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歷史教學研究論文(9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初中歷史教學憂患意識教育研究
憂患意識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的文化結晶,以愛國主義為主要表現形式。當前,隨著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中國民族的生存安全受到外來勢力的嚴峻挑戰,加強國人的民族憂患意識已經到了最危險的關頭。因此,初中歷史教學開展針對性的憂患意識教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敢于擔當的事業接班人,才能使中華民族向著“中國夢”的偉大復興之路穩步邁進。初中歷史教學該如何進行憂患意識教育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開展教育活動。
一、歷史教師綜合素養——憂患意識教育的必備前提
教師的知識儲備對教學而言至關重要。歷史教師必須充盈自己知識儲備的“一桶水”。優秀的初中歷史教師,首先是扎實的歷史專業知識;其次要有厚重的教育理論;再次是靈活的教學藝術和技能;最后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教師要熟悉歷史專業知識,要研究新形勢下國家和民族的生態環境,要在憂患意識方面有真知灼見和敏銳的洞察力,始終能夠用自己的學識涵養引導教育學生,使之在憂患意識方面不偏離航向。初中歷史教師要不斷地充電學習,要通過學術交流活動、函授進修、學歷提升等途徑,來豐富自己的學識涵養,充盈自己的“一桶水”。
二、信息網絡技術平臺——憂患意識教育的精彩舞臺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時代悄然來臨,網絡平臺和資源鏈接等多媒體技術為尋常百姓所欣然接受并樂此不疲。歷史教學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鮮活學生知識學習的“一碗水”。中學生成為網民、網蟲、網迷、網奴的現象非常普遍。歷史教師可以利用終端設備獲取大量信息,搜集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的知識儲備,可以將熱點問題引進課堂,安排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瀏覽并進行線下的討論交流,讓歷史課堂豐富多彩鮮活生動。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讓學生在儲備知識的同時提振對民族興亡的自信心責任感,進而形成強烈的憂患意識,產生為國家民族效力的愛國情懷。例如:我們可以將最近的中日釣魚島之爭、中美南海交鋒等為題作為教學內容,讓學生上網收集資料,還原歷史真相,使他們認清美日的險惡用心,增進國家發展的憂患意識,繼而激發熱愛國家的豪邁情懷。
三、歷史課程資源憂患意識——教育的活水源泉
1.校內歷史課程資源
目前校內的歷史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教材、教師指導用書、歷史課程輔導用書、歷史掛圖、教學器具、圖書資料等。其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學資源。研究教材,我們可以提煉出有關憂患意識教育的相關知識章節,教師可以憑借這些有計劃地進行相關教育。當然歷史教師應該綜合使用各種校內歷史教學資源,加深學生對具體歷史事件的識記,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啟迪初中生的歷史思維,進而形成憂患意識。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憂患意識教育點很多,比如七年級上冊中的中外的交往與沖突和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八年級上冊一單元侵略與反抗、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三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四單元中華民族的抗口戰爭、五單元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等等,歷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知識點相機做好憂患意識教育。
2.校外歷史文化資源
我國是文明古國,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跡遺址、人文景觀、風土人情等都是很好的歷史教育資源。初中歷史教師要利用自己寶貴資源,加強憂患意識教育。比如:利用端午節來紀念屈原并激發學生對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中國飽受日寇欺凌的歷史見證,利用這個陣地可以結合釣魚島事件激發學生的正義感和愛國雄心:圓明園是西方列強燒殺搶掠中華名族的歷史罪證,也是憂患意識教育的活教材。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實物材料、影像資料、文字圖片等內容,生動形象的再現歷史畫面,促進學生形成強烈的憂患意識。
3.網絡新聞媒體資源
互聯網平臺有取之不竭的歷史教學資源,過去的歷史掌故、當下的國際風云、最新的熱點新聞都是對學生極好的教育資源,初中歷史教師應該關注網絡傳媒的教育作用,提高自身對網絡技術和事件的駕馭能力,采取可行的教學手段,有計劃有選擇的利用媒體資源強化憂患意識教育。
四、學科知識有機融合——憂患意識教育的有效途徑
初中學生的憂患意識教育絕不單單是歷史教師的職責,應該是各學科老師的共同任務。因此,我們必須要形成教育的合力,整合學科資源,一同做好憂患意識教育工作。歷史教師應該研究其他學科中的教學元素,觸類旁通,為己所用,讓歷史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精彩紛呈。例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材中《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描繪的是舊中國知識分子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歷史老師將文中精彩片段截取過來制作成PPT課件,就可以很好的進行憂患意識教育;再如人教版政治教材中“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一課,重點展示了中國國力強盛和技術領先世界相關內容,教師也可以制作PPT課件,列出中國目前面臨的不利形勢,用以激發學生對國家命運和前途的關心和擔憂,從心靈深處產生強烈的愛國清懷。總之,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憂患意識、愛國情懷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有機整合學科資源和校內外歷史文化資源,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借助網絡媒體和信息技術渠道積極引導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重塑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喚醒學生乃至整個國民的憂患意識,為振興祖國圓夢中華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趙興飛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第二篇:初中歷史復習課研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復習課
