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高校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方面愈加注重對實踐教學的探索。如何把握好這一新的機遇與面對挑戰,成為各高校影視專業發展與轉型的關鍵點。本文以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為例,從師生雙主體工作室教學、校企合作辦學與雙導師制等方面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予以探究,以助力培養新型影視專業人才,促進學科專業的融合與創新發展。
【關鍵詞】師生雙主體工作室教學;校企合作辦學;雙導師制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影視傳媒專業與市場、社會的關系日益深入,無論是在人才培養抑或是藝術創作層面都潛移默化地受時展與媒介生態環境的影響。在這全新交互式的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各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也必須緊扣時展脈搏,抓住發展機遇,做好專業發展轉型與創新驅動準備。截至目前,山東省內有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山東財經大學燕山學院等11所獨立學院。新形勢下,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新政的頒布與實施,獨立學院的發展也逐步進入關鍵期。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作為山東省內獨立學院之一,近幾年來在影視傳媒專業實踐教學方面做出了諸多嘗試與努力,但總體而言還需不斷吸取與借鑒國內一流藝術院校或綜合高等院校的發展經驗,進一步夯實根基,創新驅動發展。
一、師生雙主體工作室教學
師生雙主體工作室教學,是指校內以工作室教學的形式,在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交互關系中將師生的地位同步提升到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從而構建一種和諧良性的新型師生關系。近幾年,某些地市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畢業生簽約率方面曾出現過低就業率的尷尬局面,曾經被人追捧的朝陽學科卻面臨發展瓶頸期。[1]反思種種原因,其中不無有學校在教師“教”與學生“學”方面忽略了師生的雙主體地位,僅僅一味追求某單方面主體,同時強化理論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淡化了實踐教學的價值。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與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思想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2]人本主義思想注重人的全方位發展,而在教育層面便是指師生的雙主體地位。[3]新媒體時代,知識的零散碎片化與可獲取性日益便捷,早已突破了傳統意義上“教師教(傳遞)——學生聽(接受)”的固化模式。每個個體在當下融媒體時代皆為主體,可自由參與與開放接收。師生雙主體工作室教學便以“工作室教學”這樣一種相對開放自由、靈活自主、注重實踐的教學形式將教育過程中的諸多要素有機結合起來,共同達到“教與學”的統一。目前國內諸多頂尖藝術院校,如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率先在影視傳媒方面向師生雙主體工作室方向成功轉型,其后普通綜合類高校也紛紛學習借鑒這一模式,并依據各校專業特色以及教師發展優勢,創辦各學科專業工作室。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工作室按照不同形式可劃分為不同工作室類型,如按創作類別可分為電視節目工作室、紀錄片工作室、宣傳片工作室、微電影工作室等;或按創作職責分工,又可分為策劃工作室、攝影工作室、后期工作室、市場運營工作室等。
工作室教學一般采用師生合作項目的形式展開。在項目的獲取方面,可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基金課題,教師將申報成功的國家級、省級或市級課題以工作室教學的形式與學生合作完成。第二種是社會項目,教師從社會機構或團體組織中獲取商業性或公益性的社會項目,如微電影拍攝、廣告宣傳等。第三種是賽事活動,圍繞不同等級或賽事以工作室教學的方式展開藝術創作。目前多數綜合類高校在教學層面大致采用此種“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工作室教學體系中,教師往往擔任組織者與指導者的角色。首先,根據學生各自優勢與特點以小組分工的形式分配不同任務,因材施教。其次,依托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工作反饋程度有目的性地組織教學與指導,及時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工作室教學通常以成績考核的形式將學生在項目實施中的整體表現納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其中不僅包括項目任務的完成質量,還要考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如此,師生雙主體工作室教學模式可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目前,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在藝術學科建設方面也在逐步向師生雙主體工作室方向邁進。該校藝術設計專業已劃分為室內設計工作室、陶藝工作室、漆畫工作室,美術專業也細分為國畫工作室、版畫工作室等。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工作室教學仍處于逐步建立與完善中,雖已擁有剪輯實驗室與攝影實驗室兩個工作室,但僅以日常授課教學為主,整體來說還未完全形成體系健全、師生雙主體的工作室教學模式。
