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電影音樂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電影音樂的非傾向功能
在優(yōu)秀的電影音樂與劇情的完美配合中,因為電影音樂的非傾向功能能夠更加潛移默化地表現(xiàn)出來,因而通常甚至讓觀眾們覺察不出它存在的跡象。通常情況下,影片中的音樂與畫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而伴隨故事情節(jié)及畫面空間的逐漸展開和發(fā)展,觀賞者的心緒也逐漸被影片的內容給調動起來,然而這個時候,眼前的一切還尚未使得觀眾的情感系統(tǒng)完全被打開,他們需要電影的音樂從生理上天然地與之匹配和融合。此時,電影的畫面被音樂所激活,同時觀眾的情緒也被音樂激發(fā),觀眾的情感與電影畫面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互動和共鳴,如此可以充分地將音樂抽象化及電影具象化的表達完美地融合在一體。正因為電影音樂的這種非傾向功能,因而人們通常在視聽同時進行下來觀賞電影,這個時候,電影音樂在有效互補電影畫面情節(jié)發(fā)展的同時,還能很好地起著調動觀賞者情緒的效果。有人認為,音樂的非傾向功能同時還被認為是人的精神受音樂的刺激所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其基礎是神經(jīng)受到聽覺印象通過某種特定方式的影響。因而音樂可以表現(xiàn)出一股無形的魔力激烈地進攻我們全身的神經(jīng),同時還能安靜、愉快地影響我們過分激動的心情。事實上,往往我們在感受電影音樂時,尚未來得及通過美感經(jīng)驗對其進行判斷,內心便已被音樂的氛圍所感染。但這些同樣也離不開電影畫面的作用。只是這種人們對電影音樂的感覺,尚處在初級階段,電影音樂的非傾向功能同時還與其審美功能同時起作用。
二、電影音樂所具有的審美功能
藝術的審美功能通常是指一種精神滿足,這種精神滿足是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滿足之上的,同時這種滿足還與社會功能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卻受到廣泛、深刻的社會內容及社會意義的牽制。而電影音樂在表現(xiàn)出受到廣泛、深刻的社會內容及社會意義牽制這一方面,卻又與純音樂有所不同。那是因為不同的人在受音樂語言的非語義性和非對應性的影響下,因而對相同的音樂感受會大不相同,這也就是說音樂的內容具有不確定性。然而電影音樂卻不然,因為電影音樂主要是服務于電影的劇情和畫面的,鑒于畫面中所演繹的具體而真切的劇情及展示的人物、場景、氛圍,所以人們在感受音樂時,往往是基于畫面的形象內容及劇情之上的,這種感受和理解通常都比較明確具體。同時,作曲家在為電影配樂時往往也是通過電影的具體情節(jié)及發(fā)展所確定的,由此可見電影音樂的內容是確定的,所以,電影音樂受到電影劇本身廣泛、深刻的社會內容及社會意義所牽制。同時,在音樂中,審美功能比其他任何藝術的地位都重要。影視大片如《勇敢的心》《泰坦尼克號》《星球大戰(zhàn)》等為電影配置的音樂一般都是專門邀請世界頂級的作曲家專門為其量身定做。這種現(xiàn)象正體現(xiàn)出了電影音樂要做到與影片的內容之間最完美的契合。例如,在《辛德勒的名單》中,有一段采取音畫對位手法進行的配樂,將二戰(zhàn)時期納粹黨迫害猶太人的殘酷罪行利用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出來。在該片中,不同的配樂均絲絲入扣地體現(xiàn)了電影的畫面,將語言及畫面所難以表達出來的東西充分地發(fā)揮了出來,如當時凄慘的社會狀況、人性被泯滅以及人們對生存的迫切渴望等。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之所以能夠憑借其持久的藝術生命力對一代又一代的人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正是因為它將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內容隱含在其審美功能當中,通過人們的音樂知覺,指引人們去思考和回味其中的深刻內涵。
