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治未病理論對疲勞的干預優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劉珊、賈丹兵、李乃民、唐立明、李春杰、鞏沅鑫、高超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一一醫院
疲勞和未病都是疾病發展中一個必然層次,是疾病發展中的低級或初級階段,他們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在此階段進行適當的干預,阻止其發展,步入健康的方向。所以說對疲勞與未病的認識就顯的尤為重要了。
“疲勞”、“未病”在現代“中介”理論中的不謀而合
作為科學辨證法的“中介”范疇,實際是指居于或介于矛盾運動過程“中間”和“之間”的、充當矛盾雙方自身轉化和相互轉化的橋梁、紐帶和媒介[2]。自然科學中的“中性”,在科學辨證法的哲學中,便是“中介”。“未病”是人們曾經歷過的體驗,他們是人體健康與疾病過程中某種特定的中間環節或階段,它的發生、發展、演變過程就是“中介理論”、所說的“中間階段”和“中間環節”。疲勞在正常人的生活、工作、運動以及人類疾病中都起到了它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說,疲勞作為一種警戒信號,在人類正常生活活動、運動與休息恢復之間,以及在疾病的減輕、康復與加重、甚至死亡之間,起到了它的中介作用。作為疲勞和未病都是健康和疾病的中間過渡階段,向何方向演變、如何使這一演變有利于人體健康,這也就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疲勞是未病、已病最抽象的簡單性原則概念
簡單性原則是科學和哲學的一種重要思維方法[3],是將復雜籠統、龐大、深奧的事物變為高度抽象,一語全括為簡單化概念。目的是透過諸多現象,獲取本質和規律。是把復雜紛繁的事物與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進,制作出能高度概括的概念和理論系統。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疲勞”確實普遍存在于是末病、前病、微病、不顯病、潛病和已病之中。疲勞作為一種病證表象,客觀存在于人的生命過程,做為一個高度概括符合于簡單性原則的人類自身所感受到的癥候,是現存各種醫療儀器,計量所規定的標準中,最敏感、最精微、最易于計算其量數的金標準。是揭示各種失去非平衡穩態過程中,人體所呈現出來的各種復雜而模糊,難以一時說清楚的精髓概念和開匙鎖點。疲勞作為概述人體一種既特殊性又普遍的疾病名稱,是符合簡單性原則的。是符合人類科學發展史所呈現的事實的。疲勞是表象人類與大自然,社會及其自身所經歷各種致人體功能衰減過程所表現出匱乏信號的警示,是歷史的真實。是對人體處于疲勞疾病狀態所映現的復雜性、模糊性,經過科學抽象所獲得的最精髓、最簡單性概念的真和美的體現,是未病、前病、微病、不顯病、潛病和已病的最簡單性概念的根本原因。
“疲勞”、“未病”在耗散結構理論中的不謀而合
耗散結構理論可概括為: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在系統內部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通過漲落,系統可能發生突變即非平衡相變,由原來的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在時間上、空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狀態[4]。有序性越高,機體的活力越強,有序性降低,即混亂程度增加,則活力減弱。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一個人牌健康狀態就是一種平衡態,而一旦生病了就是一種非平衡態,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解釋[5]。耗散結構理論的健康的生命是一種“非平衡穩態”。生命過程始終充滿著生命力和衰亡力的相互作用和不平衡性。平衡就沒有了生長、發展,平衡就意味著死亡。早在《皇帝內經》中,就闡述了“陰平陽泌,精神乃治”的在運動中追求人體陰陽在動中互體,并有精神信息參加的非平衡相對有序狀態的觀點。引申過來就是:健康是不平衡態,它始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中也始終孕育著“疲勞”和“未病”。“疲勞”和“未病”也作為一種常態時時刻刻圍繞著我們人體。他們的程度超過了一定的閾值,就會走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耗散結構理論則成為“疲勞”和“未病”發生機理的產生原因,演化過程,無序有序變化的關鍵鎖點。
總之,疲勞是介于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機體無明顯疾病,但是人體卻呈現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并伴隨一系列不適癥狀的狀態。它的發展趨勢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如果機體長期處于疲勞狀態而忽視調理,就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干預,就能使機體恢復健康狀態。中醫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預防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則。“治未病”代表了中國傳統醫學的最高理念,也蘊含了我國醫療衛生以“預防為主”戰略最精髓的思想和方法。唐代孫思邈對“未病”給予了明確的解讀,在《千金要方論診候第四》有這樣的名句:“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難以救矣”。疲勞與“未病”異曲同工的關系,使我們了解到:中醫學“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愈后防復,這也是干預疲勞的基本原則。一方面,通過養神健體,防止疲勞的發生;另一方面,可以對疲勞早期干預,阻止其向疾病轉變,同時對疾病痊愈后進行有效干預,防止復發。因此,中醫學“治未病”是干預疲勞的前提,其對于疲勞的防治具有獨特優勢。我們要不斷弄清疲勞的病因、病機,找到對因、對癥的內、外治療方法[6],把對疲勞的干預作為發揮中醫藥優勢的重點領域,深入挖掘中醫“治未病”理論,全面開展中醫“治未病”方法和技術的研究,建立“治未病之人”健康保障體系,這對疲勞研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