歷史學科是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學好歷史對于學生了解和認識社會起到促進作用。歷史教學結束后,為了深化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就離不開有效的復習,只有復習才能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加全面、深刻、系統的認識,從而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復習才能更有效呢?筆者在教學中總結出以下幾條經驗。
一、按綱理線,理清結構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所謂的“綱”“線”主要是指根據課標要求或者教學要求提煉出來的能夠串聯起相關知識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框架。在復習過程中,弄清楚這個知識結構,可以讓學生詳盡掌握歷史知識,對歷史發展全局心中有數,從而優化復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按綱理線,幫助學生理清結構。如在教學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這章內容后,回過頭來看學習內容,這單元主要安排了5課內容:《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基業》《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漢武帝時代的大一統格局》《開拓疆土與對外交流》《昌盛的秦漢文化》。仔細理清脈絡可以發現,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圍繞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內容來設計的。因此,在復習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以秦朝與漢朝作為主要脈絡,從大一統格局或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方面的優勢及利弊進行對比,這樣的復習,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秦漢時期歷史文化的認識,而且通過脈絡清晰的對比,學生對這兩個時期歷史的不同以及它們的延續性有了清晰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樹立大歷史觀。
二、抓住精髓,濃縮要點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從中國歷史到世界歷史,從古代歷史到現代歷史,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浩瀚復雜。要想使學生對歷史知識有深刻的理解與體會,在歷史復習課上,教師要善于抓住歷史知識的精髓,幫助學生濃縮要點,從而使學生所學知識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如教學人教版歷史《鴉片戰爭》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在復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此段時期發生的年代為線索,讓學生從鴉片戰爭之前中國的社會發展狀況、鴉片戰爭發生的具體時間以及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鴉片戰爭期間我國出現了哪些愛國人士或英雄人物、鴉片戰爭的歷史成就及意義等方面總結要點。這樣一來,抓住了教學的精髓,濃縮了歷史知識要點,對學生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以及深化對歷史事件的認識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
三、注重訓練,強化應用
有效的訓練是提高學生復習效果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歷史復習課上,針對各個習題類型,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真正弄清歷史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何進行辨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復習效果。復習最簡單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應用練習。一般說來,初中歷史學業成績考評考查的題型無非是選擇、判斷、識圖、材料分析等。例:戰國時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張是()A.“為政以德”B.“兼愛”“非攻”C.“無為而治”D.“法治”就這個選擇題來說,在指導學生復習時,不光要讓學生知道答案應該選擇“B”,還要讓學生知道“A、C、D”分別是誰提出的,如此一來,學生學到的知識就不再是死知識,或者單純地只會做一道習題,而是學會了由此及彼,由一道題到一類題,這樣的復習對學生來說才是真正高效的。因此,在歷史復習教學中,對于單項選擇與多項選擇題,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使學生深刻理解歷史知識。其次,對于一些填圖題或者材料分析題,教師一定要精心選擇練習內容,并且注重對學生的錯誤類型進行搜集整理,以使學生養成隨時改錯或者認真審題的習慣,如此一來,學生的復習一定會更加扎實。由此可見,在復習時,教師應對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學練結合,鞏固學生所學的歷史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在學完所學知識以后,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復習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提煉出精髓和要點,并善于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王莉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學
第三篇:初中歷史課多媒體應用
【摘要】利用多媒體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現代化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手段為初中歷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展現出了極大優勢,徹底改變了歷史課堂的傳統教學模式。
