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的秉承與進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高金良 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風濕科
任何事物的正確與否,只有相對性,而沒有絕對性,我們經典在那個時代可能符合要求,是正確的,隨時代變遷,不一定就適用現代社會,那么我們在原有基礎上整理,去偽存真,要完善成新的理論。當今醫生臨床如果只繼承中醫傳統的方法去治療,只吃老祖宗留下的醫學經典,理論,方子,看今天的病,那么就是墨守成規的潛心研究,不結合現實的實際情況的研究,勢必浪費精力,財力,我們中醫不可能進步,就會徘徊不前。我們醫生也要從實際出發,改造我們的世界觀,按客觀實際情況,決定我們的發展方向。當今時代在變遷,社會在變革,人的心態,隨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的改變,疾病譜而改變,再用以前的方案,治現在的病人,其療效可想而知,會好嗎?
我們肯定前人治療經驗及成功的基礎上,否定不符時代疾病的治療方案。由此醫生的治療方案也要隨之而改變。我們應與時俱進,靈活地運用中醫理論,經典方劑,藥量的變化,治療效果也不同。我們支持繼承的學習研究,學習他的精化、精髓,去掉不科學的,與實際運用不相符的是揚棄,是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如果單講發展,不講繼承,那就是否定祖先留下的中醫文化遺產,古人歷經數代的經方,是經過數代醫家的驗證,是好的,重走古人以走過的舊路,就等于重復性作業,而且毫無目標,發展那也是空談,脫理實際,而研究中醫,那就是毫無前途的狹隘之路。
事實上,繼承是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發展的前提。如果沒了繼承,發展就成了,盲人摸象,閉門造車。是想我們的醫圣張仲景在內經的基礎上,寫出了沿用至今傷寒雜病論,千年古方,葉天士在李東垣的脾胃論基礎上寫出重視脾胃,已故名醫任繼學老中醫,在繼承中醫腦病的基礎處上,提出化痰活血,通絡理論,是中醫治療腦病在前無古人的基礎上,創新性的突破了,以往的治療法則,臨床應用效過很好,榮獲過科技部3等獎,這就是繼承的發展。繼承與發展是相互包容的關系。說包容是抓醫學事物論點矛盾的主要方面,揚棄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而不是全盤否定,說包容是否定了醫學論點的消極因素,發展了繼承醫學論點的積極因素。也就是說中醫學的發展,具有曲折性,前進性的特點。我們要正確理解中醫繼承與發展的辯證關系,明白什么是繼承什么是發展[2]。
繼承是對中醫文化的認可,簡單的說經典好比是金礦,我們學習就是掏金,砂中淘金,留下的是金子,丟棄的砂子。是繼承。金子重新加工新產品,就是發展,就是量變到質變。對待文化遺產,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汲取前人文化的精髓,是繼承,同時棄掉糟粕,有所創新,是中醫文化的發展,這一點是人所共識的。
在中醫的繼承與創新二者之間。我認為應先繼承后發展,繼承與發展相互依賴,互為補充。繼承是對中醫發展的過程中提供前人經驗的理論依據,發展是對繼承理論的學術創新。對于繼承的問題,怎樣繼承?做到對中醫藥古籍文獻,名家醫案和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技術的整理研究,以及民間民族醫藥知識和技術的挖掘整理,結合當今出現疾病的實際情況加一綜合開發利用。在學習方面,以師帶徒的方式,學習老中醫的診病的理法方藥,多做臨床,付諸與臨床。
堅持繼承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做好繼承是前提。我們中醫目前的困境,既有內因,對老中醫的傳承方面,青黃不接,好多學術思想得不到進一步延續,如何談創新發展。新中醫用藥療效欠佳,患者服后療效差,影響了中醫的發展,也有外因,現代醫學的沖擊,中醫藥價值屢受質疑。我們應苦練內功,向老中醫學習,提高自身水平。對于發展的問題,怎樣發展?我們的祖先診病在當時的背景下沒有現代的儀器,靠四診八鋼,六經辨證,臟腑經絡等手段,診斷疾病,和現代相比其手段,有所局限性。我們在繼承診療的同時,也應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提供的信息。去綜合分析診斷,這也是發展。如果不借助于現代醫學的診療,看病人,無異于清朝的義和團大刀對洋槍洋炮,結果,所以純之又純又純的中醫發展的空間,應接受現代醫學的成果,拿來運用,充實中醫的弊端,這就是發展。也就是取長補短。讀經典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研究,都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進行質的飛躍。那就是掌握理論,只有科學的理論才能指導實踐,改變世界觀。讀經典,汲取前人遺留的中醫理論,去指導臨床實際應用。做臨床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實踐為基礎。首先改變我們陳舊的思想觀念,在診斷治療方面:我們不僅要繼承祖國醫學的精髓,發揚中醫治療疾病的特色,而且要學習現代醫學,借助現代醫學的診療設備,結合中醫四診八綱,六經辨證,臟腑經絡理論,給予明確的診斷。在繼承中醫文化的同時,要做到揚長避短,發揮中醫特色的優勢,擴大研究方向,做臨床,多看病,應用學到的知識,完善與臨床。在臨床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理論,找出其中的規律。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驗證理論,如此反復使中醫水平不斷提高,理論研究方面,要多總結,寫文章,做課題研究,中醫的發展要走向世界,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現代中醫的認識,慢性病,老年病,現代科學的弊端出現,中醫學的發展呈現燦爛的明天。
做好中醫醫生要做到讀經典,跟名師,多做臨床,總結經驗,大力弘揚中醫文化,同時要接受現代醫學的精華,只有這樣在實際應用中,才會融會貫通。服務于人民,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