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電影音樂的美學特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音樂作為一種抽象的文學,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音樂審美也是建立在觀眾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上,觀眾在音樂的引導下跟隨畫面進入人物情緒,由此可見音樂有烘托人物情感深化電影主題的作用。盡管音樂是一種相對抽象的藝術,在感官上給人的感受也不夠直觀,但它具備的魅力遠遠超出了畫面,它能引導觀眾產生無盡的聯想,渲染和擴大人物情緒,使觀眾與之產生共鳴。當電影音樂的內涵完全符合電影主題時,它就能起到揭示主題的作用,并能加深觀眾對電影情節的了解。
電影音樂的內容通常是以自然音響與對話相結合的方式出現,這種現象在無聲電影時期更為顯著,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就是電影惟一的聲音,單調的自然音響與對話是音樂在電影中最早的表現形式。錄音技術的發展使得電影從無聲進入了有聲,除了音樂之外還包括人聲語言及自然音響等效果,1907年的《吉斯公爵被刺記》是首部出現電影音樂的影視作品,這一偉大的進步使得電影從視覺領域走向了視聽領域,而音樂和電影之間的聯系也愈加頻繁,音樂增加了電影的藝術感染力,而電影則增加了音樂的畫面感。特別是在一些驚險的動作片中,許多細節都需要通過自然音響來控制節奏速度的變化,將人物情緒和氣氛醞釀至最高點,將聲音進行加工和處理以提高自然音響的藝術表現力。音樂作為一個功能強大的載體它能容納所有情緒,同樣它也能通過音樂情緒來引導和刺激觀眾的聽覺,當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影片的畫面上時,音樂的引導能帶動觀眾的情緒,擴大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從而達到觸動觀眾心靈的目的。在影片播放過程中,音樂情緒可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真實細膩的描繪,增加觀眾對電影情節的理解,加深觀眾與影片情感方面的交流,而音樂的這個作用是畫面無法取代的。一部電影往往會由許多小段音樂組成,而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應該是脫離電影后仍能獨立存在,旋律能在觀眾心中長時間停留,并被大眾廣為流傳的音樂作品。
(一)音樂內容的確定性
純音樂的創作在內容上往往具有一定的確定性,而音樂內容就是作曲家情感的具體表現,據說貝多芬在創作《月光奏鳴曲》時是在給一對盲人兄妹演奏,正在彈奏的過程中風吹熄了蠟燭,柔和的月光透過窗戶靜靜地灑落在鋼琴和小屋的地面上,小屋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層輕輕的薄紗,此情此景激發了貝多芬的創作靈感,于是便有感而發創作了《月光奏鳴曲》。電影音樂與純音樂在創作上有很大的不同,純音樂往往是作曲者有感而發,不受思想或其他事物的束縛,而電影音樂則需根據電影主題、電影風格及畫面表現等因素來創作,音樂內容也僅僅是作曲家對該部電影中人物感情的變化產生的感受。
(二)音樂結構形態的間斷性
音樂本身最大的特征就是時間上的連續性,而電影音樂則不具備這一特征,為了服務于劇情,它可以隨時出現或即時消失,形態結構上的間斷性是進行電影音樂創作的主要特征。一般情況下一部影片的放映時間在一個至一個半小時,而在這一個多小時內音樂出現的次數絕不少于20次,盡管它在形態結構上存在間斷性,但人們對此卻毫無不適。電影配樂作曲家通常會根據影片內容及畫面來創作不同節奏和內容的音樂,在形式結構上也沒有遵循一般音樂的發展邏輯,而是受到電影蒙太奇制作手法的限制,在一部完整的影片中,音樂通常可分為片頭、片中和片尾,片中的音樂通常是針對某個畫面創作的插曲,它可以是一個短短的樂句,也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和弦。
(三)音樂傳達過程的中介性
電影音樂與現場音樂的演奏存在很大的區別,通常電影音樂在錄制后還會進行后期加工與處理,使音樂能更好地為影片情節服務,且電影音樂在錄制過程中也會根據劇情需要進行技術處理,調節音量的大小或節奏的快慢以達到預想的藝術效果。日本著名音樂評論家曾表示電影音樂具備的這種能力是任何藝術形式都無法代替的,并將電影音樂劃分為“微音器藝術”。在一場現場音樂演奏中,長號的音量往往更強,巴松管的音量則較弱,但如果我們通過調換兩者的位置,讓巴松管離麥克風更近長號離麥克風更遠,這樣就能獲得巴松管的強音以及長號的弱音,樂器位置的逆轉使得音樂的創作范圍更為廣泛。
(四)音樂呈現的多元性
