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英語外來詞借用發(fā)展狀況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與社會同步,社會各方面因素的變化對語言的變遷均有影響。本文從臺山話的方言特色、其英語外來語的成因、近40年來的變化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闡述了臺山地區(q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與外來語引用狀況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臺山;方言;外來詞
臺山是廣東省江門地區(qū)一個縣級市,該市的語言風格獨特,具備其他地區(qū)方言所沒有的特點,其成因及發(fā)展情況尤為值得從語言學角度進行分析研究。江門享有“中國第一僑鄉(xiāng)”的美譽,而臺山更是“江門五邑僑鄉(xiāng)中的第一僑鄉(xiāng)”。臺山人素有“國內一個臺山,海外一個臺山”的說法,美國是臺山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在海外謀生的華僑把錢帶回家鄉(xiāng),同時也帶回了西方文化和先進技術,對家鄉(xiāng)影響極大?;剜l(xiāng)探親的僑胞與親人交流時,海外歸僑覺得有許多在國外接觸的新事物難以用臺山話表達,只好借助英語。臺山人開放包容,樂意接受一切新鮮事物,對華僑這種有趣的表達方式充滿好奇心,于是跟著學。經過200多年的沉淀,臺山話中積累了大量的英語詞匯,形成了獨特的“半唐番”方言,即幾乎一半漢語一半外語,足見臺山方言外來語借用量之大。
一、臺山話外來詞語的成因
臺山人僑居美洲是先從美國開始的。據臺山上川島《甘氏族譜》記載:“澤濃公,富于冒險性,以家計相迫,于道光初年(1821年),搭帆船往美洲焉。”又《山背鄉(xiāng)志》記載:“陳齊宗道光辛丑年(1841年)故于(美國)舊金山。”可見臺山先僑早在至少200年前就已經漂洋過海到美國謀生。1848年,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亞美利堅河上發(fā)現金礦。這個消息傳入臺山后,大批臺山人陸續(xù)加入加州金礦區(qū),從而掀起了臺山人移民海外的第一次高潮。統(tǒng)計至1998年,在臺山籍的華僑華人中,僅北美洲的鄉(xiāng)親已超過68.5萬人,旅美華人占半數,臺山話因此成為美國華人社會通行的語言。臺山話在北美唐人街被視為中國的“國語”,與“大世界語”英語相比,臺山話被稱為“小世界語”。僑居英語國家的臺山華僑華人將大量的英語詞匯融入臺山話,形成了“臺英合璧”的新式語言,他們與家鄉(xiāng)的親人交流時也使用這種“半唐番”式的臺山話。鄉(xiāng)親模仿他們的表達方式,進而臺山本土的語言也受到影響,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方言。
二、臺山話英語外來詞借用的演變
語言不會永遠停留在固定位置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作為區(qū)域文化的載體,方言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傳統(tǒng)文化的活化石。研究一個地方的語言特點對深入了解該地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民眾心理以及社會發(fā)展狀況等具有積極意義。二百多年來,臺山話借用英語外來詞的步伐從未停止,每一個時期的借用情況均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
(一)早期借用英語外來詞的狀況在海外謀生的華僑把錢帶回家鄉(xiāng),支持家鄉(xiāng)建設、改善家鄉(xiāng)親人的生活。而他們帶回的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家鄉(xiāng)人民的生活方式。臺山是人人皆知的“中國排球之鄉(xiāng)”。臺山的排球運動始于1914年,華僑從國外帶回排球的打法、技術和專用術語,促進排球運動蓬勃發(fā)展。20世紀50年代初,參加排球運動的群眾人數超過10萬。當時在國家男子排球隊中,臺山籍球員超過50%。在排球運動引進臺山之初,國內還沒有規(guī)范的專業(yè)術語可供借鑒,運動員只通過華僑的口述認識排球術語。因此,用英語詞匯表達排球專業(yè)術語成了臺山人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如:骨波(goodball好球)、獵網(net球碰網)、趴市(pass球過網)、叉獵或叉網(touchnet觸網)、叉市(touch觸手)、倒嗮(outside出界)、酒市(deuce局點前平分)等(作者注:本文的外來語注音均為臺山市臺城鎮(zhèn)口音)。臺山話還用英語表達籃球運動專業(yè)術語,如:恤波(shootball投籃)、嘜(mark盯人)、耷包(double走步)、否(foul犯規(guī))。在撲克牌游戲中,臺山話也有不少英語詞匯,如:?。╬air)、苦爐(fullhouse)、嘞(luck)。在其他運動項目,英語術語在臺山話中也可見,如“打博成”(boxing拳擊)等。已身居海外的華僑在為與家鄉(xiāng)的親人辦理移民手續(xù)的過程中,須完成繁瑣的手續(xù),所需申請資料較多。對這些資料的名稱,他們無法用漢語表達,只能借助英語,因此辦理移民手續(xù)所需的材料在當時的臺山話中基本上全是英語發(fā)音,如:趴市卟(passport護照)、委紗(visa簽證)、沙紙(certificate學歷證書)、孻成(license證件)、崩(bank銀行)、泵?。╯tamp蓋章)、快嚕(file檔案)等。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英語詞匯的身影在臺山話中也隨處可見,例如家居類:市泵(stamp郵票)、赤紙(check支票)、市的(stick拐杖)、崩(bank銀行)、泡打粉(powder發(fā)酵粉)、匪林(film膠卷)、嘜杯(mug杯子)、燈卟(bull燈泡)、否氏(fuse保險絲)等。機械類的有泵靶(bumper保險杠)、市扳拿(spanner扳手)等。服飾類的有沙龍裙(sarong馬來圍裙)、說衫(shirt襯衫)等。
