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啟發式教學是在傳統教學方式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措施,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培養學生學科思維的發展,新技術和新教學手段的應用要實現應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必須將新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措施和教學方法相結合,因此,在教學改革和課堂教學不斷發展的今天,啟發式教學,作為一種長期以來起到積極作用的教學措施,也是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研究和探索的話題之一。初中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要結合學生學習特點,積極開展啟發式教學,通過引導性提問、情境創建、小組合作等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此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以及積極的學習態度。該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相關內容,對啟發式教學策略進行幾點具體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啟發式教學;對策;教學措施;教學改革
當前學校教育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在學科教學的同時人們注重包括文化素養、道德品質,學習能力、組織能力、互動能力在內的各種素養的提升,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在這些教學改革和教學模式的革新中,并不能將傳統教育教學全盤否定,在傳統教學中有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建議改進并應用到當前新型教學模式中去并起到良好的作用,其中啟發式教學便是這些歷久彌新的有效教學措施之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也關注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更加關注學生能力培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教學核心,借助多元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奠定學生語文學習基礎。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引入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以此奠定學生語文學習基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為學生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科學利用啟發式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個性,從根本上促進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發展。
1啟發式教學的概念與特點分析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革新的教育理念越來越提倡教育工作者發揮啟發作用,從側面輔助教育對象認知待學內容,發現知識結構的內部規律,基于自身的儲備和能力汲取新營養,在教育工作者的帶動和影響下形成積極的狀態進入未知領域,實現思維水平的提高。首先,教育工作者的啟發作用主要是為了鼓勵教育對象能夠在主觀的意識驅動下,發揮自身的智慧和行動力來進行知識的接收和拓展,以此提升學習的質效。其次,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也需轉變教學實施思路,為教育對象設置更多實踐和探索的機會,主體自主驅動力的作用要遠遠大于教師的外力作用和效果。最后,教育工作者實施的啟發也需緊密結合相匹配的實踐,這樣才能為教學提供更有力的支撐[1]。初中語文教學也關注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更加關注學生能力培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教學核心,借助多元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奠定學生語文學習基礎。啟發式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個性,凸顯學生學習價值,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啟發式教學在傳統教學中運用廣泛,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使用啟發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語言背后的意義。掌握語言教學背后的文化意義,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掌握文化信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2啟發式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1合理的運用提問、點撥的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育主要是圍繞目的進行側面的引導,讓教育對象自然對問題核心進行思考和辨析,從而完成新知識的獲取。因此,針對核心內容的提問便是較為適宜的啟發方式。教育工作者所提出的問題要有明確的指向,最終的思考結果應明確歸結于核心知識本身。此外,對于問題難度的把握也是具有技巧性的。難度適宜才會起到啟發的效果,如果過難或者簡單,教育對象便會產生忽視或者輕視的態度,較難題目不愿面對,簡單題目不懈面對,這樣就無法發揮提問的最佳價值。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問題要帶有吸引性和趣味性,能夠讓教育對象投入到思考當中,通過努力探求到的答案會為學生帶來難以匹敵的成就感。如在開展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學習時,教育工作者在完成基本內容和人物分析階段后,便可以提出更為深刻的問題供教育對象挖掘和思考:如導致孔乙己悲劇命運的根源是什么。教育對象在掌握基礎的信息后,形成了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再思考文章深層次的主旨含義,便更有挑戰性。在教師的引導下,教育對象認識到社會背景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導致當時窮酸知識分子沒有生存的出路,將原因升華為社會層面,更能幫助教育對象深刻認識到魯迅先生創作人物和作品的初衷[2]。
2.2引導情境進行啟發式教學