【關鍵詞】歷史;教學;多媒體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資源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十分直觀真實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能讓學生保持集中、穩定、持久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進一步優化歷史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優勢,有效的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世界有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他們勤奮學習的無窮動力,是引導他們跨入知識殿堂的力量源泉。實踐證明: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資源優勢,可以最大限度的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快樂中獲得新知,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如教學七年級《秦王掃六合》一課前,就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結合,精心制作了教學課件,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先讓學生觀看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位帝王秦始皇的畫像及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的圖片;再向學生展示秦滅六國的戰爭歷程,這種集圖、文、聲、形于一體的多媒體技術,使學生超越時空,與歷史有了近距離的接觸。使學生對這段歷史有了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后,便啟迪學生思考:秦滅六國的方法是什么?秦為什么采取這樣的策略?秦統一后的經濟、文化改革是什么?對幾千年的中國社會有何影響?你們家有收藏的古錢幣嗎?(我向同學們展示了幾枚明清時期的古錢幣:銅板、方孔銅錢等)面對這些問題,學生的思維頓時被激活,他們積極思考,熱烈討論,踴躍發言,其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大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發揮多媒體網絡資源優勢,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進行歷史教學信息傳播,可以達到常規教學所不可能達到的效果。由于歷史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信息傳導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一定的信息傳遞、交換、儲存、處理而實現的。在歷史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定的歷史事實,而且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概括、綜合、引申、探索歷史事實的方法,從而發展智力、形成能力。如我在教學七年級《隋的統一與大運河》這一課時,涉及到隋朝大運河,我便在電子白板上將部分“隋大運河示意圖”展現給學生,要求學生從書本中提煉出重要知識點將圖補充完整,讓學生了解運河的長度、南北溝通的大江大河、主要有幾段、起止點、中心點,意義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也鍛煉了學生探索提煉知識點的能力。最后,我在電子白板上打出“5+4+3+2=1”這樣的等式對隋大運河進行總結概括,讓學生從中找到了記憶隋大運河的規律和運河的歷史意義。通過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的強大功能,將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了一起,拓寬了信息傳遞的渠道,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如教學七年級《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一課時,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在網上下載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圖片和資料:漢通西域圖、絲綢之路的起點、玉門關遺址、沙漠之舟、絲綢之路上的商隊、西域出土文物等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急切地想知道這寫滿滄桑的殘垣斷壁處昔日是個怎樣的風貌?絲綢之路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使這些商隊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上穿梭等問題的答案。通過絲綢之路示意圖、漢代人首馬紋絲綢、絲綢之路出土的東羅馬金幣、波斯薩珊王朝銀幣等圖片資料,使學生有了一定的空間概念,對絲綢之路時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了初步認識。然后讓學生聯系實際,設置專題:《絲綢之路與我國的西部大開發》,讓學生幾個人組成小組,盡可能利用網絡資源查找搜集相關的資料寫成小論文,使學生增強了理解、加強了認識,提高了學習效率。利用好現代多媒體網絡資源上好歷史課,必然會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整體素質。如果沒有多媒體課件創設聲、像、圖、文并茂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網絡的聲、光、色、形的新穎性、趣味性,動靜交替,變枯燥為生動,充分調動學生感官,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僅僅靠老師照本宣科的描述和枯燥無味的講解,對某些學習不夠用功的學生來說,是不能留下深刻記憶的。
總之,多媒體網絡資源進入課堂,增加了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為學生的能力培養、素質提高提供了便利,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給歷史新課程教學帶來了勃勃的生機,多媒體網絡資源真的可謂歷史教學上的得力助手。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傅元根.歷史教師如何自主整合課程資源[J].歷史教學2002.
[3]陳東東.試論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何進奎.淺議地方史融入歷史課堂的益處[J].教育學報2006.
