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業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本文考察旅游業與湖南省財政收入發展現狀,主要通過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剖析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本文利用湖南省1999~2016年旅游相關數據,從旅游總收入、接待游客總人數、旅游收入增長率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四個方面研究旅游業對湖南省財政收入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能夠促進湖南省財政收入的增長,且不同地區旅游業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具有顯著差異性。最后,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湖南省旅游業均衡、健康發展建議。
關鍵詞:旅游業;財政收入;協整檢驗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快和國民休假制度的不斷完善,人們對旅游消費需求的大幅度提升使旅游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旅游業在我國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和貢獻日益凸顯,因此旅游業與財政收入的關系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重視。2006年,旅游業被確定為湖南省支柱產業,湖南省逐漸形成完備的旅游市場。2007年,全省旅游總收入732.71億元,較上年增長24.5%。接待入境旅游者120.57萬人次,增長24.2%;旅游外匯收入6.42億美元,增長27.5%。接待國內旅游者10,776萬人次,增長18.3%。湖南省文化底蘊深厚,風光秀麗旖旎,旅游資源豐富,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據旅游統計數據顯示,湖南省的5A級景區有七處,分別是武陵源-天門山、南岳衡山、岳麓山-橘子洲、岳陽樓-君山島、韶山風景區、花明樓、東江湖景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三個,分別是長沙、岳陽和鳳凰。世界自然遺產有兩處,分別是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邵陽新寧崀山(中國丹霞)。改革開放以來,湖南省大力開發旅游資源,景區游客激增,旅游配套設施日漸完善,其帶動的社會效益可以從景區周邊企業傳遞到其他企業與投資者,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的科技與經濟進步。旅游業在推動湖南省財政收入方面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因此研究兩者的關系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
二、文獻回顧
關于旅游業與財政收入研究的文獻中,學者們做過不同的探討。國外學者Archer通過多種渠道考察旅游業發展情況,采用數學模型研究旅游就業的影響因素。Graham、John等通過建立旅游投入產出模型來研究旅游業發展對愛丁堡古鎮其他產業產生的乘數效應。在旅游業發展的意義方面,國內學者張吉林等認為旅游業在我國已經具備長遠發展的市場基礎,已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轉換過程中新的經濟增長點。左冰曾經調查了游客的旅游消費情況,認為旅游消費具有乘數效應,并提出增強旅游業發展對于振興國民經濟的對策建議。石培華認為旅游不光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實踐中,旅游促進就業的貢獻也日益凸顯。羅明義認為旅游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起到功不可沒的作用,主要包括旅游企業貢獻的稅收、景區的各項費用和國有企業的營業利潤等。關于旅游業與財政收入的關系,國內外學者還進行了實證研究分析其特征。鄒偉勇利用2004~2016年面板樣本數據,采用空間計量工具研究得知旅游業發展與中國經濟增長存在空間相關性和異質性效應,旅游業發展在促進當地經濟增長的同時,還向周邊地區進行輻射和帶動。趙金金實證研究得出,旅游業帶來的一系列正向效應明顯能促進當地旅游經濟增長。向藝等通過實證分析中國旅游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認為旅游經濟增長具有空間依賴性。吳國新通過采用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得出旅游業的發展必然會帶動其他產業共同發展,而旅游資源的開發則會更偏向繁榮的東部地區。張鑫利用1990~2012年數據,探究中國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互為因果關系,且旅游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呈顯著遞增趨勢。同時,旅游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也引起學術界的重視。李秋雨(2016)等認為旅游業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能加速地區經濟增長尤其以經濟發達地區效果更為顯著。汪彬(2017)等結合我國東、中、西部地區情況探討旅游與經濟增長的協調效應,其中旅游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顯著,且對于不同地區經濟增速差異較大。綜上所述,旅游業在增加財政收入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學者們通常關注旅游業帶來的影響,其影響路徑、影響方式還缺乏足夠的量化支撐。因此,本文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從整體層面上對湖南省旅游業發展與財政收入的關系進行檢驗,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湖南省旅游業均衡、健康發展提出相關建議和對策。
三、研究設計與數據來源
(一)變量選擇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1999~2016年湖南省各市、自治州的數據,數據來自《湖南省統計年鑒》《中國旅游統計年鑒》等。以湖南省旅游總收入、接待游客總人數、旅游收入增長率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為自變量,衡量旅游業發展,財政收入為被解釋變量。運用計量經濟分析軟件Ewiews7.2來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二)模型的構建?;谝陨侠碚?,本文構建計量經濟模型來測算各指標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因此,本文構建了模型(1)如下:從模型(1)可知,選取Y(財政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選取X1(旅游總收入)、X2(接待游客總人數)、X3(旅游收入增長率)和X4(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作為解釋變量,式(1)中,琢為截距項,茁1、茁2、茁3、茁4分別表示旅游總收入、接待游客總人數、旅游收入增長率、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的系數,著表示隨機干擾項。(表1)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為了避免偽回歸問題,本文將通過單位根檢驗對數據平穩性進行判斷。最常用的單位根檢驗方法是Fuller(1979)以及Dickey和Fuller(1979)提出的DF檢驗、ADF檢驗以及Phillips和Perron(1988)提出的PP檢驗法。本部分采用ADF檢驗法對數據平穩性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表2)從表2中的ADF檢驗結果得知,Y、X1、X2、X3、X4經過二階差分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平穩,則Y、X1、X2、X3、X4均為平穩時間序列。