三、電影音樂所具有的傾向性功能
音樂對各種社會活動所產(chǎn)生的影響便是音樂的傾向性功能,這種影響是通過情感的方式來對生活中的某種社會需要產(chǎn)生作用。這些社會內容的實現(xiàn)主要依靠對審美主體的想象及聯(lián)想,而想象和聯(lián)想所包含的內容一方面是音樂本身所體現(xiàn)出來的概括性的情感內容,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在欣賞音樂過程中所借助的令自己在體驗感情的同時還能隨之做定向聯(lián)想的非音樂因素。這種非音樂因素對于電影音樂來說尤為明顯,這是因為,電音的歌曲不僅具有一定內容的歌詞,同時其主體音樂、背景音樂以及場景音樂等與一般的純音樂大不相同,它通常保持與電影的內容一致,并且充分發(fā)揮補充電影畫面未盡內容的作用。電影音樂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比較廣闊的想象空間,尤其是“空鏡音樂”的應用,使得觀眾有了任意馳騁翱翔的聯(lián)想空間。例如,法國影片《藍》影片中就多次出現(xiàn)這種“空鏡音樂”。影片中女主人公朱莉在一次車禍中痛失丈夫和女兒,就在她悲痛至極的時候,卻非常意外地發(fā)現(xiàn)她丈夫生前的一個情人為她丈夫懷上了孩子,正是這種新舊雙重的打擊,令她徹底從麻木中驚醒而回到了現(xiàn)實,終于對她過去的生活有了徹底的了解。該影片通過朱莉游泳時的音響將人物的情緒表達出來。例如“空鏡音樂”第二次出現(xiàn)是朱莉徹底將自己孤立起來,然后在游泳池中發(fā)泄著自己的心情,當游到池邊看到自己的女友時,后者問她是否哭了,她回答說是水珠。接著,影片出現(xiàn)以悲劇命運為主題的背景音樂,畫面并出現(xiàn)持續(xù)了12秒的黑鏡狀態(tài)。此時此刻,“空鏡音樂”仿佛就是那個她無法擺脫的生死糾纏的象征,代表的是她無法抗拒的巨大悲慘命運以及那令人窒息的哀慟。
四、電影音樂營造背景氣氛及刻畫人物形象的功能
一、塑造影片的時空形象
對于影片時空的造型,電影音樂一般通過音畫統(tǒng)一的配置來塑造影片的時空形象。畢竟音樂與畫面都是電影造型的工具,兩者相互闡釋共存一體,并以相互融合、協(xié)調一致的方式,共同服務影片的造型。在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中,音畫統(tǒng)一是影片最常采用的聲畫結合形式。音畫統(tǒng)一又稱音畫同步,是指音樂的聽覺形象與畫面的視覺形象統(tǒng)一在一起,無論是情緒上、氣氛上、畫面的環(huán)境以及人物外在表情上都達到基本一致,并且節(jié)奏相符。在影片中,電影音樂經(jīng)常通過渲染時代氣氛、民族氣氛,烘托背景氣氛、人物情緒與情感氣氛,來塑造影片的時空形象。音樂和畫面配合渲染氣氛,可完成對影片的時空造型。音樂富于時代性、民族性,它是歷史的記憶、民族的“標簽”。音樂與電影相配合,可以傳遞出不同時代的文化氣息,渲染出濃郁的民族氣氛,從而能夠讓觀眾一聽音樂便可以知曉影片的時代背景與民族特色。如我國著名導演吳貽弓執(zhí)導的故事片《城南舊事》,講述的是一個遠離故鄉(xiāng)的游子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童年的深切懷念。在片頭,一首流行于30年代的學堂樂歌《送別》作為主題曲縈繞耳畔,淡淡的音樂旋律融合在老北京南城風貌畫面中,字幕浮在老城樓上。影片中的音樂與畫面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突出了影片的時代特點,將觀眾置入老北京的時代氛圍中。又如電影《牧馬人》中的一個背景音樂《大批判歌》,作為“”時期最流行的歌曲,配合著影片主人公劉秀芝衣衫襤褸地從四川趕往西北草原投親的場景,觀眾聽到這段音樂便可知道故事發(fā)生在“”時期。音樂在渲染民族氣氛方面,電影《臥虎藏龍》表現(xiàn)得較為典型,如在影片開頭,“主奏大提琴模仿著中國低音民族樂器的音色,加入滑音、顫音等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法,使得大提琴這一西洋樂器散發(fā)著濃濃的中國韻味。大提琴奏出兩個樂句后,中國民族樂器全部加入,這時‘八音’齊名。