作者:何福云 單位:曲師大附屬中學
第四篇:初中歷史趣味性教學研究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歷史課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結合課本的實際進行教學,注意教學中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新穎的教學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從而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趣味性教學;學習興趣
教學成功的藝術在于使學生對所教的東西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索知識最好的老師。歷史老師在教學中應巧妙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使歷史教學充滿趣味,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陶醉其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課,提高學習質量。
一、展現課堂新活力
在課堂上,教師要以滿腔的熱血和飽滿的熱情為學生傳遞知識,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課堂45分鐘讓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是很不容易的,而歷史課又普遍枯燥乏味,對此,教師要不斷創新和增加課堂趣味。采用精選的素材是授課的前提,選擇素材的恰當與否關系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素材時必須與教材的內容相吻合,把一些歷史故事、歷史典故、歇后語等很好地應用到課堂中來。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上如果能夠有很好的導入,抓住學生的求知欲望,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可以使學生發揮到最佳狀態。如,在講中國歷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設疑:大家知道青年節是哪一天嗎?為什么把這一天定為青年節呢?簡單而樸實的語言,激起了學生無盡的猜想和求知欲,從而順理成章地投入新課的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恰當地穿插一兩個歷史故事、幾句幽默的話語,可以很好地帶動課堂氣氛。傳統的教學大多都是“滿堂灌”,教師一味地講,學生在下面聽,課堂上老師一個很好的提問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初中生都存在好奇的心理,課堂上采用引起學生懸念的問題,設置疑問,通過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想問題,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知識復雜繁瑣,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從下手,尤其是一些年代更容易混淆,無法很好的記憶,教師在教學中要應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總結一些規律,不斷的創新。課堂上最后的總結,是引起下堂課內容的關鍵,教師可以留給學生懸念,讓學生課下思考問題,例如,在講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洋務運動一課時,我們可以這樣設置:洋務運動沒有挽救中國的命運,也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中華兒女將繼續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資產階級掀起了、辛亥革命,那么他們是怎樣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的呢?這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學生就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和強烈的自學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生對事物的認識處于感性階段,采用多媒體的方法能夠加強學生對事物的形象認識,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思維活躍。利用紀錄片的方法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積極地發言。例如,在講解萬里長城的內容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長城的錄像,引導學生觀察長城的宏偉和壯觀,在當時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條件下,人們是如何建造長城的?當時的長城是用來做什么的?提出不同的問題,使學生踴躍參與回答,使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學到更多的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興趣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呈現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創造趣味性的情景,為學生營造生機勃勃、興趣盎然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接受知識。
三、注重課堂討論,點燃學習熱情
經過不斷的開發和研究,歷史課內容是很有趣的。在教學中,老師要采用幽默和風趣的語言,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例如,在講解中國紅軍十里長征的時候,可以借助音樂《十送紅軍》的表達力和感染力引起學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及時提問:井岡山老百姓為什么要十里送紅軍?整個長征中紅軍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他們是如何克服困難的?通過問題切入課堂中來,將課堂整個氣氛推到最佳狀態,同時提出教學的重點,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啟發學生積極地回答問題,使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精心設計課堂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布置討論題目,在提出討論問題時不僅要有深度還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學生在回答不出問題或者沒有思路的時候,教師要減少學生的緊張度,適當地引導和啟迪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在歷史教學的課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必須要善于將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同時,教師要有創新精神和科研意識,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這是教學的動力源泉。教師培養學生不斷地超越自己,以高度的責任心,把課堂變成學生成長的樂園。
參考文獻:
陳曉菁.對初中歷史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4(2).
作者:熊斐 單位: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實驗學校
第五篇: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研究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生應該具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授課教師通過課堂上的點撥與指導,傳授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懂得提出質疑,并帶著問題去學習、研究與總結,在課堂實踐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達到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兩者完美結合的目的,則要通過培養學生巧妙運用所學歷史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側重于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爭取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歷史;教學方法
一、摒棄傳統歷史教學方法中的不良觀點,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想要學到知識,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是師生關系的融洽。只有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授課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摒棄傳統歷史教學方法中的不良觀點,轉變以往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的教學姿態,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融入學生當中,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初中歷史課程學習的基本情況,尤其是對一些在歷史學習方面較為薄弱的學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愛護,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教師的關愛。為了達到更好的歷史教學目的,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地在課前與學生進行幾分鐘的簡短交流,而交流的內容當然不僅僅是歷史課本上條條框框的知識點,也可以是近期的時事新聞報道、學校的各種活動、學生課余生活中的興趣愛好等,讓學生消除之前對老師高高在上的印象,重新確立老師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形象。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師德修養,爭取做到為人師表,處處模范,讓學生從內心感受教師的人格魅力,努力提升教學水平和授課能力。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高超的教學水平,進而從心底尊重老師、敬佩老師,同時也為學生熱愛歷史學習提供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正確指導初中生完成課前預習作業
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初中歷史的知識和思想已經融入其他各個學科的學習中。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歷史教師則需要以新課程改革理論為基礎,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這不僅需要授課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也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課程學習習慣,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將苦學變成樂學,盡可能地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通過課前預習研究,教師要激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明確所要研究的對象,并認真安排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通過多種方式搜集并處理信息,最后完美地解決問題。在學生完成預習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則需要發揮指導作用,正確地為學生提供所需要的幫助,扮演好學生的好搭檔和指導者的角色。由此可知,預習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也對教師的調控與指導能力提出了挑戰。學生得到了更多的發揮空間,所得到的知識也會變得更加深刻與直觀,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充分挖掘初中生歷史學習的潛能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怎樣激發初中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完成歷史學習呢?
