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裝備管理信息化系統應用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養具有科研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醫學本科生是推動醫學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從科研項目導師的角度,在實踐基礎上歸納出提升醫學生科研能力的幾種途徑,包括科研項目牽引,增加研究動力;加強時間管理,提高研究效率;保持科研熱情,提高研究自主性;鼓勵探索和創新,發現研究樂趣。希望本文為醫學院校的導師指導醫學生開展科研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
醫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綜合性學科。醫學生作為未來的從醫者,除了需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還必須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能力以解決現有問題,探索未知領域并推動醫學研究不斷向前發展[1-2]。同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是“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內容。因此,培養和提升醫學生的科研能力是醫學院校的一項重要任務[3-4]。對于醫學生來說,課堂和實驗室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習場所,需要導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指導。因此,很多研究型醫學院校在入學時就為醫學生配備了科研導師,以指導他們在本科階段進入實驗室開展基礎研究。參與實驗室科研能夠讓醫學生獲得科研的第一手經驗,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逐漸提升科研能力[5]。醫學生在入學的前三年以在課堂上學習基礎醫學知識為主,也在教學實驗室里學習一些基本的實驗原理和操作,而在科研導師的實驗室里則是以學習研究技能、參與科研項目和解決科學問題為主。從課堂到實驗室是一個急劇的轉變,因此,醫學生和導師都需要好好準備,以便能夠適應新的教與學方式。2015-2020年間,筆者指導了16名蘇州大學的醫學生在實驗室開展科研。這16名大一至大五的醫學生所屬的專業包括臨床醫學(4名)和放射醫學(12名),其中男生6名、女生10名,年齡18~23歲。現從導師的角度對如何通過參與課題組科研提升醫學生的研究與創新能力提出幾點思考。
1科研項目牽引,增加研究動力
眾所周知,獲得科研項目的支持對于研究人員來說至關重要。科研項目為研究人員提供開展研究的經費,其申報、執行和結題也貫穿整個研究過程。幾乎每個研究型醫學院校都有本科生科研項目,包括各個級別的“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簡稱“大創”)項目,以及醫學院校自己設立的各類科研項目等[6-8]。醫學生在剛進入實驗室時,既會對新環境、新課題產生新鮮感,也可能會因為不了解實驗相關背景和流程而感到不知所措。發揮科研項目的牽引作用能夠使醫學生盡快熟悉課題并盡早融入實驗室研究。首先,導師要鼓勵并協助醫學生申報各類本科生科研項目。一方面,申報科研項目需要做大量的文獻調研,在此過程中醫學生可以通過與導師討論和查閱文獻初步了解課題內容。另一方面,申報全國性科研項目例如“挑戰杯”和“大創”項目往往競爭非常激烈,除了要提交申報書還需要進行答辯評比,因此通過申報科研項目還能提高醫學生的科學表達能力。其次,科研項目能夠督促醫學生按計劃進行實驗研究。科研項目立項之后,通常都有中期檢查和結題答辯環節,需要醫學生按照計劃獲得階段性成果并及時整理總結。最后,醫學院校通常會對承擔科研項目給予不同形式的獎勵,例如綜合測評加分和學分認定等,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醫學生參與科研的熱情。以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納米生物材料實驗室為例,所有的16名本科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初都申報了各種類型的本科生科研項目,其中12名學生經過嚴格的材料評審和答辯之后獲得了科研項目的支持。實踐證明承擔項目確實能夠有效引導醫學生積極投入創新研究,其中有6名承擔項目的學生在項目結題時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相關論文。例如,徐笛同學承擔了關于“硼中子俘獲治療腫瘤”的校級大學生課外科研項目,在筆者的指導下制備了一種新型納米硼藥,參與撰寫了一篇英文研究論文,并以第一作者在《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發表了一篇相關綜述[9]。靳曉婭同學承擔了熒光碳量子點生物應用的項目,參與開發出一類基于熒光碳量子點的納米抗癌藥物,其成果以第四作者發表于國際期刊《ColloidsandSur-facesB:Biointerfaces》[10]。
2加強時間管理,提高研究效率
科學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但是由于醫學生的課程繁多,他們往往很難為實驗室的項目騰出專門的時間,這使得科研工作難以按時進行。因此,需要加強醫學生的課余時間管理。筆者通常會要求進入實驗室的每一位醫學生提供課程表,獲悉他們可用的課余時間,然后合理安排實驗。導師和學生都應遵守約定好的時間安排表。保證了科研時間之后,下一步需要提高實驗效率。對醫學生進行必要的培訓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進入實驗室之前,導師花時間對他們進行必不可少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在進入實驗室之后,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包括實驗操作和儀器使用方法等。醫學生在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之后開展實驗能夠避免一些因操作不當而導致的失誤。對于新進實驗室的醫學生,筆者通常會指定一位研究生負責教會其基本實驗技能。此外,培養醫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記錄習慣也非常重要,筆者也會定期檢查實驗記錄,指出其中的不足。最后,導師需要認真指導并督促學生依照研究計劃開展實驗,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前完成相應的研究任務。