隨即音樂轉為優(yōu)美的抒情風格,大提琴在中國彈撥樂器及西洋樂器的襯托下如歌般地演奏‘臥虎藏龍’的音樂主題”。這時電影的畫面出現(xiàn)了古色古香的徽州建筑,這是俞秀蓮的家,李慕白牽著馬從遠處的河邊走來,音樂與畫面配合得天衣無縫,使觀眾感受并進入到了中國民族神韻的意境。音樂和畫面相和諧渲染氣氛,可完成對影片人物心理空間造型。一方面,音樂善于表情,長于揭示人物內心情感,描繪人物的心理形象。另一方面,音樂還會通過渲染與人物心理空間對應的環(huán)境氣氛,外化人物的內心活動,讓環(huán)境空間的景物與人物心理相呼應……如此一來,音樂與畫面人物心理表情、行為、生活環(huán)境和諧一致,既強化了畫面形象內容,烘托了人物情緒與情感,也對影片人物心理空間進行了渲染外化。以美國影片《蝴蝶夢》為例,片中,年輕漂亮的女主人帶著好奇、局促的心情去看曼德里的女主人呂貝卡生前臥室。音樂低沉而恐怖,旋律散發(fā)著緊張的氣息,從她上樓步履謹慎地踱至門前,小心翼翼地推門進去,這緊張恐怖的音樂一直縈繞在房內,房間里顯得陰森森的。在女主人拉開窗簾時,陰沉的音樂中融入了些許跳動的音色,使音樂有了一些明亮的色彩,并讓人明顯地感到陽光注入臥房的律動。“啪”的一聲響,使觀眾本來懸著的心又驚了一下,原來是風吹動叩開的窗戶。散發(fā)著陰郁氣質的丹佛絲太太突現(xiàn),音樂愈發(fā)顯得陰沉,她講述著前女主人生前的點點滴滴,而在描寫新的女主人心潮波動起伏時,音樂形象激動起來,與畫面中海浪拍打礁石的鏡頭相映襯,烘托出新女主人內心的不安、情緒的焦慮。當她回房決定要改變這里的一切現(xiàn)狀時,音樂戛然而止,隨后她讓丹佛絲把原女主人的遺物全部扔掉,并堅定地宣布“現(xiàn)在我就是這的夫人!”這一段七分鐘左右的情節(jié),音樂與畫面相諧相融,并將觀眾置入音畫所渲染的空間氣氛中,感同身受地隨新女主人的心理波動起伏、掙扎抗爭。
二、刻畫影片的人物形象
揭示人物內心情感是電影音樂最重要的作用。電影音樂基于對影片人物內心情感的描繪,充分利用音畫對位配置的反差效果來惟妙惟肖地刻畫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因為音畫對位是“導演和作曲家出于一種特定的藝術目的,有意識的造成畫面與音樂之間情緒、氣氛、格調、節(jié)奏甚至內容等方面的對立,從而產(chǎn)生某種新的含義或潛臺詞”。其作用主要是可以鮮明地突出影片角色的情感特質與形象特色。同時,作為一門特殊的符號語言,音樂比語言更細膩、生動,它能高度概括地表現(xiàn)人物最內在的心理體驗和微妙豐富的感情狀態(tài),并以其獨特的樂音語言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表達和激發(fā)觀眾情感,達到與觀眾共鳴的藝術效果。正如林格倫所說:“一個藝術家愈是想表達有關情感和情緒的東西,形式對于他愈為重要,因此,影片在表達情感和抒情的部分使用音樂是最合適的。”因而,在創(chuàng)作電影音樂過程中,樂曲創(chuàng)作者可以根據(jù)劇情的需要,使音樂與畫面形成反差,突出對影片人物心理空間的造型,進而生動地刻畫影片的人物形象。音樂與畫面形成對立關系,凸顯人物個性、氣質與性格。當音樂所表達的人物內心情感與畫面呈現(xiàn)的內容形成強烈的對比關系時,人物的心理活動、個性也就細膩地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使觀眾在音畫沖突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在觀眾心里塑造出性格鮮明、個性突出的人物形象。以蘇聯(lián)電影《夏伯陽》為例,影片通過音畫對立的藝術手法,塑造出一位性格殘暴、虛偽的白匪軍官,使得影片對白匪軍官形象的刻畫更加入木三分。片中,“軍官邊彈奏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月光》,邊下令殺死一名士兵,優(yōu)美的音樂與殘忍的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音畫對位的方式突出地表現(xiàn)出軍官的殘暴與偽善”。在優(yōu)美的樂音反襯下,強化了軍官內心的兇狠殘忍與道貌岸然,而他的形象也就深深地印在觀眾的心里,并帶給觀眾強烈的心理震撼。