(1)要促進團隊小組合作。教師通過對學生合理劃分,形成團隊成員相互協調、相互幫助的學習氛圍,培養初中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
(2)教師深入教學課堂,與學生合作探討,轉變自身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起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一位獨裁者,學生只負責聆聽,導致個別學生在內心產生不受老師重視的想法,漸漸產生消極厭學的想法,更有甚者可能與教師發生矛盾,故意擾亂課堂秩序,進而影響了正常的課堂教學。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可以通過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給予學生更多表現和鍛煉的機會,從而達到激發并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目的,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初中歷史課堂的探究活動當中。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輔助教學的主要手段,多媒體具有生動、直觀、形象等特點,因此,多媒體教學得到了廣大授課教師的認可,它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栩栩如生的歷史教學內容,合理且有效地設置了正確的教學情境,極大地提升了初中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和熱情,進而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很多不易解決的問題。例如,在介紹三國時期時,授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將《三國演義》當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董卓、呂布、周瑜等一一呈現在學生眼前,使他們體會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學生通過多媒體了解這些歷史人物,也會聯想到“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草船借箭”等相關的片段。這樣一來,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增加了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提高了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任小彥.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學習:中,2014(12):174.
[2]熊紹安.新課程改革指導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方法變革[J].知識窗:教師版,2015(1):40.
作者:李曉霞 單位:重慶市木洞中學校
第六篇:初中歷史教學插圖優化策略
【關鍵詞】插圖;初中歷史;教學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選編入歷史教材的課文大都配備了許多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內容豐富,形象逼真,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歷史的有趣,產生主動學習歷史的欲望。因此,在教學中,對于教材中的插圖,教師不要采取漠然處之的辦法,而要靈活運用這些插圖,活用教材,以文助圖,以圖助文,圖文互促,有效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插圖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拓寬學生視野,豐富教學內容
歷史圖片大都蘊涵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它可以打破時空,使歷史知識形象立體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起到文字資料所不能達到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教材中的插圖入手,連古串今,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人教版歷史《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一課中“日本的崛起”這一部分內容時,許多學生對于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史實雖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于日本經濟發展到底如何快速卻沒有感知。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材中專門配備了一幅《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示意圖》,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從插圖入手,讓學生仔細看圖,并說說自己從圖中發現了什么,這樣一來,學生從插圖中可以明顯地看到日本國家的發展變化狀況,在此基礎上,學生知道日本是資源匱乏的國家,可是它的經濟卻能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崛起速度之快、經濟發展之快確實令人驚嘆。可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充分發揮教材插圖的作用,這樣教學有助于學生拓展視野,加深對歷史現象及其背后的原因的認識,提高歷史教學的含金量。
二、訓練歷史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一些教材中的插圖不僅是學生了解社會的窗口,還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有效載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與插圖相關的史料,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經過梳理后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如在教學人教版《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對當時的歷史發展狀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教材中的插圖《西晉少數民族內遷示意圖》為例,結合課文內容談談西晉少數民族內遷的原因、路線等,如此一來,學生在述說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得到了發展,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除此之外,在學習歷史知識時能夠恰當地與插圖結合起來,那么,學生學到的知識也就不再是死知識,而是更加靈活的知識,學習感受會更深刻,學習效果也會更好。由此可見,要想讓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更明顯,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教學內容與插圖結合起來,對歷史知識進行拓展和描述,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陶冶學生情操,升華課堂教學
