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學熱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初期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初期,人們對于古代傳統文學的態度并非那么熱衷,而是表現出懷疑甚至是批判的態度。所以,那時的國學不僅不熱,而是受到一種“冷”待。國學被盲目的否定,國學并未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啟蒙階段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于是,發展初期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千辛萬苦中不斷地掙扎。也許冥冥之中,中國現當代文學看到了未來,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學發展對其的依托,才會迎來一個個發展的轉折。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至今
隨著文學多元化發展,中國現當代文學在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并且,人們對于傳統文學的審視態度,更加的理性、客觀。傳統文學中的精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更加強調文明發展進程中傳統文化精髓在其中的重要推動力。首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道德觀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最為深遠;其次,和諧社會、“中國夢“,其本質都是傳統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具體體現,足見傳統文化在當今文學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中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的橫空出世,受到追捧充分說明了這些。于丹主講的《論語》,一時成為社會關注及熱議的焦點,就是因為傳統中國文化已深入中國現當代文學之中,其精髓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所以才有國人高呼“國學熱”。對此,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至今,國人對待國學的態度更多的是包容與肯定,與時俱進的國學形態,讓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更加多元化。
二、“國學熱”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中的引導作用
“國學熱”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明的,但其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中的引導性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呈現出一定的低迷狀態,在此時期,“國學熱”的出現不僅彰顯出國學的價值,更是對現當代文學發展的良性刺激。在現當代文學中,作品粗俗、娛樂性強,這些元素的融入,說明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缺乏國學的有效融入。所以,“國學熱”強化了傳統文化中優良文化元素向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流入,并得到進一步的拓展與體現。其次,國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在現當代文學中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國學只有更好地具備現當代價值,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發展。國學現當代文學價值的體現,在于國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精神的訴求與肯定。于是乎,“國學熱”是促使國學與時俱進的重要表現,是使其更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并逐步的融入到中國現當代文學之中。再次,不可回避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也出現了危機,并隨著危機的日益凸顯,我們的危機意識在不斷地強化。通過國學來支撐并尋找新的發展之路,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國學熱”在被迫切需要的情形之下呼之而出,釋放中國民族文化的本質、拯救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低迷。國學熱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傳統文化,促使我們通過對國學新的運用,從而成為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產生具有重要影響的力量。
三、基于“國學熱”視域下強化對傳統文學和現當代文學的研究
傳統文化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發展史,是指引一個國家和文化朝著深遠方向發展的不竭動力。國學熱的出現,為強化對傳統文學與現當代文學的研究創造了良好條件。在筆者看來,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重點的調整,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在于:如何強化與古代文學及近代文學關系的研究,讓文學在發展中一脈相承,這才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要義。此外,在強化對現當代文學的研究中,應借鑒國學的研究方法,進一步豐富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內容。改革是我國發展的主旋律,當代中國文化在改革浪潮之中如何實現全面建設,關鍵在于夯實傳統中國文化的根基,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超越性發展。一方面,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具有開放性,加之西方文化的影響,這就強調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在其中的引導作用,讓當代中國文學仍是民族文化發展前進的載體,仍代表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另一方面,中國現當代文化仍處于發展中的文化,我們在大力推動傳統民族文化現代化的進程中,要以此為契機,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重要途徑,真正實現中國現當代文學以及國學的現代化。此外,我們大力借鑒國學的研究方法,不僅僅是出于豐富研究內容的目的,而更多的是轉變當前中國現當代文學學術研究中存在的不良之風,如學術研究中出現的浮夸與低迷,都應在國學及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中得到滌蕩,夯實發展前進的道路。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學熱”不是一個人或某個民族的刻意追求,而是對傳統文化的回歸與強烈的訴求。國學熱讓受到冷遇的傳統文化與儒家文化,以新的姿態融入到社會及文化的發展浪潮之中。于是,國學熱對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影響,是雙重概念下的不同分析。正確認識國學熱的“熱源”,是深入分析“國學熱”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發展體現、在現當代文學發展中引導作用的重要基礎。
作者:陳彪 單位: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