又如蘇聯(lián)影片《伊凡雷帝》中的一個場景,畫面上沙皇伊凡坐在兒子的尸體前,他的兒子是因謀反而被他殺死的,伴隨這血腥殘酷的畫面,卻是親切、甜蜜、溫柔的搖籃曲,這歌聲是伊凡大帝在兒子幼時的搖籃前常常聽到的。寧靜悠遠的音樂同鏡頭前殘酷的畫面結合一起,為觀眾帶來一種強烈的沖擊,伊凡大帝性格中的冷酷殘忍與仁愛慈祥都顯露無疑,突出了伊凡大帝的個性氣質與形象特征。音樂與畫面形成對位關系,音樂承擔情感造型的工具,刻畫人物內在形象。音樂擅長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達銀幕無法直觀的人物復雜的內心情感。當音樂與畫面形成對位關系時,音樂塑造著人物內心的情感,并利用與畫面的差異刻畫人物內在形象,進而達到某種暗示和隱喻的功能,表達與升華主題。以美國電影《辛德勒名單》為例,片中有這樣一幕,辛德勒和猶太女秘書騎著馬在山坡上看見黨衛(wèi)軍恣意地屠殺猶太人,這個場景對辛德勒的轉變起重要作用。一批批猶太人從屋子里被趕往街道上,槍聲此起彼伏,街上逃竄的猶太人被無辜殺害,一個身著紅色連衣裙的小女孩呆滯地穿梭在血腥的街上,而此時出現(xiàn)了一段與場面情景截然對立的音樂,優(yōu)美的鋼琴聲加上童稚純潔的童聲合唱《熱情在火爐中燃燒》。這段樂音一下子把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小女孩身上,使這個可愛的女孩與整個血腥的畫面形成了鮮明對照,歡快的音樂與壓抑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接著畫面中慘不忍睹的情節(jié)一個接一個:被抓來的猶太人,一堆男人排成縱隊,從前面一顆子彈就打倒了五個人,似乎一槍殺死一個猶太人都嫌浪費子彈,紅衣女孩作為畫面中心,孤單無助地在畫面中穿梭,牽著辛德勒和眾人的視線……“童聲合唱一直貫穿在這一組畫面里,產(chǎn)生了十分強烈的視聽對比。穿著紅衣的女孩,象征著幸福和生命,童聲合唱在強調著紅衣女孩所象征的生的權利和美好生活,正是這一點,深深地刺激了辛德勒,喚醒了他內心的良知。這樣的音畫對位手法,深刻而強烈地揭露了法西斯的殘暴,并以辛德勒內在視覺所關注的紅衣女孩,向人們交代了辛德勒心靈中的強烈感受。”由此可看出,電影音樂與畫面的反差,形神兼?zhèn)涞厮茉斐隽诵恋吕盏膬刃氖澜纾|動了他的靈魂,而其中音樂童聲合唱的寓意也十分明顯,以其豐富的象征意蘊深化并升華了影片的主題。
三、延展影片的空間形態(tài)
電影音樂的造型作用還體現(xiàn)在,利用音畫游離的情境下,在原有的“三維空間”基礎上,延展影片的空間形態(tài),實現(xiàn)對影片的“四維空間”造型。其實電影音樂的審美發(fā)生在于,通過其自身的藝術魅力激發(fā)審美主體的情感,與審美主體的情感產(chǎn)生“共振效應”,引發(fā)審美主體心理上的共鳴,進而營造出美的意境。正如黑格爾所說:“藝術美是由心靈產(chǎn)生和再生的美”,電影音樂的美不僅僅在于調動受眾的審美“味蕾”,契合受眾的情感體驗與心理感受,更在于激發(fā)受眾聯(lián)想后的時空轉換,即將原來演繹故事進程的現(xiàn)實的“三維空間”,延展創(chuàng)生出具有廣延深遠意蘊的“四維空間”。當然,電影音樂在對“四維空間”的營造中,一般采用“形離而神不離”的音畫游離的藝術手法,觸動受眾的心靈,延展影片的空間形態(tài),推動審美的時空轉換。音畫游離是指“電影音樂并不直接為劇情服務,它并不渲染影片的細節(jié),而是以畫外人的身份來解釋或發(fā)掘影片的內涵”。基于電影音樂視聽合一的審美方式,受眾必然要調動視覺與聽覺器官來品味電影音樂,即通過心理學上的聯(lián)覺效應營造出“四維空間”。聯(lián)覺是指審美主體的視、聽、味、觸覺等各種感覺彼此發(fā)生關聯(lián),一種感覺可以喚起其它各種感覺的心理現(xiàn)象。由此可知,影片利用音畫游離配置可以產(chǎn)生聯(lián)覺效應,進而創(chuàng)生影片審美的“四維空間”。以榮獲奧斯卡大獎的美國影片《與狼共舞》為例,影片中音樂與整體畫面總體上呈現(xiàn)一種游離關系,音樂以“散文詩”式的結構和“交響性”的音響一以貫之,整部影片在音樂的烘托縈繞下,在觀眾的視聽聯(lián)覺中,延展出了“四維空間”,增加了富于哲理的深層含義。如影片在片頭交代頓巴上尉來薩治堡的一段經(jīng)歷,頓巴躺在簡陋的手術臺上,醫(yī)生們談論著要給他鋸腿。