歷史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獲得,還要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初中歷史教材中,一些課文配有許多精美的插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欣賞這些精美的圖片,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從中感受美和理解美,使課堂教學得到升華。如在教學人教版歷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課中的“大放光彩的書畫藝術”以及“敦煌的石窟藝術”等知識點時,為了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與認識,教材配備了相應的插圖,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插圖這一方便有效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學會欣賞和感悟,從中感受魏晉南北朝時期書畫藝術和石窟藝術的輝煌燦爛。學生在賞析插圖的過程中,不僅受到了歷史文化熏陶,而且也有效陶冶了情操,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歷史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安排了許多精美的插圖,有琴棋書畫、陶瓷、石窟等精美的藝術作品,在教學中,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些插圖,讓學生細細品味和欣賞,從中感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使課堂教學進一步升華。總之,教材中的插圖不是擺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真正讓插圖發揮其輔助作用,如此才能使學生的歷史學習體驗更深刻,掌握的知識更牢固。
作者:鐘英鋒 單位:玉林市興業縣第三初級中學
第七篇:初中歷史課學困生轉化思考
摘要:學困生是對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的一種稱謂,怎樣使他們跟上大部隊的步伐,需要初中歷史老師多關心他們,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針對他們不同的學困原因給予不同學法的指導。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困生;轉化與研究
通過研究發現,歷史學科學困生主要有三類。第一種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即厭學,對課程有抵觸心理,老師不在時不主動學習,老師在時裝樣子。第二種是學習習慣不好。上課聽講不認真,作業馬虎,從不提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第三種是思維緩慢,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針對歷史課學困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幫助他們進步。
一、關愛學困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教育時,要多關注他們的優點,放大他們的閃光點。不要打擊他們學習的熱情,而要把正面教育放在主導地位,表揚與批評相結合。學困生本身處于班級的落后地位,他們身上微小的閃光點常常會被掩蓋。歷史老師要善于挖掘、放大他們身上的優點,課堂上多提問他們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給他們成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不是被遺棄在角落被忽略的。老師平常要與這些學生多溝通,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會增強后進生學習歷史課程的信心。老師可以多講一些歷史上的名人傳記,用名人的故事消除后進生的消極情緒。比如林肯,9歲時母親去世,22歲時經商失敗,23歲時競選眾議員落選,想進法學院學法律沒進得去,24歲時和朋友借錢經商破產,花了16年時間才把借的錢還清,26歲將要結婚時,未婚妻病逝,曾經一度抑郁,最終在51歲時當選美國總統。和他相比我們現在這一些學習上的困難又算得了什么。總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不讓后進生氣餒,不讓他們喪失信心。
二、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困生對待學習通常都有一種消極態度。誰都不愿意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因此,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初中歷史豐富多彩,每節歷史課都包含許多人物,許多歷史故事。老師可以以一段小故事作為引子,也可以播放視頻短片開始一節課的課程。課程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現代影視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以真實的歷史故事為背景改編的。在學貞觀之治時,我們可以以《隋唐英雄傳》為引子。可以播放電視劇短片。學生的熱情一下子就被點燃,讓學生討論最佩服哪位英雄。這么多英雄都圍繞在一個人的身邊,那就是李世民,貞觀之治的主人公,他惜才愛才,減輕農民賦稅,減輕勞役,開荒種田,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皇帝。李世民之后另一位有名的皇帝是武則天,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關于武則天有很多電視劇作品,她聰明伶俐,學識淵博,也是一位關心百姓疾苦的好皇帝。作為女皇帝,它更不容易,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對于這些歷史人物都可以讓學生課上討論,相信沒有學生是不感興趣的。
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困生制定學習的目標
大多數學困生思維上都存在懶惰性,對待學習缺乏主動性,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時不認真聽講。一堂課45分鐘,對于善于利用課上時間的學生,可以課上就把老師所講的內容都掌握。而學困生沒有利用好課上的時間,一堂課下來基本上沒有什么收獲,左耳進,右耳出,要彌補只能靠課下,而單憑自己對課本的認知是彌補不了的。更何況有些學生還不想彌補,這樣就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一旦發現這種情況,老師要及時輔導,而且要糾正學生這種不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對存在這種問題的學困生進行課上提問,讓他沒有機會開小差。每堂課講完老師可以單獨針對這些學生進行測驗。對待思維慢的學生讓他們養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笨鳥先飛早入林,課后有什么不懂的直接找老師請教,不要遺留問題。老師可以對這些學困生制定階段性目標,讓學生確定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以學習目標督促學困生學習,促使他們進步。
四、老師多給出激勵評價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老師對學生雖不會惡言相向,但是消極的評價殺傷力是不小的。學困生上課由于羞怯心理常常不敢開口,因此上課時老師要多用一些難易適中的題目提問他們,并對他們的回答及時做出評價。回答對了便多加表揚和鼓勵,回答錯了,要耐心講解,逐步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回答。課上回答的問題多了,特困生的羞怯心理就會慢慢消失。一學期下來,學困生就會積極地參與課堂。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和學生一起學習,學習效果也會明顯好轉。
五、家長督促,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對于學困生來說,要取得進步,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學校有老師督促學習,回到家里就要由家長督促學生完成課下作業。老師與家長之間要多溝通,了解學生在家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老師可以把對學生課下的要求傳達給家長。讓家長監督學生課下的學習。父母可以及時向老師反饋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只有老師與家長多配合,才能使學困生轉化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時,老師要發動學生間互幫互助。讓學優生與學困生組成一對,一幫一。學困生受到學優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感染,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會更順暢。學優生在學習上幫助學困生,學困生可以在生活等其他方面幫助學困生。這樣不僅讓同學之間的關系變得更親密,更有利于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總之,要讓學困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樊雪飛.初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01).