二、實行校企合作辦學與雙導師制
融媒體與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會人才競爭空前激烈,各高校為提高教學質量,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在專業學科建設方面紛紛采取與企業合作辦學的項目機制。校企合作辦學與傳統教學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聯手企業共同培養人才,并通常以雙導師制的方式貫穿教學過程中,而且較后者更注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作為影視傳媒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專業定位著眼于為文化與藝術部門培養與輸送具備理論功底深、實踐能力強、專業素養高等綜合能力較為出色的優秀人才。近年來,各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更為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斷加強與社會相關部門尤其是媒體機構、影視公司的聯系,建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實現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的有效對接。實行校企合作辦學,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科發展來說,是個雙贏的選擇。校企合作辦學能夠較好地實現學校與企業資源的共享,互利共贏,優勢互補。學校向企業提供專業人才,企業為學校搭建實訓基地,雙方共同為人才培養搭建共贏的橋梁。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校企合作辦學與雙導師制是同步進行的。雙導師制是指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由校內與校外兩位導師共同負責教育與聯合培養。校內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在學校內的理論學習指導,而實踐教學環節則往往聘請一些在媒體機構或影視公司任職的專業人士來校授課,具體指導學生的專業實踐。校企合作辦學,可利用學校資源與企業實操平臺的優勢為學生打造理論與實踐全方位發展的實訓基地,幫助學生提前了解用人單位需求、社會發展動態,更為學生畢業后較為快速地適應時展做好準備。近些年,國內知名藝術院校如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在影視專業教學中做得較為出色,與各大影視基地、電視臺、電影制片廠紛紛簽約合作培養人才。隨后,國內的其他普通高校,甚至是獨立學院、民辦院校等也紛紛效仿學習,如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四川傳媒學院、河北傳媒學院等。以河北傳媒學院為例,該校自建校二十多年來,已向社會傳媒、文藝、新聞等相關領域輸送了數萬名畢業生。盤點該校學科專業快速發展的因素,不難發現與其多年來日臻成熟與完善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有著緊密聯系。
今年4月,河北傳媒學院與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共同簽署人才合作培養協議,7月又與河北電影制片廠舉行續簽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儀式。如此互利雙贏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為學校與企業開展進一步深入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以及人才合作培養提供了較好的契機。目前,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在廣電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也在逐步向專業院校汲取經驗。多年來,該校與萊陽電視臺、青島圣瓦倫丁影視公司以及諸多傳媒類工作室等建立了較好的關系,并定期帶領學生前去培訓學習。同時,該校在專業實踐教學方面也實行雙導師制,聘請電視臺專業人員與影視傳媒公司的骨干來校授課。如今年春季,青島某影視公司劇組來我校為學生講授電影拍攝中的實踐技能與實操經驗,大大開拓了學生的專業視野。外聘實踐導師的加盟,不僅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作品實踐,幫助解決學校實踐教學薄弱的現狀,同時也可利用實踐導師的社會資源,實現學生的優秀作品在各大媒體、網站或其他相應平臺進行播放,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創作的積極性與專業水準。但總體而言,該校與其他專業性的傳媒院校相比,在專業學科實踐教學方面仍存在著與社會各界聯系不夠緊密、專業實踐基地相對匱乏的問題,亟需學院擴大對外聯系,搭建校企合作有效平臺,更好地實現該專業向學科融合、創新驅動發展。在“互聯網+”與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可固守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灌輸”的教育模式,學會利用工作室實踐教學、校企合作機制,將師生的教與學逐步引向趣味式、開放式的模式,發揮好師生的雙主體作用,共同助力培養新型影視專業人才,促進學科專業創新發展。
作者:劉偉 段夏胤 李穌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