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下的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進入21世紀的中國處于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中重要的群體之一,也深深感受到新媒體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尤其對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影響是深刻而復雜的。為了進一步促進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增強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政治參與能力,需要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以及對于新媒體的廣泛運用,將新媒體的傳播與政治社會化結合起來,提升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主體意識。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政治社會化
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內涵
“政治社會化”概念是由美國政治學家戴維•伊斯頓提出來的,主要是指國家社會成員在政治體系中學習和傳播政治文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動態的,是通過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的完成,從而形成一定的政治知識和政治情感。通俗來說,政治社會化就是指社會中的政治文化通過某些途徑和方法得以傳播、推廣和延伸的過程,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傳遞性、連續性的特征。政治社會化對于社會和個體的政治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從社會發展來看,政治社會化能夠傳承和維系社會政治文化,使國家政治體系能夠正常順利運轉。從社會成員個體來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形成良好的政治認知和深刻的政治情感,從而更好地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主要是指大學生通過接受高等教育的培訓,學習有關政治主導文化的相關知識并內化于心,對于國家現階段的政治制度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并且能夠正確掌握社會主義政治規范,形成特定的政治觀念和政治情感,通過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政治活動提升大學生的自我政治素養,努力成為一名符合社會主義政治要求的大學生。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實現不一定局限于教育者對學生進行政治文化的灌輸,大學生要培養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去了解和獲取一定的政治信息并產生政治認同。當代大學生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應當建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的政治理想,這是社會主義條件下良好的政治人格的基本要求。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特點
(一)政治信息來源廣泛,獲取便捷及時新媒體的發展和作用為信息的傳播交流提供了極大便利,使信息的傳播具有一定的及時性和交互性。在過去的年代,大學生想要了解黨和國家的重大政治事件,只能通過學校廣播、報紙以及課堂等途徑獲取,在這種條件下,所獲取的政治信息與政治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時間差,因而可能出現政治信息不充分甚至是失誤的情況。新媒體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以其特有的時效性和及時性,能夠讓大學生在第一時間獲取政治信息,大大提高了他們了解政治知識的及時性。新媒體網絡環境的開放性為大學生抒發自己的政治看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是他們在進行政治交流的同時能夠結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從而培養自己的政治思維和政治人格。
(二)政治參與渠道拓寬,方式多樣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途徑變得廣闊,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參與方式,大大降低了公民的政治參與成本,使公民能夠更方便地融入到社會政治生活中,提升了公民的政治參與感和政治參與的熱情。公民的政治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實踐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公民形成包括政治意識、民主習慣等在內的政治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體現我國民主廣泛性的重要表現。大學生作為我國龐大的知識分子群體,要主動地進行政治參與,提升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下能夠充分運用媒體資源,通過新媒體所提供的多種渠道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去。微博、微信、論壇等多種平臺為大學生參與政治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在充分了解政治信息的基礎上能夠對最新的政治熱點發表自己的意見并積極展開討論,使自己的政治想法獲得社會關注。
(三)政治意識呈現多元化特征新媒體的發展在提升信息傳播速度的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信息的種類。當今大學生對于政治信息的獲取不僅限于政府主導的政治意識形態平臺,而是廣泛吸納來自全國各地的多元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目前,世界信息技術高度發展,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通過經濟的全球化得到了一定的交融。而新媒體以其強大的信息承載力,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治思想、意識形態等潛移默化地傳播到大學生政治社會化過程中,使他們在開闊自己的眼界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政治知識,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地去認識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等,從而在國家的政治發展中有所建樹。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存在的問題
(一)政治參與積極性有待提高,出現政治冷漠現象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參與政治生活,通過積極了解國家政治生活的相關信息更好地實現個人的政治參與。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開放和傳播的快捷,使得當代大學生越來越傾向于通過新媒體來參與政治生活、發表政治言論以及交流政治思想等。但學生的政治參與積極性并沒有因為新媒體的開放性和便捷性有很大提升,相反,由于學生自身的素質以及新媒體追求經濟效益的影響,學生們大都會關注一些與社會政治現象無關的話題,比如,娛樂明星的八卦或者一些沒有營養的消遣類話題,這些信息不含有任何的政治元素,卻成為大學生群體所關注的熱點。大學生對政治生活的政治參與之所以積極性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對國家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等缺乏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對自己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沒有自信心。很多大學生都存在一定的政治漠視現象,認為政治問題和政治活動與自己無關,具有較強的功利主義心態,只關注與自己有利的信息,無利的便漠不關心。
