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專業技術職稱分類常見維度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傳統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多以“量化評分”和“專家評議”兩種方式為主,其優點是方便、簡單、節約成本。但在人才多元化發展的今天,這種職稱評價方式在調動人才積極性方面已經明顯力不從心,并呈現出一些問題亟待解決。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對職稱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級評審部門需要依據不同專業、系列、類型,對評審方式方法進行創新。本文將一些典型情況分類匯總,供有關部門在職場評審時參考。
一、專業性不強、申報人數較多的專業
對于專業性不強、申報人數較多的專業來說,對其進行職稱評審,或者評審范圍設置比較寬松,或者評價標準構建比較具體,相對來講屬于較易操作的專業。但同時也因其在社會組織中分布廣泛、通用性強,而產生從業人數較多,且不易區分業務能力水平的問題,如檔案、圖書、群眾文化等專業。對于此類專業的評審,建議將從業者區分為“研究型”和“業務型”兩類,一般來說,前者人數占比極低,可適當增加對其學歷、資歷、論文論著等項目的評價賦分;后者人數眾多且工作內容雷同,應突出對其日常工作量、業務工作年限及實際操作水平的考核,例如將“工作總結”“合理化建議”等相關具體內容列入考核指標。當參評人數過多時,評審可以采取筆試與專家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將“德”的考察與基本業務能力的考核兩項內容設置在第一關,以筆試的形式呈現,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約評審資源、提高評審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達到將基本業務能力予以量化的目的。此類專業的另一個特點,即廣泛存在于社會生產的各個部門中,其中就包括非公領域組織。對這類專業進行職稱評審,雖然參評人專業相同,但在不同領域中,其業務范圍及能力要求可能會有極大不同,所以,相關評審要確保非公組織人員在申報、評審過程中,其信息反饋渠道的暢通,確保不因戶籍、地域和身份的制約而影響其公平參與職稱評審的權利。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嘗試為非公組織人員單獨開展評審,這更有利于對不同領域參評人員進行分別比較、分別評價,提高職稱評審的科學性。
二、專業性較強、多集中于非公領域的專業
有一些專業集中在非公組織內部,其往往專業性極強,所在行業多與安全生產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這類行業從業準入標準也相對較高,一般會要求從業人員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一點與高技能人才的評價渠道比較類似,比較典型的如工程類專業。對于此類專業的評審,要特別注重對參評者職業技術水平的考核。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這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逐漸呈現出復合型趨向,對從業人員的操作、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技術人才技能化”。這就要求評審在指標設置上要更多突出對專業技術人員技術水平、創新能力等的考核,而對學歷、資歷、論文等項目的考核則可予以合理淡化。對于這類專業,建議將執業(從業)資格作為一票否決項目設置在考核的第一關,并將行業內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作為重要加分項目進行評價。在這類專業的評審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高技能人才參評情況。2018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意見(試行)》,明確允許高技能人才進入工程系列職稱的評審,同時規定了參評要求,包括專業范圍及評審條件,為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申報專業技術職稱提供了支持。為此,相關專業的評審不但要科學界定參評人員在同一領域取得的業績成果,更要合理設置評價標準,以更好地搭建兩類人才成長的立交橋,促進人才融合發展。
三、專業特殊、申報人數較少的專業
此類專業一般對從業人員有特殊要求,如天賦條件或后天的專業培訓等,故能達到合格專業水平的人員相對較少。這些專業常分布在事業單位或政府直接購買服務的第三方部門中,其業務涉及的政策性較強,比如播音、新聞、公證、藝術、文創等專業。這類專業技術人員一般須取得執業(從業)資格認證后方可從業,評審中要特別注重對參評者職業道德和從業操守的考核,包括正確的價值觀、精準的判斷力、公正的視角和審慎的態度等,這些都是此類行業從業人員工作開展的基礎,也是其職業操守。所以在這類專業職稱評審中,必須有對“德”的重點考察,適當加強定性考核。如評審可采取現場答辯和專家評議相結合的方式,這種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更利于對參評人進行全方位評價,并可深入考察其政治理論水平、價值倫理認知以及對專業知識的駕馭能力。對此類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的另一重點在于工作業績。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從業人員經常有機會參加各級各類比賽、評獎、展示等,擁有更多證書、榮譽,以及行業對其工作成績的肯定,這些都應該作為參評人員的重要工作業績被提交到專家評議環節。需要注意的是,專家面對各級各類不同的獎項時,必須擁有足夠的專業水準,對相似業績的評判必須公平、公正,這是評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四、專業性極強、對知識儲備及操作技能要求極高的專業
