對山水畫作品有深入的理解。高校開設的美術歷史與理論的相關課程就能使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即未來的美術教師獲得這些知識與能力。除此之外,在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多開展傳承與保護民族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專題討論。比如,學習石窟藝術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敦煌文物流失海外的相關視頻,然后讓學生討論流失的原因及如今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它,用一個個實例激發學生傳承與保護民族傳統藝術的熱情,培養他們弘揚民族傳統藝術與文化的意識。
2.3專業技能訓練課注重過程,讓學生對藝術創作的具體步驟有清晰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
以往專業技能訓練課程教學中,我們沒有特別將普通高校美術教育專業與美院美術學專業的學生區別開來,在教學模式上過多仿效美院,注重的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美術作品最終的效果。如今,我們要打破這種教學模式,在動手實踐之前教師要多講解專業理論知識,也可鼓勵部分優秀學生參與講解。比如,在學習中國山水畫這門課程時,教師首先要講山水畫的發展史及基本技法理論,而學生從前期的美術鑒賞與批評、中外美術史等課程中已了解過相關的知識,這時就可讓部分學生談談他們對山水畫的已有認識,學生在“談”的過程中既可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檢測自己對已修課程的掌握程度。另外,教師動手示范時應該是每完成一個步驟都有清晰的講解,讓學生弄懂這個步驟的理論來源,不能只要求學生跟著模仿。學生只有在完全掌握每個步驟的理論依據后,才有可能在他們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做到既長于示范,又能將理論講清楚。
2.4注重各學科知識的聯系,真正將專業課與文化素質課有機融合在一起,提高專業素養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普通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大部分畢業后會成為各地區的中小學美術教師,而作為中國新時代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師,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有較高的綜合素養。針對當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校在培養美術教育專業學生過程中一般都會開設多門文化素質課,以補充他們在文化素養方面的不足,但現實情況是學生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中收獲甚微,出現這種狀況不外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美術教育專業學生長久以來對文化課學習不感興趣,二是教師沒有做到因材施教。若想有效改變這種現狀,應打破文化課與專業課之間的界限,具體而言可從這兩方面入手:首先,在專業課教學中適當滲入文化課內容。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專業課的學習還是不會放松的,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相對來說也比較大,因此,專業課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在教學過程中將專業課的內容與文化課的內容巧妙融合在一起。比如,中外美術史課程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討論歷史學方面的問題,中國畫課程教學中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中國古詩詞。其次,改變文化課教學方式。大多數美術教育專業學生中小學階段的文化成績都不太理想,學習文化課的積極性不高,進入高校后由于沒有升學壓力,對文化課的學習更是避之不及,教師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應該改變教學方式,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興趣點在專業課程上,文化課教師可以聯系學生感興趣的專業知識進行教學。比如,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王維、蘇軾這些大文豪的詩詞肯定會做重點分析,而教師在分析詩詞之前應和學生聊一聊王維、蘇軾的畫,讓學生在欽佩畫家王維、蘇軾之余再談及他們的詩,這樣學生才會有學習的興趣。
3培養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質的意義
縱觀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可知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都成了奮斗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線教師,因此,他們的整體素質勢必影響到基礎教育的水平,特別是在如今重視基礎教育各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背景下,教師自身擁有相應的素養顯得尤為必要。普通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是培養未來中小學美術教師的主要陣地,應重視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讓學生全面發展,為他們日后順利找到工作并勝任相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讓他們學有所用。不過,現階段雖有很多關于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質培養問題的理論探討,但在培養過程中部分高校還無法真正實施促進學生核心素質養成的某些策略,這預示著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尹少淳.文化•核心素養•美術教育——圍繞核心素養的思考[J].教育導刊,2015(9).
[3]李艷萍.對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美術核心素養養成的認識[J].美術教育研究,2017(15).
作者:覃振華 單位:邵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