情境在當前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頻率較高,基于既定教學內容的情境設置,可以有效產生短期的烘托效果,使置身于情境中的教育對象產生與之相契合的情感和思維,從而在情境中完成對教學內容的接受和理解。情境創設的使用要素,首先要選擇更為直觀和具有引導性的元素,如圖片、聲音等,這種對人類感官的直接沖擊可以快速將置身于其中的人們帶入到預設環境中,并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教育對象在環境中認知作品內容。此外,情境與待學內容的契合度越高,越能夠幫助教育對象正確理解文章內容,并與文章創作的思想和情感保持高度重合。情境帶入可以進一步深刻詮釋文章的外延性內涵,在情境中教育對象可以獲取更多的感官刺激,從而運用多角度的能力投入到對作品的理解中,實現思想上的深度把握。如開展《我的母親》研讀時,教育工作者首先需分階段明確理解的目標,對于較長篇幅的作品,要運用技巧進行細致劃分,從淺層次的字面意義理解,到體會作者對于母親的深厚情感表達,具體哪些言辭能夠表現出母親的性格特征,又有哪些詞句是作者對母親深厚的愛,等等。教師應在每個理解的階段對教育對象進行啟發體會,讓其感受到作者對于母親深厚情感的表達方法,進而促進教育對象形成個性化的情感表達方式,從而達到最終的理想教育目的[3]。
2.3運用探討式反詰式的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育不僅局限于正面的引導,還可以是反向的辯論,讓教育對象通過不同觀點進行辨析思考來更為深入地理解和認識作品,更能加深對作品的感受。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每個人物形象都有其代表的層面和特點。教育工作者便可以通過人物設置的背景和特征入手,從典型形象的塑造目的引入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金錢對于人們的生活作用很大,進而也會影響到人性的形成。如于勒、菲利普夫婦等人物,對待金錢的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如果只是直接將作品的主題傳輸給教育對象,便缺少了作品應有的靈活性和藝術魅力。教育工作者可引導學生就金錢對于社會和人類的作用與影響進行主題辯論,在思考和搜集論據的過程中,教育對象會通過準備辯論更為深刻地認識到作品中的人物表現,更能認識到當時社會對于人們觀念的誤導,這樣便能夠引領教育對象更為深入地思考社會問題,實現語文學科對人意識的塑造和影響[4]。
2.4設疑引導小組互動探究
教師針對預設的教學內容,可在相應的環節中設置引導性的問題,讓教育對象通過問題的思考和探知來逐步解決文章核心和重點,從而完成學習目標。對疑惑時刻保持好奇,不斷探知和解答,可使教育對象不斷吸收新的信息,搭建更為嚴謹而豐富的知識體系,在文學的藝術世界中不斷發揮創造能力。如在分析蒲松齡先生創作的《狼》一文時,教育工作者便可以從文章的核心入手,先引導教育對象對“狼”這一主題進行聯想,調動以往的知識儲備說出與狼有關的詞匯、見聞和經歷,等等[5]。通過不斷調動思維挖掘與文章主題相關的信息,教育對象便先行進入類似于文章主要內容的氛圍當中,這樣教育對象在較為活躍的氣氛下開展文章的接受和認知,便會更容易理解文章主旨,對于狼的本性和具體的表現也會更為順暢地理解。教育工作者以設置疑問、鼓勵教育對象調動相關知識儲備的方式,可以有效調節課堂的氛圍,讓教育對象以更為輕松的情緒進入未知領域的探知[6]。
2.5通過情感啟發,感悟文章內涵
幾乎每篇文學作品都會以一定的情感作為主線,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態度。教育工作者在運用啟發手段對教育對象實施教學時,也可以從作者傳達的情感出發,引導教育對象產生情感和體驗方面的共鳴,從文章的形式入手,體會字里行間的細密情愫[7]。教育需帶領教育對象準確把握文章中情感表現的高潮,使教育對象與作者在相同的過程和環節產生同樣的情感,這樣便會實現讀者與作者最高層次的情感共鳴。我國文學以詩歌形式進行情感表達較為常見。在情感高度濃縮的詞句中,表達了作者較為濃厚而深沉的情感,因此教師以詩歌為例引導教育對象體會作品的情感,更具有代表性。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詩中,教師便可從一個“送”字,引導教育對象把握詩人與朋友離別時的情感,詩人面對與友人別離,沒有表現出淺層次的愁緒,反而以更為寬廣的胸襟、灑脫的情感送別友人,體現出更為理性、長遠的友誼[8]。教育對象在體會情感時,也可通過具體帶有情感意味的詞句來把握整篇作品的基調,從而實現對其傳達核心內涵的把握。
3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引入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以此奠定學生語文學習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啟發式教育可以讓教育對象自然地對問題核心進行思考和辨析來完成新知識的獲取,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問題難度的把握適宜才會起到啟發的效果,問題有吸引性和趣味性,能夠讓教育對象投入到思考當中,通過努力探求到的答案會為學生帶來難以匹敵的成就感??茖W利用啟發式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個性,從根本上促進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發展。啟發式教學包括多種教學形式,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興趣,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啟發式教學優勢和價值,使其更好地為初中語文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秀云.論“情感啟發式”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9):48.
[2]李?;?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啟發式教學[J].學周刊,2017(6):145-146.
[3]武彥霞.淺談啟發式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27):87.
[4]周芹.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啟發式教育探索[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7):80-81.
[5]趙富學,陳蔚,仰明橋,等.“立德樹人”視域下培養中國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度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32(5):431-438.
[6]譚天美.淺議視覺文化方法對語文教學的啟示[J].教育導刊,2014(9):76-78.
[7]楊朔.把握好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度[J].現代教育科學,2014(6):147.
[8]張興堂.“探究體驗式”閱讀教學法研究報告[J].語文建設,2014(12):23-24.
作者:蒙強 單位:玉門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