(二)協整檢驗。協整檢驗的思想是對于不平穩的時間序列,如果它們的線性組合可以構成平穩序列,則這些時間序列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穩定關系。本文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對模型中的變量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表3)由表3的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可知,四個變量的統計量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各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進一步支持了協整關系的存在。
(三)回歸分析。通過Ewiews7.2對經過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的回歸模型運用1999~2016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回歸,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表4)從回歸分析結果來看:(1)旅游總收入X1對財政收入的回歸分析中,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且旅游總收入對財政收入的影響為正,回歸系數為1.228,說明旅游總收入X1增長1%帶來Y財政收入增長1.228%,說明旅游業帶來的收入極大地提高了湖南省財政收入。(2)接待游客總人數X2對財政收入的回歸分析中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且接待游客總人數對財政收入的影響為正,回歸系數為0.140,說明接待游客總人數X2每增長1%帶來Y財政收入增長0.140%,正是由于湖南省旅游業入境游客增多,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增加就業機會。(3)旅游收入增長率X3對財政收入的回歸分析中不顯著,原因是由于2014年以來國內外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先由“高速”降到“中高速”,再降到“中速”,分階段地下降。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模式邁入中高速經濟增長模式,因此旅游收入增長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導致回歸結果不顯著。(4)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X4對財政收入的回歸分析中,在1%的顯著水平上顯著且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對財政收入的影響為正,回歸系數為88.314,說明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X4每增長1%帶來Y財政收入增長88.314%,由此可知,湖南省旅游業的發展提升了湖南省財政收入,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發揮著更加積極和顯著的作用。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實證結論。本文從理論角度分析旅游業發展對湖南省財政收入的影響,對湖南省各市、自治州1999~2016年的各項旅游發展指標和財政收入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旅游業發展與財政收入的均衡關系,得到以下結論:一是從全省范圍內來看,旅游業發展和財政收入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旅游業發展對湖南省財政收入增長具有正向促進作用。二是從長期看,旅游總收入的增加勢必會帶動湖南省財政收入的增長,兩者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且旅游業對其他產業具有明顯的帶動效應。三是雖然旅游業對湖南省財政收入帶來貢獻巨大,但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影響,部分落后地區的旅游業常滯后于發達地區。
(二)政策建議。旅游業發展與財政收入之間存在相互促進關系,旅游業的發展對湖南省財政收入有重要貢獻,本文提出以下推動旅游業發展,促進湖南省財政收入的政策建議:一是充分發揮對旅游資源的挖掘、整合和深度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對于提升湖南旅游產業發展潛力極為重要。二是擴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鼓勵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投入旅游項目的開發與建設,破除束縛旅游市場主體發展的桎梏。三是加強景區基礎設施的建立及完善,配套設施的建立健全不僅可以直接通過完善旅游服務吸引游客,而且還可以通過乘數作用提高地區收入,提高財政收入,間接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3]張吉林,任佳燕.旅游業:為我國提供長遠發展的空間[J].宏觀經濟管理,1997(06).
[4]左冰.中國旅游產出乘數及就業乘數的初步測算[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2.18(06).
[5]石培華.中國旅游業對就業貢獻的數量測算與分析[J].旅游學刊,2003.18(06).
[6]羅明義.旅游業稅收貢獻的分類測算方法[J].旅游學刊,2001.16(02).
[7]鄒偉勇,張麗蘋,熊云軍,李姍姍.空間視角下我國旅游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宜春學院學報,2018.40(08).
[8]趙金金.中國區域旅游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及其空間溢出效應研究———基于空間杜賓面板模型[J].軟科學,2016(10).
[9]向藝,鄭林,王成璋.旅游經濟增長因素的空間計量研究[J].經濟地理,2012(06).
[10]吳國新.旅游產業發展與我國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J]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03(12).
[11]張鑫,高淑春,杜麗燕,等.基于協整理論的我國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動態關系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
[12]李秋雨,朱麟奇,劉繼生.中國旅游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差異性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04).
[13]汪彬,陳耀.國內旅游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基于中國285個地級市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7(12).
作者:向敏 吳天昊 單位:吉首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