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的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高校創業教育活動的不斷實施,在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如缺少整體設計、實踐教育不具備兼容性、無法構成合力、實踐教育中與專業的融合性比較欠缺等。所以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需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體系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著力構建產教融合的實踐基地,為了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有效提升,需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創業平臺。在此基礎上,高校需將創新創業人才當作重要人才培養目標,在教育當中應用產教融合的教學方法,創建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并同時實行相應激勵政策,由此避免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不平衡、學生創業實踐平臺不足、質量不高等創業教育問題的出現。
關鍵詞:產教融合創業教育實踐體系構建運行機制實踐平臺
1產教融合視域下全面構建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的重要性
1.1滿足高質量人才培養需求
高校產教融合教育基地基本上都是主干產業,技術水平比較深厚,具有一定的特色性,產品或是服務在市場中的發展前景比較突出,并且與知名度高的企業進行合作共同發展,應用行業當中比較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除此之外,再加之政府部門的扶持與倡導,校企的大力支持、高效設計、認真執行,所以會使實際運行效果明顯提升。高校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經歷,在看到成功以后,通過環境的外在因素與自身發展的內動力一同作用下,同時又通過創業教師的合理引導,創業的積極性會得到大力提升,自主的形成創業理念。在此過程中,產教融合這一具有特色性的教學機制,促進高校培養出具有高超素質的創業型人才,為社會的不斷發展奠定基礎[1]。
1.2滿足地方發展需求
高校產教融合實踐教育因為引入了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生產運行機制模式,參與自主經營、自主核算、區域經濟發展、自負盈虧等企業經營活動,在市場中與同行進行激烈競爭,具有市場化和資本化經營管理特點,實質上與創業型企業有所相同。學生以員工和學徒的身份擔負相應崗位責任,在工作期間,接受專業性的培訓學習,不但可以得到適當的報酬,同時還可以提升崗位技能水平,而且還可以在創業教師的合理引導與輔助下,鍛煉自身的適應性、獨立性、合作精神、不怕吃苦精神、勇于面對困難的精神,這些思想和精神正是創業需要具備的主要條件因素。所以接受產教融合基地實踐教育的學生可以充分的提升自我創業品質,以此更好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2]。
1.3滿足學生日后就業發展需求
產教融合實踐基地,是由各地政府、企業、學校和行業的統一參與,并同時由高校具有一定資歷的教師和企業的高技術人員、生產運營管理人員一同合作參與管理的,在此當中,匯集了人才、技術、資金、管理等各類優勢條件,崗位責任劃分清晰、生產和服務的流程規范性較強、市場發展定位明確、營銷對策正確、成本核算具備精細化、崗位員工的激勵考核制度比較合理高效、管理的方法較先進、對于問題的處理比較及時并且理想[3]。高校學生在產教融合的環境當中進行學習,可以在創業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全方面并且直接性的掌握真實的經營案例,由此對企業生產和經營、各渠道產品客戶的開發和維護、人才的引進和管理、緊急事件的解決、經營成本的合理控制等,企業運營管理中的每個環節都會有較深刻的體會和記憶,這在不同程度上為其以后正式走向工作崗位進行就業來說非常有利,可以高效的提高自身創業能力。
2產教融合視域下創業教育實踐體系構建問題分析
2.1缺乏科學完善的總體設計
長期以來,在高校中實施創業教育都缺少總體設計,特別是各個部門都只做自己本職工作,都從各自的角度來實施實踐教育。如,有些部門主要以就業為主來重視創業教育,還有些部門只是為了完成相應的任務而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因為缺少全面的整體教學設計,所以,一些部門會僅憑以往的一些教學經驗來進行教育,由此讓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呈現出松散的現象。除此之外,各部門間的創業教育其在職責的劃分上并不清晰,在本職工作范圍內,產生了重復性的教育或是空白性的教育,這些問題均都會使創業實踐教育的成效有所降低,最終造成無法將教學力量進行合理的匯集和專注[4]。
2.2缺乏兼容性強的實踐教育
現時期情況下,有的高校在實施學生創業教學實踐課時表現的非常局限,僅把一門或是幾門專業課當作學生必修或是選修的課程,專業和第二課堂的教學與人才培養教育的融合機會非常少。這種形式的教學設計會造成兩種問題出現,即:(1)實踐與理論嚴重脫離,并且各部門相互間所開展的實踐教育都缺少互補性和連續性;(2)實踐教育大多都缺少相應的深度。創業教育沒有相應評價機制來給予應有的約束,由此便較易造成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無法得到系統化的管理,致使最終只能形成課外式的體驗式教育。除此之外,一些創業項目、指導教師和創業學生這三方面的協調配合由于體系的局限性而形成盲目性,在此情況下,經常會出現指導創業的教師擁有合適的教育項目但是卻沒能達到應用的教育效果,創業積極性高的學生因為得不到合適的項目而無法大力施展能力的現象。
