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全生命周期低碳建筑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國內外研究
1.1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國內研究國內外的學者對低碳建筑測度研究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未能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評價體系,這使得低碳理念在建筑產業中難以深入推廣。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研究會集在建筑運轉能耗方面,并未將建筑全生命周期納入,這使得建筑碳排量的測度具有局限性。科學地評價建筑物的碳排量必須要考慮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對每個階段進行測度匯總;建筑是否契合低碳規范,尚未建立一個統一的評估體系。
1.2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國外研究國外的眾多案例表明在起步階段,技術和制度是低碳建筑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為了滿足美國建筑市場對綠色建筑測度的需要,先后提出了多套LEED評估體系。可是因為LEED以美國的建筑市場為導向,不契合中國具體的國情,無法直接為中國的低碳建筑測度所利用。
2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的必要性
不能科學的測度低碳建筑的水平,這將使得我國低碳建筑的發展效果無法得到量化,最終將制約建筑行業的低碳發展。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的開展,將推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綠色建材、可再生能源等,然后帶動整個行業的優化升級。在發展中降低能耗,既加快行業優化又推進我國建筑業的國際化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
3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的指標選取原則
3.1可獲取性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指標的獲取應相對容易,而且可以定量測度。能準確的反應各個階段的特點,有明顯的差異性。3.2動態性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時間、空間或系統結構的變化應具有一定的靈敏度,可以反映社會的努力和重視程度、可持續發展的態勢。
3.3相對獨立性指標數目足夠少,能表征系統最主要成分變量;各項指標意義上應互相獨立。
4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面臨的問題和建議
4.1低碳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資金來源不足我國對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在補貼方面的激勵措施十分有限,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工作推進起來難度較大;依靠地方財政,資金壓力比較大。建議:國家制定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碳排放指標。允許企業與企業之間對碳排放指標的購買,交易產生的稅金可用于低碳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由于低碳建筑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涉及國家資金,相關法律法規應當明確規定低碳測度方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監督、審查職能及權力和義務。
4.2欠缺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的設計能力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要求在建筑設計、建造及使用中充分考慮環保、節能、低碳、經濟、舒適等綜合因素,實現建筑與生態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而目前無論是設計體制還是設計人員資質,與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設計要求都還有相當的距離,這就很難推進低碳建筑的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建議:很多世界級的建筑大師致力于低碳建筑的設計并已設計出世界一流的低碳排放建筑。例如威爾士的加的夫港口的未來屋和20世紀30年代白金漢郡的白宮翻新等。國際上有很多好設計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低碳測度設計方應由具備建筑全生命周期業務知識的骨干組成,應當建立健全行業準入標準、資格認定和考核制度。
4.3缺乏有效的鼓勵政策和監管機制現在,因為中國缺乏有效的成體系的政策鼓勵和監督機制,導致了低碳建筑市場各方參與積極性不高,制約著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的進行。建議:國家建立一套碳排放及能耗的量化監測系統。這將有助于建立低碳排放和低能耗的建材數據庫,以便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去約束建材生產企業和項目建設單位。完善廣電報刊等公眾媒體的社會輿論監督機制。
4.4缺乏完善的低碳建筑產業標準由于中國低碳建筑業起步晚、實踐經驗少、基礎數據不足,現有的評估系統側重低碳建筑環境質量的評價,強調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等,忽視了低碳建筑本身的經濟性、環保性、舒適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嚴重影響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的推進。建議:在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起步階段,政府相關部門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本地區的低碳建筑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碳排量標準,在全國范圍內樹立推進低碳建筑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的典范。
5結論
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測度具有公共性,應由國家出面引導,同時低碳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參與其測度。在政府以及輿論的監督下,該系統能有效保證低碳建筑從建材生產、運輸、決策立項、規劃設計、建造、運營、拆除回收各階段實現測度。
作者:溫蛟奇 趙雪瑩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