此類專業的參評人員普遍具備較高的學歷和廣博的學識,其學術水平、技術技能與崗位職責關系極為密切,行業對其的業務能力要求普遍較高,一般要求其考取行業認證的執業(從業)資格,或者職業資格證書。比較典型的如教育、衛生等行業。此類專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儲備要求極高,同時,由于相關工作一般與“人”有直接的相關性,所以還要求從業人員有極強的現場反應能力,能夠訓練有素地與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并運用自身的專業能力迅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這種能力的取得不僅來源于從業人員長時間的學習,更來源于其多年工作經驗的積累。因此,相關評審要科學設計考核指標,對參評人員的歸納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改革創新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與調控能力等進行考核。此類專業的評審,可將現場處置、現場答辯、業內同行評價、專家集體評議等定性考核與論文論著、獎項業績等量化評分相結合,并注重對資格考試成績和平時考核、定期考核結果的參考和使用。此類專業的另一特點在于,從業人員處在不同層次(層級)組織中,所處的服務環境、面對的服務對象、能夠使用的輔助工具等都具有很大區別,所以其在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方面可能也存在一定差距。如在地市級、縣級、鄉鎮級、村級組織或部門中,從事相同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其在學識條件、資歷經驗、工作業績以及處理問題的準確性、效率等方面都會有很大差距。所以相關部門不能僅將注意力集中在評審工作上,也要加強對參評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如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在不同層次(層級)的部門中進行實地考察和培訓,并在評審過程中合理地將這些經歷作為參考,有條件的地方應區別不同層次(層級)的參評人員,進行分別評價。
五、基層廣泛存在、向群眾提供基礎服務的專業
這類專業多分布在基層一線,從業人員多從事技術推廣、成果轉化、群眾培訓及咨詢等公共服務,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更偏重于其實用操作技術水平,即具備較高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一定的技術開發能力。比較典型的如農(牧)業、林業等專業,一些村級衛生機構中也存在此類從業人員。此類專業技術人員的日常業務一般離不開基層一線,工作內容比較瑣碎,表面看似簡單,實則工作任務繁重,這導致其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開展專業研究,更少有參與項目的機會。但是,這類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工作所依據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術是從豐富的基層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與當地實際情況緊密聯系,相關人員很多是當地培養出來的“本土專家”“鄉土人才”,他們熟悉本地區經濟、社會、人文、自然環境,面對各種復雜情況能夠迅速反應、積極應對。所以針對此類專業,相關評審要輕學歷、資歷,淡化論文要求,將評價指標體系權重向工作總結、個案分析、合理化建議等這些能夠反映其工作數量和質量、實操技術水平等內容,以及為改進和提升技術所取得的有效經驗和成功案例等方面傾斜。總之,要考察參評人員將技術和經驗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以及其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群眾生產生活質量所做出的貢獻。這類專業技術人員日常要面對各種突發問題,其工作辛苦、工作環境較差、服務時間不固定,在業務開展中要面對很多實際困難,如個人職業發展問題、生活環境改善問題、薪酬水平提高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等。與此同時,他們也是完成防疫抗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急難險重任務的重要一線力量。對于此類參評人員,相關評審可給予其適當的政策傾斜和分數照顧,必要時可分層次(層級)、分地區開展評審,同時還要充分參考服務對象對其工作的評價和認可程度。總之,對人才進行評價的目的在于促使人才被更好地使用、更科學地激勵,分類評價能夠區別人才的不同層次、職業、崗位特點等,科學、客觀、公正地使人才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從而鼓勵專業技術人才積極創新,并為營造人才成長環境發揮制度層面的作用。
作者:何欣 單位: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