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英語分層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學生分層
分層教學最首要的就是給學生分層,這是分層教學進行的前提條件。那么如何分層呢?要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來分,一般情況下是分為三個層次:學習基礎扎實,新知識接受能力較強,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的一部分學生歸為A層;學習成績一般,新知識接受能力一般,學習興趣不濃的一部分學生歸為B層;學習成績較差,缺乏學習興趣,沒有正確的學習習慣的一部分學生歸為C層。這樣一來,各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定位,也都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教師教學時也會有所區分。
二、輔導分層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反饋,所以我就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來進行課后分層輔導的依據。每天批改作業時我習慣在旁邊放一本小小“隨意貼”,隨時對學生作業情況進行點評。遇到作業完成得好的學生,我在“隨意貼”上寫幾句話鼓勵他;遇到作業馬虎應付的,我也會在“隨意貼”上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提出建議;遇到學生作業存在較多錯誤時,不在錯題上打“叉”,因為每個“叉”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一種傷害,我會寫上這些話:“你今天的功課掌握得不是很好,請你拿到作業本后來找一下老師,老師愿意幫助你。”剛開始時我還擔心這些學生不會按要求做,就偷偷記下他們的名字,以便落實,可是后來發現,我的擔心純屬多余,因為學生很喜歡這種特別的溝通方式,他們在“隨意貼”上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愛護和熱情。當他們找到我時,我也對他們進行了分層輔導,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這種分層輔導方式一一得到解決,他們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積極性也加大了。
三、評價分層
《英語課程標準》及《新課程與評價改革》都強調對學生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強調“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風格的差異采取適當的評價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評價中,應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或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但不管是哪種評價,它必須是分層次進行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真正發揮評價的促進與激勵功能。如,每天授課前,我都會小測前一節課的授課內容,我要求A層學生正確率達95%,B層學生80%,C層學生60%即可達標,未能達標需補考,補考成績有效。兩個星期統計一次個人達標次數,對全部達標和有進步學生張榜表揚,期末成績還加分。這一招很管用,每次學生不達標時都會努力爭取通過補考來達標。再如對作文實施分層評價,我經常要求學生四人小組以手抄報形式來完成寫作任務,對此,學生頗感興趣,因為好的手抄報將被張貼供學生欣賞。A層學生會努力寫出自己的特色,B層學生會模仿課文進行改寫,C層學生如果確實困難可以抄寫書上的范文。因此,沒有不會寫作文的學生。每組四位學生完成作文后,便是手抄報的設計,要求版面設計富有特色,書寫工整、美觀,且必須自己完成抄寫任務。每次批閱作文時,都是一種美的享受,忍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驚嘆學生們的創作才能。最后,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張貼上墻,因為他們各有各的優點(優點我都給予點評),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如,九年級Unit15We’retryingtosavethemanatees!SectionA的教學結束后,布置寫作任務。Iaskthestudentsiftheyareagainstbuildinganewzoo.Thenaskthemtowritealettertotheeditorandgivetheiropinions.并且四人合作出一份手抄報,主題是如何保護動物。學生先各自寫出作文,接著設計版面,最后就是畫畫及抄寫,他們既分工又合作,干勁十足。學生們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領略了人生發展沿途的美好風光,我想這正是分層評價真正的意義所在。
四、分層教學研究的成效
1.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
2.相互競爭激烈,使合作探究風氣逐漸形成。
3.改變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使之既能發揮班級授課解決共性問題的優勢,又能通過分組教學滲透個別指導,從而適應個體的需要,解決個體發展的問題,明顯地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成績。
4.改變了“傳授——接受”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創立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一種可行性途徑。
5.分層教學,要使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去享受獲得知識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6.實施分層教學以來,各個層次的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最大潛能,在沒有額外增加一課時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已基本走入正軌,各層次的成績也較入學時有所提高。
作者:盧珊 單位:貴州省織金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