趁醫(yī)生休息的間隙抬起頭,看到斷腿人的凄慘,頓巴掙扎著從手術臺起來,忍著劇痛穿上靴子,回到前線戰(zhàn)地戰(zhàn)斗。音樂則是一種節(jié)奏舒緩,音調開展,動機式音型的“交響性的散文詩”,即音色主要采用小號、圓號、長笛和小提琴,而為了突出音色的純凈和旋律,常常在樂隊中配以長超音或長長的和聲聲部,使音樂顯得悠遠、舒展而簡明。這組音畫里,音樂既不是畫面渲染氣氛,也不是強化畫面的情緒、情感,而是游離于畫面,給予我們另一個空間,樂音在獨立的意境中,與畫面保持一種和諧的關系,在觀眾的視聽通感中漸現(xiàn)“四維空間”。“音樂在這些場景中拉出的‘四維空間’以超然物外的龐然大氣,為不同的情節(jié)賦予了共同的哲學含義,即渲染大自然與人的親和關系,并以此‘理解’著大自然和人的世事人情,以一種天地人間之大和和大美的哲理,引發(fā)人廣大的思考。‘四維空間’與故事發(fā)展的空間是相交融的,以它所營造的龐然大氣的哲學胸懷觀照著全劇的演進,為全劇創(chuàng)造了一種雄渾的格調。”綜上所述,影片中的音樂與畫面在“若即若離”中,引發(fā)受眾通感,“俯視著”故事的進行過程,挖掘著電影的深刻意義,在鏡頭與語言無法表達時,充當表現(xiàn)主體。
作者:王濤
一、電影音樂
電影音樂與普通音樂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電影音樂要與電影畫面相互配合,二者要處于一個節(jié)拍,電影音樂主要是為電影服務的,要烘托主人物的形象及電影故事中的情緒氣氛,還要符合時代特征。電影畫面同音樂一同展現(xiàn)給觀眾的同時音樂便具有了相對獨立性,其既有音樂的聽覺效果,同時又具備了增強電影藝術性的功能,所以說,電影音樂是相對獨立于音樂和電影之外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同時又兼具了音樂與電影的特性,處理好電影音樂這個新型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才能提供給觀眾更具美感以及觀賞價值的作品。
二、民族音樂在電影音樂中的應用
(一)電影與民族音樂的融合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擁有56個民族,所以說我國的民族音樂不僅多而且各具特色,我國民族音樂經(jīng)過歷史的洗禮更具特色,留下了其中的精華,更有與外國文化的碰撞與交流,使其不斷與外國文化相融合,吸收并改進了原有的不合理的元素,可以說現(xiàn)在的民族文化根植于中華傳統(tǒng)音樂,取材于人民群眾,又包含了西方的民族風情,它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合物,有戲曲、民歌等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包括視聽,既保證了畫面的美感,但也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聽覺強度,從而使電影的音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影片的整體效果。電影音樂源于傳統(tǒng)的民間音樂,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傳統(tǒng)音樂為電影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些具有民族風情的音樂為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原動力,電影中每一個經(jīng)典素材的塑造,都取決于音樂效果,電影和音樂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二)民族元素在電影音樂中的體現(xiàn)
電影中的民族元素具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在這里我們只介紹幾種比較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
1音樂之于電影的重要性