(二)政治認知模糊,鑒別能力不足新媒體環境下,各國之間聯系越來越密切的同時,促進了人類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各種各樣的信息混合在一起,通過新媒體這一平臺進行傳播。有些大學生政治意識薄弱且政治認知模糊,面對龐大的信息缺乏一定的政治鑒別能力,不能深刻地理解政治文化的內涵,從而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容易喪失自己的政治立場。高校作為大學生政治學習的重要場所,雖然在授課過程中向學生灌輸了大量的政治信息,卻不能讓學生完全將這些信息內化于心,同時缺乏政治訓練而導致大學生政治認知過于理想化,政治鑒別能力差。
(三)政治理論知識薄弱,價值取向偏差由于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運用,大學生對于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的依賴使得他們對于書本中的知識不能充分地理解和解讀。充分了解和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是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第一步,是每個大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內容,深刻把握政治理論知識才能將其運用于政治實踐。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政治理論學習興趣不高,從而無法形成正確的政治意識和政治思想。新媒體不斷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深深地影響了一部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趨于追求自己的個人利益,功利化傾向也越來越明顯。
四、新媒體環境下促進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基本策略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大學生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將新媒體技術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增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利用新媒體所提供的大量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讓同學們通過多種途徑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并進行交流,使學生們愛上思政教育并主動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參與能力。大學生積極廣泛地參與政治實踐,在遵守網絡規范的前提下參政議政,養成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的行為習慣,從而推進大學生政治社會化正向發展。高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場所,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不僅需要大學生本人的不懈努力,同時還需要老師的正確教育和指導。因此,新媒體環境下,要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每個教師在不斷學習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政治思想,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的同時,要及時向同學們傳遞最新的政治熱點話題,引領學生追求積極向上的政治價值。要十分注重大學講臺的政治純潔化。我們提倡并堅持大學殿堂里的學術爭鳴氛圍和原則,但這不等于容忍資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大學校園里恣意泛濫。近些年來,確有一些教師放棄了無產階級的政治立場、思想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仰,利用大學講臺和網絡、微信、推特等新媒體,放肆宣講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東西,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于這樣的教師必須進行批評教育,屢教不改者應及時清除教師隊伍。
(二)積極開展校園政治活動,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加強校園政治文化建設是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能夠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進一步實現。校園政治活動的積極開展能夠極大促進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建設,能夠為大學生政治社會化提供良好的環境。新媒體時代下,校園政治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通過各種各樣的校園政治活動,如,舉辦紅歌比賽、關于愛國主義的朗誦演講活動等,促進學生不斷學習革命的、科學的政治思想,引導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價值觀。同時,要凈化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校園政治環境,重視多種多樣的政治實踐活動以及校園文化的宣傳,使學生在校園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正確了解、認識歷史和當前的政治事件和政治熱點。要大力加強學校的校風建設以及個人作風建設,通過制度和規范約束大學生行為,使大學生政治社會化能夠在制度的保障下進行,進一步實現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政治作風建設深入人心。
(三)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作用,加強新媒體法治化建設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黨委領導下,各級政府在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新媒體時代下,各級黨委、政府需要充分發揮領導、主導功能,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大眾傳媒的監管力度,為大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黨委、政府特別是大學的各級黨政組織及工作人員應從自身出發,做到清正廉潔,在大學生政治社會化過程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使大學生更好地接受社會主義政治思想并將其運用到政治實踐中。新媒體作為一個虛擬的網絡世界,充斥著大量不利于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信息,在新媒體技術不斷地將政治信息傳送給學生的過程中,不免存在一些不正確的政治觀念、思想,甚至還有大肆宣揚西方意識形態、攻擊黨和國家的言論,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大學生的政治情感,所以,各級黨政組織要加大對新媒體的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強法治化新媒體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善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加強網絡社會監管,推進網絡依法規范進行?!币虼?,黨政各部門要完善網絡環境監管體系,加大新媒體管理技術投入,對于一些國外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要加強攔截和批判。要擴大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加大新媒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傳播力度,宣傳我國主流文化及意識形態,引導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政治思想意識和堅定的無產階級政治立場,促進大學生政治情感的健康養成和良好政治人格的培育鍛造。
作者:常九林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