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鋼琴課中鋼琴的解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韓曄 單位:榆林學院
影片通過圍繞鋼琴展開的幾個故事片段,向觀眾展示了女主角艾達對自由、愛情的向往,同時也體現(xiàn)出女性為了擺脫社會道德的禁錮、逐漸走向覺醒的勇氣。
棄琴:婚姻出現(xiàn)裂痕
影片的背景是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艱難生活,一開始影片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從6歲起就不會說話的女子艾達,她領(lǐng)著自己的女兒被父親嫁給一個遠在新西蘭并且從來沒有見過面的男人斯圖爾特的故事。艾達獨自帶著女兒和她心愛的鋼琴歷經(jīng)艱難來到新西蘭的一個荒島,然而她的丈夫并沒有按約定來接她們,母女兩人只好撐開帳篷在海邊孤獨地過了一夜。第二天她的丈夫斯圖爾特帶著當?shù)氐耐林藖斫铀齻儭K箞D爾特嫌路難走,就決定將笨重的鋼琴留在海邊,此舉令艾達非常生氣,也很失望,但同時又無可奈何。所以那架被禁錮的鋼琴留在了海邊,鋼琴聲一點一點響起,孤獨的,沉默的,仰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那是她心底最后一絲聲音,就這樣被突然留在了海邊,一個陌生而無邊無際的地方。那是她的靈魂,她遺失在了海邊。她嫁的丈夫可能一開始就丟掉了她對他的愛,因為他丟掉了鋼琴,丟掉了艾達的世界也丟失了進入她世界的機會。因此,這場婚姻一開始就注定有了裂痕。由于下著傾盆大雨,艾達的婚禮草草收場。婚禮后艾達疲憊地回到家,她生氣地扯破她的婚紗。婚姻對于艾達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意義,她心里想的只有被留在海邊的那架鋼琴。
尋琴:愛情開始滋生
艾達思念著自己的鋼琴,當她走到窗前凝望著窗外的雨時,她想起了她的鋼琴。此時影片出現(xiàn)的畫面是鋼琴身后巨大海浪,它似乎要將鋼琴吞噬。隨著鋼琴主題曲Theheartaskpleasurefirst(《心靈呼喚快樂》)的響起,觀眾似乎都能感受到艾達內(nèi)心對鋼琴的擔心。大海的驚濤巨浪似乎也暗示著艾達婚姻生活中將會出現(xiàn)的各種艱難。當艾達意識到男人已經(jīng)不值得她信任時她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自由。經(jīng)過再三考慮艾達決定去找鄰居貝恩斯幫忙。最終貝恩斯同意了她的請求。艾達領(lǐng)著女兒來到海邊開始彈奏鋼琴,主題音樂響起。通過鋼琴艾達盡情地抒發(fā)著自己渴望已久的迫切心情。此時一旁的貝恩斯聽到音樂完全驚呆了,他沒有想到這架鋼琴對于艾達來說是如此重要,鋼琴的魔力同樣使他著迷,讓他的目光片刻離不開艾達。從優(yōu)美的琴音中貝恩斯似乎聽懂了艾達的內(nèi)心,也由此萌發(fā)了對艾達的愛意。艾達在彈完鋼琴打算離開的時候,鏡頭拉向高處俯瞰著他們。艾達和女兒走向遠方。看著母女倆漸漸遠去的身影,貝恩斯也踩著她們在沙灘上留下的腳印,悄悄地跟在后面。此時影片向我們展示了三個人在沙灘上留下的腳印,它們從不同的方向匯成一條,好像暗示著艾達和貝恩斯終將會有一段動人的故事發(fā)生。
換琴:權(quán)力與欲望的交換
《鋼琴課》給人的感受是自從艾達來到這個小島上,交換就一直存在著。在艾達的丈夫斯圖爾特看來,鋼琴完完全全是權(quán)力的交換物。作為艾達丈夫的斯圖爾特本應(yīng)理解并滿足妻子的需求。然而從影片一開始斯圖爾特就以鋼琴太重、道路難走而拒絕為艾達搬運鋼琴,使他們的婚姻一開始就有了裂痕。斯圖爾特作為來自歐洲的一個淘金者,非常看重土地。因此,他非常愿意和貝恩斯做這筆交易。當艾達不同意時他表現(xiàn)得非常大男子主義。他告訴艾達既然是一家人,就都得做點犧牲。他還威脅妻子必須教琴。此刻的艾達恨透了斯圖爾特,但她別無選擇,只能接受這筆令人厭惡的交易。后來貝恩斯放棄學鋼琴并且把鋼琴送往斯圖爾特家中時他表現(xiàn)得很著急,馬上問道:“那我們的交易怎樣?”而且一再勸說貝恩斯不該放棄鋼琴。可以看出斯圖爾特有著無止境的物質(zhì)欲。在艾達的情人貝恩斯的內(nèi)心深處,鋼琴被當做欲望的交換物。貝恩斯是新西蘭當?shù)氐拿恕0_從一開始就看不起他,認為他野蠻,沒有文化,更不準動她的鋼琴。然而到后來艾達才發(fā)現(xiàn)正是這個人能懂得鋼琴對她的重要性,這也是他為什么提出要用地換鋼琴的原因。這在普通人看來很難理解。起初他這樣做完全是出于滿足自己的欲望,然而到后來通過學琴、通過一系列的交易(琴鍵的交換),貝恩斯?jié)u漸從起初的欲望轉(zhuǎn)變?yōu)閻矍椤:髞碡惗魉拐f道:“這些相會令我覺得自己像嫖客。我想你關(guān)心我,但你沒有。琴是你的了。”雖然貝恩斯歸還了艾達的鋼琴然而他卻俘獲了艾達的心。艾達重新?lián)碛辛俗约旱匿撉伲欢龥]有先前想的那么興奮,此時的她已經(jīng)愛上了貝恩斯。她在鋼琴鍵上刻上了“youhavemyheart”的字樣。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交換。在斯圖爾特與貝恩斯的交易中,艾達同丈夫離得越來越遠;而在艾達與貝恩斯的交換中,他們彼此卻是靠得越來越近。在與貝恩斯的交換中,艾達逐漸走出了自我封閉的世界,嘗試著同別人交流。