當以愛情故事為主的電影開場時,往往是一段悠揚婉轉的音樂開始,而當以驚險的動作為主時,則更多的開場是一段動人心魄的緊張音樂,讓人不禁被扣人心弦的“緊密鑼鼓”般的音樂所吞沒。音樂的選擇往往決定著整個電影的基調和走向,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選擇不同的音樂搭配,也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劇情的發(fā)展。例如《,泰坦尼克號》中最為經(jīng)典的動作,杰克拉著蘿絲穿梭在人群中的歡快、杰克在船頭環(huán)抱住蘿絲的深情音調、在即將沉沒的船艙中不斷尋找的驚慌失措這部電影中的配樂堪稱經(jīng)典,也正是這些配樂的精彩,才將故事的推動顯得格外流暢。
2薩克斯與爵士樂
2.1薩克斯與爵士樂的關系
薩克斯的曲風是多變的,可以演奏古典樂、爵士樂等多種音樂類型。但在薩克斯的發(fā)展過程,爵士樂的身影總是緊隨其后,薩克斯與爵士樂的結合是眾多音樂愛好者無數(shù)次對比以后的選擇,被認為是最適合爵士樂的樂器。1842年,比利時著名樂器制造家阿道夫•薩克斯發(fā)明了薩克斯,并在1846年申請到了專利。薩克斯擁有較強的模仿力,變化多端的音色以及寬泛的演奏風格博得了大眾的喜愛。而另一方面,爵士樂憑借其極具動感的切分節(jié)奏,不是章法的即興演奏或者演唱為薩克斯的演奏注入了新的活力,薩克斯與爵士樂的組合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并被廣泛地應用到電影配樂中去。
2.2爵士樂對電影的作用
爵士樂的原創(chuàng)性和即興演奏使得其在電影情節(jié)更加生動、形象。爵士樂以具有搖擺特點的Shuffle節(jié)奏為基礎,常常在電影中渲染朦朧浪漫的氛圍,也可以表現(xiàn)出人物的活潑、俏皮、幽默等性格,從而更好地題解作品,融入電影的場景中去。例如,電影《貓和老鼠》中的主題曲《Catchmeifyoucan》中,有一段音樂由薩克斯演繹,具有荒誕滑稽的爵士味。主角在得不到愛和家庭溫暖的痛苦中逐漸將自己放逐于社會的陰暗面,這一首逗趣古怪的爵士主題,它的節(jié)奏動若脫兔、靜若處子,它的色澤時而明亮時而暗淡,它的氣氛時松時緊,充分表達了主人公的各種掙扎,與電影具體的發(fā)展十分契合。
一、電影作品中的現(xiàn)代音樂
(一)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流行音樂
隨著電影藝術的發(fā)展,以及流行音樂的崛起,在烘托背景的時候流行音樂開始走進電影,并發(fā)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和十分明顯的效果。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流行音樂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背景音樂,它渲染氣氛的效果獨具一格,而且能夠更直觀地將濃烈的感情抒發(fā)出來。并且不失其“流行”本色,觀眾容易接受,同時也是電影拉近與觀眾距離的一種重要形式。20世紀90年代,電影在表達感情方面開始側重于流行音樂的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比較成功的作品如《羅賓漢》中的Everthingldo和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Myheartwillgoon,等等。一路走來,流行音樂逐步確立自身在電影藝術中的地位,并形成了自身成熟的固定的類型模式。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代表是美國輕喜劇影片《修女也瘋狂》,這部影片對流行風格配樂的采用頗具創(chuàng)新性。影片將宗教音樂圣歌用流行風格加以改編,并將其作為主體音樂,不斷強化。這不但對流行音樂是一種創(chuàng)新,也是電影藝術中并不多見的音樂創(chuàng)新。事實證明,這種探索和創(chuàng)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電影中用流行音樂風格重新編排圣歌I'llfollowhim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這種對傳統(tǒng)的大膽改革,以及對宗教思想中的陳舊、壓抑人性的部分的不滿,又從另一個側面與“修女也瘋狂”這一主題相契合。