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促進物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我國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物流業發展整體水平較低,在規模和質量上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物流硬件設施“瓶頸”制約嚴重
雖然國內物流硬件設施不斷改善,但其利用效率并不理想,無法滿足社會的物流需求,對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制約作用依然嚴重。截至201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10.3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1028多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但按人口計算的中國路網密度接近0.7公里/萬人,按國土面積計算的中國路網密度約為95公里/萬平方公里,這一指標不僅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甚至還達不到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這導致了鐵路運輸密度極大,我國鐵道以世界鐵道6%的營業里程完成了世界鐵道25%的運輸量,鐵路設施不堪重負,與中國現在的經濟地位極不相稱。鐵路運輸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就只能通過公路、水路、航空等方式來解決,一方面增加了物流費用,另一方面造成了庫存增多和產品積壓等問題,阻礙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二)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阻礙了物流業的發展
現代物流發展要求打破傳統的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的限制,需要統一的協調管理機制,建立開放、競爭有序的統一市場。但我國物流管理現行的體制是,原本屬于一個系統的物流業管理權被劃分至交通、稅務、海關、郵政等多個部門,每個部門又各自為政,協調困難,難以有效合作,物流整合難度大,各類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也缺乏協調、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另外,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地方保護主義極其嚴重,阻礙了全國統一的物流市場的形成。而這又造成我國物流資源分散、效率低下。
(三)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供給能力有限
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物流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的高度專業化,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在整個物流市場的比重只有22%,遠低于歐洲的76%、美國的58%、日本的80%,同時歐洲有24%、美國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務用戶已積極考慮使用第三方物流。但我國物流市場仍以工貿、企業自營為主,企業擁有物流設施、自營物流的比例很大。大部分物流企業服務功能少,供給能力有限,只能承擔運輸、裝卸或倉儲,像報關、存貨管理、分銷、包裝、流通加工、信息服務等增值服務則力不能及。
(四)物流專業人才緊缺
物流專業人才對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的重要性是無庸質疑的。但在我國,在物流方面的人才教育極其落后。一方面表現在企業層面的投入微乎其微,目前企業開展物流培訓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短期培訓,很少有系統的教育;另一方面,政府對這種具有很大正外部效應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投入有限,主要反映在,從事物流研究的大學和專業研究機構還相當少,我國僅有少數的高等院校開設了物流專業,物流相關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剛剛開始起步,物流職業教育更加貧乏。
(一)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水平仍然偏低,因此財政支出應適當向物流業傾斜并引導其他社會資本投向物流業。由于公益性物流基礎設施、公共信息平臺、物流技術、物流專業人才都具有較強的公共產品性質和外部經濟性,財政扶持過程中應優先考慮利用財政投資來糾正這些領域的市場失靈。
1.進一步完善公益性物流基礎設施
鐵路、公路、港口、碼頭、公共倉庫等大型公益性物流基礎設施屬于公共產品,政府應對全國范圍內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合理布局和整體優化,努力提高設施的質量和利用率。政府在加大對公益性物流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應對經營性物流設施(配送中心、物流園區等)適當參與初期投資,以租賃、承包、參股、分期付款等形式參與其建設,擴大企業投融資渠道,鼓勵企業進行后期建設運營,以防止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過度依賴財政投資,而產生擠出效應。
2.加強對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財政投入力度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具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在提供物流公共信息服務、監管市場主體、改善物流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規范物流市場運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財政政策應予以充分的支持。具體的扶持政策可以是:可在平臺建設初期財政以參股的形式投入部分啟動資金或對項目進行財政貼息,從而吸引各類民間投資;通過政府采購購買平臺運營商的服務,與之簽訂采購合同,明確采購內容,服務期末經考核,績效優良的運營商可獲得政府對平臺運營費用的財政扶持及稅費減免,考核不合格者則得不到扶持。