教琴:沖破禁錮、真摯相愛
起初艾達非常不愿意去給貝恩斯上課,她也很厭惡這個粗俗的毛利人去動她的鋼琴。當她去教琴時她才發(fā)現(xiàn)貝恩斯已經(jīng)提前請人調(diào)試過了鋼琴的音調(diào)。貝恩斯告訴艾達他只想聽艾達演奏鋼琴。為了接近艾達,貝恩斯提出和她做個交易:“只要你滿足我的要求,你就可以拿回鋼琴,你認為怎么樣?每一次你可以取回一個鍵。”艾達從6歲那年起就一直用鋼琴表達她的感情,因此,她很想取回屬于自己的鋼琴。如果沒有了鋼琴就等于沒有了生命。最后她同意了貝恩斯的要求。最初上課的時候,艾達對貝恩斯表現(xiàn)得很冷淡。但是隨著二人的相處,艾達發(fā)現(xiàn)貝恩斯能讀懂她的心思,她不僅愛艾達,還非常愛惜她的鋼琴,比如他可以用自己貼身的衣服去擦拭鋼琴,這讓艾達不再那么冰冷得讓人難以接近。慢慢地,二人的感情開始滋生。此時,影片向我們展示了一大特色:鏡頭出現(xiàn)多處紅色色調(diào),比如窗簾、光線,等等。因為紅色不僅象征著愛情,它還與先前的多個陰郁的畫面形成鮮明對比。漸漸地,艾達習慣了在叢林中的往來,習慣了有個人聽她彈琴,習慣了有個人撫摸她的身體……就在她沉浸在這一切習慣當中的時候,貝恩斯卻要把艾達的琴還給她。他說他要的是愛,而不是把艾達變成妓女,把自己變成流氓。雖然鋼琴要回來了,但是艾達卻一點都不快樂,終日郁郁寡歡。她已經(jīng)不再像以前那樣沉迷于彈鋼琴,相反,她變得非常失落,經(jīng)常一個人在窗前發(fā)呆。經(jīng)過一番周折終于艾達沖到了貝恩斯的身邊并且緊緊地擁抱住他。兩顆渴求愛情的心終于靠在了一起。可以確定,他們彼此需要。不是肉體的欲望,而是靈魂的渴求。
沉琴:獲得重生
艾達與貝恩斯的相會終于讓斯圖爾特看到了,他把艾達關(guān)在了屋子里,還用木板把窗戶給釘死了。艾達依然對丈夫很冷淡,不斷地拒絕他。此刻的斯圖爾特還抱最后一絲幻想,他決定再給艾達一次機會。第二天早晨,斯圖爾特放了艾達,還說他信任她。而當艾達把刻有“我愛你”字樣的琴鍵送給貝恩斯時又被丈夫發(fā)現(xiàn)了,失去了理智的他砍掉了艾達的一根手指。然而艾達并沒有屈服,好像更堅定了她的信念。斯圖爾特終于徹底絕望了,這一次他似乎讀懂了她的心。他選擇成全他們,所以他找到了貝恩斯讓他帶艾達走。有情人終成眷屬,貝恩斯帶著艾達和她的女兒,還帶走了那架鋼琴,三人離開了小島。水手們都勸貝恩斯不要帶這么笨重的鋼琴,況且會有危險。貝恩斯堅持這樣做,他知道鋼琴就是艾達的生命。航行途中,兩個相愛的人幸福地握著彼此的手。真真切切地感受著對方的存在。故事到這似乎該圓滿結(jié)尾了,但是簡•坎皮恩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她不會讓影片落入俗套。因此就有了“沉琴”這一說。笨重的鋼琴使得船不停地晃動,艾達看了看鋼琴,雖然很舍不得,但還是執(zhí)意要扔下自己不惜一切代價找回的琴,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腳被琴上的繩子綁住的時候,猶豫了片刻,然后和琴一起落入了大海,她閉上雙眼,下沉著,下沉著……就在我們以為一切都要結(jié)束的時候,她卻突然奮力掙脫了繩子的束縛,奮力地游向海面,然后被救了上來。她和她珍愛的鋼琴,做了最后的告別。過往的一切,都隨著那架琴,埋葬在海底。通過沉琴艾達徹底從過去封閉的世界里解脫出來,告別了鋼琴對她的桎梏并最終獲得了重生。
主人公艾達通過鋼琴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正如電影開始時她的畫外音:“奇怪的是,我不認為我是沉默的,因為我有鋼琴。”通過鋼琴艾達找到了能夠讀懂自己心靈的人,找到了真愛。同時,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內(nèi)心世界的沖突中,艾達尋求著平衡,最終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總之,《鋼琴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反映了女性意識的覺醒以及精神成長的意識,這都足以讓其成為一部令人回味無窮的優(yōu)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