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活化思維在初中政治教學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基本成型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將形成基本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政治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正確思想道德的培養,學生通過政治課程的學習,了解基本的道德品質,逐漸形成自身的優良品質。文章從生活化思維在政治教學中的使用分析政治課程對學生的影響。
科技的發展,信息的飛速傳播,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很多的時事新聞,對于初中生來講,學生自身的分辨能力不夠,思維容易受到外界評論的影響,這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如果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容易形成偏激的情緒,影響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政治教學需要貼合生活進行教學,學生從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進行政治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從生活中獲得正確的知識。
一、生活化思維概念
生活化思維即指以生活為目的進行思維鍛煉,最終形成自身的生活化思維能力,思維是指個體對于客觀現實進行認知的過程,對于學生而言,思維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初中是學生自身思維能力初形成的時期,思維能力可以通過鍛煉和引導形成的,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政治教學包含著基本的法律知識以及道德品質,在這個學科之中,使用生活化思維的引導,將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政治所講述的知識,從生活中來,最終也將回到生活中去,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學生的生活化思維進行著重培養。在政治教學中使用生活化思維教學模式,有助于充實教學效果,教師通過生活實例在課堂上的引用,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識,同時學生可以在不斷結合實例的學習中,學習正確處理事件的能力,逐步養成自身的思維習慣,不會輕易地被外界所影響。教師通過教材與生活實例的聯系,拓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好的進步,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師生共同進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二、生活化思維在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生活化思維在政治教學的實際應用中,需要凸顯特性,生活化思維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政治性
初中階段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對發生的事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過與偏激,可以以公正公平的眼光看待客觀事物,因此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貼合生活的實例進行講解,促使學生切實的感受生活化思維中所包含的政治性,在進行“政府的正能:管理與服務”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結合“九寨溝地震”作為教學案例,通過視頻的觀看以及新聞的分析,引導學生體會國家在重大災難發生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為人民服務的果敢與堅韌,深切的感受政府的強大以及為人民服務的心情。促使學生相信國家,產生強烈的愛國情緒,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到國家的強大。
2.時效性
政治本身就包含時事政治的部分,社會現象是不停發生的,為了凸顯生活化思維的時效性,教師在進行課程講解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時發生的實例進行課程的講解,將知識融入實際的生活中,除了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之外,也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不斷地對發生的事情進行分析,在不斷的分析中形成生活化思維,并通過生活化思維,不斷的加深自身知識的影響,對于學生而言,自己發現問題并自己分析問題,有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形成,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在更高層次的學習中,更好的進步。通過對發生事情的關注,引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不斷地形成自身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
3.趣味性
政治是一門講哲學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會顯得特別的枯燥難懂,學生都不愿意接觸,久而久之,會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對生活中實例的講解,引導學生對政治知識產生興趣,愿意接觸政治這一學科。如在講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這一課時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故事,將各個國家之間的生活文化差異穿插在其中,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理解,課程也不會顯得特別枯燥。最貼合學生生活的就是吃飯,通過對各個國家的主食進行舉例,引導學生懂得尊重差異。趣味性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教材知識,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學生通過生活化思維在政治上的使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學習能力。政治是對學生道德品質以及行為的一個引導,生活化思維在政治教學中的使用,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時刻進行觀察的習慣,在生活中處處對知識進行留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加其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拓展政治知識,不斷地提高專業素質,適應社會與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婧.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探討[J].考試周刊,2017(65):125.
[2]鄧木華.淺談實現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J].教師,2017(12):21.
[3]曹玉華.淺談生活化思維下的教學模式———以初中政治教學為例[J].新課程導學,2017(10):27.
作者:王殊華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