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家庭實驗必要性與可行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物理課程標準》中規定學生在校必做的20個分組實驗項目,而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教授知識為主,規定必做的學生分組實驗一般做不全,更別說其他小實驗。如何彌補課堂教學中的這一缺失呢?筆者認為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是一個好策略,家庭實驗是學校實驗的必要補充,家庭實驗架起親師、親子溝通的橋梁,互聯網+為家庭實驗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鍵詞:缺失;延伸;家庭實驗;必要性;互聯網+
一、家庭實驗是學校實驗的必要補充
新《物理課程標準》中規定學生在校必做的20個分組實驗項目,而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教授知識為主,規定必做的學生分組實驗一般做不全,更別說其他小實驗。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任務重,課堂時間緊,教師需要趕進度,有時就省略了一些實驗。但物理實驗能為學生創設生動的物理學習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原驅動力,能發展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思維、養成科學態度,使物理科學素養的養成真正落到實處。有什么好的方式彌補實驗教學中的這一缺失呢?筆者認為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一)家庭實驗填補了課堂上“對待個別差異”不周的空缺
新課程基本理念之一: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以學生終生發展為本,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機會,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學習科學的潛能都得到發展。在學校分組實驗或演示實驗中,面向的是全班同學,由于受到人數多、場地小、時間緊、距離遠等因素影響,學生的好奇心、動手欲很難得到滿足,很難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實驗的機會,而家庭實驗則是以孩子為主導者,家長為協助者進行的實驗,家庭就是實驗室。學生因不同材料做同一實驗的選擇性大,實驗的時間靈活,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難易度不同的實驗進行操作較自由。如在“裝滿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回形針”的家庭實驗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興趣,用紙杯、玻璃杯、塑料杯、清水、鹽水進行多次實驗組合,探究出影響放入回形針數量多少的因素,而在學校演示實驗中,老師通常只做一種實驗,滿足不了學生更多探究的欲望。在學氣壓強這一節中,可以讓學生在家中做“覆杯實驗”、“瓶吞雞蛋”實驗,這些實驗器材簡單易得,易于成功。在學習浮力時,可指導學生在家庭中做“浮沉子”小實驗,這個小實驗每個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之下,都能做成功,從QQ群發給我的圖片和視頻上看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洋溢在他們的臉上,家長在一旁也會心地笑了。實驗中每個孩子的大瓶與小瓶子又各不相同,千差萬別。學校實驗與家庭實驗相結合,使學生真正做到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樂于參加與科技有關的活動,培養運用研究方法的意識;家校實驗的有機結合能讓學生保持探究科學的興趣與熱情,把學習科學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展,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二)家庭實驗與學校實驗實現了實驗器材互補新
《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學校應從實際出發,利用已有的實驗器材,努力開發適合本校具體情況的實驗校本資源,盡可能讓學生在家動手多做實驗。”但由于應試教育原因,又因為有些學校實驗資源匱乏,許多物理實驗因器材少、耗費時間長等原因,在學校是無法完成的。如“探究鹽水與純水凝固點的高低”的實驗、綜合實踐活動“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等實驗活動,如果在校完成,則需要學校班級有電冰箱,事實是班級沒有電冰箱,而現代家庭中絕大多數是有電冰箱的。再如“筷子提米”的家庭小實驗中,玻璃杯、筷子、米等實驗器材在家庭中可信手拈來。另外,在家庭中有許多瓶瓶罐罐、剪刀、打氣筒、鏡子、指甲剪、吸管、紙杯、雪碧瓶、筷子、磅秤、吸盤、保鮮膜、電風扇、電飯鍋、電冰箱、電水壺等,都是學校實驗中所不具備的器材,這些器材可以做“土電話”,“光的折射”,“平面鏡成像”,“大氣壓強”,“浮沉子”,“摩擦起電”,“測電水壺實際電功率”等家庭小實驗,這一系列的小實驗補充了學校實驗的不足,在增強學生的物理認知和動手探究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家庭實驗與學校實驗實現了實驗時間互補