2.3缺乏與專業相融合的實踐教育
創業教育不單單只是實施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還需充分高效的與專業技能相融合,只有如此才可以充分展現出自身所具有的實力和水平。一些高校的創業教育卻并未做到這一點。學生創業的復制性較明顯,缺少相應行業和專業技術的有力支撐,使創業項目缺少一定的深度和技術水準,由此會對創業項目應用的作用產生影響。并且還會使專業外的創業教育不具備一定的專業水平,創業成果通常都顯得技術水平較低、同質性高和復制性強的特點,無法在現代高技術環境下長期生存和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我國曾頒發相關政策,強調在高校教育中需大力實施專業融合與創業融入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倡依靠本身專業的優勢特點,完成嵌入專業和引入適當的創業教育。創業教育需以改革為基礎,充分利用社會、行業與企業的力量,對高校實踐教育體系進行優化和創新,由此充分高效利用產教融合優勢對學生實施創業實踐教育。
3產教融合視域下創業教育實踐體系構建的主體思路
高校創業實踐教育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難題,使其教育成效并不理想。現時期情況下,隨著新產業革命的到來,已清晰的指明創業教育的新形勢,確切地說就是教育需與企業、產業和行業進行充分融合和與合作。所以,在產教相互融合的背景下,需重新對高校學生的創業教育實踐體系進行設計和規劃,就是以創新創業教育機制為主,對校內外的各類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依托專業及校企合作優點,積極創設創業氛圍,發揮師生本身的獨特能力。高效創業實踐教育體系可從以下四點來進行優化:(1)教育目標需由以往的同質化朝著差異化、個性化發展;(2)教育資源從封閉剛化的方向朝著彈性靈活方向轉變;(3)教育模式需從第二課堂向校企融合的方向轉變;(4)教育過程需由學校教育向著跟進教育的方向轉變[5]。
4產教融合視域下強化創業教育實踐體系構建的相關措施
4.1全面樹立廣譜式教育目標
廣譜式教育目標其具有分層次、全覆蓋、差異化特點。首先,其主要對象是面向學生而實施的通識型創業教育,強化學生創新理念,栽培學生創業精神和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其次,針對創業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僅實施理論知識的教育現已無法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在專業學習中嵌入專業創業教育,依據各專業所特有的特點,指引學生結合專業優勢來實施創新創業,由此提高創業實踐技能可以與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更加匹配;最后,對于剛開始創業的人員,需開展繼續教育,以職業形式的教育學習體系輔助創業人員順利的過渡到企業的初創期。
4.2大力整合各類教育資源
創業教育實踐體系主要內容包含創業教育的校內體驗、創業教育的課堂實踐和創業教育的實踐操作。提升各項創業實踐教育效果,需結合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內容,構建培養綜合人才的實踐教育體系。確切地說便是促進創業人才資源庫、創業師資隊伍、創業項目的構建。創業人才資源庫的構建是把具有創業想法或是創業中的高校學生匯集在其中,并同時不斷的對其進行跟蹤關注。創業師資隊伍建設需重點關注三個方面的建設,即創業引導教師、專業引導教師和企業引導教師的構建,劃分好各自的責任和職能,確保各司其職。創業項目主要指的是學生團隊現實運營項目、創設項目、創業競賽的模擬作品,教師研究成果等,努力激勵學生通過創新項目來實施創業,實現教學、研究與應用實踐的有效融合,促進科研項目能夠成為優良的創業項目[6]
4.3全面變革教育模式
創業教育其之所以可以得到快速發展,與校企合作形式的教育密不可分。針對創業實踐教育體系來說,創業教育不但需重視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的有效融合,還需把實踐有效的應用于創業教育中。如,把具有創新作為企業家其創業歷程滲透到教學內容中來,并同時邀請他們真正的走進課堂,向學生講解,這樣充分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充分融合。除此之外,創業教育還可結合企業現實需要,在商業合作、創業研究和研討交流及企業孵化方面,進行深入合作,激勵合作企業合理應用學生創業成果。
4.4建立開放性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4.4.1實踐教學平臺的建立
以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為基礎,構建校企、各專業間、院系信息共享平臺,創建創業指導教師資源庫,使專業與企業間進行充分銜接,把教學過程和項目實施的過程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專業實踐與創業實踐融為一體。構建靈活多元化的創業實踐教學體系,學校和企業需在人才培養方面進行高效合作,把企業內的專業高效人才請到課堂教學中來,把學生領到企業當中,強調企業導師模式,把師傅帶徒弟的形式給予有效落實,由此有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
4.4.2社團與團隊平臺的建立
構建社團與團隊專業工作室,將工作室當作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平臺,促進教育創新,實施學分制創新,從中探尋實驗班的合理構建途徑,把科研成果變成企業生產力,可選擇適當專業來當作試點專業,直到形成成功經驗以后再進行廣泛實施和推行。
4.4.3大創項目平臺的建立