作者:許建香 單位:龍海市官園中學
第八篇:穿越劇對初中歷史教學帶來的反思
摘要:最近隨著穿越題材電視劇的流行,大部分的中學生開始沉迷其中。這樣的現象推動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探究,積極地查找相關的歷史資料。然而,這樣的現象對歷史教學來說是好是壞,還無從辨別。現在的中學歷史教學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簡要地分析歷史教學的特點,探索歷史教學的科學模式。
關鍵詞:穿越劇;初中歷史教學;教育體制
最近,各種電視劇題材中最受歡迎的應該是“穿越劇”。無論是過去的《魔幻手機》還是最近的《太子妃升職記》,這些穿越劇都獲得如潮的好評,并頗受年輕人的喜歡。這些人當中也包括初中生。據調查,超過70%的初中生看過穿越劇。很多初中生因此變成某些演員的影迷,并且從此開始對歷史感興趣,會積極地查找歷史資料,變成了班級的“歷史通”。類似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果我們從初中歷史的教學方面考慮,學生本身是不愿意學習的,而且把歷史當做遙遠的故事,枯燥乏味又很古老,但是對穿越劇的興趣卻很濃,這值得所有中學歷史老師深思。
一、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和成因
1.灌輸式的教育體制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使歷史的課堂毫無生氣。歷史學習變得枯燥而又乏味。加之歷史教材的內容安排不合理,在學習課程時,僅僅依靠歷史教師的講述和滿是重點知識的板書,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這種機械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任何新意,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勉強去學習。
2.在歷史教學課程中,教師沒有意識到歷史教育的重要性,也沒有考慮它對學生的影響力,只是為了完成課程目標而授課。沒有想到要借用歷史的工具來教育學生。學習歷史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認識古人的過程中反思自己,學會認識自己,從而立足于社會。同時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如何重建有“鮮活生命力的”歷史課堂,讓歷史課為學生述說過去的故事
1.在歷史課堂中,導入的環節,教師可以利用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為學生展示和課程有關的影視作品、歌謠或者圖片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直觀上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比如,在講述清朝康熙年間的重大事件時,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步步驚心》中的片段,從而導入需要講授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相關的圖片來導入新課,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在講授課程主體的時候,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功課,把需要講授的課程內容按照時間的順序和歷史發生的情節編成有趣的故事。在課堂上,將故事也就是需要學生掌握的主體呈現在板書中,幫助學生加深記憶。然后,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學生扮演歷史人物,根據情節的發展來表演當時發生的故事,另一些學生負責編排表演的故事、修正錯誤等。而教師在其中只是輔助學生,適當進行指導或做一些詳細的解釋,旨在讓學生掌握重點內容。這樣的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和興趣,同時能夠推動他們主動學習。
3.在講授課程結尾的內容時,教師不必急于做出總結,評價歷史人物等,應該先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讓他們互相討論對歷史事件的看法,對其中一些不符合史實的內容進行修正。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回憶先前的表演內容,并根據板書中的提示來重新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這種總結課程的方式有利于學生深入地記憶歷史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與課程相關的歷史作業,發揮想象力,培養創新精神等。
三、歷史教學中要考慮歷史的真實性
如果不考慮穿越劇本身對真實歷史的歪曲和對歷史故事的肆意改編等方面,從某種層面來說,這種靈活的藝術形式增強了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穿越題材的電視劇確實對歷史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真實的歷史,使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情節的認識產生了混亂,但是歷史教學必須要尊重歷史,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到如下幾點:
1.教師在授課前,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積累歷史知識,不斷地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技能,重視歷史的真實性。
2.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片面地看待某些歷史現象,而是要還原歷史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古人,反思自己。歷史不容更改,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3.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定位教與學,以教為主導,以學為主體。教之有法,“學之有方”,兩者相得益彰。穿越劇為歷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推動歷史教學的創新,促使新的教學模式的產生和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緊跟現代化社會的潮流,更新歷史教學方法,不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盡管歷史不可能再重來,然而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歷史故事、描述歷史人物,為學生再現歷史,讓學生以史為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學習歷史的興趣,自主學習歷史知識,更熟練地應用歷史,樹立歷史觀。
參考文獻:
[1]趙瑛欣.新課改下對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2]趙波.對初中歷史課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和實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3]許小琴.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法論創新研究[J].海峽科學,2013(10).