國家規定中學生在校時間不得超過7小時,由于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的影響,教師很少帶領學生進行分組或演示實驗,認為物理實驗浪費時間,進行一個物理實驗的時間,可以背幾個物理實驗現象和結論;同時,教師直接講解物理實驗,能夠使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物理實驗內容和實驗現象,以期望快速提高物理成績。可是這種急功近利的物理教學無異于拔苗助長,殺雞取卵。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家庭實驗能夠將學生課后閑散細碎的時間得以很好的利用,學生在家庭中除了閱讀、做作業,再做做物理小實驗,如此動靜配合,讓學習活動變得豐富多彩。
(四)家庭實驗與學校實驗實現了實驗場地互補
在學校有些物理實驗是不好也不能做的,例如講大氣壓強做的“覆杯實驗”,這個實驗要求學生心靜、手巧、動作慢,不然杯子中的水就會沖出來,如果在班上做實驗就會導致桌子上、書上、地上到處都是水,甚至會引起騷亂。在家庭實驗時,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衛生間、廚房、客廳作為實驗場地,父母作為實驗的協助者,干擾因素少,便于觀察實驗現象,而且能夠重復多次實驗。
二、家庭實驗架起親師、親子溝通的橋梁
如今,很多學校和家庭都存在師生、親子關系的不和諧,甚至冷漠的狀態。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些是因為溝通方式的不適宜,而要想改善這樣的關系,需要成人有一定的溝通技巧或成人和孩子之間有個適宜的溝通媒介,否則過多的說教,即使是無目標的表揚,也會令孩子生厭。而筆者發現,家庭實驗卻能在親子、親師關系的改善過程中起到橋梁媒介作用,能達到潤物無聲改善溝通的效果。例如教師在新課之前布置學生做體驗或探究式實驗,而教學過程中把一些學生家庭實驗的照片、視頻或探究出的實驗結果加以運用,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師選用時會產生被尊重被關注的社會情感,從而激起學生的親師感、成就感。如此就能積極調動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進一步探究的動力,當學生遇到問題或有想法時愿意和老師交流。另外當老師通過QQ群或微信群對學生的實驗作品進行實時指導和評價時,實驗的話題給了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老師會對遇到困境的學生給予幫助和點撥,對堅持不懈的學生給予及時真誠的表揚……在這樣的互動交流中,一個動畫加文字的表情或一段懇切的文字,會讓學生對受到的鼓勵和表揚激動不已,它彌補了課堂中因時間的關系導致師生個別交流機會不多的不足。與此同時,家長參與和老師、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機會也增加了。家長會協助孩子拍視頻、照片,和孩子一起尋找、選擇、制作實驗材料時,給予孩子適時的支持,對孩子的學習狀態有更多的了解,交流溝通的話題也變得更有實在性和及時性,從而改變了因家長的嘮叨使孩子產生厭惡,且尷尬的親子關系。
三、“互聯網+”為家庭實驗提供了有力支撐
家庭實驗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教師須用有效的監督和評價來促進學生認真完成。互聯網+為教師督促和評價學生的家庭實驗作業起到了有力支撐,它能及時傳達師生間的對話,讓隔空互動變得可行。教師要求學生通過QQ群或微信群將實驗過程拍成微視頻、圖片進行上傳,真人真像避免了一些偷懶的學生抄襲或照搬別人答案的不良現象。在學生交作業的過程中還出現了你追我趕的趕超學習的氛圍,有時學生、家長、教師還會一起就一個實驗進行探討,大家各抒己見,群策群力,在探討中收獲更多拓展實驗的話題。這樣的氛圍讓大家,尤其是學生感覺到就像聚集在一個大家庭,大家在民主發聲,每個學生的點子都可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在放松聊天式的氛圍中完成家庭實驗作業,毫無壓力感和被動感。教師在指導學生家庭實驗時,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指導,能夠提高家庭實驗的正確性、科學性和成功率。通常可以有以下方式:一是文字的指導,二是影像的指導。文字指導一般適用于幫助學生制定實驗方案、選用可實驗器材、強調實驗注意事項、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記錄表格的設計等。影像的指導則是指根據需要用圖片或微視頻形式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當學生對指導文字出現理解不一樣,而有多種操作方法出現時,或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對有關量和度的把握不準,造成學生在實驗中難以看到預期的實驗現象時,圖片或視頻的指導會讓學生豁然開朗。如在“針孔照相機”小制作實驗中,有的把孔開得過大,有的把孔開得過小,結果都無法成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將自制的小孔相機進行成像實驗拍成視頻上傳QQ群,并配合語音指導,學生很快就解決了問題。在“沉浮子”家庭實驗中,有的學生在小瓶內裝的水過少,結果擠壓大瓶時,小瓶不能下沉;有的小瓶內裝水過多,小瓶會直接沉底。這時教師可以用圖片方式指導學生,小瓶內大約裝水比例,讓學生突破難點,實驗獲得成功。
四、家庭實驗的注意事項
家庭實驗器材簡單易得,易于成功。但一般不宜做學校規定的分組實驗,因有的實驗需要老師做指導;有的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需在成人的監護之下才能進行,如測量“電水壺的實際電功率”等。以上是筆者長期從事家庭實驗的一點感想,請物理教學同仁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
作者:孫松 單位:揚州市江都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