創新創業平臺屬于典型引導社會和企業融入校園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這一平臺可以為學生供應不同創業項目服務和支持,為學生供應創業或是就業的相關政策咨詢及培訓指導工作。讓學生在學校內便可以感受到真實的與市場有關的成果服務或是項目論證。創業項目平臺屬于靈活性強的創業服務平臺,可以及時的給學生提供就業和創業及招工信息,同時還可為學生提供行業的相關信息及資訊,讓學生在學校當中便可以做好畢業后的就業準備及對未來生涯的合理規劃。
4.4.4學科競賽平臺的建立
構建合理科學的創業人才評價體系,在人才培養的模式當中,人才評價是重要環節,評價規范的構建會對人才的質量與效率產生直接性影響,評價標準在制定的過程中,離不開院校、企業及行業的參與,怎樣將評價標準進行量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可以從專業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及創業能力及技能應用靈活性四方面來進行整體性的評價和考核。
4.4.5創業服務平臺的建立
創業教育屬于一項長期性工作,并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實現的,必須要進行科學系統的設計。需先對創業人才的培養方向進行明確和合理性的定位,要把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和院校發展戰略進行有效結合,使其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4.5構建相關保障機制
4.5.1組織管理保障機制
組織機構和管理團隊屬于產教融合機制實施的人員與組織。高校需遵從行政管理部門的相應規定和要求,結合校企合作管理與協同育人原則,積極創設由參與方各相關人員組建的管理部門,可將部門劃分成決策和執行兩部分。在此當中決策部門可以由企業董事、理事、或是管理委員等組織機構來構成,執行部門可結合實踐基地設置相應的管理部門。對基地各級管理責任人,需要求其一定要對創業教育、專業實訓、生產經營工作嫻熟掌握,具備三種管理能力,為構建與基地相符的高水準管理團隊奠定基礎。
4.5.2師資隊伍保障機制
針對在基礎任職的指導教師,包含企業內的高效專業人員來擔任,由于同時還兼職技能崗位的帶教師傅及實訓課教師和創業指導教師,所以其必須要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和能力,努力成為綜合型教師,構建業務能力和高效素質的師資隊伍。
4.5.3激勵政策保障機制
產教融合的實踐基地當中,學校機構重點是以育人為宗旨,然而企業的目的主要是以獲利為主,合作的雙方目的并不統一;企業管理人員、員工和教師所擔負的任務非常多。這一問題對于創業實踐基地的正常運行非常不利,如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一定要構建和有效執行激勵政策。針對高校來說,不可與企業共同分配利益,然基地所獲得的獎項和專利榮譽及產權,可以具有與企業共享的權力。針對企業來說,除了可以優先向其推薦優秀人才,及擁有專利權以外,所獲得的利潤都歸企業所有,如參與的企業有很多家,需結合出資額多少來實施相應的分配。針對教師,除了可以得到學校的正常待遇以外,需結合現實崗位職責及完成工作量,來另行給予相應的補貼,對于擔負生產和經營工作的人員,應由基地本身來進行審核和發放,對于擔任實踐教學和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人員,應由學校來對其教學情況進行計算;針對管理人員和兼職的教師來說,可以參照教師執行情況來給予相應的激勵政策;針對實習的大學生來說,除不給予其交納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和生育險以外,可以享受實習人員的福利待遇,如果在基地有承包項目和從事創業,所得利益歸其所有。
5結語
總體來說,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科技型創業是密不可分的,企業的發展與創新創業間存在著較密切的關系。由此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建設創業教育實踐體系,需與時俱進,找準發展特色、融入相應專業、緊抓產品品質,構建創業平臺,堅持專業化和特色化教育發展路線,大力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由此為大學生創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立春.產教融合視閾下創意產業探究——專業轉型路徑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3).
[2]姜翀,鄒德新.創新創業教育視閾下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教育技術學專業為例[J].廣西教育,2016(35).
[3]時海霞.基于產教融合理念下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高教學刊,2016(21).
[4]林琳.基于產教融合視角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4).
[5]谷巖.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現代服務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途徑研究[J].中國市場,2017(26).
[6]楊海峰,李艷艷,李鋒濤,等.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藥學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18(7).
作者:王淑漲 單位:溫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