音樂伴隨著隨意明快的節(jié)奏和教堂音樂的美妙和聲,不但聽來心情舒暢,一切也使得教堂音樂更加華麗和圣潔。我國電影音樂中對流行音樂風格的采用步伐經(jīng)典。最具代表性的有電影《少林寺》中的《牧羊曲》,《紅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等至今都廣為傳頌。《牧羊曲》是王立平作詞作曲,鄭緒嵐演唱的一首洋溢著似水柔情的女性之美的流行歌曲。歌曲委婉清澈,清新明麗表達了歌者在牧羊的時候對眼前明媚秀麗的景色的熱愛。并且能以自己的歌聲大膽地表達這種熱愛之情。無可置疑,牧羊曲在塑造牧羊姑娘這一角色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對這位姑娘的父親卻是少林寺中的武僧曇宗。對這樣一個人物的激勵烘托也更加突出了《少林寺》這部電影的思想主題,那就是對壓抑人性的舊禮教的反抗。但更為重要的是這首歌曲烘托了自然風光的秀麗,使人們在欣賞緊張的武打、復仇情節(jié)的間歇緩和氣氛。
(二)搖滾樂在電影藝術中的應用
西方“搖滾音樂”在20世紀90年生了陣營變化。但是這種變化并沒有影響到它的表現(xiàn)力,尤其是在電影中對于渲染氣氛和發(fā)泄感情的表現(xiàn)力。相反,搖滾音樂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還對電影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更加積極的效果。激情與震撼力是搖滾樂的最大魅力,當這種風格的音樂出現(xiàn)在銀幕上的時候,對于制造強烈的畫面,形成巨大的沖擊力具有其他音樂風格無法比擬的效果。例如美國的災難片《龍卷風》,這部電影為了突出災難給世界和人類帶來的創(chuàng)傷和沖擊以及天崩地裂式的場面,大量采用搖滾音樂強化主體。影片制作中邀請大量知名搖滾樂隊,將10多首不同風格的搖滾音樂做了酣暢漓淋演繹與表現(xiàn),大大增強了電影的藝術效果,也更加鮮明地將電影主題強化在觀眾心中。這些“搖滾音樂”在影片中和電影中的客觀事物發(fā)出的聲音非常相似,這種“源音樂”的形式更加增添了電影的可聽性,并且這種音樂是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融合的緊湊、自然。20世紀80年代搖滾音樂風靡我國,廣大青年為它激昂的宣泄方式折服。電影也很快找到自身情節(jié)與這種音樂分割的契合點,進而出現(xiàn)了像《頭發(fā)亂了》這種“搖滾MTV”式的經(jīng)典電影。
(三)另類音樂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另類音樂”最大的作用就是強調主觀感覺,在這點上表現(xiàn)的與流行音樂有所不同。個人欲望中的困惑與生活中的絕望成為這種音樂形式服務和表達的主題,其中不乏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抗。搖滾樂的思想性和挑戰(zhàn)性在另類音樂身上被保留和繼承下來,但它與時代的貼合又比搖滾樂更加緊密。就音樂角度而言,這種創(chuàng)新是成功的,它不但豐富了音樂的形式,而且又為人們感情的宣泄找到了新的途徑[4]。這種音樂形式的成功也很快被電影吸納,成為電影中一種表現(xiàn)形式。英國影片《猜火車》就成功地采用了各種另類音樂,將“朋克”青年的癮君子生活做了恰如其分的烘托。影片兩首曲子風格迥異,將吸毒與戒毒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在音樂的對比中表現(xiàn)出來。另類音樂在我國電影中的應用不是很多,這和另類音樂產(chǎn)生的土壤有很大聯(lián)系。目前香港電影中有采用另類音樂的先例。例如王家衛(wèi)的影片《墮落天使》中采用了一種聽起來有些怪異的另類音樂,晃動的畫面和另類的音樂為導演個人風格的強化起到明顯效果。另類音樂在電影抒發(fā)感情、營造氣氛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值得我國電影人深入挖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