(二)近期引用英語外來詞的狀況近40年來,臺山話的外來語詞匯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一些英語表達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正規(guī)的漢語表達法。與此同時,年輕一代臺山人還大量借用了他們父輩未曾用過的英語詞語。已淡出新一代臺山人視野的英語外來詞語基本上集中在市泵(stamp)、赤紙(check)、崩(bank)、喼帽(cap帽子)、嘜杯(mug)、否氏(fuse)、泵靶(bumper)、市扳拿(spanner)、市力(slick光油)等日常用品方面,打博成(boxing)、孻盛(license)、崩(bank)、趴市卟(passport)、委紗(visa)、沙紙(certificate)等已瀕臨消亡,而用“市的”表示拐杖已屬罕見,部分年輕人還保持“巨暑督”的說法,但如果依舊把“走路”說成“嚄路”(walk),這對新一代臺山人來說簡直不知所云。經過時間的洗禮,應用廣泛、使用頻率高的外來詞匯基本上被保留下來,其中排球術語和常用動詞的生命力最強。由于使用者眾多且表達生動形象,英語外來語動詞經久不衰,例如“獵巴掌”的“獵”(slap拍打)、“撤水撇”的“撇”(paddle玩水)、泵?。╯tamp壓印,蓋章)、“誒張刀戳看”(用刀砍斷)的“戳”(chop砍)、“誒條帶扳緊”(用帶子箍牢)的“扳”(band用帶綁扎)、“撙開樽蓋”(擰開瓶蓋)的“撙”(turn旋轉)等等。一些名詞目前還在使用,例如攬靶(number數字)、“梳個撻”的“撻”(top橫向梳的劉海)、“梳個抨”的“抨”(bang下垂的劉海)和“有條嚹”的“嚹”(slot縫隙)等等。臺山個別鄉(xiāng)鎮(zhèn)把slot(縫隙)說成“紗絡”,由于這種表達法的使用者較少,相信終將會消失。雖然部分外來詞在消失,但臺山話中的英語詞匯借用規(guī)模不僅沒有變小,反而在繼續(xù)擴大,原因是近40年來不斷有新的成員加入外來語詞匯家庭。這些新詞匯主要出現在娛樂休閑、潮流時尚、飲食、職場辦公等領域,如:片拿(partner)、布欖(plum李子)、閥氏(fax傳真)等。跟排球運動一樣,臺山話中大量的臺球專業(yè)術語用英語表達,如:餅(bank球觸岸反彈)、嗮(sidespin弧線球)等。近年來有一些舊的外來詞被新的取代,例如,以前臺山話用“嘜”(mark)表示商標,現已逐漸被logo代替。
三、臺山話外來詞語演變原因分析
20世紀80年代以來,臺山話中陸續(xù)新增了不少英語借用詞匯。1979年穆問聞發(fā)表的《臺山英語》列舉了大量的臺山話英語外來詞,但當前臺山話中的許多英語外來詞匯并未在該文出現,這些新詞匯是1979年之后才被引入臺山話的,這說明1980年是臺山話英語外來詞借用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分水嶺。這些新詞匯的來源是多方面的。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僑鄉(xiāng)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電視機開始進入臺山的千家萬戶,人們接受外來信息的途徑變廣。由于毗鄰港澳,臺山人大多選擇觀看香港電視節(jié)目。香港粵語英語混合的特色尤為明顯,臺山話從粵語中吸收的外來語詞匯數量因收看香港電視節(jié)目而增大。隨后,各行各業(yè)蓬勃發(fā)展,全市GDP逐年提升,城鄉(xiāng)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有更多機會接觸各領域的外來語,新時代的外來語繼續(xù)融入臺山話。臺山早在1980年前后就基本上實現九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也逐年攀升。市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激發(fā)了報刊的訂閱量,在智能手機普及前,全市各單位無一例外訂閱報刊,普通家庭訂閱報刊的現象也不再是鳳毛麟角。在互聯網普及后,網民人數增多,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進一步增加。新時代臺山人在學校接受的是正規(guī)教育,通過閱讀報刊和網絡信息獲取的是規(guī)范語言,臺山話的表達方式向更規(guī)范的漢語語言文字靠攏,一些舊的外來語表達法漸漸消亡。語言總是隨社會發(fā)展、文化交流而不斷變化的。語言借用是語言接觸的一個重要結果,其發(fā)展狀況受社會發(fā)展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了社會文化接觸和社會發(fā)展的狀況。近四十年來,臺山話外來語詞匯結構變化的特點非常顯著,消失的詞語基本上是維持生計、移民謀生手段類的,而新增的是娛樂休閑、美食時尚類的。隨著當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臺山方言中英語外來詞匯的借用狀況也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參考文獻:
[1]梅偉強,張國雄.五邑華僑華人史[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臺山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臺山縣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3]臺山僑務辦公室編.臺山縣華僑志[M].臺山:僑務辦公室,1992.
[4]余錦亨.美洲臺山俗語[J].臺山文史,1987,(8).
[5]許文勝.從漢語外來新詞研究看文化策略的變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
[6]穆問聞.臺山英語[J].新寧雜志,1979,(2).
作者:劉偉臻 單位:江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