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瑤語言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瑤語文)本科專業”是一個嶄新的專業,是我校培養本科人才的一個新的挑戰。廣西民族大學在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調適,在教學設置、教學方法以及課外實踐等方面,都做出了科學的規劃與設定,更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豐碩成果。研究發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上不斷創新改革是培養瑤語專業人才的一條可行性道路,也是應對新世紀人才培養要求的最好途徑。
關鍵詞:瑤語本科人才培養;教學設置;教學方法;課外實踐;教學成果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瑤語文)本科專業”(以下簡稱“瑤語專業”)是一個嶄新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成為具備良好人文素養,具有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語言文字的管理、宣傳、翻譯、教學、研究等相關工作的高級復合型專門人才。如何實現教學目標,為社會和時代培養出合格的專業人才,是一個全新的、重要的命題。本項目希望通過對瑤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為這一領域的研究和教學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經驗和借鑒。目前廣西民族大學是全世界唯一一所設立瑤語專業本科教學的大學,故而相關領域的探討還很少,但關于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和少英、李靜、劉勁榮等教師都曾經有過深入的思考,他們在《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人才培養策略研究》《訂單式培養走出雙語人才的新路子》等論文中,都指出了實踐以及注重于服務民族地區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這些結論為本項目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1全面科學的教學設置
瑤語班本科教育以培育高級復合型專門人才為目標,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一切教學行為圍繞學生展開,注重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故而在教學設置方面,學院就教學目標、課程設置及教學實踐方面均有針對性地做出了調適,最大限度地為本專業學生提供最優培養方案[1]。
1.1教學目標
在教學目標的設置方面,文學院堅持語言與文學、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突出“瑤漢雙語雙文兼通”的特點。目標明確指出,語言文學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提升、注重服務于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是瑤語言文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核心。在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培養團結協作、調查研究、演講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努力為社會培養符合新時代需要的新型人才。同時應注重思政教育,可從瑤族語言文化的角度弘揚我國優秀民族文學與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對民族民間文化的熱愛,自覺地加入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隊伍中來;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及時代使命感,樹立年青一代學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團結的觀念以及熱愛祖國、報效祖國與人民的遠大志向。
1.2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方面,各科任教師均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力圖打造精品課程。學院依據專業特色開設了《現代瑤語》《瑤語文選閱讀與翻譯》《瑤語方言概論》《苗瑤語族語言概況》《瑤族古籍與文字》《瑤族民間文學》《瑤族民間風俗》《廣西民族文人文學》《瑤族歷史與文化》等有關瑤族語言文化的專業課程,在系統介紹瑤族語言文化知識理論的同時,注意理論講授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在幾年的教學實踐當中精益求精、不斷打磨,爭取把《現代瑤語》等課程打造成精品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在專注專業課程教育的同時還兼顧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自覺與自信,傳承各族人民的傳統美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設置“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及文化的魅力”“中國少數民族間文學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傳統美德”“瑤族文學與瑤族歷史文化的關系”“瑤族文學與民族發展”等教學主題,打開學生視野,讓學生對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及文化有了更多了解,感受中國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及強大的文化影響力,重新建立了對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印象,充分認識到少數民族在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傳承真善美的美德方面做出的貢獻,從而建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確立為強國而讀書的信念,并激發了更加強烈的民族感情及愛國熱情,且對自身有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1.3教學實踐
在教學實踐方面,注重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實戰能力,經過學校領導及學院領導的多方努力,學院在金秀瑤族自治縣與當地政府合作,建立了瑤語教育實踐基地,為瑤語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和田野調查的平臺。學院將田野調查作為一門實踐課程,按期組織學生深入瑤山進行田野實訓,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到的語言及文化等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并指導學生參與瑤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同時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將瑤族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結合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又能為瑤族文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2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新的時代對人才有了更多的要求,而傳統的單一講授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21世紀的大學課堂,學生的角色也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學習、思考、求證、實踐??梢哉f,新世紀、新時代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3]。任課教師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PPT、音頻、視頻等手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思維導圖訓練等活動,并鼓勵學生自制課件、對經典民間故事進行自導自演,在此過程中采用遠程答疑模式隨時與學生互動,多角度、多維度地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增強學習效果。
2.1講授部分結合
PPT、音頻、視頻等手段進行講解課堂上單由任課教師純粹的口頭講解,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而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通過圖像生動形象地傳遞給學生,并播放相關音頻、視頻,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印象,則減少了學生對“理論”的畏懼,幫助學生針對抽象的概念、理論有更好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感受[4]。