3保持科研熱情,提高科研自主性
大多數醫學生在初入實驗室的時候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對各種儀器和實驗感到好奇,希望能通過研究解決一些科學問題。但是這種對科研的熱情通常持續不了太久,因為總會有新的、更有吸引力的事物出現,而且學業和考試的壓力也會分散他們的精力。此外,有些學生雖然經過培訓,也按時來實驗室,但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需要導師給他們安排實驗。針對上述問題,筆者首先明確每個學生都是團隊的一部分,這個團隊的成功依賴于所有成員日復一日的共同努力。其次,醫學生的科研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先從比較簡單的實驗入手,扎實地學習基本原理和實驗操作并得到初步的數據和結果,然后逐漸過渡到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驗。在這個階段,導師的悉心指導非常重要,因此筆者經常去實驗室了解學生所遇到的困難并想辦法一起解決。筆者指導的一位男生對科研很有興趣,動手能力也很強,但是有一門專業課需要重修,這減少了他來實驗室的時間,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信心。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及時與他談心,鼓勵他好好上課準備重修考試,并把實驗推遲到了暑假。暑假期間,該學生留校繼續開展研究,不僅順利完成了所承擔的項目,還立志通過努力考上研究生繼續從事研究。
4鼓勵探索和創新,發現科研樂趣
近年來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而探索和創新本身就是科研活動的重要內容。雖然醫學生的知識體系尚需完善,經驗也比較欠缺,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是能夠有所突破和創新的。筆者認為可以從設定挑戰、努力踐行、允許失敗三個方面來鼓勵醫學生的探索和創新。首先,筆者對于醫學生選題的原則是基于本課題組的研究,選擇前人未做而難度適中的課題。由于是新課題,醫學生需要自己做大量的調研,然后與導師一起確定實驗實施方案。其次,醫學生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積極努力地開展研究,學生和導師都要為課題投入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最后,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導師應當允許醫學生實驗失敗,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并鼓勵他們從失敗中獲取經驗,從而為下一次實驗的成功奠定基礎。筆者指導的很多醫學生在初進實驗室時只是跟隨老師和研究生亦步亦趨地做實驗,而在項目中期考核時已經能夠提出一些自己見解和想法,并在研究中繼續深入探索。隨著一個個問題得到解決或者新的想法得到驗證,學生就會發現科研的樂趣,逐漸把科研發展為個人的興趣愛好。雖然對于導師來講,指導醫學生進行基礎研究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總的來講對于課題組也是有益的。例如很多醫學生在本科畢業后會選擇跟隨科研導師繼續攻讀研究生。本文探討的幾種提升醫學生科研能力的途徑將為導師指導醫學生開展科研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尤其是發揮科研項目的牽引作用,能夠有效激發醫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并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廉坤,汪欽,陶峰,等.醫學本科生科研培訓現狀及相關調研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2):287-289.
[2]任沁展,鄭麗飛,朱進霞.本科階段的科研訓練對長學制醫學生科研能力的影響[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2):59-61.
[3]王娜,朱慶雙,王亞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效果的調查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20,40(06):435-438.
[4]劉建成,李三強,馬靈筠,等.醫學本科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10):203-205.
[5]季波,李勁湘,邱意弘,等.“以學生為中心”視角下美國一流研究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的特征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9,(12):54-59.
[6]范芳,李長福,朱欣婷,等.依托“大創項目”培養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9,21(12):999-1001.
[7]戴品怡.“大創項目”在培養醫學本科生科研素養中的作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0,(04):398-402.
[8]陳淑珍,戴品怡,陳素云,等.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為契機的醫學本科生科研素養培養探索[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5):711-713.
[9]徐笛,張玉財,周琪怡,等.腫瘤硼中子俘獲治療的理論基礎與近期研究進展[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21,41(1):74-77.
作者:趙利 單位: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