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進展論文:低碳建筑進展狀況與路徑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何茂昌、黃紅霞、李金聲 單位:山東圣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未來產業的發展必須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為導向,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發展理念的轉變,面對生存與發展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中國綠色建筑已探索近10年,低碳建筑是綠色建筑的研究新方向。發展低碳建筑不僅符合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措施,緩解我國對能源的高需求,而且也符合國際上的可持續理念與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在"十二五"中,國家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結構戰略調整"提高到新的戰略高度,作為當前中國發展主要引擎之一的建筑業,也必須實現"轉方式、調結構",低碳建筑與這一產業發展理念不謀而合,而且低碳建筑的發展,將推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綠色建材、可再生能源產業等,進而實現整個產業的優化升級。
低碳建筑發展的現狀評析
低碳建筑的發展不僅符合當前我國的發展理念,同時與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潮流相吻合,我國低碳建筑的發展可以說是起步晚、水平低、基礎差。目前,綠色建筑、低碳建筑在中國的推廣還是剛剛起步,好多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為此,低碳建筑的發展需要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政策扶植的多重結合。就發展的理論而言,應當吧低碳的概念和節約型社會的概念是連在一起的,這也正符合我國可持續性發展的需求。
(一)低碳建筑發展的有利方面
低碳建筑在我國的發展可謂前景廣闊,它的發展既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又順應了經濟發展的實際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市場利益的驅使:低碳建筑的發展是隨著人們的消費和居住理念改變而發展的,在我國房地產市場上,建筑的品質成為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營銷手段,而當前社會中等收入階層對低碳生活理念的追求使低碳建筑成為備受追捧的商品。也正是這種原因,低碳建筑、節能建筑等都存在價格高于同等水平建筑的現象,因此,低碳建筑也成為商家的追求。
2、社會效益的支持:低碳建筑的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理念,順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因此,低碳建筑的發展必然的到社會的認可,更為重要的是,為鼓勵低碳建筑的發展,政府的相關配套政策必然會相繼出臺,以促進低碳建筑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低碳建筑發展的消極方面
1、理念認識存在誤區
低碳理念雖然已在社會上蔚然成風,但對低碳建筑的準確理解,卻僅限于少數專業人士,普通公民,包括一些建筑行業的從業者,對低碳建筑的認識往往存在片面性,如很多人認為,低碳建筑的發展就意味著不能建高樓大廈,回到原來的"木屋瓦舍",這一方面為低碳建筑戴上了枷鎖,阻礙了低碳建筑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使低碳的發展方向成為"復古",從而忽視了低碳建筑發展的最重要動力-技術創新;也有人將低碳建筑等同于節能建筑,從本質上講,二者是存在較大差別的,低碳建筑要實現實質性減排,建筑節能是前瞻情景性的增量節能,低碳建筑是歷史基準線性質的存量減排。換句話說,低碳建筑的減排量必須是必須是可測量、可報告和可核查的,是在存量基礎上的實質性減少,而節能建筑的減排量只是個模擬值預測值,在實踐中可能造成比當前更多的能源消耗和廢物排放。
2、產業體系尚未建立
低碳建筑的發展不是鼓勵的,在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及其相關產業是個非常龐大的產業產業網絡,低碳建筑的發展需要相關產業的轉型發展,同時要有新興的低碳建筑原料產業的出現,但是我國現有的建筑產業轉型及低碳原料行業興起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就當前我國的經濟現狀而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必然導致住房需求的急劇增加,這也造成了當前建筑業的持續"堅挺",建筑原料生產等相關行業也從中"收益"匪淺,因此沒有轉型的動力,更談不上低碳建筑行業的興起。
3、技術支持有待改進
低碳建筑的最根本動力在于技術的創新,尤其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技術上的突破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使生產更"經濟",從而在實踐上保證了產業發展的可能性。顯然當前我國對低碳建筑及低碳行業的技術支持是乏力的,這主要是尤其前期的研發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而低碳技術的收益前景尚不明確,因此企業對低碳技術的研發都是望而卻步。與此同時,高校及專業研究機構只注重理論研究,往往忽視如何講技術創新轉換為現實生產,未能明確技術應用的低成本、市場化的導向,致使低碳建筑的發展缺少必要的技術支持。
4、配套制度出臺滯后
總理曾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政府工作目標的落實依賴于制度,低碳產業、低碳建筑的發展更加依賴國家制度和政府政策,近幾年政府確實在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方面做出了持續的努力,但制度出臺及不斷完善才是低碳建筑發展的根本途徑。作為中國經濟重要引擎的建筑業,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保持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后金融危機"時代,政府為了保持經濟的增長速度,對建筑業的調控是有所保留的,2008年中后期政策的放寬就是最好的例證。進入2010年,政府開始大力調控房地產,但主要是房價,對于低碳建筑的鼓勵和保護制度尚未建立起完整的體系。
發展低碳建筑的主要措施
(一)營造良好氛圍
低碳建筑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近幾年才在中國興起,由于當前實行低碳建筑的成本高,相關的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困難重重。針對這種情況,政府及相關部分應積極行動,做好宣傳和鼓勵工作,一方面要通過大眾媒體向民眾宣傳低碳建筑相關知識及低碳建筑發展意義,使低碳生活成為深植公眾內心的理念;同應號召建筑企業應響應"科學發展"的社會需求,使其主動承擔起這一社會責任,在技術水平和建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到低能好、少污染,尤其在建筑的設計、建設、營運環境,貫徹低碳理念從而有效的推動低碳建筑的發展。
(二)鼓勵技術創新
低碳建筑的發展離不開低碳技術的創新,促進相關技術可以降低建設成本,從而在根本上推動產業的進步。首先,技術創新可以開發利用新能源,如無污染無排放的風能、太陽能,用其發電、產熱來替代一次能源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時,風能的利用可以是多重的,以建筑結構形式形成的自然風來調節室內風流風速,可減少電力的消耗,亦可減少空調的使用。其次是新型低碳原料的研發,低碳建筑原料的研發是低碳建筑未來發展的必然,如玻璃纖維,這是一種天然導光技術可將室外自然光通過專用導光材料引入地下建筑,通過與人工照明的有機結合,這種材料的應用不僅可以大大節省建筑用電,降低運營費用,還可以提高地下空間的光環境質量。
(三)完善制度體系
完善的制度體系支持是低碳建筑發展的根本保證,完善的制度體系包括激勵機制、評估體系和監管制度等。對于監管制度,一定做到明確責任,重視可行性,保證在實踐中能夠得到切實的貫徹和落實,不僅規定企業責任,而且要規定相關部分負責人、主管單位負責人的責任,正如國外的一句格言:讓火車安全運行的最后辦法就是把董事綁在車頭上。和評估體系應制定一系列節能標準,以便對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碳排放量進行監督、控制、測評,同時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形成完善的建筑物碳排放計算系統。尤其是鼓勵機制,政法應在政策上對低碳建筑及其相關產業予以政策上的傾斜,為了進一步支持低碳建筑的發展還應實施財稅減免等政策,保證低碳建筑行業的輕松起步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