2.2采用云班課
APP輔助教學利用新的科技產品和手段促進教學效果是新時代的大學教師必須擁有的技能。文學院引入了云班課APP教學輔助軟件,大大豐富了教師們的教學手段。云班課有幾大功能,即資源功能:教師將資料上傳云班課,讓學生可以分享視頻、PPT、文本資料、課外閱讀電子書等材料,以便學生能夠自學;活動功能:可以開展線上的投票問卷、答疑討論、頭腦風暴、測試、小組作業、課堂表現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監督功能:可以實行課堂點名簽到、提供學生的課堂表現大數據讓教師能夠及時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督促、提醒和幫助學生。云班課APP的使用,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課堂內容,與線下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相互連接,形成深度融合。
2.3增加課堂活動
引導學生深度參與課堂活動,能激起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并且能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例如組織學生針對學習內容進行分組討論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畫思維導圖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一些經典的神話、故事、傳說,組織學生進行模擬表演,加深對于瑤族民間文學和文化風俗的理解。這些課堂活動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促進了學生的參與感、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3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
3.1田野實訓
實踐是檢驗學習的最好途徑。為貫徹學以致用的目標,幾年來學院組織學生至防城、賀州、金秀、大化等瑤族村寨進行語言及文化考察。將安排學生到瑤族老鄉家里居住,與瑤族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跟當地人用瑤語交流,在日常生活當中,將課堂學到的語言文化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在實踐當中增強對瑤語的掌握和對瑤族文化的了解[5]。幾年來的田野實訓,累計參與人次多達140人。在田野實訓的過程中,瑤語班學生利用訪談、錄音、錄像等手段,對瑤族的語言、歷史、文化、人口、經濟、住房、婚姻情況等進行了深入考察,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收集的歌謠、故事、師公唱本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高達幾百G存量。田野調查的經歷不但訓練了學生的專業能力,而且極大程度地激發了他們對于本專業的熱情,加深了對本專業的理解以及保護與傳承瑤族文化的使命感。不少瑤語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均與瑤族的語言文化相關,顯然通過田野實訓,學生們受到的觸動極大,也愿意在這個領域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和鉆研。
3.2建立教學實踐基地
2019年6月我校已在金秀瑤族自治縣民宗局掛牌建立“廣西民族大學教育實踐基地”,首期的田野實訓得到了基地領導的大力支持,使實訓工作開展得非常順利,并達成了長期合作的共識。在田野實訓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當地政府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瑤族村寨的基層干部都非常重視我們的工作,態度非常熱情真誠,給予了師生們巨大的幫助,提供了許多便利以確保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在接觸過程中,也逐漸加深了雙方的感情。
3.3開展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運用到校園活動當中
文學院每年舉辦的“讀研寫演”審美體驗工程是一項已經非常成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教學活動,核心內容是組織學生將中外經典文學作品進行閱讀、研究并且撰寫劇本,再由學生演出。通過這一過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組織能力、加深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理解[6]。瑤語專業自成立以后,學生每年都積極踴躍地參加“讀研寫演”活動,演繹的劇目十分具有專業特色,多是瑤族歷史上有名的民間神話、傳說、故事。學生們將這些瑤族民間故事傳說搬上舞臺,如15、16、17級都演繹過“盤王的傳說”,接下來要把更多的瑤族故事呈獻給全校師生,如伏羲兄妹、漂洋過海、熊人婆、吉冬諾等。每次活動幾乎是全班學生參與,可以說是一項年度盛事。另外,每年文學院民語系都會開展的“專業朗誦比賽”,在比賽上,各少數民族學生都會用母語進行詩歌作品的朗讀或表演唱歌,瑤語專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踴躍參與,有效提高了瑤語朗誦水平。
3.4開展創新活動
引導學生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大學生創新項目以及科研項目,將瑤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傳播、再創造等列入項目范圍,實現學以致用。
4教學成果
通過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以及學校、學院給予的政策及經費支持,這幾年瑤語本科教學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多種方式結合的教學模式也印證了它的可行性。具體表現在:
4.1教學成果
瑤語班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對本專業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加了使命感和文化自信。在專業課考試中,各科平均成績達到85分以上。截至2020年6月,瑤族言文學本科專業畢業生畢業率100%,為各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媒體部門、教育部門等各領域輸送了優秀人才。應屆及歷屆畢業生均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踴躍參考研究生考試,在歷年的本科學位論文設計中也屢有學生獲校級優秀論文榮譽。
4.2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
幾年來,瑤語班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7年《瑤字號康體養生項目》獲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西民族大學選拔賽金獎、廣西選拔賽銀獎;《御衣大臣》項目獲校賽銀獎、廣西選拔賽優秀獎。
4.3科研成果
在田野實訓的基礎上,學院及時組織師生們對調研成果進行了總結及成果開發利用。如故事、歌謠等直接運用于教學當中。組織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制作成果展示并對全院師生進行匯報。另外,瑤語班師生目前正在積極編寫《瑤語班田野調查報告》,內容涵蓋了田野考察地基本情況介紹,如對瑤族村寨的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語言、姓氏、民族關系、生產生活方式、歷史、服飾、婚俗、宗教信仰等進行全面介紹;對不同支系的瑤族的服飾文化變遷、語言、宗教信仰、口頭文化等情況的詳細匯報總結和調查分析;以及作為瑤族文化的觀察者們的心得體會和對瑤族歷史文化、瑤民生存狀態的理解。該報告還收錄了8則有代表性的民間故事,經典古籍原文及瑤語詞匯表,并將制作配套的音頻、視頻光盤。該報告是幾年來瑤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的寶貴成果,也是瑤族文化發展過程中取得的一枚豐碩果實,它印證了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瑤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也承載了瑤族文化傳承的希望。
5結語
經過這幾年的摸索與實踐,我們越發認識到,教學理念的變革、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模式的改革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新世紀對人才有新的要求,對培養人才的方式有新的挑戰,只有不斷探索、創新,才能夠站在時代的列車上,為國家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更多更好的人才,同時讓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
作者:石麗芳 單位:廣西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