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根據(jù)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學任務之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是提高初中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雖然到目前為止,初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已經實現(xiàn)了初步融合,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有效融合
所謂審美教育,也就是美感教育。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以及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審美教育已經漸漸同初中語文教學相融合,語文教師對審美教育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通過教學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同審美教育的融合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能夠推進素質教育進程,充分發(fā)揮初中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但是,審美教育同初中語文教學還沒有完全實現(xiàn)有效融合。要想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同審美教育的有效融合,還需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一、在誦讀文章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專家精挑細選出來的,極具審美價值。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文章,要求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其中的意境。其實從小學開始,老師就要求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課文,因為朗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還可以將學生自身的情感同文章的情感結合到一起,比如,在學習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初讀時學生并不能體會其中的美。其實,像冬天的陽光、風、雪以及小城都是極其普通的事物,不反復朗讀確實不能體會老舍筆下的美麗的冬天。然而經過反復誦讀就會發(fā)現(xiàn),文章中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很容易讓人產生聯(lián)想,那老城、那露著草色的小山以及那冒著熱氣的水,一幅美麗的冬季畫卷就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讀課文,而不是簡單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復。在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之前,教師應該先簡單地講解課文的內容,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打造美感課堂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使文章內容畫面化、立體化,增強學生對文章中描述的事物的感官印象,給予學生美的享受。比如,教師在講授初二上冊第十九課“美麗的西雙版納”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望天樹景區(qū)、幽深的雨林、悠悠野象谷、竹樓、藍天等美景展示出來,同時,還可以給學生播放音頻,讓學生傾聽雨林中鳥兒的歌唱聲、流水聲等,有了畫面和聲音,學生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西雙版納,學習的愉悅感油然而生。再如,教學“凡爾賽宮”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將凡爾賽宮的外觀以及設計圖做成PPT,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幫助學生了解凡爾賽宮的設計原理。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凡爾賽宮的印象,更能激發(fā)學生對凡爾賽宮的喜愛之情。
三、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個性審美
在將初中語文教學同審美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該充當“引路人”的角色,絕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對美的認識。比如,在學習梁啟超的“敬業(yè)與樂業(yè)”這篇文章時,有的同學認為敬業(yè)的人最美。敬字為古圣賢教人做人最簡單的法門,唯有忠實,才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到圓滿。而另外一些同學則認為能做到樂業(yè)的人才是最美的,生活中本就有很多不如意,能在勞作中找到快樂的人一定是不同凡響的人,因此他們最美。其實,從文章的內容來說,“敬業(yè)”和“樂業(yè)”沒有優(yōu)劣之分,這是兩種平等的生活態(tài)度,但是在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時,教師一定不能限制學生的思想,那樣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在不斷增強,不同學生對美的認識也有不同,教師應該循循善誘,而不應該盲目否定某位同學的不同見解。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將審美教育帶入課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及尊重個體審美差異等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當然,新事物的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應該保持信心和耐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促進初中語文教學同審美教育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劉超.初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9):130-131.
[2]高明泰.論初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有效融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179-179.
[3]高明泰.論初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有效融合[J].新課程•上旬,2014(2):47-47.
作者:沈艷 單位:江蘇靖江市團結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