國家、地域、民族及風俗的不同都會影響到音樂的表現力,因而不同國家的音樂具有不同的音樂特點,如西方國家的歌劇則更重視情感的表現力,而東方的戲劇則更注重基本功和節奏,不同的戲劇需求使得音樂具備了不同的特征。由趙季平配樂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趙季平在進行音樂創作時不僅考慮到了影片的實際需求,同時也呼應了電影主題,從女聲京劇的音腔中我們能感受到影片人物對黃土高坡的熱愛,音樂的播放伴隨著陜北特有的高原、窯洞、秦腔和剪紙等地方象征,使得這部影片被深深地烙上了中國西部印跡。針對電影本身而言,電影題材及風格的表現都需要音樂的烘托,隨著地區和國家等文化交流的增多,文化也進入了雜糅階段,文化的雜糅為電影音樂的發展提供了多元化創作空間。
當代電影音樂的創作新發展———以《天空之城》《阿甘正傳》和《海上鋼琴師》為例
在現代電影音樂的創作中,創作者往往是根據影片的內容和情節發展對音樂形式進行多元化創作,借助音樂的渲染作用來體現人物情感,以達到反映人物心理活動呈現視覺聽覺統一的藝術效果。針對當代電影音樂的創作新發展,本文選取了以下三部較具代表性的電影作品,并對電影音樂的藝術特征和美學特征進行分析。《天空之城》作為一部視覺突出的電影,其音樂旋律的優美動人使人念念不忘,可以說如果沒有這部電影音樂,電影本身的魅力會因此減少。該影片的主題曲CarryingYou是由日本著名音樂大師久石讓制作,音樂帶有一點蘇格蘭風格,柔美悲傷的音樂為影片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憂傷,盡管主題曲的旋律簡單婉轉,但它卻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豐富婉轉的和聲與色彩斑斕的畫面結合在一起,為觀眾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感受,音樂對影片的重要性已與畫面同齊。也許有人并不知道《天空之城》這部影片,但絕大多數人都聽過CarryingYou,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所在,脫離影片之后仍能獨立存在并被廣為流傳。《阿甘正傳》也是一部體現當代電影音樂創作新發展的影片,影片是以白色羽毛的飄落為開始,隨著羽毛的飄落軌跡引發了觀眾一系列的遐想。隨后主題音樂適時地響起,在鋼琴音樂的伴奏中白色羽毛經歷了跌宕起伏,同時也為影片留下了一絲懸念,羽毛的墜落為影片正式拉開了序幕。在影片開始的時候背景音樂舒緩而悠揚,讓觀眾產生一種舒緩的感覺,影片的結尾也同樣采用了這段音樂,從而起到前后呼應的效果。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將兒子送上校車,天上同樣飄著一根白色羽毛,在整個故事的發展中音樂起著銜接貫穿的作用,同時也揭示了主人公內心情感的變化。電影與音樂是共生關系,它們同樣來源于生活,創作者在進行電影音樂創作時,通常會選用鋼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常用樂器,《海上鋼琴師》就是一部以鋼琴為主的音樂電影,自始至終鋼琴即興曲都貫穿整部影片。當1900生活的船遇到海嘯時,他始終坐在大廳氣定神閑地彈奏著鋼琴曲,而音樂的旋律也隨著船搖晃的劇烈程度逐漸變化,音樂節奏的驟然加快突出了人物內心的不安,激烈的場面與流水般的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描繪了場景中人物的一系列變化。狂風中的音樂比一般音樂更具魅力,它所爆發出來的能量已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觀眾受到音樂的引導也產生一系列的情感變化。音樂的使用促進了場景和氛圍的轉換,在揭示電影內涵的同時也體現出了音樂自身的力量。
結語
電影音樂是一種為電影服務的藝術表現形式,它除了具有渲染和烘托等作用外,它的結構、內容、內涵和情緒都與電影的主題息息相關,電影音樂的運用使得電影的敘事能力和表達效果都得以增強,為觀眾創造了新的視聽審美。音樂之于電影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出現使得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了統一,藝術審美感受也因此得到延伸和補充。隨著電影的不斷發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顯著,多元化的創作手法及組合方式使得電影音樂的表現力越來越豐富,影視作品也因此更加生動鮮明。由此可見,電影音樂對電影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作者:何丙瑞 單位:商丘師范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