3.加大對物流業技術改造的財政支持力度
目前技術瓶頸是制約我國物流企業競爭更努力提高、阻礙物流業升級的主要因素。國家若能給予一定的財稅優惠政策,就能降低物流企業的研發成本,調動企業研發的積極性。但目前國家財政對這方面的投入有限。以物聯網為例,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的總額不足6億元,但有上百家的物聯網企業及科研機構在準備申報材料,僅靠這部分專項基金并不能解決企業研發資金不足的問題。所以,必須加大財政的扶持力度,具體可考慮將物流技術改造投入列入技術改造專項預算,由專門機構管理。各級政府部門應通過財政貼息補助等方式,鼓勵企業應用EOS、RFID、ASS等先進的管理系統,充分發揮先進技術對我國實現物流現代化的推動作用。
4.增加公共財政對物流教育的投入
各級財政要加大對物流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財政對物流教育的投入。采取多種形式,加速物流專業人才的開發和培養,把學校教育和在職培訓結合起來。建立多層次的物流專業學歷教育,中央撥付專項經費用于各地高校開設物流專業、建立教學實訓基地等。同時,地方財政應撥付專款用于建立專業物流培訓機構,加強物流從業人員的在職教育,并在全國物流行業推行執業資格制度。
(二)豐富財政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手段
根據目前我國財政的實際情況,創新財政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手段可考慮以下幾方面。
1.財政貼息
財政貼息是為鼓勵物流業發展,各級財政為企業支付部分或全部的貸款利息。中央和各地方財政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貼息政策,比如對于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的物流企業或者發展第三方物流的企業,可以根據到位銀行貸款、規定的利息率、貸款期限和實際支付的利息數等來計算貼息數額,但應該規定一個貼息上限,避免企業虛報貸款數量以及降低貸款資金的使用效率。
2.政府采購
政府采購作為政府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能在節約資金、促進公平競爭和保護重點企業方面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可在物流服務業實行政府采購,同時盡量避免招標,而改用競爭性談判、詢價等采購方式,既能滿競爭性的要求,又能向國內物流企業傾斜,為國內物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3.財政以獎代補
獎勵是政府鼓勵民間參與物流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財政以獎代補這種杠桿,可以避免財政補貼的低效率。“干得好獎的多”,如果物流企業沒有達到政府事先規定的獎勵條件,政府就不必支出,從而降低和避免了財政補貼等方式帶來的政府資助的風險。這一政策會吸引大量的民間企業競相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等活動,從而加快物流業現代化的速度。
4.財政投融資
財政投融資一般由政策性銀行負責,因此可設立政策性物流銀行,把物流業作為投融資政策支持的重點產業。按照其他政策性銀行的職能,政策性物流銀行應該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生產設備更新改造、信息系統建設、運營網絡構建等方面對物流業的發展進行融資方面的支持。
(三)加大對農村物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農村物流是我國物流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因此,在進一步完善城市物流體系的同時應加重農村物流建設。財政對農村物流支持的關鍵環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財政支持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雖然有多種形式,但一般是由政府牽頭組建起來的,它是幫助農民經銷農產品的重要渠道,應得到財政的支持。可以通過財政撥款支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的非營利性服務,大力促進“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等產地到銷地的直接配送方式的發展,鼓勵大型連鎖超市、酒店、學校、龍頭企業等最終用戶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
2.對批發市場和物流園區的財政支持
批發市場和物流園區在農產品物流體系中一般位于農產品銷售地附近,是將農產品從產地轉移到消費者手中的重要節點。因此,批發市場和物流園區的各種配套基礎設施工程,如公路建設、新型物流工具、各種環境、衛生監測設備等,這些均屬于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范疇,理應由政府的財政資金負擔。此外,政府對進入批發市場和物流園區的各物流主體給予一定的直接或間接財政支持,具體方式可以有財政補貼、稅費減免、政府低息或無息貸款等。
3.對第三方物流的財政支持
第三方物流是連接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批發市場的重要橋梁,其大部分服務是市場性的,但為了使農村第三方物流運行更加高效,政府應當對于采用農產品物流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在設備改造、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必要的財政支持。
4.建立支持農村物流企業貸款的專業擔保機構
由于農業的先天缺陷,大多數農村非國營物流企業在獲取銀行貸款過程中困難重重,但另一方面,缺乏合理的、社會化的擔保體系也是造成農村物流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可以通過稅費減免、財政貼息、獎勵、參股等手段來鼓勵和引導社會專業擔保機構為農村物流企業貸款提供擔保或者直接提供財政擔保。
作者:周麗儉 邵延學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