作者:吳軼雯 單位:江西省撫州市臨川第一中學
第九篇:初中歷史情境教學創設策略
【內容摘要】創設教學情境,對于歷史教學具有特殊意義,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教師要根據每一課的教材特點和學生學情去創設情境,具體如下:通過歌曲與音樂創設情境;通過歷史材料創設情境;通過表演歷史情景劇創設情境;通過視頻創設情境等。
【關鍵詞】教學情境;歷史材料;歷史情景劇;視頻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是歷史教師床用的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利益快速地使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進入學習角色讓課堂輕松、愉悅。如何創設情境,個人在教學中有些心得:
一、通過歌曲與音樂創設情境
包含歷史史實和歷史故事的歌曲,是我們進行歷史教學的重要資源。在歷史教學中,如果適當的使用符合教學的歌曲,可以激發學生的強烈感情,勾起學生的美好回憶、情感共鳴。如在講“玄奘西游”時使用反映這一基本史實的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歌詞反映了“九•一八”事件;此外利用自編的歌謠,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教材:二零二年劉邦帝,劉徹漢入鼎盛期。雄才大略漢武帝,一統天下把權集。罷黜百家尊儒術,學儒才能有名利。長安太學董仲舒,博士專教官子弟。推恩削弱王實力,壟斷鹽鐵和造幣。①擊破匈奴定河西,夜郎原屬西南夷。
二、通過歷史材料創設情境
在學習《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一課,我出示了:唐太宗看新選的新科進士魚貫而入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材料,讓學生體會:九品中正制度(從三國~南北朝)到隋煬帝開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創立,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政權;選拔了大批優秀人才;有利于教育的發展;間接促進了唐朝文學的繁榮。在學習《明清專制集權的加強》時我又出示“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陽之郊所坑者。”并將兩者聯系起來。歷史教師要對創設的情境進行綜合性、立體式的延伸與開發,最大限度地將情境使用好。如對“科舉制度”的歷史材料,不能僅僅在導入時“一展了之”。要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挖掘。為此,我在課堂的拓展環節,我依據這兩則材料,設計下列問題:(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中所說的“焚書”和“咸陽之郊所坑者”指的是什么?(2)你認為顧炎武對“八股取士”的抨擊是否科學?為什么?為此我據此材料又在“學案”中設計了以下問題供學生討論、探究。從而對古代人才的選拔制度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對科舉制度有了深刻的理解,而這些內容恰恰是初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的重要內容。聯系當前的高考制度,如何進行改革,鼓勵感興趣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和網上搜索資料,找準角度,撰寫歷史小論文。
三、通過表演歷史情景劇創設情境
通過角色的扮演、角色的對白、角色的情感交流,使教材原有的邏輯、抽象的、符合化了的內容變得現實化、信②息化。初中生具有表演的欲望,有自己的明星夢。通過表演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實現其“明星夢”,并對其中表演比較精彩的用手機或DV拍攝,視頻發到所建的QQ群,也是我們歷史課堂給予學生最好禮物。在學習“甲午戰爭”相關內容,我讓學生表演甲午海戰鄧世昌預備與敵人同歸于盡時的心理狀態和大義凜然魏國捐軀的精神,通過旁白的形式加時間、地點等歷史知識要素,用心品味鄧世昌鼓勵部屬向敵艦沖擊與舍棄求生機會時的真實心境。在歷史劇和小故事的表演中,引導學生揣摩角色,注意語言、神態,舉手投足要符合人物身份,突出人物性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歷史時事,適當拓展,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嘗試從歷史貢獻和歷史局限性去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從而初步樹立歷史唯物史觀,培養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表演要注意組織,保證其質量,小組合作、角色分工,聯系教材,必要時教師要加強指導,確保表演到位,不失真有穿越但不能違背基本歷史史實,貼近學生實際,盡量還原歷史原貌。要及時對學時進行評價,如學期末評出最佳小組,進步最快小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男配角,以給予學生表彰鼓勵,為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通過視頻創設情境
歷史劇視頻,小動畫視頻汗牛充棟,是我們歷史學習的重要資料,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內容更是浩如煙海。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播放視頻創設情境。如“改革開放”使用電視劇《鄧小平》;反映“長征時期”的電視劇《長征》、《人間正道是滄桑》等。在使用視頻導入情境時,我們要注意采用正規的,貼近歷史史實的正劇,盡量不用“戲說劇”。要控制時長,以五分鐘左右為宜,最長不能超過十分鐘;對視頻也要充分利用,挖掘其中有效歷史信息,為教學服務。使用充滿正能量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才觀和成才觀。創設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此外如,謎語,微課等也行。成為廣大歷史教師要認真學習《歷史課程標準》和“情境創設理論”,研究教材教法和學情,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好現有條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另外還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愛上歷史,提高教學效益,構建高效課堂,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注釋】
①史海泛歌的博客.
②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209.
作者:張紅艷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